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1/2)
三年前离京的时候,姬绍曾经想过,要带着魏煦一起走。
历朝历代都有战时让皇亲贵胄一同随军出征压阵的旧例,可以同施人诚商议让朝中与淮南王府有旧的朝臣上书奏请皇子一同出征,或者干脆让魏煦称病去行宫修养,吩咐探子安排好替身
那时候姬绍昏了头,甚至想过在酒里给他下蒙汗药,直接将人迷晕了带走。
什么方法都都行。
他不放心魏煦一个人留在京中。
那时候,在淮南王府风雨飘摇,各方势力均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是魏煦当了第一个站出来替淮南王府说话的人,是他跪求清河长公主,于承乾殿外恳请一众朝臣替淮南王府说话,是他豁出所有,拼尽全力,用最蠢最笨的方法,打破了当时的僵局。
分明是个为了能在宫中活下去,隐忍着过了十几年的人。
到最后却竟然为了他,冒这么大险,做了这么不计代价的事。
当后来皇帝碍于天下悠悠众口,最终下旨以国礼厚葬淮南王,命姬绍袭爵淮南王的时候,魏煦在做什么
当时他被皇帝罚跪于承乾殿外,在漫天大雪之中,跪了整整四个时辰,高烧不退。
可就是这样,回到景平苑,他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也不是去寻太医,而是求了施人诚来给他送信。
信里写
“世子,今日之事,料定淮南王在天之灵,定已知悉。”
“现如今世子乃是淮南王府唯一的脊梁。”
“不论朝中如何,请世子切记。”
“魏煦相信,清河长公主相信,京中成千上万的百姓全都相信。”
“你能撑起这片天,能抗起姬家军的大旗,能告慰淮南王府的英魂,能守护大魏的百姓。”
“此行一去,山高路远,但求珍重。”
“京中明枪暗箭,但求小心。”
”沙场刀剑无眼,但求平安。“
“不论多久,魏煦都会在这京中,等着世子携姬家军一同,凯旋归来。”
那一日他收到魏煦递来的信,恍惚觉得心里像是开了一个巨大的洞,空空荡荡了须臾,又有热风吹进来,把那片空洞填满。
闭了闭眼,姬绍深呼吸了下,望向站在自己面前的施人诚,“我要带着魏煦一同离京,我要带着他去长野。”
淮南王府于施人诚,有救命之恩,也有知遇之恩。
十几年前,魏国南边瘟疫,为防治瘟疫扩散,幽州城内数千名百姓被困于城内不许出城半步,是淮南王姬鸿禹带姬家军两千将士赶往幽州城,为死者敛葬,日日熏烧艾草,熬制汤药,及时遏止了疫情发展,拯救了幽州城内超过半数的百姓。
施人诚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他科举入仕,因性格耿直不懂变通,初入朝堂得罪了许多人,也是姬鸿禹出手帮他,他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虽然老淮南王去了,但淮南王府还有姬绍,他不知不觉间,便已经把姬绍当成了新的主子。
施人诚大惊失色,失声劝阻道“世王爷不可”
“且不说陛下绝对不会同意,现如今正是朝中上下都盯着淮南王府的时候,我们费了多少心血才博得今日的局面,您可万万不能冲动,万万不能自毁长城啊”
姬绍攥着手中的信纸,摇了摇头,尽量平静道“大人不用劝了,魏煦待我有多好这些时日您也是看着的,他当了第一个站出来替我淮南王府说话的人,皇帝定然不会让他好过。”
姬绍深呼吸了口气,“当初我承诺过要护着他一辈子,现如今我要离京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带着魏煦一起走。”
施人诚心中叫苦,上前一步跪在姬绍面前,劝阻道“王爷同七殿下有情,微臣看得分明,可现下实在不是良机,臣知道王爷有心护着七皇子,可沙场刀剑无眼,离京未必会比在留在宫中安全啊。”
姬绍双目赤红,咬牙反问道“留在宫中安全”
“大人莫不是在诓我”姬绍攥着信笺的手微微颤抖,冷笑了一声开口道“魏煦方才在承乾殿外跪了整整四个时辰,高烧不退。”
“不是他不肯请太医,是皇帝恼他坏了自己的大事,亲口说了要他自生自灭。”
“虎毒尚且不食子”姬绍闭了闭眼。
“魏宏魏修素来视他作眼中钉肉中刺,原先是碍着我才有所收敛,现如今我要离京,若是他们出手,魏煦焉还能有命在”
施人诚何尝不知道姬绍说的这些,他心中焦急不已,“可七皇子尚未出宫立府,又未曾入朝插手政事,就算是王爷向陛下求皇子随军出征,陛下也同意了,这人选无论如何都不会落在七皇子头上啊。”
“更何况,七殿下会同意吗”施人诚心中是在着急,忍不住道“七殿下为了您,连命都能豁出去,拼着惹陛下厌弃,也要站出来替老王爷说话,他怎么会眼看着您好不容易稳定了局面,又因为他再去冒险”
“七殿下表面看起来极为温和,可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连微臣都佩服的紧,他比谁都更担忧您。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想也知道,若是他知道了您想带他离京,七殿下不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啊”
姬绍攥着信纸的手微微发抖。
姬绍知道自己疯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保住淮南王府,能够保住淮南王世袭罔替的爵位,能够有领兵出征替他的父王叔父报仇的机会,已经是无数人费尽心机才有的局面。
他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可是
历朝历代都有战时让皇亲贵胄一同随军出征压阵的旧例,可以同施人诚商议让朝中与淮南王府有旧的朝臣上书奏请皇子一同出征,或者干脆让魏煦称病去行宫修养,吩咐探子安排好替身
那时候姬绍昏了头,甚至想过在酒里给他下蒙汗药,直接将人迷晕了带走。
什么方法都都行。
他不放心魏煦一个人留在京中。
那时候,在淮南王府风雨飘摇,各方势力均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是魏煦当了第一个站出来替淮南王府说话的人,是他跪求清河长公主,于承乾殿外恳请一众朝臣替淮南王府说话,是他豁出所有,拼尽全力,用最蠢最笨的方法,打破了当时的僵局。
分明是个为了能在宫中活下去,隐忍着过了十几年的人。
到最后却竟然为了他,冒这么大险,做了这么不计代价的事。
当后来皇帝碍于天下悠悠众口,最终下旨以国礼厚葬淮南王,命姬绍袭爵淮南王的时候,魏煦在做什么
当时他被皇帝罚跪于承乾殿外,在漫天大雪之中,跪了整整四个时辰,高烧不退。
可就是这样,回到景平苑,他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也不是去寻太医,而是求了施人诚来给他送信。
信里写
“世子,今日之事,料定淮南王在天之灵,定已知悉。”
“现如今世子乃是淮南王府唯一的脊梁。”
“不论朝中如何,请世子切记。”
“魏煦相信,清河长公主相信,京中成千上万的百姓全都相信。”
“你能撑起这片天,能抗起姬家军的大旗,能告慰淮南王府的英魂,能守护大魏的百姓。”
“此行一去,山高路远,但求珍重。”
“京中明枪暗箭,但求小心。”
”沙场刀剑无眼,但求平安。“
“不论多久,魏煦都会在这京中,等着世子携姬家军一同,凯旋归来。”
那一日他收到魏煦递来的信,恍惚觉得心里像是开了一个巨大的洞,空空荡荡了须臾,又有热风吹进来,把那片空洞填满。
闭了闭眼,姬绍深呼吸了下,望向站在自己面前的施人诚,“我要带着魏煦一同离京,我要带着他去长野。”
淮南王府于施人诚,有救命之恩,也有知遇之恩。
十几年前,魏国南边瘟疫,为防治瘟疫扩散,幽州城内数千名百姓被困于城内不许出城半步,是淮南王姬鸿禹带姬家军两千将士赶往幽州城,为死者敛葬,日日熏烧艾草,熬制汤药,及时遏止了疫情发展,拯救了幽州城内超过半数的百姓。
施人诚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他科举入仕,因性格耿直不懂变通,初入朝堂得罪了许多人,也是姬鸿禹出手帮他,他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虽然老淮南王去了,但淮南王府还有姬绍,他不知不觉间,便已经把姬绍当成了新的主子。
施人诚大惊失色,失声劝阻道“世王爷不可”
“且不说陛下绝对不会同意,现如今正是朝中上下都盯着淮南王府的时候,我们费了多少心血才博得今日的局面,您可万万不能冲动,万万不能自毁长城啊”
姬绍攥着手中的信纸,摇了摇头,尽量平静道“大人不用劝了,魏煦待我有多好这些时日您也是看着的,他当了第一个站出来替我淮南王府说话的人,皇帝定然不会让他好过。”
姬绍深呼吸了口气,“当初我承诺过要护着他一辈子,现如今我要离京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带着魏煦一起走。”
施人诚心中叫苦,上前一步跪在姬绍面前,劝阻道“王爷同七殿下有情,微臣看得分明,可现下实在不是良机,臣知道王爷有心护着七皇子,可沙场刀剑无眼,离京未必会比在留在宫中安全啊。”
姬绍双目赤红,咬牙反问道“留在宫中安全”
“大人莫不是在诓我”姬绍攥着信笺的手微微颤抖,冷笑了一声开口道“魏煦方才在承乾殿外跪了整整四个时辰,高烧不退。”
“不是他不肯请太医,是皇帝恼他坏了自己的大事,亲口说了要他自生自灭。”
“虎毒尚且不食子”姬绍闭了闭眼。
“魏宏魏修素来视他作眼中钉肉中刺,原先是碍着我才有所收敛,现如今我要离京,若是他们出手,魏煦焉还能有命在”
施人诚何尝不知道姬绍说的这些,他心中焦急不已,“可七皇子尚未出宫立府,又未曾入朝插手政事,就算是王爷向陛下求皇子随军出征,陛下也同意了,这人选无论如何都不会落在七皇子头上啊。”
“更何况,七殿下会同意吗”施人诚心中是在着急,忍不住道“七殿下为了您,连命都能豁出去,拼着惹陛下厌弃,也要站出来替老王爷说话,他怎么会眼看着您好不容易稳定了局面,又因为他再去冒险”
“七殿下表面看起来极为温和,可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连微臣都佩服的紧,他比谁都更担忧您。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想也知道,若是他知道了您想带他离京,七殿下不论如何都不会同意啊”
姬绍攥着信纸的手微微发抖。
姬绍知道自己疯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保住淮南王府,能够保住淮南王世袭罔替的爵位,能够有领兵出征替他的父王叔父报仇的机会,已经是无数人费尽心机才有的局面。
他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
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