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 陆征的奏折被永安帝打了回去。
    陆大学士作为永安帝的老师, 是永安帝最信任的人。
    如今正是世家与皇家交锋白热化之际, 如何能自斩一臂
    “启禀圣上, 老臣年岁大了,体力不济, 无法继续为您出谋划策,还请圣上准许老臣告老还乡。”宣政殿内,陆征躬身行礼道。
    永安帝看着站在殿中的大学士, 想到的却是自己初次见陆先生的时候。
    陆征头发花白,满脸皱纹, 却还能看出年轻时的俊逸。
    永安帝温言劝慰道“爱卿是朕的肱骨之臣, 这大周江山还指着爱卿呢, 朕希望爱卿能留下来,做太子的老师, 教导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陆征感念于皇帝的信任, 却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
    自古以来, 能善始善终的君臣不多,陆征急流勇退正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给陆家后代子孙留一两分情面。
    “圣上,如今已不是五年前,大周在您的治理下国富民强,百姓安乐,国力蒸蒸日上,四方宾服。老臣想趁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动的时候, 到各地去走一走,看看我大周治下的百姓民生,还望圣上恩准。”
    五年前,永安帝初登位之时,皇家与世家几次短兵相接,全靠这些老臣穿针引线,沟通安抚,才没有让刚刚统一的大周再次分崩离析。
    永安帝也想起了早年的处境先帝刚刚驾崩,世家想要架空自己,掌控朝政。全靠陆大学士等人倾力相助,才有今日的大周。
    永安帝嫉恶如仇,也知恩报恩,对自己有恩的人会牢牢记在心中。
    陆大学士在朝为官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心为公,当为百官表率。
    他这般坚决辞官致仕,永安帝也不忍驳回他的请求。
    “爱卿既已打定主意,朕就不拦着了。陆家子嗣都在京城,爱卿可在京荣养,朕也能常与爱卿见面。”
    大周官制,官员致仕要离开京城回祖籍养老。但大周以孝治天下,孝为百善之首陆家子嗣都在京城,陆征若是返回祖籍,必然会有人说陆家子孙不孝。
    陆征连忙应道“老臣遵命,只是,老臣多年未回家乡,想回祖籍祭祀先人,还望圣上恩准。”
    “此乃人之常情,朕准了”
    第二日,朝廷下诏,准许陆征致仕荣养,另加封陆征为太子太傅,官居一品
    太子三师即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为最高品级的文官,却没有任何职权,相当于荣誉头衔,终身成就。
    文官的终级理想就是生前加封三师,身后得赐谥号,陆征已求仁得仁
    说是要回潞安老家,但匆忙之间还不能成行。
    先不说青州如今大雨封路,难以行走。单说京城流言还没有消散,陆家若此时离开,倒像是心虚逃避一样。
    那堂上的对峙已经传到民间,陆家不遗余力的散播消息,希望扭转京城风评。
    只是人人都有窥私欲,大家更愿意听名门大族的隐秘,而不是自证清白的辩词。
    相比起“陆家大小姐是被冤枉的,她其实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大家更喜欢“惊某位名门大家小姐居然背地里与人私相授受”
    故而,扭转流言非一日之功,还不如等流言自动消散。
    恰好今年是乡试年,陆瑾垣要参加京城顺天府的乡试,陆征便用这段时间教导孙儿读书,闲暇之时饮茶赏花,悠闲自在。
    八月十一,乡试开场,陆瑾垣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三场考试,九天时间,陆瑾垣得了顺天府的乡试第二
    京城虽比不得江南文风昌隆,但国子监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能得到乡试第二的成绩,会试想来也就稳了
    顺天府乡试解元乃是在国子监就读多年的学子,年近三十,大器晚成。
    陆瑾垣以十九岁的年龄取得这样的成绩,很是引人注目,永安帝在朝堂上也夸赞了几句陆家家风淳朴,书香传家,云云。
    青州的大雨陆陆续续直到八月底才停,这一年的收成算是泡汤了,朝廷不得不拿出国库存粮运到青州,赈济灾民。还要准备来年春耕用的种子,以免影响第二年的农耕。
    陆家人直到十月初才从京城出发,坐船沿着运河一路往南,陆瑾垣护送祖父祖母和妹妹,前往青州。
    深秋的季节,温度适宜,天高气爽,陆蔓欣赏着沿途风景,不知不觉便沉浸其中。
    她往日只跟着祖母母亲到寺庙上香,从没有离开过京城,如今才知天大地大
    运河之上船只来往穿梭,货船楼船都比自己在京城看到的大多了。岸边有纤夫拉着纤绳,喊着响亮的号子。遇到大的码头还能停靠一日,上岸闲逛,欣赏不同的风俗民情。一路上,陆蔓嘴角的笑意没有断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金榜题名(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苦竹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苦竹根并收藏金榜题名(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