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后、公主四个人,哪里用的了这么多。这些东西从大老远的地方进贡来京城,劳民伤财,不得安生。”
李逸不肯在这上面委屈娘子,道“你放心我有挣钱的门路,一则是清查土地一项,令瞒报土地的勋爵宗室们补税退地,二则是开海运,到时候朝廷可以官方组织船队出海贸易,商税也会增多,不愁钱用。”
王琼姿拉着他的袖子撒娇,“我又不是说不用,只是有些完全不是必要的,省掉的只是用不上的,需要的地方还是要用的。你说内廷的事情都归我管,不许再多说一句。难道我想做个贤后还不行吗”
李逸无奈道“好好,不过不许委屈自己。还有一桩,太后那里的供应,一如既往。”
王琼姿瞥了他一眼,道“我减谁的都不会减太后的。”
李逸爽快道“尽管减我的吧。”
王琼姿恨恨道“头一个就把你动物园给减掉,你那两只豹子、四只老虎养着可真费钱”
李逸忙道“把别的动物减掉吧,豹子老虎给我留下。”
王琼姿也只是说说而已,养动物可以适当减压,再说她总不能把李逸的爱好都给剥夺了,不然他再玩出其他的新花样可怎么办
“放心,给你留着。”
她想起李逸刚才说的清查土地的事情,于是问道“已经查了多少家了”
李逸道“荣王、陈王、雍王等等宗亲,还有建昌伯、英国公、永昌伯、韩国公几家。”
清查土地最伤害权贵们的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建昌伯是李逸的亲舅舅,李逸首先拿了他重重地开刀,后面的事情才算进展得顺利些。
王琼姿道“皇上打算查到什么时候”
李逸道“我心里有个数,查到了就行了。这些人家仗着先帝宽宥,侵占的土地以及私自瞒下来税不知有多少,我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小小的吐出来一些。”
好吧,暂时由马大成在前面顶着,按照李逸的做法,真出了事情,也有一个背锅的,难怪那么多大臣上折子弹劾马大成,他都置之不理。
不过这马大成也未必是清白无辜的,听说他在京郊有一座大宅子,亭台楼轩、假山流水,应有尽有,富丽堂皇,甚至可以比肩王府。
李逸算算日子道“今日该去乾清宫住,夫人,咱们一道过去吧。”
王琼姿不肯“我例假来了,不舒服,不想挪地方。”
“又来了”
王琼姿推了他一把,“什么叫做又来了”
李逸搂着她的腰,把头埋在她的头发见,闻着一股花香味,喃喃道“本来今晚还想跟着你一起看书的。”
王琼姿脸红了红,嗔道“那就各看各的。”
晚上,李逸让人把折子搬到坤宁宫,冬日坤宁宫暖阁烧了地龙,暖意融融,李逸批阅折子,王琼姿坐在他身边,拿着自己的风土民俗记看。
她瞧见李逸拿着一本折子看了半日,好奇地瞅了一眼,道“谢阁老与李阁老又要辞职啦”一点都不稀奇好吗
李逸笑道“是啊,这回辞职的决心很大。”
王琼姿想起辞职被批准的原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刘迁,道“他难道觉得你不敢真把他给辞退了”
这事闹出来,刘迁是真丢了官,但是小皇帝也没好到哪里去,差点被朝堂内外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名声进一步败坏。
王琼姿觉得按照小昏君的惯性,谢康的官位岌岌可危呀,因为名声道他来说并不是最在乎的事情。
李逸一本正经道“我还真不敢辞退他,你看,他还拉了李夏一起致仕,我要是批准了,岂不是少了两位肱骨之臣”
“是吗”王琼姿没有多问。
谢康与李夏一连三天上折子要求致仕,李逸就是不批,授意罗翔私下去李夏府上。在谢康第四次上折子时,大笔一挥,同意了谢康的致仕,道“谢卿年老多病,朕不忍其劳累,故准其告老归乡。”还给谢康赠了一个太师的荣誉称号,让他光荣退休。
作者有话要说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来自百度百科解释。
开海禁涉及到很多的事情,我这里可能只说了一个皮毛。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开海禁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对统治者不利。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但是在里面没有提及,因为真写下来涉及的太多了。
李逸不肯在这上面委屈娘子,道“你放心我有挣钱的门路,一则是清查土地一项,令瞒报土地的勋爵宗室们补税退地,二则是开海运,到时候朝廷可以官方组织船队出海贸易,商税也会增多,不愁钱用。”
王琼姿拉着他的袖子撒娇,“我又不是说不用,只是有些完全不是必要的,省掉的只是用不上的,需要的地方还是要用的。你说内廷的事情都归我管,不许再多说一句。难道我想做个贤后还不行吗”
李逸无奈道“好好,不过不许委屈自己。还有一桩,太后那里的供应,一如既往。”
王琼姿瞥了他一眼,道“我减谁的都不会减太后的。”
李逸爽快道“尽管减我的吧。”
王琼姿恨恨道“头一个就把你动物园给减掉,你那两只豹子、四只老虎养着可真费钱”
李逸忙道“把别的动物减掉吧,豹子老虎给我留下。”
王琼姿也只是说说而已,养动物可以适当减压,再说她总不能把李逸的爱好都给剥夺了,不然他再玩出其他的新花样可怎么办
“放心,给你留着。”
她想起李逸刚才说的清查土地的事情,于是问道“已经查了多少家了”
李逸道“荣王、陈王、雍王等等宗亲,还有建昌伯、英国公、永昌伯、韩国公几家。”
清查土地最伤害权贵们的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建昌伯是李逸的亲舅舅,李逸首先拿了他重重地开刀,后面的事情才算进展得顺利些。
王琼姿道“皇上打算查到什么时候”
李逸道“我心里有个数,查到了就行了。这些人家仗着先帝宽宥,侵占的土地以及私自瞒下来税不知有多少,我现在不过是让他们小小的吐出来一些。”
好吧,暂时由马大成在前面顶着,按照李逸的做法,真出了事情,也有一个背锅的,难怪那么多大臣上折子弹劾马大成,他都置之不理。
不过这马大成也未必是清白无辜的,听说他在京郊有一座大宅子,亭台楼轩、假山流水,应有尽有,富丽堂皇,甚至可以比肩王府。
李逸算算日子道“今日该去乾清宫住,夫人,咱们一道过去吧。”
王琼姿不肯“我例假来了,不舒服,不想挪地方。”
“又来了”
王琼姿推了他一把,“什么叫做又来了”
李逸搂着她的腰,把头埋在她的头发见,闻着一股花香味,喃喃道“本来今晚还想跟着你一起看书的。”
王琼姿脸红了红,嗔道“那就各看各的。”
晚上,李逸让人把折子搬到坤宁宫,冬日坤宁宫暖阁烧了地龙,暖意融融,李逸批阅折子,王琼姿坐在他身边,拿着自己的风土民俗记看。
她瞧见李逸拿着一本折子看了半日,好奇地瞅了一眼,道“谢阁老与李阁老又要辞职啦”一点都不稀奇好吗
李逸笑道“是啊,这回辞职的决心很大。”
王琼姿想起辞职被批准的原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刘迁,道“他难道觉得你不敢真把他给辞退了”
这事闹出来,刘迁是真丢了官,但是小皇帝也没好到哪里去,差点被朝堂内外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名声进一步败坏。
王琼姿觉得按照小昏君的惯性,谢康的官位岌岌可危呀,因为名声道他来说并不是最在乎的事情。
李逸一本正经道“我还真不敢辞退他,你看,他还拉了李夏一起致仕,我要是批准了,岂不是少了两位肱骨之臣”
“是吗”王琼姿没有多问。
谢康与李夏一连三天上折子要求致仕,李逸就是不批,授意罗翔私下去李夏府上。在谢康第四次上折子时,大笔一挥,同意了谢康的致仕,道“谢卿年老多病,朕不忍其劳累,故准其告老归乡。”还给谢康赠了一个太师的荣誉称号,让他光荣退休。
作者有话要说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来自百度百科解释。
开海禁涉及到很多的事情,我这里可能只说了一个皮毛。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开海禁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对统治者不利。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但是在里面没有提及,因为真写下来涉及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