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刚刚弱冠之年的杨修, 眉清目朗, 博学多识, 聪慧过人, 是许都城里最耀眼的世家公子。他这个时间出仕, 洛阳系的老臣不免猜测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 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向曹操妥协了
    荀彧还不太了解杨修, 没敢贸然把人举荐给曹操, 毕竟名声和才能不太相称的名士,也是有的。荀彧打算先见一见杨修,派人送了帖子, 约杨修于酉时五刻,来酒楼一叙。
    早春轻寒, 沽酒的胡姬有一双碧色的眼眸,俯身舀酒时, 纤纤细腰袅袅风情。
    二楼雅间,荀彧坐在临窗的位置,面前的几案上,摆着茶水点心, 和一壶浊酒。
    荀令君折节下士, 举荐过许多良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好意思有约不至不守时,让荀令君久等了。
    虚时, 街市灯如昼。杨修一袭簇新的靛蓝锦衣,不疾不徐地上楼,雅致的竹叶纹在他的袖口和衣襟上摇曳生姿。
    荀彧听到, 杨修腰带上挂着的镂花银香囊,和雕着麒麟的昆山墨玉佩轻轻碰撞,发出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
    杨修挑帘子进来的时候,带起一点微风,照壁上的影子随着灯火晃动了一下。他迟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解释原因,只微微致歉。
    荀彧并不介意这些,但是畅谈之后,荀彧感觉杨修这个人,大约更适合当一位名士,摆弄摆弄琴棋书画、饮酒赋诗。不过,杨修真是极聪慧的人,有好几次,都猜中了他心中所想。郭嘉也有类似的敏锐,但不会这般张扬。
    当然,作为老太尉杨彪的嫡子,世代簪缨的贵公子,杨修不仅文采非凡,对时政的见解也相当独到。
    荀彧安排杨修担任郎中,郎中是尚书的属官,初任时称郎中,满一年之后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侍郎。
    把这位聪明过头、慧极易伤的杨公子放在尚书台磨炼一段时间,如果能让他收敛几分,也是不可多得的俊杰。戏志才有负俗之讥,郭嘉不拘礼法,杜畿简傲少文,荀彧皆以智策举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加上恃才放旷的杨修。
    荀彧回府,一个堂兄携酒来找他,不说有什么事,一个劲地劝酒。荀彧原本就有些微醺,又饮下两盏清酒,头晕目眩,勉强维持着仪态。
    茶雾弥漫,烛火渐渐歪斜,小小的一团光晕摇摇晃晃,荀彧取来剪子要剪灯芯,手却不听使唤,连着两下,都剪空了。
    这位堂兄确认荀彧已醉,对他说“以君当事,难道还不能推荐我担任议郎吗\aquot
    荀彧虽然居中掌权,却向来“不以私欲挠意”,本心如此,和是醉是醒无关。他忽地笑起来“官者所以表才也,如果按照你说的那样做,众人其谓我何邪”
    送走来讨要官职的堂兄,星光暗淡,荀彧提灯回了后院,光听见怪异的猫叫,却没瞧见猫的影子。
    透过高低参差、粉红柔白的桃李花,只见一团黑影在爬动。荀彧用灯一照,是荀顗,这孩子手拈一片小鱼干,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对着一株矮树学猫叫。
    荀家子弟,小小年纪,就要跟着族中的长辈学习礼仪,连说话都不敢太大声音。也只有三岁半的荀顗可以这般手脚并用,像四条腿的小兽一样爬着玩耍,也不会被任何人管束。
    荀彧“顗儿,为何学猫叫”
    荀顗瘪着小嘴“阿翁,顗的玄猫、躲在树上,不下来。”
    和早慧的郭奕相比,说话奶声奶气的荀顗才更像三四岁的小孩子。
    小玄猫是郭嘉捡来的,请左俭看过是一只健康的猫,就给它洗了澡,送给荀顗喂养。
    荀彧抬头,才发现树上确实有一只猫,玄色的皮毛和夜幕融为一体,要不是离得近,很难从婆娑的枝叶间辨认出这个小东西。
    郭嘉今天遭遇了东汉末年的“堵车”,许都城的街道不算狭窄,但再宽也架不住在人流高峰期被看热闹的人群堵死。
    官吏散值下班的时候,街上的马车本来就比较密集。
    朱雀大街上,有纨绔子弟服用丹药之后,突然发狂,一边朝着落日奔跑,一边撕扯衣裳。
    当街裸奔,要是搁在灵帝在位时期的洛阳城,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洛阳皇宫西苑还有可以君臣同乐的裸游馆呢。
    然而许都城位于颍川,大汉的礼仪教化之乡,居然出现了边跑边脱的狂放士子,简直相当于超级娱乐八卦,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道路很快被堵塞,马车无法继续前行,大多数官员都表现出极好的素养,非常平静地待在车里,只派随从去前边查看情况。
    郭嘉属于被堵在最前面的那一批人,看着一个白花花的大男人又跑又嚎,满地打滚儿,风中凌乱。这和祢衡那种充满行为艺术气息的裸衣击鼓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除了辣眼睛,还是辣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这个懒人没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这个懒人没起并收藏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