桐带着沈家人巡山那会儿,也只是浮皮潦草打眼一看。且她在制药一事,本就不算精钻,难免有看走眼或疏漏的时候。
这趟樊大伯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所以也就格外仔细。他本想花上整日一个人在山里慢慢查验,也不须劳烦沈庭作陪,但沈庭却一再坚持。
“您是长辈,又头回来山上,我哪能让您独行况且我从前听桐娘提起过,您曾伤过腿,这山里不少地方陡峭难行,若我真让您自个儿进山,万许发生意外,到时如何和您家里交代”
樊大伯感念沈庭的体贴,便也不再坚持。
因眼下铁皮麦斛走俏,沈庭先带樊大伯往南峰去。
早先玄武岩壁上稀疏的根茎如今经春日里几场雨水的洗礼早已变得蓬勃茂密,且其中大半已待收苞结种,再不采下药性就不好了。
樊大伯一路走着,一路把眼看要过了火候的生药用衣摆兜了,沈庭在一旁忙取了个装药的布袋子来。
“您用这个吧,若不够还有,都是桐娘从前预备下的。”
樊大伯见沈庭三句话不离襄桐,觉得他似乎对襄桐还有心,有心试上一试。
“我那侄女历来细心,且心也善,只是脾气倔强的要命,任我和她大伯娘如何劝说,都立志不再嫁人,我真怕她老来无靠”
沈庭没有多想,脱口就答,“不会的,我绝不会让她日后吃苦。”
说完觉得有些逾矩,又赶忙遮掩,“我是说,桐娘那样好的人,即使作为他的旧识,也不会在她危时袖手旁观的。”
樊大伯笑着看他,“对,二丫头自来喜欢逞强,有什么苦楚也总是一个人扛起,还真需要多几个你这样的朋友仗义相助。”
沈庭不敢随意搭话,怕说多错多,反而引起长辈不满。
“对了,您一路看过来,这山间的麦斛可还用得”
谈起药材,樊大伯才真正地两眼放光。“用得十分用得。我制药许多年,已经许久没见过长得如此立整饱满的生麦斛了,若是我炮制得当,准保能制出药性好品相佳的上品出来。若依着眼下行市,卖个两百四五十文不成问题。”
沈庭听了自然也觉得高兴。“若真是如此可太好了,那您看,咱是不是即日就开始采药炮制”
樊大伯何尝不急,只是来了霍山才知道,满山的宝贝确实不少,奈何他一个人只两只手,便是没日没夜摘挖,也得忙上两三个月,且还不算炮药的时间。
“采药的事确实迫在眉睫,可是我一无车马、二无人手,一个人忙活恐有些吃力。”
沈庭想了想,“这麦斛采摘起来可有什么禁忌”
“说起来也简单,只须找那花已全盛的,看准龙头凤尾茎枝肥厚的,用竹刀割时稍留下一指宽的根,以期来年再发。哦,最好是在每日阳气最盛的时候采摘,这样更有助于保留药效。”
“那依您看,这满山的麦斛,您要分几次炮制合适”
樊大吉思索片刻,“若我每日只做这一样,日均炮制五百斤是不成问题的。”
“好,那咱们就寻人每日按了五百斤来采。”
樊大吉疑惑,“可是咱们哪来的人手”
沈庭微微一笑,“如今地里农事不忙,我村里人应有不少闲手,到时找几个人,每日许些工钱,应很容易办到的,只是要劳烦您先教授指点他们采药的基本要领。”
“这个容易,不过我还没从松古药行辞工,这制药的事估摸着最快要从后日开始。”
“这个不急,我先张罗人手,等您的消息随时开始。”
樊大伯见沈庭事情安排得宜,便想好日后若真凭了铁皮麦斛积下巨富,也不能让沈庭吃亏。
只是眼下八字没一撇,他也不好随便夸口。
沈庭见时辰还早,便邀樊大伯再往北峰看看。
“北边还长了几株野灵芝,若您不急着回去,不如随我去看看”
樊大伯自然不会错过,也顾不得走多了山路,腿脚酸疼。
还是沈庭看出来他走得越家缓慢,才细心询问。
“山路难行,您是不是有些累了”
樊大伯不想往后再折腾,只咬牙摆手,“没关系,我还能坚持的住。”
没想到,沈庭却极其自然蹲在他身前。“往北去虽然路还远着,但多少缓坡,我背您一段儿,您缓缓乏。”
樊大伯先头不肯,但耐不住沈庭坚持,且威胁他说,“您若不让我背,那我索性直接送您回城吧,省得累坏了腿脚让桐娘埋怨我。”
樊大伯对霍山北峰的药材实在好奇,只得勉强答应,“那就劳烦沈郎,不过说好,只行一段,我缓缓脚就下来自己走。”
不过沈庭这一背,就再没放他下地。
等从霍山回到家中,樊大伯已彻底倒戈,在晚饭时就没停下对沈庭的夸奖。
“桐娘,不是我说,这沈家二郎真是个难得的,不仅明理懂事,还心善赤诚,若我能得这么个侄女婿,就是到了地下见了你爹都再不怕被他埋怨。”
襄桐错愕万分,“大伯,您这是被他灌了什么迷汤从前也没见您如此盛赞过哪个就连我堂姐婿,你也不过说他一句老成、本分。若回头给我大姐知道,还不要说您偏心眼再说,沈家二郎好不好,如今与咱家也不相干,您可别在外头乱讲,省得招人笑话。”
樊大伯见襄桐不认,知道多说无用,不过在他心里,已经将沈庭认作侄女婿的第一人选。
比起沈家二郎的人品,卢氏则更关心丈夫此行的收获。
“净听你夸那沈家二郎了,你也不给咱们学学,今日霍山之行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说起这话茬,樊大伯更是停不下来了。
“这收获可大了。你们不知,我往霍山这么一去,简直如那蜂蝶入了花海,是看了什么都想采,奈何我就一个人两只手,且还被个后生背负在背上。”
襄桐也十分好奇,“我在霍山确实也见过三十多种药材,大伯是打算都采来炮制吗恐您一人忙不过来吧”
“这事我同沈二郎商量过了,他说愿意从霍山村替我张罗收徒的事,就从十到十四岁的小童带起,我再找两个在八里铺认识的旧识,虽辛苦些,但应该也应付得来。”“不过这样的话,按着你先头说的,只付生药钱给沈二郎似乎就不大合适了,毕竟人家又是出药又是出力的。哦,他还说可以让我在霍山村一边带徒弟一边制药,到时就住他家里,省得两头折腾。”
卢氏还没反驳,襄桐却立刻站起身,“那可不行,您怎么能住他家”
樊大伯赶忙澄清,“我没答应”“我说了,到时就住在霍山的山脚下,找人用半日搭个竹楼、围个大院。反正天日一日比一日热,这一批药材,我至多也个月就制得,”
卢氏想想,“那我到时也去,专管给你做饭。”
樊大吉想想,“也行,到时候怕是要做上好几口人的饭,我还真怕应付不来。只是到时候柏哥儿的饭就得交给二丫头做,想想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应该能成吧”
襄桐见大伯大伯娘这是真下了狠心,也不能拖他们后腿。
“我说不成也没用吧。”“不过若真能趁着这回麦斛的东风起势,咱们辛苦些也是值得的。”
樊大伯见家里人达成一致,满脸憧憬地望着城西的方向。
“咱说干就干,明日我就找东家去说”
这趟樊大伯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所以也就格外仔细。他本想花上整日一个人在山里慢慢查验,也不须劳烦沈庭作陪,但沈庭却一再坚持。
“您是长辈,又头回来山上,我哪能让您独行况且我从前听桐娘提起过,您曾伤过腿,这山里不少地方陡峭难行,若我真让您自个儿进山,万许发生意外,到时如何和您家里交代”
樊大伯感念沈庭的体贴,便也不再坚持。
因眼下铁皮麦斛走俏,沈庭先带樊大伯往南峰去。
早先玄武岩壁上稀疏的根茎如今经春日里几场雨水的洗礼早已变得蓬勃茂密,且其中大半已待收苞结种,再不采下药性就不好了。
樊大伯一路走着,一路把眼看要过了火候的生药用衣摆兜了,沈庭在一旁忙取了个装药的布袋子来。
“您用这个吧,若不够还有,都是桐娘从前预备下的。”
樊大伯见沈庭三句话不离襄桐,觉得他似乎对襄桐还有心,有心试上一试。
“我那侄女历来细心,且心也善,只是脾气倔强的要命,任我和她大伯娘如何劝说,都立志不再嫁人,我真怕她老来无靠”
沈庭没有多想,脱口就答,“不会的,我绝不会让她日后吃苦。”
说完觉得有些逾矩,又赶忙遮掩,“我是说,桐娘那样好的人,即使作为他的旧识,也不会在她危时袖手旁观的。”
樊大伯笑着看他,“对,二丫头自来喜欢逞强,有什么苦楚也总是一个人扛起,还真需要多几个你这样的朋友仗义相助。”
沈庭不敢随意搭话,怕说多错多,反而引起长辈不满。
“对了,您一路看过来,这山间的麦斛可还用得”
谈起药材,樊大伯才真正地两眼放光。“用得十分用得。我制药许多年,已经许久没见过长得如此立整饱满的生麦斛了,若是我炮制得当,准保能制出药性好品相佳的上品出来。若依着眼下行市,卖个两百四五十文不成问题。”
沈庭听了自然也觉得高兴。“若真是如此可太好了,那您看,咱是不是即日就开始采药炮制”
樊大伯何尝不急,只是来了霍山才知道,满山的宝贝确实不少,奈何他一个人只两只手,便是没日没夜摘挖,也得忙上两三个月,且还不算炮药的时间。
“采药的事确实迫在眉睫,可是我一无车马、二无人手,一个人忙活恐有些吃力。”
沈庭想了想,“这麦斛采摘起来可有什么禁忌”
“说起来也简单,只须找那花已全盛的,看准龙头凤尾茎枝肥厚的,用竹刀割时稍留下一指宽的根,以期来年再发。哦,最好是在每日阳气最盛的时候采摘,这样更有助于保留药效。”
“那依您看,这满山的麦斛,您要分几次炮制合适”
樊大吉思索片刻,“若我每日只做这一样,日均炮制五百斤是不成问题的。”
“好,那咱们就寻人每日按了五百斤来采。”
樊大吉疑惑,“可是咱们哪来的人手”
沈庭微微一笑,“如今地里农事不忙,我村里人应有不少闲手,到时找几个人,每日许些工钱,应很容易办到的,只是要劳烦您先教授指点他们采药的基本要领。”
“这个容易,不过我还没从松古药行辞工,这制药的事估摸着最快要从后日开始。”
“这个不急,我先张罗人手,等您的消息随时开始。”
樊大伯见沈庭事情安排得宜,便想好日后若真凭了铁皮麦斛积下巨富,也不能让沈庭吃亏。
只是眼下八字没一撇,他也不好随便夸口。
沈庭见时辰还早,便邀樊大伯再往北峰看看。
“北边还长了几株野灵芝,若您不急着回去,不如随我去看看”
樊大伯自然不会错过,也顾不得走多了山路,腿脚酸疼。
还是沈庭看出来他走得越家缓慢,才细心询问。
“山路难行,您是不是有些累了”
樊大伯不想往后再折腾,只咬牙摆手,“没关系,我还能坚持的住。”
没想到,沈庭却极其自然蹲在他身前。“往北去虽然路还远着,但多少缓坡,我背您一段儿,您缓缓乏。”
樊大伯先头不肯,但耐不住沈庭坚持,且威胁他说,“您若不让我背,那我索性直接送您回城吧,省得累坏了腿脚让桐娘埋怨我。”
樊大伯对霍山北峰的药材实在好奇,只得勉强答应,“那就劳烦沈郎,不过说好,只行一段,我缓缓脚就下来自己走。”
不过沈庭这一背,就再没放他下地。
等从霍山回到家中,樊大伯已彻底倒戈,在晚饭时就没停下对沈庭的夸奖。
“桐娘,不是我说,这沈家二郎真是个难得的,不仅明理懂事,还心善赤诚,若我能得这么个侄女婿,就是到了地下见了你爹都再不怕被他埋怨。”
襄桐错愕万分,“大伯,您这是被他灌了什么迷汤从前也没见您如此盛赞过哪个就连我堂姐婿,你也不过说他一句老成、本分。若回头给我大姐知道,还不要说您偏心眼再说,沈家二郎好不好,如今与咱家也不相干,您可别在外头乱讲,省得招人笑话。”
樊大伯见襄桐不认,知道多说无用,不过在他心里,已经将沈庭认作侄女婿的第一人选。
比起沈家二郎的人品,卢氏则更关心丈夫此行的收获。
“净听你夸那沈家二郎了,你也不给咱们学学,今日霍山之行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说起这话茬,樊大伯更是停不下来了。
“这收获可大了。你们不知,我往霍山这么一去,简直如那蜂蝶入了花海,是看了什么都想采,奈何我就一个人两只手,且还被个后生背负在背上。”
襄桐也十分好奇,“我在霍山确实也见过三十多种药材,大伯是打算都采来炮制吗恐您一人忙不过来吧”
“这事我同沈二郎商量过了,他说愿意从霍山村替我张罗收徒的事,就从十到十四岁的小童带起,我再找两个在八里铺认识的旧识,虽辛苦些,但应该也应付得来。”“不过这样的话,按着你先头说的,只付生药钱给沈二郎似乎就不大合适了,毕竟人家又是出药又是出力的。哦,他还说可以让我在霍山村一边带徒弟一边制药,到时就住他家里,省得两头折腾。”
卢氏还没反驳,襄桐却立刻站起身,“那可不行,您怎么能住他家”
樊大伯赶忙澄清,“我没答应”“我说了,到时就住在霍山的山脚下,找人用半日搭个竹楼、围个大院。反正天日一日比一日热,这一批药材,我至多也个月就制得,”
卢氏想想,“那我到时也去,专管给你做饭。”
樊大吉想想,“也行,到时候怕是要做上好几口人的饭,我还真怕应付不来。只是到时候柏哥儿的饭就得交给二丫头做,想想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应该能成吧”
襄桐见大伯大伯娘这是真下了狠心,也不能拖他们后腿。
“我说不成也没用吧。”“不过若真能趁着这回麦斛的东风起势,咱们辛苦些也是值得的。”
樊大伯见家里人达成一致,满脸憧憬地望着城西的方向。
“咱说干就干,明日我就找东家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