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任 (2/2)
到一半,林知非问李从明与周云“如今正是涝灾之后,八月百姓又不种地,百姓家中无粮难免食不果腹,不知二位大人可曾开仓放粮,接济百姓”
李从明面上殷切的笑意,他还未开口周云便率先道“今年雨水过重,周县百姓所收粮食较少,下官怕饿殍遍地,便早在百姓交上赋税后,命人搭了粥棚子,每日施粥虽不多,但也可解燃眉之急。”
“此举甚好,确可解燃眉之急。”林知非目光转向李从明,“李大人有何举措”
李从明心里一突,面上却浮现一抹为难之色“下官本也想开仓放粮,奈何开仓乃是大事,下官无令不敢擅自主张,所以想等郡公上任给下官下令后,下官再行开仓救济。”
林知非性子温和,闻言却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卫恒面上淡笑散去,冷声道“恒一路看见尧城郡中已有逃饥荒的难民,询问之下,竟发现有许多都是李县丞治下的百姓。”
李从明吓得立马跪到地上“殿下恕罪,下官无法救济百姓,下官万死难辞其咎只是开粮仓乃是大事,若无郡守之令,下官不敢擅自开仓啊”
莫说是卫恒了,连林知非都怒道“所谓身在其位谋其政,又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大人一直等令,可是你治下的许多百姓都从李县逃难逃到尧城郡了,你都无所作为吗”
李从明也没想过刚刚吃饭还吃得好好的,转眼殿下和郡守就发作起来。林知非未到的时候,他在李县随时都有人捧着,他已经许久未曾被人如此训过了。
李从明心里又怕又臊,只得战战兢兢的请罪“下官知错,请殿下与郡守大人饶恕一二,下官回去以后,便好好管理百姓,开仓放粮救济。”
林知非侧目问卫恒“殿下您看”
卫恒朝他乖巧一笑“林公乃尧城郡守,您自己处置他便好,刚刚恒只是过于愤怒,才忍不住开口责备。”他自是能分清主次,这里的主事到底是林知非,他不过是一个寄养在此处的人,自然不该借着身份便代林知非行权。
李从明见状,膝行到林知非面前“还请郡公饶下官一次,下官定诚心悔过。”
林知非漠然的看着他“便罚你一月俸禄,只此一次,若下次再犯,我便上疏给王上。”
还要上疏给王上李从明一听急道“下官定不会再犯了。”
林知非看他有了惧意,才放过他“今日洗尘便到此为止,明日李大人、周大人,以及新上任的霍大人都一早回各人治下的县府继续任职。如今灾后,乃是多事之秋,尔等定要节俭克己,官民一心,渡过这段日子。”
三位县丞一同朝林知非道“下官受教。”
待人走后,林知非才叹了口气“看来尧城郡饥荒之事迫在眉睫,开粮救济也只是杯水车薪,终究不能治本。”
林璇闻言,心里倒是有了解决的法子。
这时候的人,种植季只有开春到七月末,八月粮食蔬菜便全部收割完了。现今乃八月初,此时完全没有人种植粮食,百姓也都已认定粮食不能越冬。
但是卫地的气候同后世南方相近,按道理来看,是可以种植两季稻的。后世南方多植两季稻,像是海南那样的地方,却可以种植三季稻。
两季稻又叫早稻与晚稻,早稻种植在清明前后,晚稻种植在七月末八月初,此时虽晚了几天,但应该不太影响。
正巧,林知非来此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了郡守府邸的粮仓。粮仓内还有上一任郡守贪下的一批稻子,那稻子品质极佳,可作为粮种。
粮食的问题解决,便是安抚流民。
这些流民不止是李县的,还有周县和尧城县的,甚至有一小部分是隔壁郡的。
林璇一行人到尧城郡时便看到饿殍遍地,百姓面黄肌瘦的缩在道路上乞讨,甚至是百姓当场饿到咽气的场景,林璇也见过了。
所以安抚流民势在必行。
这个倒可以以工代赈,让流民盖起能遮风避雨的简易屋子或棚子后,便开始开荒种植二季稻,而暂时给百姓奖励的物品则是郡守粮仓以及县丞粮仓的粟米,待百姓安置好,粮食全都种下后,约莫只要撑两个月半,等到了十月下旬便可收割晚稻。
介时,百姓有了粮食过冬,有了居所避寒,等到清明便可种下高产的粟米,这一场饥后的灾荒便能安稳渡过。
林璇皱眉,这方法是有,但难的是怎么让她父亲相信八月初还可以种第二季稻子呢
李从明面上殷切的笑意,他还未开口周云便率先道“今年雨水过重,周县百姓所收粮食较少,下官怕饿殍遍地,便早在百姓交上赋税后,命人搭了粥棚子,每日施粥虽不多,但也可解燃眉之急。”
“此举甚好,确可解燃眉之急。”林知非目光转向李从明,“李大人有何举措”
李从明心里一突,面上却浮现一抹为难之色“下官本也想开仓放粮,奈何开仓乃是大事,下官无令不敢擅自主张,所以想等郡公上任给下官下令后,下官再行开仓救济。”
林知非性子温和,闻言却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卫恒面上淡笑散去,冷声道“恒一路看见尧城郡中已有逃饥荒的难民,询问之下,竟发现有许多都是李县丞治下的百姓。”
李从明吓得立马跪到地上“殿下恕罪,下官无法救济百姓,下官万死难辞其咎只是开粮仓乃是大事,若无郡守之令,下官不敢擅自开仓啊”
莫说是卫恒了,连林知非都怒道“所谓身在其位谋其政,又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大人一直等令,可是你治下的许多百姓都从李县逃难逃到尧城郡了,你都无所作为吗”
李从明也没想过刚刚吃饭还吃得好好的,转眼殿下和郡守就发作起来。林知非未到的时候,他在李县随时都有人捧着,他已经许久未曾被人如此训过了。
李从明心里又怕又臊,只得战战兢兢的请罪“下官知错,请殿下与郡守大人饶恕一二,下官回去以后,便好好管理百姓,开仓放粮救济。”
林知非侧目问卫恒“殿下您看”
卫恒朝他乖巧一笑“林公乃尧城郡守,您自己处置他便好,刚刚恒只是过于愤怒,才忍不住开口责备。”他自是能分清主次,这里的主事到底是林知非,他不过是一个寄养在此处的人,自然不该借着身份便代林知非行权。
李从明见状,膝行到林知非面前“还请郡公饶下官一次,下官定诚心悔过。”
林知非漠然的看着他“便罚你一月俸禄,只此一次,若下次再犯,我便上疏给王上。”
还要上疏给王上李从明一听急道“下官定不会再犯了。”
林知非看他有了惧意,才放过他“今日洗尘便到此为止,明日李大人、周大人,以及新上任的霍大人都一早回各人治下的县府继续任职。如今灾后,乃是多事之秋,尔等定要节俭克己,官民一心,渡过这段日子。”
三位县丞一同朝林知非道“下官受教。”
待人走后,林知非才叹了口气“看来尧城郡饥荒之事迫在眉睫,开粮救济也只是杯水车薪,终究不能治本。”
林璇闻言,心里倒是有了解决的法子。
这时候的人,种植季只有开春到七月末,八月粮食蔬菜便全部收割完了。现今乃八月初,此时完全没有人种植粮食,百姓也都已认定粮食不能越冬。
但是卫地的气候同后世南方相近,按道理来看,是可以种植两季稻的。后世南方多植两季稻,像是海南那样的地方,却可以种植三季稻。
两季稻又叫早稻与晚稻,早稻种植在清明前后,晚稻种植在七月末八月初,此时虽晚了几天,但应该不太影响。
正巧,林知非来此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了郡守府邸的粮仓。粮仓内还有上一任郡守贪下的一批稻子,那稻子品质极佳,可作为粮种。
粮食的问题解决,便是安抚流民。
这些流民不止是李县的,还有周县和尧城县的,甚至有一小部分是隔壁郡的。
林璇一行人到尧城郡时便看到饿殍遍地,百姓面黄肌瘦的缩在道路上乞讨,甚至是百姓当场饿到咽气的场景,林璇也见过了。
所以安抚流民势在必行。
这个倒可以以工代赈,让流民盖起能遮风避雨的简易屋子或棚子后,便开始开荒种植二季稻,而暂时给百姓奖励的物品则是郡守粮仓以及县丞粮仓的粟米,待百姓安置好,粮食全都种下后,约莫只要撑两个月半,等到了十月下旬便可收割晚稻。
介时,百姓有了粮食过冬,有了居所避寒,等到清明便可种下高产的粟米,这一场饥后的灾荒便能安稳渡过。
林璇皱眉,这方法是有,但难的是怎么让她父亲相信八月初还可以种第二季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