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只在院子里找个僻静地界儿等着。
沈庭见左右无人,拉拉襄桐衣袖,“依你看,郎老安人这是跟国姓爷置的什么气好像还牵扯了官家和襄阳王府”
襄桐其实也不确准,但因她毕竟在汴京城过活了几年,市井里关于天家的流言还是知道一二的。
“我先问你,咱大颂的国姓是哪家”
沈庭不明白襄桐何意,只按常理答她,“自然是姓晁。”“咱如今不就在国姓爷府里做客吗”
“那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呢又姓什么”
沈庭虽是乡野小民,但这样的大事还是有所耳闻的,“元后姓戴,继后姓玉,几年前仿佛也有风闻,郎家那位贵妃娘娘有望晋位,却到底输给时运,赶上那几年边境不稳,手握重兵的玉家满门儿郎几乎都披挂上阵”
刚说到这儿,沈庭似乎明白了什么。“方才老安人说的便宜了玉家人,指的是皇后娘娘那骨肉分离之说,便是要把家里孙辈送去那处”
到底是天大的事,他也不敢确准。
襄桐却比他笃定,轻轻点点头。“咱们官家早已过了天命之年,且至今膝下空虚。如今北边连年兴兵,战火燎原,提早选些宗室子认在中宫名下,原是旧例。”“且听老安人的意思,她也不是头遭将血脉过继出去,想来如今的襄阳王府里,便有她老人家的血脉。”
沈庭还是不敢相信,“可是国姓爷不过区区六品闲职,且到了这一代,已是世宗玄孙,早没有爵封,就算官家想寻人为继,也该从近支主脉着手啊。”
襄桐也只能凭空猜测,“许是,近支没有合适人选。”
“怎会没有合适人选,那些王公高门里养出的公子,哪个不是远见卓识、胸有城府,比一个六品小吏家的小郎不强上百套”
襄桐再次刷新沈庭的认知,“就是因为太有见识,太有抱负了,且身后的大树也根深叶茂,遮天蔽日的,反而难让人放心官家是做君父的人,自然要能保证能为君,再为父。”
沈庭举一反三,“你是说,官家是恐近支主脉虎视眈眈这么说来,承哥儿的身份确实正好,不仅年纪小,且原身无靠。”
“也不算无靠,毕竟跟郎家沾了层亲,这关系也更好。”
沈庭按着襄桐的话头又往深了想,“若承哥儿他日为继,原本是郎家的亲戚,可嫡母又是玉家,如此两头互相角力,也是个制衡。咱们那位在御座上端坐了三十载的官家竟已经,想到那么长远了吗”
襄桐感叹的却是另一层,“这也大概是老安人不希望嫡孙入宫的原因。既心疼那孩子要入了龙潭虎穴竟由天命,也担心他日后腹背受敌,众叛亲离”
03
从报恩坊出来,郎琛先带着沈庭和襄桐往知府衙门去。
因晁家人已经打过招呼,没用郎琛多说半句,府尹大人便命人把襄桐的户凭发了。
郎琛还有事找府尹大人磋商,便让沈庭和襄桐独自家去。
出了府门,襄桐看着手里的一张薄纸,难得有些动容,“我往后,又是个良户了。”
沈庭看她此刻高兴,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免旧事重提,“襄桐,我想,我想,这两天就找个黄道吉日,去你家过礼。”
襄桐本还沉浸在重新拿回户籍的喜悦中,听他一番豪言壮语,心里竟也有一瞬松动。
她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时日沈家人的家风人品,以及对她的百般关爱,是她父母亡故后再没有体会过的。若让她就此离了沈家,她自认是做不到无动于衷的。
她明白沈庭到了这个时候重提旧话,不是仗势逼迫,而是怕她一去不返,心里有些不可言说欢喜,却只拿眼瞪他,“哪个说要跟你过礼,我还没答应呢。”
沈庭见左右无人,悄悄将她手也拉了,“我知你还信不着我,但总归我们也算同过甘苦,共了患难,且我家里人同你处得也百般顺意,就连家里驴子都跟你更亲近,你就算不看我诚心实意,也请念着家里长辈和三郎的诸般好处,勉为其难应了我这一回吧。”
襄桐看他光天化日竟也敢动手动脚的,气得往外抽手,却不敌他力大,实在无法,只能暂时松口。“方才郎老安人不是说了,近来没有好日的”
沈庭不管那个,“只要咱们心意诚,天天都是好日子。”
说完他才反应过来,“你方才,是答应我了”
嗷
沈庭激动得抱起襄桐转了一圈,吓得襄桐连声求告,“你放我下来,不然我就反悔了。”
沈庭见左右无人,拉拉襄桐衣袖,“依你看,郎老安人这是跟国姓爷置的什么气好像还牵扯了官家和襄阳王府”
襄桐其实也不确准,但因她毕竟在汴京城过活了几年,市井里关于天家的流言还是知道一二的。
“我先问你,咱大颂的国姓是哪家”
沈庭不明白襄桐何意,只按常理答她,“自然是姓晁。”“咱如今不就在国姓爷府里做客吗”
“那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呢又姓什么”
沈庭虽是乡野小民,但这样的大事还是有所耳闻的,“元后姓戴,继后姓玉,几年前仿佛也有风闻,郎家那位贵妃娘娘有望晋位,却到底输给时运,赶上那几年边境不稳,手握重兵的玉家满门儿郎几乎都披挂上阵”
刚说到这儿,沈庭似乎明白了什么。“方才老安人说的便宜了玉家人,指的是皇后娘娘那骨肉分离之说,便是要把家里孙辈送去那处”
到底是天大的事,他也不敢确准。
襄桐却比他笃定,轻轻点点头。“咱们官家早已过了天命之年,且至今膝下空虚。如今北边连年兴兵,战火燎原,提早选些宗室子认在中宫名下,原是旧例。”“且听老安人的意思,她也不是头遭将血脉过继出去,想来如今的襄阳王府里,便有她老人家的血脉。”
沈庭还是不敢相信,“可是国姓爷不过区区六品闲职,且到了这一代,已是世宗玄孙,早没有爵封,就算官家想寻人为继,也该从近支主脉着手啊。”
襄桐也只能凭空猜测,“许是,近支没有合适人选。”
“怎会没有合适人选,那些王公高门里养出的公子,哪个不是远见卓识、胸有城府,比一个六品小吏家的小郎不强上百套”
襄桐再次刷新沈庭的认知,“就是因为太有见识,太有抱负了,且身后的大树也根深叶茂,遮天蔽日的,反而难让人放心官家是做君父的人,自然要能保证能为君,再为父。”
沈庭举一反三,“你是说,官家是恐近支主脉虎视眈眈这么说来,承哥儿的身份确实正好,不仅年纪小,且原身无靠。”
“也不算无靠,毕竟跟郎家沾了层亲,这关系也更好。”
沈庭按着襄桐的话头又往深了想,“若承哥儿他日为继,原本是郎家的亲戚,可嫡母又是玉家,如此两头互相角力,也是个制衡。咱们那位在御座上端坐了三十载的官家竟已经,想到那么长远了吗”
襄桐感叹的却是另一层,“这也大概是老安人不希望嫡孙入宫的原因。既心疼那孩子要入了龙潭虎穴竟由天命,也担心他日后腹背受敌,众叛亲离”
03
从报恩坊出来,郎琛先带着沈庭和襄桐往知府衙门去。
因晁家人已经打过招呼,没用郎琛多说半句,府尹大人便命人把襄桐的户凭发了。
郎琛还有事找府尹大人磋商,便让沈庭和襄桐独自家去。
出了府门,襄桐看着手里的一张薄纸,难得有些动容,“我往后,又是个良户了。”
沈庭看她此刻高兴,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免旧事重提,“襄桐,我想,我想,这两天就找个黄道吉日,去你家过礼。”
襄桐本还沉浸在重新拿回户籍的喜悦中,听他一番豪言壮语,心里竟也有一瞬松动。
她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时日沈家人的家风人品,以及对她的百般关爱,是她父母亡故后再没有体会过的。若让她就此离了沈家,她自认是做不到无动于衷的。
她明白沈庭到了这个时候重提旧话,不是仗势逼迫,而是怕她一去不返,心里有些不可言说欢喜,却只拿眼瞪他,“哪个说要跟你过礼,我还没答应呢。”
沈庭见左右无人,悄悄将她手也拉了,“我知你还信不着我,但总归我们也算同过甘苦,共了患难,且我家里人同你处得也百般顺意,就连家里驴子都跟你更亲近,你就算不看我诚心实意,也请念着家里长辈和三郎的诸般好处,勉为其难应了我这一回吧。”
襄桐看他光天化日竟也敢动手动脚的,气得往外抽手,却不敌他力大,实在无法,只能暂时松口。“方才郎老安人不是说了,近来没有好日的”
沈庭不管那个,“只要咱们心意诚,天天都是好日子。”
说完他才反应过来,“你方才,是答应我了”
嗷
沈庭激动得抱起襄桐转了一圈,吓得襄桐连声求告,“你放我下来,不然我就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