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天,已进初冬,谨身殿内虽已将门窗用毛毡盖住却是依旧挡不住寒风乱串,赫连仲绶捏了捏略微显得有些僵直的手指,正想着叫人架暖炉进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将一盏热茶递到了他的跟前。
赫连仲绶接过茶抿了一口,又瞧见有人架着烧得红彤彤的暖炉进来,便抬头笑道“你这个小竖”话到一半,却又没说完,只怔怔看了眼前的人半晌,然后敛了笑容,“你是谁小竖呢”
被问话的内侍并不惊慌,跪在他跟前磕了个头,回道“回皇上的话,小的是新来的太监,名叫顺喜儿,并不知道小竖公公去了何处。”
这小太监低头回着他的话,言语中恭恭敬敬,并未有半分不妥。只是赫连仲绶看着他那颗低垂着的头,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对。
正疑惑中,门外有人朗声道“微臣李丛礼求见。”
这一声,顿时令赫连仲绶眉头舒展,也不顾自己的身份,连忙丢了手中的笔,径直起身亲自开了门,将门外头说话的男子迎了进来。
看着眼前这个眉目间只有一股丰神俊逸之气的男子,赫连仲绶不由自主的泛起微笑,拉着他同上软榻,问道“太师深夜进宫,可是有要事”
李丛礼并不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小太监,赫连仲绶顿时了然与胸,冲着他挥手道“你且下去,朕明日再来问你。”
见着他忙不迭的磕头谢恩退了出去,李丛礼方才笑着从袖中取出一份火漆密封的金属信筒,回道“这是关外八百里加急的密件,微臣不敢耽搁。”
信筒在手,赫连仲绶觉得有些紧张,紧张得连撬开火漆的手都有些颤抖,而等到他展开了里面那道加急密件时,那张白皙得有些不太正常的脸上尽显了遮不住的喜悦之色,甚至更因激动得显得面色红润。
一封长信读完,少年君王直直的望向了眼前这个陪伴自己近乎二十年的老师,言语中有着掩盖不住的兴奋和激动,“流光国已然退兵至关外不日将派出和谈使臣”
李丛礼从软榻上起身,冲着他施以叩拜大礼“微臣恭喜皇上”
“朕得今日之成就,也有太师您的一半功劳。”赫连仲绶说着,原本带着喜悦之色的脸上泛起略带了些许苦涩的笑来,眼眶也略有些泛红。“如若当初不是太师您一直在背后扶持着,朕恐怕连这皇位都坐不上呢”
赫连仲绶非长子,然而西陵皇朝自古便有“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祖训,故而就算他只排行老五,却为皇后所出嫡子,故而一生下来便得太子之位。
只是,他这个太子做得并不舒心比起他上面那三个能文善武,机灵善辨的皇兄来,他的性格略显木讷,虽有诸如“敦厚仁孝,温润如玉,恭顺若水”之类的美称,却也讨不得他的父皇“厉帝”赫连勃的半点欢心,再加上监国之后,又时常说些赫连勃不爱听的话来,故而一直不得赫连勃疼爱,以至于朝中众人皆认为他这个太子迟早有被罢黜的可能。
而在他之后,被认为最有继位的皇子便是他的二皇兄福王赫连起。
赫连起排行老二,是众多皇子中性格最似赫连勃的人,又因其母是赫连勃在位时最疼爱的范贵妃所生,所以在赫连仲绶生下之前,他一直是朝臣中认为最有可能登上太子宝座的人。只是依西陵皇朝祖训,赫连起非但成为不了太子,而且还得跟其他皇子一样,成年之后便得封王打发出宫。
于是,在赫连仲绶受封太子的十年之后,已成年的皇子们被分封至各地做了藩王。而赫连起则是被分封道了西陵皇朝的富庶之地江南,权当是不能封这个儿子为太子的一点补偿。
只不过,赫连起这个人自幼便是嚣张跋扈惯了,性格暴佞不说,还生性贪色好财,再加上他仗着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封藩之后更是有恃无恐,于是他一到江南是将原本一片祥和安乐的江南一带民生苦不堪言。
自赫连起就番江南后,因他种种暴行,致使江南一地积怨已深,不到三个月,江南一地既聚义起了反旗。也便是这个时候,原本被赫连勃打得不敢再冒头的敌国又发兵奇袭西陵国边关,引发边关战事。
国事忧困,内外皆乱,赫连勃不得不纠结兵力准备应战敌国,而就在出发的前夜,这位戎马一生,军功卓绝的帝王,却突然暴病身亡。
慌乱之中,为定军心,朝臣们只得匆匆葬了大行皇帝,将赫连仲绶推上了帝位。
就在赫连仲绶登基的前一夜,却从江南一地传来消息,被分封至江南为王的福王赫连起起兵谋反了。
内乱未平,外祸又起,再又加上赫连勃驾崩,国丧之期,同室操戈,赫连仲绶一时之间急火攻心,竟将数年未曾发作的心窍不足之隐疾逼了出来,当日便在诸多朝臣的一片吵闹声中呕血倒地。
等到醒来之时,已过数日,而在这数日之间,替他打点朝中事物的却是他的老师李丛礼。
纵使那之后赫连仲绶拖着病体亲临江南坐镇大营指挥平定动乱,再又御驾亲征抵御了外敌,却又不得不承认,正是他的这位老师在他病倒之后的那数日里坐阵朝堂,否则,自己这皇位还保得住保不住都未可知。
李丛礼瞧着他又忆起往日旧事,忙道“皇上言重了,为皇上分忧乃是微臣份内之事。只是皇上您龙体抱恙
赫连仲绶接过茶抿了一口,又瞧见有人架着烧得红彤彤的暖炉进来,便抬头笑道“你这个小竖”话到一半,却又没说完,只怔怔看了眼前的人半晌,然后敛了笑容,“你是谁小竖呢”
被问话的内侍并不惊慌,跪在他跟前磕了个头,回道“回皇上的话,小的是新来的太监,名叫顺喜儿,并不知道小竖公公去了何处。”
这小太监低头回着他的话,言语中恭恭敬敬,并未有半分不妥。只是赫连仲绶看着他那颗低垂着的头,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对。
正疑惑中,门外有人朗声道“微臣李丛礼求见。”
这一声,顿时令赫连仲绶眉头舒展,也不顾自己的身份,连忙丢了手中的笔,径直起身亲自开了门,将门外头说话的男子迎了进来。
看着眼前这个眉目间只有一股丰神俊逸之气的男子,赫连仲绶不由自主的泛起微笑,拉着他同上软榻,问道“太师深夜进宫,可是有要事”
李丛礼并不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小太监,赫连仲绶顿时了然与胸,冲着他挥手道“你且下去,朕明日再来问你。”
见着他忙不迭的磕头谢恩退了出去,李丛礼方才笑着从袖中取出一份火漆密封的金属信筒,回道“这是关外八百里加急的密件,微臣不敢耽搁。”
信筒在手,赫连仲绶觉得有些紧张,紧张得连撬开火漆的手都有些颤抖,而等到他展开了里面那道加急密件时,那张白皙得有些不太正常的脸上尽显了遮不住的喜悦之色,甚至更因激动得显得面色红润。
一封长信读完,少年君王直直的望向了眼前这个陪伴自己近乎二十年的老师,言语中有着掩盖不住的兴奋和激动,“流光国已然退兵至关外不日将派出和谈使臣”
李丛礼从软榻上起身,冲着他施以叩拜大礼“微臣恭喜皇上”
“朕得今日之成就,也有太师您的一半功劳。”赫连仲绶说着,原本带着喜悦之色的脸上泛起略带了些许苦涩的笑来,眼眶也略有些泛红。“如若当初不是太师您一直在背后扶持着,朕恐怕连这皇位都坐不上呢”
赫连仲绶非长子,然而西陵皇朝自古便有“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祖训,故而就算他只排行老五,却为皇后所出嫡子,故而一生下来便得太子之位。
只是,他这个太子做得并不舒心比起他上面那三个能文善武,机灵善辨的皇兄来,他的性格略显木讷,虽有诸如“敦厚仁孝,温润如玉,恭顺若水”之类的美称,却也讨不得他的父皇“厉帝”赫连勃的半点欢心,再加上监国之后,又时常说些赫连勃不爱听的话来,故而一直不得赫连勃疼爱,以至于朝中众人皆认为他这个太子迟早有被罢黜的可能。
而在他之后,被认为最有继位的皇子便是他的二皇兄福王赫连起。
赫连起排行老二,是众多皇子中性格最似赫连勃的人,又因其母是赫连勃在位时最疼爱的范贵妃所生,所以在赫连仲绶生下之前,他一直是朝臣中认为最有可能登上太子宝座的人。只是依西陵皇朝祖训,赫连起非但成为不了太子,而且还得跟其他皇子一样,成年之后便得封王打发出宫。
于是,在赫连仲绶受封太子的十年之后,已成年的皇子们被分封至各地做了藩王。而赫连起则是被分封道了西陵皇朝的富庶之地江南,权当是不能封这个儿子为太子的一点补偿。
只不过,赫连起这个人自幼便是嚣张跋扈惯了,性格暴佞不说,还生性贪色好财,再加上他仗着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封藩之后更是有恃无恐,于是他一到江南是将原本一片祥和安乐的江南一带民生苦不堪言。
自赫连起就番江南后,因他种种暴行,致使江南一地积怨已深,不到三个月,江南一地既聚义起了反旗。也便是这个时候,原本被赫连勃打得不敢再冒头的敌国又发兵奇袭西陵国边关,引发边关战事。
国事忧困,内外皆乱,赫连勃不得不纠结兵力准备应战敌国,而就在出发的前夜,这位戎马一生,军功卓绝的帝王,却突然暴病身亡。
慌乱之中,为定军心,朝臣们只得匆匆葬了大行皇帝,将赫连仲绶推上了帝位。
就在赫连仲绶登基的前一夜,却从江南一地传来消息,被分封至江南为王的福王赫连起起兵谋反了。
内乱未平,外祸又起,再又加上赫连勃驾崩,国丧之期,同室操戈,赫连仲绶一时之间急火攻心,竟将数年未曾发作的心窍不足之隐疾逼了出来,当日便在诸多朝臣的一片吵闹声中呕血倒地。
等到醒来之时,已过数日,而在这数日之间,替他打点朝中事物的却是他的老师李丛礼。
纵使那之后赫连仲绶拖着病体亲临江南坐镇大营指挥平定动乱,再又御驾亲征抵御了外敌,却又不得不承认,正是他的这位老师在他病倒之后的那数日里坐阵朝堂,否则,自己这皇位还保得住保不住都未可知。
李丛礼瞧着他又忆起往日旧事,忙道“皇上言重了,为皇上分忧乃是微臣份内之事。只是皇上您龙体抱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