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笑得开心, 老二戚安嘟嘴问道“娘亲看得懂吗”
曹觅停下来,摇摇头老实承认道“娘亲也看不懂。”
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 并没有比这三个孩子好多少, 于是轻咳一声,转移开话题道“咳, 娘亲的意思是, 咳,这书太难了, 不适合你们现在看。”
“嗯,不看了。”戚瑞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说道“本来就打算收起来的。”
曹觅便点点头,顺手将书交给了戚瑞房中的婢女。
她安慰道“等夫子到王府,有他教导, 你学起来就容易了, 如今倒是不用费心思读这些。”
戚瑞懂事地点点头。
老三戚然无聊地趴到她背上, 喃喃道“我也不想看那个, 一点都不好玩,没有娘亲说的好玩。”
之前曹觅偶尔会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然后顺手教他们认几个字。
不过她可不想让戚然这样想,于是纠正道“娘亲与你们说的东西都是些小故事, 帮你们认认字还可以。你们慢慢长大,将来肯定是要学着治经读史的。”
小胖墩不满地“哼哼”了两声。
戚瑞突然想起什么, 询问道“我听东篱说, 娘亲在城外山庄中办了一个学堂”
“嗯。”曹觅点点头。
这话也勾起了双胞胎的兴趣。
戚安抬起头, 好奇地发问“娘亲也办学堂也学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吗”
“不是。”曹觅摇头。
她尝试着简单向三个孩子说明“山庄内教那些流民孩子识字与算数。其他的我还没想好,也许等他们能把大部分字认全了,我再考虑加一些其他的学科吧。”
“算数是什么”戚安又问。
曹觅想了想,随口出了一道最简单的应用题“就类似于,小戚安早膳的时候吃了一个包子,晚膳吃了三个包子,那小戚安这一天一共吃了几个包子”
戚瑞和戚安闻言,皱着眉开始思索起来。
而还趴在曹觅背后的老三戚然,突然“呵呵”地笑起来。
他只抓了那句话中唯一一个跟吃有关的关键词,撒娇道“娘亲,我也要吃包子。”
“好啊。”曹觅把他抓了下来,困在怀里,“你再吃娘亲就抱不动你了。”
另一边,老大和老二已经算出来了,两人一同比划着手指告诉曹觅“四个。”
曹觅笑了笑“真棒答对了”
两人受到赞扬,都有些得意,老二戚安则更得意忘形一些,说“我都会。”
“嗯”曹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于是戚安又解释道“识字,还有,算数,我都会了。”
曹觅有些好笑“这可不算,算数可没有这么简单。”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一道趣味的数学题,于是摆弄起案上的茶具,又给几个孩子出了一道问题。
首先,曹觅取过一个茶盏“假设,把这个茶盏装满,刚刚好需要八两的茶叶。”
接着,她又取过一大一小两个茶杯“把这个大茶杯装满,需要五两的茶叶,而这个小一点的,则只需要三两。”
接着,她在三个孩子一脸疑惑中,掰碎了一小块团茶,将那个“八两”的茶盏装满,然后询问道“好了,现在问题来了,戚瑞和戚安手中有八两茶叶,准备把它们平分,送给我和弟弟。你们能利用的,只有这三个规分别为八、五、三的容器,请问,怎么操作,能把这八两茶叶分成两个四两呢”
这道题是曹觅小学时候就接触过的课外拓展题,其中涉及到的运算非常简单,就是八以内的加减运算。
但它又含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解题者寻摸到相应的逻辑。
曹觅甚至害怕几个孩子听不懂题目,于是贴心询问道“娘亲说得清楚吗”
戚瑞和戚安认真地盯着面前的几个杯子,闻言只抽空点了点头。
最小的戚然则一头雾水地看着她“什么八娘捂脸”
曹觅双腿一用力,直接抱着他站了起来,转身往屋外走,不打扰那两个已经折腾起茶杯的人。
她边走边对着戚然道“嗯,我们戚然这样也挺好的,娘亲带你去吃蜜橘好不好”
戚然闻言,笑得直点头,转眼就忘了自己的两个兄长。
曹觅一边感叹着他的缺心眼,一边也感叹这三个孩子中,只有她的小戚然才像个正常的孩子。
戚瑞和戚安
呵原著中一个主角,一个中后期反派,这两人,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理解。
不过三个孩子这一世在她有意的安排下,关系已然亲近了许多。戚安喜欢比自己强的人,对着老大戚瑞,明显是佩服与敬重的。
只愿戚安这一世在她的教导下,别再给天命之子戚瑞添乱。这样,他们三兄弟就不会再走上书中那条反目成仇的不归路。
莘荷院中一片静寂,周雪和其他女子聚在厅中,正埋首安静地抄书。
她才将书上的“九九乘法表”抄到第二遍,耳边突然响起女子压抑的哭泣声。
周雪放下手中的笔,抬首望去,只见哭泣的是坐在自己右边的一位紫衣姑娘。
其他人也被这阵啜泣惊扰,纷纷停了笔。
她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安慰。
盖因她们知道紫衣女子因何哭泣,而自己心中其实也有相同的苦闷。她们光是克制自己就花了十分的力气,已经没有精力去安慰失控的人。
半晌后,周雪起了身。
她扶着紫衣女子出了厅堂,临走前还不忘用眼神示意其他人继续抄写。
来到院外,大约是初夏明媚的好天气驱散了紫衣姑娘心头的一点阴霾,她渐渐停下了哭泣声。
半晌,她对着周雪道“你,你不用管我的,我自己坐一会就好。”
周雪笑了笑“我们今后就是同进同退的人了,我怎能不管你”
紫衣女子似乎没听到她的话,只呆愣地望着前方发呆。
“你可是后悔了”周雪突然问。
她轻叹一口气“如果你后悔了,等王妃身边那个大丫鬟过来时,我帮你去与她分说清楚,让你还留在王府。”
“我不是后悔”听到她这句话,紫衣女子突然激动起来。
她口不择言地喊道“你以为我跟你们这些妓子一样,天生就该给人使唤吗”
周雪闻言,眉头微蹙,站在原地一言不发地看着她。
“我,我可是父亲的亲生女儿,那个女人那个女人,她怎么敢”想起几天前的经历,紫衣女子刚止住的眼泪差点又禁不住直接落下。
她名唤罗兰,是这些女子中,唯一一个出身良家的女子。真要论起来,她的出身还不低,是辽州本地豪强罗大富的庶女。
几天前,王府的宴会上流传出了北安王喜爱女子的标准,辽州各大世家按图索骥,绞尽了脑汁寻找才名比艳明更甚的女子。
罗家本就处于世家群的边缘地位,得到消息都比别人晚了好几天。紧要关头,罗家主母想起了这个一直不待见的庶女,一番劝说之下征得丈夫同意,便将人打包送进了王府。
按说其实罗家一个庶女,给北安王做个妾也不算侮辱。但此次各大世家根本不是打着进献美人的名义往王府送的人。她们此番是第一次尝试,在讨好戚游的同时,不想得罪曹觅,所以将人送来时,都是说签了卖身契的女奴,任由曹觅处置。
罗兰的地位,一下子从大世家的庶姑娘,变成北安王府的家奴。
她昨日会选第二条路,愿意离开王府成为女夫子,周雪的劝说只起了很小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根本无法接受自己成为一个任人使唤的奴隶。
“她敢。你如今在这里,不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吗”周雪突然开口回应。
她一语打破了罗兰心中最后的幻想,罗兰恨恨地朝她看去,半晌,似乎是意识到这样全然没有用处,又哀哀切切地哭起来。
“你哭也没用。”周雪并没有停下,“不管你愿不愿意,如今你已经跟我们这些妓子是一个模样的了。我们只能服从王府的安排。”
她提醒道“你哭够了,就自己进来吧。你抄书的进度本就慢,再浪费时间,怕是赶不上王妃的安排了。”
周雪说完,便要回去。
罗兰却突然拉住她,询问道“真的有用吗你昨天说的”
她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王妃做事,真的能,真的能自己挣到地位吗你是不是在诓我们”
“昨天”周雪看着她,突然笑了笑,“昨天我是怎么说的王妃一到辽州就收拢流民,甚至愿意为流民延请大夫和夫子,必定是良善之人,不会为难我们。我们只要按着她的吩咐,三年后就能自己挣得自由身”
“对对”罗兰拼命点着头“你昨天就是这样说的”
她回忆起来周雪昨天对她们的劝告,面上浮上了一层淡淡的希冀“你说只要捱过与王妃约定的三年,我们便能如普通女子一般,不再受家人、或者主家约束可以跟王妃讨得恩典,远远离开这里,甚至到临州、锦州这些地方去过活”
她越说,面上的神情越是放松。
周雪却摇摇头。
她道“是,昨日我是这样说的,但到今日,我却又不确定了。”
罗兰呼吸一窒,转头质问道“为,为什么”
“为什么”周雪笑了笑。
她并不看罗兰,只伸出手在半空中一碰,反问道“你记得那些书页上的内容吗”
罗兰愣了一瞬,摇摇头沮丧回答“不,我完全看不懂那些是什么我,我方才就是对着那些奇怪的符号和式子,抄得心口滞闷,这才控制不住想哭的。”
“奇怪”周雪有些诧异地看着她,“那么有趣的东西,在你眼中居然是奇怪的吗”
罗兰咽了口口水,不可置信地询问道“难道你你都看懂了”
周雪点点头。
她精通围棋。
围棋这类东西,在心理上考验的是对弈者的修为气势,在技巧上,考验的其实就是双方的计算能力。
她看到纸张上的算数内容,在经过初始的迷茫之后,很快找到了其中的线索。
那根线索就好像一张引路符,帮她在这两天的抄写中,理清了现代基础算数的魅力所在。
她沉浸在回忆中,对着罗兰说道“嗯,看懂了。”
“它们说的是什么”罗兰又问。
“它们没有说出什么。”周雪回答道“它们是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集大成的智慧。
“正是因此,我才对自己昨日的那番说辞有了怀疑。”
她转身,紧紧盯着罗兰,像一个忍耐到极限,已经迫不及待要与旁人分享自己心底秘密的孩子。
“我根本无法想象未来会是如何的。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其中的意义,可能远远超越了我们现在的认知。”
罗兰有些呆愣。
面前的白衣女子嘴角挂着笑,眼中蕴含着狂热的想往和期待,与她这几日认识的,那个清冷如梅的周雪,判若两人。
第二天。
曹觅正在屋中对着账,突然就被飞奔进来的两个孩子打断了思路。
戚瑞和戚安气喘吁吁地来到她面前,朝她炫耀道“娘亲我,我们知道了”
曹觅拍了拍他们的背,帮他们顺好了呼吸,先是问道“你们弟弟呢”
戚瑞戚安转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原本跟在他们后面的戚然不见了。
两人对视一眼,戚瑞猜测道“刚才我们跑得太快,他可能落在后头了。”
曹觅点点头。
“府里有嬷嬷和婢女,倒是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她教育道“可是你们两个做哥哥的就这样抛下他,他难免会有些孤单。戚然每次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第一个可总会想起你们。”
戚安吐了吐舌头,反驳道“略他才不会想起我呢”
虽然是这么说,但他还是第一时间转身回头,显然是寻戚然去了。
不一会儿,他带着正啃着一块甜米糕的戚然回来了。
“他太馋了”戚安恨铁不成钢地指着自己弟弟,跟曹觅告状道“他看到米糕,就,不走了”
戚然难得没有出口反驳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因为他的嘴中含着米糕,只能用眼神狠狠地瞪着戚安。
曹觅好笑地将他们分开,这才对着两个大的询问道“你们方才说,解出来了是昨天那道题吗”
“嗯”戚瑞骄傲地点着头。
他取过茶杯演示起来,很快就将思路说清楚了,“然后,把这一两倒进大茶杯,再从茶盏中取出三两茶叶,放进大茶杯里这样,大茶杯中就有四两了。留在茶盏中的也是四两”
曹觅笑着点点头“嗯对了”
她又问“你们两人一起解出来的”
老大和老二一点头。
“嗯,既学会了合作,也进行了思考,很棒”曹觅夸赞道“来,你们吃米糕吗”
戚瑞和戚安这才坐了下来,跟着戚然一起享用起米糕。
戚安边吃边兴奋地问道“娘亲,还有吗”
“题目吗”曹觅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想了想,“你们还小,其他的问题就太难了。如果你们还有兴趣,可以把上一个问题的八两换成十二两,另外两个换成五两和九两,用这组新的数字再分出两个六两。”
“十二”戚安低头盯着自己的手。
显然,指头不够用了。
曹觅笑了笑,安慰他道“好了,你还不到三岁呢,很多事没办法理解。等你再长大一些,这些题就难不倒你了。”
曹觅停下来,摇摇头老实承认道“娘亲也看不懂。”
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 并没有比这三个孩子好多少, 于是轻咳一声,转移开话题道“咳, 娘亲的意思是, 咳,这书太难了, 不适合你们现在看。”
“嗯,不看了。”戚瑞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说道“本来就打算收起来的。”
曹觅便点点头,顺手将书交给了戚瑞房中的婢女。
她安慰道“等夫子到王府,有他教导, 你学起来就容易了, 如今倒是不用费心思读这些。”
戚瑞懂事地点点头。
老三戚然无聊地趴到她背上, 喃喃道“我也不想看那个, 一点都不好玩,没有娘亲说的好玩。”
之前曹觅偶尔会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然后顺手教他们认几个字。
不过她可不想让戚然这样想,于是纠正道“娘亲与你们说的东西都是些小故事, 帮你们认认字还可以。你们慢慢长大,将来肯定是要学着治经读史的。”
小胖墩不满地“哼哼”了两声。
戚瑞突然想起什么, 询问道“我听东篱说, 娘亲在城外山庄中办了一个学堂”
“嗯。”曹觅点点头。
这话也勾起了双胞胎的兴趣。
戚安抬起头, 好奇地发问“娘亲也办学堂也学那些看不懂的东西吗”
“不是。”曹觅摇头。
她尝试着简单向三个孩子说明“山庄内教那些流民孩子识字与算数。其他的我还没想好,也许等他们能把大部分字认全了,我再考虑加一些其他的学科吧。”
“算数是什么”戚安又问。
曹觅想了想,随口出了一道最简单的应用题“就类似于,小戚安早膳的时候吃了一个包子,晚膳吃了三个包子,那小戚安这一天一共吃了几个包子”
戚瑞和戚安闻言,皱着眉开始思索起来。
而还趴在曹觅背后的老三戚然,突然“呵呵”地笑起来。
他只抓了那句话中唯一一个跟吃有关的关键词,撒娇道“娘亲,我也要吃包子。”
“好啊。”曹觅把他抓了下来,困在怀里,“你再吃娘亲就抱不动你了。”
另一边,老大和老二已经算出来了,两人一同比划着手指告诉曹觅“四个。”
曹觅笑了笑“真棒答对了”
两人受到赞扬,都有些得意,老二戚安则更得意忘形一些,说“我都会。”
“嗯”曹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于是戚安又解释道“识字,还有,算数,我都会了。”
曹觅有些好笑“这可不算,算数可没有这么简单。”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一道趣味的数学题,于是摆弄起案上的茶具,又给几个孩子出了一道问题。
首先,曹觅取过一个茶盏“假设,把这个茶盏装满,刚刚好需要八两的茶叶。”
接着,她又取过一大一小两个茶杯“把这个大茶杯装满,需要五两的茶叶,而这个小一点的,则只需要三两。”
接着,她在三个孩子一脸疑惑中,掰碎了一小块团茶,将那个“八两”的茶盏装满,然后询问道“好了,现在问题来了,戚瑞和戚安手中有八两茶叶,准备把它们平分,送给我和弟弟。你们能利用的,只有这三个规分别为八、五、三的容器,请问,怎么操作,能把这八两茶叶分成两个四两呢”
这道题是曹觅小学时候就接触过的课外拓展题,其中涉及到的运算非常简单,就是八以内的加减运算。
但它又含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解题者寻摸到相应的逻辑。
曹觅甚至害怕几个孩子听不懂题目,于是贴心询问道“娘亲说得清楚吗”
戚瑞和戚安认真地盯着面前的几个杯子,闻言只抽空点了点头。
最小的戚然则一头雾水地看着她“什么八娘捂脸”
曹觅双腿一用力,直接抱着他站了起来,转身往屋外走,不打扰那两个已经折腾起茶杯的人。
她边走边对着戚然道“嗯,我们戚然这样也挺好的,娘亲带你去吃蜜橘好不好”
戚然闻言,笑得直点头,转眼就忘了自己的两个兄长。
曹觅一边感叹着他的缺心眼,一边也感叹这三个孩子中,只有她的小戚然才像个正常的孩子。
戚瑞和戚安
呵原著中一个主角,一个中后期反派,这两人,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理解。
不过三个孩子这一世在她有意的安排下,关系已然亲近了许多。戚安喜欢比自己强的人,对着老大戚瑞,明显是佩服与敬重的。
只愿戚安这一世在她的教导下,别再给天命之子戚瑞添乱。这样,他们三兄弟就不会再走上书中那条反目成仇的不归路。
莘荷院中一片静寂,周雪和其他女子聚在厅中,正埋首安静地抄书。
她才将书上的“九九乘法表”抄到第二遍,耳边突然响起女子压抑的哭泣声。
周雪放下手中的笔,抬首望去,只见哭泣的是坐在自己右边的一位紫衣姑娘。
其他人也被这阵啜泣惊扰,纷纷停了笔。
她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安慰。
盖因她们知道紫衣女子因何哭泣,而自己心中其实也有相同的苦闷。她们光是克制自己就花了十分的力气,已经没有精力去安慰失控的人。
半晌后,周雪起了身。
她扶着紫衣女子出了厅堂,临走前还不忘用眼神示意其他人继续抄写。
来到院外,大约是初夏明媚的好天气驱散了紫衣姑娘心头的一点阴霾,她渐渐停下了哭泣声。
半晌,她对着周雪道“你,你不用管我的,我自己坐一会就好。”
周雪笑了笑“我们今后就是同进同退的人了,我怎能不管你”
紫衣女子似乎没听到她的话,只呆愣地望着前方发呆。
“你可是后悔了”周雪突然问。
她轻叹一口气“如果你后悔了,等王妃身边那个大丫鬟过来时,我帮你去与她分说清楚,让你还留在王府。”
“我不是后悔”听到她这句话,紫衣女子突然激动起来。
她口不择言地喊道“你以为我跟你们这些妓子一样,天生就该给人使唤吗”
周雪闻言,眉头微蹙,站在原地一言不发地看着她。
“我,我可是父亲的亲生女儿,那个女人那个女人,她怎么敢”想起几天前的经历,紫衣女子刚止住的眼泪差点又禁不住直接落下。
她名唤罗兰,是这些女子中,唯一一个出身良家的女子。真要论起来,她的出身还不低,是辽州本地豪强罗大富的庶女。
几天前,王府的宴会上流传出了北安王喜爱女子的标准,辽州各大世家按图索骥,绞尽了脑汁寻找才名比艳明更甚的女子。
罗家本就处于世家群的边缘地位,得到消息都比别人晚了好几天。紧要关头,罗家主母想起了这个一直不待见的庶女,一番劝说之下征得丈夫同意,便将人打包送进了王府。
按说其实罗家一个庶女,给北安王做个妾也不算侮辱。但此次各大世家根本不是打着进献美人的名义往王府送的人。她们此番是第一次尝试,在讨好戚游的同时,不想得罪曹觅,所以将人送来时,都是说签了卖身契的女奴,任由曹觅处置。
罗兰的地位,一下子从大世家的庶姑娘,变成北安王府的家奴。
她昨日会选第二条路,愿意离开王府成为女夫子,周雪的劝说只起了很小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根本无法接受自己成为一个任人使唤的奴隶。
“她敢。你如今在这里,不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吗”周雪突然开口回应。
她一语打破了罗兰心中最后的幻想,罗兰恨恨地朝她看去,半晌,似乎是意识到这样全然没有用处,又哀哀切切地哭起来。
“你哭也没用。”周雪并没有停下,“不管你愿不愿意,如今你已经跟我们这些妓子是一个模样的了。我们只能服从王府的安排。”
她提醒道“你哭够了,就自己进来吧。你抄书的进度本就慢,再浪费时间,怕是赶不上王妃的安排了。”
周雪说完,便要回去。
罗兰却突然拉住她,询问道“真的有用吗你昨天说的”
她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王妃做事,真的能,真的能自己挣到地位吗你是不是在诓我们”
“昨天”周雪看着她,突然笑了笑,“昨天我是怎么说的王妃一到辽州就收拢流民,甚至愿意为流民延请大夫和夫子,必定是良善之人,不会为难我们。我们只要按着她的吩咐,三年后就能自己挣得自由身”
“对对”罗兰拼命点着头“你昨天就是这样说的”
她回忆起来周雪昨天对她们的劝告,面上浮上了一层淡淡的希冀“你说只要捱过与王妃约定的三年,我们便能如普通女子一般,不再受家人、或者主家约束可以跟王妃讨得恩典,远远离开这里,甚至到临州、锦州这些地方去过活”
她越说,面上的神情越是放松。
周雪却摇摇头。
她道“是,昨日我是这样说的,但到今日,我却又不确定了。”
罗兰呼吸一窒,转头质问道“为,为什么”
“为什么”周雪笑了笑。
她并不看罗兰,只伸出手在半空中一碰,反问道“你记得那些书页上的内容吗”
罗兰愣了一瞬,摇摇头沮丧回答“不,我完全看不懂那些是什么我,我方才就是对着那些奇怪的符号和式子,抄得心口滞闷,这才控制不住想哭的。”
“奇怪”周雪有些诧异地看着她,“那么有趣的东西,在你眼中居然是奇怪的吗”
罗兰咽了口口水,不可置信地询问道“难道你你都看懂了”
周雪点点头。
她精通围棋。
围棋这类东西,在心理上考验的是对弈者的修为气势,在技巧上,考验的其实就是双方的计算能力。
她看到纸张上的算数内容,在经过初始的迷茫之后,很快找到了其中的线索。
那根线索就好像一张引路符,帮她在这两天的抄写中,理清了现代基础算数的魅力所在。
她沉浸在回忆中,对着罗兰说道“嗯,看懂了。”
“它们说的是什么”罗兰又问。
“它们没有说出什么。”周雪回答道“它们是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集大成的智慧。
“正是因此,我才对自己昨日的那番说辞有了怀疑。”
她转身,紧紧盯着罗兰,像一个忍耐到极限,已经迫不及待要与旁人分享自己心底秘密的孩子。
“我根本无法想象未来会是如何的。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其中的意义,可能远远超越了我们现在的认知。”
罗兰有些呆愣。
面前的白衣女子嘴角挂着笑,眼中蕴含着狂热的想往和期待,与她这几日认识的,那个清冷如梅的周雪,判若两人。
第二天。
曹觅正在屋中对着账,突然就被飞奔进来的两个孩子打断了思路。
戚瑞和戚安气喘吁吁地来到她面前,朝她炫耀道“娘亲我,我们知道了”
曹觅拍了拍他们的背,帮他们顺好了呼吸,先是问道“你们弟弟呢”
戚瑞戚安转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原本跟在他们后面的戚然不见了。
两人对视一眼,戚瑞猜测道“刚才我们跑得太快,他可能落在后头了。”
曹觅点点头。
“府里有嬷嬷和婢女,倒是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她教育道“可是你们两个做哥哥的就这样抛下他,他难免会有些孤单。戚然每次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第一个可总会想起你们。”
戚安吐了吐舌头,反驳道“略他才不会想起我呢”
虽然是这么说,但他还是第一时间转身回头,显然是寻戚然去了。
不一会儿,他带着正啃着一块甜米糕的戚然回来了。
“他太馋了”戚安恨铁不成钢地指着自己弟弟,跟曹觅告状道“他看到米糕,就,不走了”
戚然难得没有出口反驳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因为他的嘴中含着米糕,只能用眼神狠狠地瞪着戚安。
曹觅好笑地将他们分开,这才对着两个大的询问道“你们方才说,解出来了是昨天那道题吗”
“嗯”戚瑞骄傲地点着头。
他取过茶杯演示起来,很快就将思路说清楚了,“然后,把这一两倒进大茶杯,再从茶盏中取出三两茶叶,放进大茶杯里这样,大茶杯中就有四两了。留在茶盏中的也是四两”
曹觅笑着点点头“嗯对了”
她又问“你们两人一起解出来的”
老大和老二一点头。
“嗯,既学会了合作,也进行了思考,很棒”曹觅夸赞道“来,你们吃米糕吗”
戚瑞和戚安这才坐了下来,跟着戚然一起享用起米糕。
戚安边吃边兴奋地问道“娘亲,还有吗”
“题目吗”曹觅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想了想,“你们还小,其他的问题就太难了。如果你们还有兴趣,可以把上一个问题的八两换成十二两,另外两个换成五两和九两,用这组新的数字再分出两个六两。”
“十二”戚安低头盯着自己的手。
显然,指头不够用了。
曹觅笑了笑,安慰他道“好了,你还不到三岁呢,很多事没办法理解。等你再长大一些,这些题就难不倒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