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银子”雪白的四蹄在土道上翻飞, 一路从临平镇直奔杭州城内的报恩坊。
    那里有户深居简出的富贵人家,光是宅子就整占了南边半条巷子, 正是沈庭想去寻保山的地方。
    “我从前的东家搬来杭州城也有两三年了, 家里门客和帮闲有不少本地人, 我做武院那些日子, 也结识了不少, 待会儿到门上托二牛帮传个话, 应是不成问题。”
    襄桐听沈庭说要现寻人,不免有些担心,“会不会太拖累人家了要不咱们还是去找燕二伯帮忙吧”
    沈庭那点干醋没法往外倒,只坚持说,“报恩坊一会儿正路过, 我们先上门看看, 若是实在不行,就去城南寻我未来大嫂家,只是路途稍远些。”就是咬死了不让燕家帮忙。
    襄桐见沈庭已下定决心, 虽没猜出他如此反对燕家的缘由,也只能妥协。
    她又不免好奇问他,“你未来大嫂家在城南啊怎么先头咱们在杭州城没听你和娘子说起过”
    且是在沈家最困难最缺人手的时候也没想过寻亲家帮忙,未免有些蹊跷。
    沈庭挺痛快一个人, 结果说到这儿有些支支吾吾,“我未来大嫂家姓白,她是城南文澜书院山长的独生女儿。”
    襄桐就算没见着“文澜”书院,但从前在梁家时也是听过城里的几家私塾的。这么说来, 沈庭他未来大嫂是正经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呢
    这就更让人好奇了,以沈家的家世,别说山长家的独生女儿,便是像梁家那般的殷实人家都远比不上,从中也可以预见,沈庭那位赴京赶考的大兄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那你家和白家的亲,是白家相中的呗”
    “也不算是,先头白家没看上我大兄,是我大兄硬求来的,后来两人相看,我未来大嫂也是点了头的。这不,去岁我大兄一过了秋试,就让娘提了礼上门求亲,如今已下了小定。我那时候在主家做武院不得空,倒是没去,后来听娘说未来大嫂是个知书达理的,还有一手天目绣的绝技名动杭城。”
    “这样好的人家”襄桐不禁要觉得,沈家这位大郎怕不是长得潘安宋玉一般吧,能让人家姑娘相中的肯定不止才华。
    这回襄桐有些明白,沈家有事为什么轻易不肯惊动白家,本就是高攀来的亲事,哪敢随便给人添乱。
    “那咱们还是别给白家添麻烦了,也省得将来你大兄归家面上无光。”
    沈庭“嗯”了一声,突地感觉这话有歧义,“襄桐,你别多想,我不是说带你去白家面上无光,我是,我是”
    襄桐看他急得顾不上看路,赶紧推他转身向前,“你别光顾着跟我说话,一会撞上人了”“我不是那些喜欢自怨自艾的。人家好,是人家的,我有手有脚自食其力也不比旁人差。咱不上门去麻烦人家,只是因为不想欠了人情。”“
    再说,她就算丢人也是丢樊家的人,她还没姓沈呢
    约么一个多时辰后,总算到了地方。
    沈庭将驴车停靠在报恩坊一处朱漆铜环大门前头,暂把驴绳交给襄桐,并嘱咐她几句才上前叫门。
    门房见是沈庭,先是一愣,转而惊喜,“这不是沈二郎吗听说你上次护送二夫人回冀州省亲那趟受了重伤,这是已经大安了准备回来上工吗”
    沈庭赶忙解释,“托彭三哥惦记着,我这也才养好没几天,因家里人不放心,现在已改行不做武院了。”
    那彭三在门房里终日难见几个人,憋闷久了难免唠叨,“你这身手,不做武院真可惜了。那兄弟如今在哪处发财呢”
    “我啊,回家务农了,顺便摘挖些山鲜到城里贩卖。”
    “这行当好这行当好啊所谓靠山吃山,临海吃海,你这是不愁吃喝享福的命”又捎带眼看见不远处在驴车旁等着的人,嘿嘿一笑,“这是你妹子啊长得可真俊,说亲了没有”
    沈庭见他有刨根问底、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赶忙抱拳请托,“我今日来,还有些要事,能不能劳烦彭三哥帮我进去叫胡家二郎出来一趟。”
    “这可不巧了,今日二爷和二夫人去了城北禅光寺,只有老安人在家。”
    沈庭听完顿时泄气,在这里寻不到人帮忙,难道真要去白家求人吗
    他一转身,却看见个熟悉的人,正在驴车旁和襄桐打招呼。
    沈庭紧走几步,“郎大人您怎在此处”
    刚从城外军营回来、手里还牵着马的郎琛面上一囧,“这不是,明日休沐吗,我来亲戚家串个门。”
    02
    沈庭在报恩坊做武院那会儿,只知道他东家姓晁,东家娘子姓汴,内宅里还有位端居不出的太夫人,寻常都让人“老安人”的叫,姓什么却不清楚。
    这回郎琛倒帮他揭开了谜底。
    原来晁府里的老夫人也姓郎,且是郎琛的嫡亲姑祖母。
    郎家把个不成器的次子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