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无尤。但有一事,还要小武哥和你家里人帮忙,请你们看在我们两家多年交情的份上,万万要答应下来。”
燕小武听见襄桐如此恳求,也不问是什么忙,一口应承下来。
“桐娘,不管你有什么难处,只要我能做到,便绝不推脱。”
襄桐怕陆记里的两人等急了,也不和燕小武仔细解释。
“我同家里人在杭州城谋生暂居的事,还望燕家能守口如瓶,不要同外人说起。”“尤其是霍山村沈家人。”
02
回到陆记,原本在店里的于主簿已经走了,而肇掌柜正坐了柜后执笔替老癞头和他的房客写租契。
襄桐进门先道了声对不住,随后绕到柜后接手过来。
方才带人看屋核对的是她,待会儿中人签押处也不好让肇掌柜代笔。
肇掌柜得了闲,还不忘和客人寒暄两句。
“章家大郎,你这院子租得值当,恁大地方每月只须把上一贯钱。前几日咱们樊娘子租在你斜对面那处,只抵得上一半大小,还要八百文钱呢,且还是一交一季上打租。”
章大郎见事情落定,这会儿也稍稍压下火急火燎的脾性,听闻往后和襄桐做了邻居,也客套两句。
“原来竟是和樊娘子比邻,真是好事儿都赶到一处去了,回头我安顿好了,定去您家拜望。”
襄桐收了笔锋,也抬头应承,“好说好说,日后做了街坊,少不得互相帮衬,若得便,我也要去您家拜望的。”
稍后,老赖头和章大郎在一式三份的文契上先行签字作押,襄桐随后也在中人兼保人的位置落了笔。
这三份除了买家卖家,另有一份归了档,时候襄桐还要重誊写一份无签章的送往总店备查留档。
章大郎随后把足了院子的租钱和给陆记的五百文佣金,收好租契后便急匆匆朝着西头行去。
襄桐知他是去医馆接家里老娘和弟弟去了,也不见怪,只收拾好柜后的笔墨纸砚,准备重新再搬回二楼去。
要是还继续在一楼抛头露面,恐怕迟早要被同在一条街市上、桃叶渡口的沈家兄弟发现。
肇掌柜眼见襄桐带了东西上楼,不免意外,“方才不是说要在楼下誊写,怎么又改了主意上楼”
襄桐只好现拣个由头,“方才签押的时候想到有些赁售房舍的旧例还不熟悉,楼上的卷册又不好都搬下来,所以我还是在账房里边学边办的好。”
肇掌柜也不勉强,“成吧,那一会儿你归家用过晌午饭,再从街尾的冰铺子里定一桶冰放在二楼吧。”
襄桐躲沈家的铺子还来不及,哪跟送上门去,只能推脱,“楼上也没那么热,我若受不住,随时下楼凉快凉快就是。”
肇掌柜却不罢休,“那怎么成,回头你中了暑热,我可没有分身之术,做不来左手钱、右手账的。”“还有,咱们店里每日用几桶冰的钱,我还是能做得主的,樊娘子若再拒了,就是抹了我肇某的颜面了。”
襄桐见不能明拒,只得暂时点头,到时恐要差了旁人代劳。
结果肇掌柜又道。“既然你一会儿要去,就把我方才的质票带去吧,也好一并让那家落上印,等伏暑天过去,也好凭着退押。若是遇上那家掌柜的,也顺道问问,我们若是每日定冰,能不能让他家伙计给送冰上门”
襄桐这回彻底笑不出来了。
这买冰她能躲在暗处让人代劳,可让沈家人日日来铺子里送冰桶,她可难保回回都能避得开。
尤其近来生意红火,万一肇掌柜也要临时出门,她就只能在一楼大堂暂代着顾店了。
有那么一瞬,襄桐甚至动了辞工搬家的打算,但转念一想,如今樊家的日子刚刚步入正轨,如此轻易放弃难免心有不甘。
先不说她赁的院子一口气把了一季的租钱,几乎花耗了手头浮财,就说柏哥儿好不容易寻了个好私塾附学,若搬的远了定然影响他课业。
还有,家里大伯如今得了称心的差使,不只赚得多,心情也较往常开朗,回到家里都是满门心思想着如何炼药,奔头十足。
大伯娘也不差,抱怨的时候少了,脸上笑意真切了,连桌上的荤菜都比在八里铺时要多
此间安稳,是她辛辛苦苦赚来的,若轻易一走了之,重头再来,她都不敢相信还能轻易复刻眼前的和美日子。
肇掌柜见襄桐陷入了不知名的沉思,也不打扰,只将质票压在她桌案的镇纸下头,随后便到楼下守店。
03
接近晌午,便有不少经纪回到店里,他们或是带客签契,或是准备用晌午饭。
襄桐听见楼下梅嫂的笑声,赶忙下楼和她报备一声,“我家巷子里老赖头家的院子已有人租去了,你回头就勿要带人去那处看屋了。”
至于成交的红利,襄桐已和肇掌柜说好记在梅嫂头上,肇掌柜虽觉得不妥,但耐不住襄桐坚持,但这事襄桐也不打算特意在梅嫂面前陈情,不然倒像是邀功。
梅嫂知道那处在外名声不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租房人的身上,“那处竟赁出去了那岂不是往后要做你家的街坊你可见着是什么样人要住”
“好像是行商的,做得瓷器生意,一家三口人,倒没辨出乡音来。”
梅嫂见没甚特别,就不再追问。襄桐在这店里除了肇掌柜之外,就同梅嫂最熟,还有着“半徒”的名义,所以索性把眼下最为难之事托了她帮忙。
“梅嫂子,我听说桃花渡口处新开了家冰铺,还兼卖蔗,我想给家里弟弟买上一根,你待会儿归家能不能替我带上一只,顺便再替店里带一桶冰回来。”
梅嫂显然是知道的,“那家的蔗啊,我尝过了,确是比饴糖还甜呢。除了蔗段,他家的乌梅饮也好喝,你若午间得闲,不如我们一道去啊,反正你总是要吃晌午饭的。”
襄桐赶忙解释,“近日店里生意红火,我手头积下不少文契要誊写,晌午就不归家了,到时从隔壁买几个蟹黄馒首就是。”
“那成吧,你要买多少蔗是买上整根的,还是一段”
“先买了两段来吧,回头咱们一人一份。”
“好,我记下了。”
襄桐见梅嫂应下,松了口气,又把质票和送冰上门的事和梅嫂学了一回,且先把蔗钱和冰钱先付了。
梅嫂见襄桐所求都是小事,也没推脱,午后归来果带着两张质票和蔗段回来,倒是冰桶,沈家冰铺说是稍后派人给送来。
襄桐应付过眼下这一遭,便提着冰桶躲回二楼,只盼着掌柜别恰在那时寻她下楼。
如是,襄桐小心翼翼挨到酉时,该下工了,她便随手寻了个蒲扇挡着半张脸出门。
燕小武却不知何时已等在陆记门口。
“桐娘,你大伯、伯娘和弟弟都已经往我家去了,我特意来接你下工的。”
襄桐见他声音不小,赶忙上前捂他的嘴,“你小声点。”
燕小武憨憨挠了挠头,“我一时忘记了你不能声张,都是我忘形了。”
襄桐不敢在路上耽搁,赶忙拉了燕小武匆匆钻进了一处窄巷。
只是她不知道,方才她和燕小武见面的一幕,已经被个从前旧识瞧在眼里。
作者有话要说目击证人持续增加g
s继续为下本接档文求个预收,专栏直通公府小软包重生,金手指请动一下吧
燕小武听见襄桐如此恳求,也不问是什么忙,一口应承下来。
“桐娘,不管你有什么难处,只要我能做到,便绝不推脱。”
襄桐怕陆记里的两人等急了,也不和燕小武仔细解释。
“我同家里人在杭州城谋生暂居的事,还望燕家能守口如瓶,不要同外人说起。”“尤其是霍山村沈家人。”
02
回到陆记,原本在店里的于主簿已经走了,而肇掌柜正坐了柜后执笔替老癞头和他的房客写租契。
襄桐进门先道了声对不住,随后绕到柜后接手过来。
方才带人看屋核对的是她,待会儿中人签押处也不好让肇掌柜代笔。
肇掌柜得了闲,还不忘和客人寒暄两句。
“章家大郎,你这院子租得值当,恁大地方每月只须把上一贯钱。前几日咱们樊娘子租在你斜对面那处,只抵得上一半大小,还要八百文钱呢,且还是一交一季上打租。”
章大郎见事情落定,这会儿也稍稍压下火急火燎的脾性,听闻往后和襄桐做了邻居,也客套两句。
“原来竟是和樊娘子比邻,真是好事儿都赶到一处去了,回头我安顿好了,定去您家拜望。”
襄桐收了笔锋,也抬头应承,“好说好说,日后做了街坊,少不得互相帮衬,若得便,我也要去您家拜望的。”
稍后,老赖头和章大郎在一式三份的文契上先行签字作押,襄桐随后也在中人兼保人的位置落了笔。
这三份除了买家卖家,另有一份归了档,时候襄桐还要重誊写一份无签章的送往总店备查留档。
章大郎随后把足了院子的租钱和给陆记的五百文佣金,收好租契后便急匆匆朝着西头行去。
襄桐知他是去医馆接家里老娘和弟弟去了,也不见怪,只收拾好柜后的笔墨纸砚,准备重新再搬回二楼去。
要是还继续在一楼抛头露面,恐怕迟早要被同在一条街市上、桃叶渡口的沈家兄弟发现。
肇掌柜眼见襄桐带了东西上楼,不免意外,“方才不是说要在楼下誊写,怎么又改了主意上楼”
襄桐只好现拣个由头,“方才签押的时候想到有些赁售房舍的旧例还不熟悉,楼上的卷册又不好都搬下来,所以我还是在账房里边学边办的好。”
肇掌柜也不勉强,“成吧,那一会儿你归家用过晌午饭,再从街尾的冰铺子里定一桶冰放在二楼吧。”
襄桐躲沈家的铺子还来不及,哪跟送上门去,只能推脱,“楼上也没那么热,我若受不住,随时下楼凉快凉快就是。”
肇掌柜却不罢休,“那怎么成,回头你中了暑热,我可没有分身之术,做不来左手钱、右手账的。”“还有,咱们店里每日用几桶冰的钱,我还是能做得主的,樊娘子若再拒了,就是抹了我肇某的颜面了。”
襄桐见不能明拒,只得暂时点头,到时恐要差了旁人代劳。
结果肇掌柜又道。“既然你一会儿要去,就把我方才的质票带去吧,也好一并让那家落上印,等伏暑天过去,也好凭着退押。若是遇上那家掌柜的,也顺道问问,我们若是每日定冰,能不能让他家伙计给送冰上门”
襄桐这回彻底笑不出来了。
这买冰她能躲在暗处让人代劳,可让沈家人日日来铺子里送冰桶,她可难保回回都能避得开。
尤其近来生意红火,万一肇掌柜也要临时出门,她就只能在一楼大堂暂代着顾店了。
有那么一瞬,襄桐甚至动了辞工搬家的打算,但转念一想,如今樊家的日子刚刚步入正轨,如此轻易放弃难免心有不甘。
先不说她赁的院子一口气把了一季的租钱,几乎花耗了手头浮财,就说柏哥儿好不容易寻了个好私塾附学,若搬的远了定然影响他课业。
还有,家里大伯如今得了称心的差使,不只赚得多,心情也较往常开朗,回到家里都是满门心思想着如何炼药,奔头十足。
大伯娘也不差,抱怨的时候少了,脸上笑意真切了,连桌上的荤菜都比在八里铺时要多
此间安稳,是她辛辛苦苦赚来的,若轻易一走了之,重头再来,她都不敢相信还能轻易复刻眼前的和美日子。
肇掌柜见襄桐陷入了不知名的沉思,也不打扰,只将质票压在她桌案的镇纸下头,随后便到楼下守店。
03
接近晌午,便有不少经纪回到店里,他们或是带客签契,或是准备用晌午饭。
襄桐听见楼下梅嫂的笑声,赶忙下楼和她报备一声,“我家巷子里老赖头家的院子已有人租去了,你回头就勿要带人去那处看屋了。”
至于成交的红利,襄桐已和肇掌柜说好记在梅嫂头上,肇掌柜虽觉得不妥,但耐不住襄桐坚持,但这事襄桐也不打算特意在梅嫂面前陈情,不然倒像是邀功。
梅嫂知道那处在外名声不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租房人的身上,“那处竟赁出去了那岂不是往后要做你家的街坊你可见着是什么样人要住”
“好像是行商的,做得瓷器生意,一家三口人,倒没辨出乡音来。”
梅嫂见没甚特别,就不再追问。襄桐在这店里除了肇掌柜之外,就同梅嫂最熟,还有着“半徒”的名义,所以索性把眼下最为难之事托了她帮忙。
“梅嫂子,我听说桃花渡口处新开了家冰铺,还兼卖蔗,我想给家里弟弟买上一根,你待会儿归家能不能替我带上一只,顺便再替店里带一桶冰回来。”
梅嫂显然是知道的,“那家的蔗啊,我尝过了,确是比饴糖还甜呢。除了蔗段,他家的乌梅饮也好喝,你若午间得闲,不如我们一道去啊,反正你总是要吃晌午饭的。”
襄桐赶忙解释,“近日店里生意红火,我手头积下不少文契要誊写,晌午就不归家了,到时从隔壁买几个蟹黄馒首就是。”
“那成吧,你要买多少蔗是买上整根的,还是一段”
“先买了两段来吧,回头咱们一人一份。”
“好,我记下了。”
襄桐见梅嫂应下,松了口气,又把质票和送冰上门的事和梅嫂学了一回,且先把蔗钱和冰钱先付了。
梅嫂见襄桐所求都是小事,也没推脱,午后归来果带着两张质票和蔗段回来,倒是冰桶,沈家冰铺说是稍后派人给送来。
襄桐应付过眼下这一遭,便提着冰桶躲回二楼,只盼着掌柜别恰在那时寻她下楼。
如是,襄桐小心翼翼挨到酉时,该下工了,她便随手寻了个蒲扇挡着半张脸出门。
燕小武却不知何时已等在陆记门口。
“桐娘,你大伯、伯娘和弟弟都已经往我家去了,我特意来接你下工的。”
襄桐见他声音不小,赶忙上前捂他的嘴,“你小声点。”
燕小武憨憨挠了挠头,“我一时忘记了你不能声张,都是我忘形了。”
襄桐不敢在路上耽搁,赶忙拉了燕小武匆匆钻进了一处窄巷。
只是她不知道,方才她和燕小武见面的一幕,已经被个从前旧识瞧在眼里。
作者有话要说目击证人持续增加g
s继续为下本接档文求个预收,专栏直通公府小软包重生,金手指请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