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端午前一天, 珍珠坐板车上了趟镇里,去买包粽子要用的材料,顺便想扯点布回来, 给家里人做几身夏衫。
虽说现在日子过得比之前富裕,可也就是比以前吃得好些。
这个“好”也仅限于细粮比之前吃得多, 再加上有了蛋奶两样, 其实菜品上并无太大改变。
肉还是难得吃上一回, 也就仗着珍珠做饭手艺不错, 让家里人顿顿都吃得满足而已。
伙食提高了那么一点,可穿着上面一直没啥改观。
年前做过一套棉衣之外,再没添置新衣裳珍珠想今年就把新房建起来,按她的预算要五十两, 可花销就这是这样, 往往实际支出都要大过预算,所以要勒紧了裤腰带攒钱。
珍珠现在身上穿的, 就是冬日里套在棉袄棉裤外头的罩衫和单裤。
清明过后徐氏给用针在罩衫里面收了腰, 拿线缝上了, 看起来没那么肥大, 等到冬天再套棉袄时, 把线一拆就行。
单裤也是照这样收的裤腰, 裤腿干脆都没收, 上山干活时候珍珠就拿绑腿缠一下裤脚,平时就这么肥着穿,倒很像后世的阔腿裤。
不过珍珠这身衣裳已经小了, 加上这几个月吃得好些蛋奶也供得上,个子就蹿快了点,现在穿在身上快变成七分袖七分裤了。
宝珠那身也是吊吊着,露着好大一截脚脖子。
徐氏跟沈木生的虽说长短不缺,可是太旧,粗布洗得都过了性,一不小心劲使大了都能成开裆裤。
所以,再怎么省,也得去买点布,各做一身夏衫。
珍珠还跟徐氏商量了,因为冬天已经给她奶做过一件棉衣,况且王氏这时候的衣服还有两件能换洗的,又都是半新,所以这次就不给王氏买了。
倒是得给她爷沈树和弄件单衣出来。
临出门前,珍珠去看了下灵芝,撒进去的孢子粉已经在土里冒了头,一簇簇的,收成肯定不错,她就挑那些大的收拾了一背筐,带来济生堂卖。
郝掌柜很好奇珍珠打哪儿弄来这么些灵芝呢,珍珠照实说了是从猎户那里收购来,不过没说养殖的事。
倒不是怕郝掌柜知道自己手里灵芝多给她压价,她是想着目前存活的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未知,低调点总不是坏事。
灵芝不压秤,今天这么一筐也就一斤多点,收了郝掌柜给的一两碎银,又拿了二百多铜板,珍珠赶着上街去买肉买咸蛋。
好久没光顾猪肉铺了,那肉铺的屠夫见着珍珠老远就招呼,“珍珠啊,猜着要过节了,你就得来,要多少猪肉”
“大伯,天热了肉放不住,要三斤瘦的一斤五花相间的,再来一小块猪肝就行”。
瘦的留着做肉粽,肥的晚上跟猪肝一起炒,放上一把地里新出来的蒜叶子,那可错不了。
买完猪肉,珍珠又买了布,到粮店要了糯米,顺便在粮店门口摆摊的地方买了红枣花生。
红豆不用另外买,家里就有,一早出来时珍珠就已经告诉徐氏把红豆煮上了,等晚上回去搓成豆沙就能用。
这几样全乎了,可咸鸭蛋一时半会儿没买到。
家里有老母鸡的这时候已经开裆下蛋了,因此有卖咸鸡蛋的,可珍珠不想用。
鸡蛋腌过后口咸不好,蛋清发灰口感还发渣,蛋黄小又不爱出油,不如咸鸭蛋那样蛋白有弹性蛋黄还又大又油。
大约是这镇子里养鸭的少,所以鸭蛋也少,很难碰,珍珠异常失望,只好到了卖调料的地方去买些调料,想着实在不行的话,去姑奶家再换几个用吧。
赶巧的是,在卖调料的地方竟然见到了咸鸭蛋,不只有咸的,还有没腌过的生鸭蛋。
珍珠老早就想做皮蛋和咸鸭蛋,家里那半大鸭苗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下蛋,这回可让她得着原料了,要了十个咸鸭蛋后,把人家剩下的二十六个生鸭蛋全给包圆儿了。
明天就过节,学堂今儿下午放了假,后晌珍珠回家时,沈杏正带着五条小尾巴在村口扯猪菜呢,见珍珠回来,乌泱泱迎了上去。
“二姐你回来啦,买大枣了么”
因为珍珠到镇上,那几房便让给捎点大枣回来,珍珠便放下背筐,掏出一包来递给沈杏,“肯定买了呀,这是你们家的。”
沈杏如释重负,长出了一口气,跺着小脚直笑,“太好了二姐,我还怕你买不到呢,这要是没大枣,明天包粽子咋整。”
早上沈杏听她娘跟二婶聊天,说家家都要用大枣包粽子,恐怕镇上也没得卖了,给沈杏急够呛,生怕吃不上。
红枣到手,几个小丫头簇拥着珍珠往回走,宝珠好奇二姐背筐里还有些啥,想早点看到,就属她跑得最快。
到家时徐氏已经把煮好的红豆捻成豆沙了。豆皮子没舍不得漂出来,因此豆沙有点粗,不过就目前的生活状况来讲,已经是很难得了。
因为明早就要让板车给粽子捎到镇上去给那几个掌柜分了,所以今晚就得包好煮出来,所以珍珠放下背筐就忙了起来。
徐氏则因为已经绣好了一床背面也想把手里的活换一换,就收拾了下上山去干活,让珍珠留家里包粽子。
那几个丫头跟沈兴知道二姐今晚就包粽子煮粽子,哈喇子没少淌,乖乖地排成一排等着珍珠吩咐,想着做点活,到时候能换个粽子吃。
珍珠于是一人给分了一颗红枣,打发她们打水去洗红枣和花生。
为了防止偷吃,特意让在院子里洗,这样子沈娇娥能监督着,不然等不到糯米泡出来,花生红枣都先吃光喽。
那边几个小的叽叽喳喳忙着,珍珠回了屋,先泡了糯米,又升火添水,把咸鸭蛋放锅里煮上后,拿刀给瘦肉切成小块,用酱油和调料粉腌上。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就等着过个把时辰糯米泡好呢,这时间左右无事,她就掏了灶灰,拌上做五香瓜子买来的生石灰,放了茶和盐,加水和成浆,把生鸭蛋拿出六个来,先做松花蛋。
松花蛋只吃过,理论是懂但没具体实践过,珍珠也怕万一砸了手艺糟践东西,所以只拿六个来试验,若是做得好,以后再多做也不迟。
至于快速腌咸鸭蛋,这个是珍珠的拿手绝活,留二十个腌,个保个儿半个月出油。
她这头给六个鸭蛋扔泥浆子里滚呢,张氏回来了。
吴铁匠这次两天就给鏊子打出来了,张氏她大哥上午找车来给她跟鏊子一起拉到三道泡去,她这会儿是教完手艺刚回来。
“珍珠,你这是干啥”张氏把从娘家带回来的豆干放屋里,又跑出来问珍珠。
珍珠抬头笑了下,“大伯娘,我在做松花蛋。”
“松花蛋是啥这不是鸭蛋吗,鸭蛋往泥里头一滚就能做成你说的那个松花蛋啊”说着,张氏伸手去摸泥浆里的蛋。
“大伯娘你别动”珍珠喊了一声,“这里头加石灰了,伤手。”
张氏吓得一下子给手缩了回来,再仔细一闻,真的有股石灰味,难怪珍珠自己不上手,拿着根棍子在里扒拉。
“这能好吃”张氏持怀疑态度,见着那大个儿的鸭蛋在泥里滚,心疼得嘴角抽抽。
珍珠也没法子多解释,就转了个话题,“大伯娘今天回娘家了咋样”
张氏本来满心欢喜就是来找珍珠说这事,只是看到鸭蛋一时给忘了,这下子想起初衷,给沈兴从小板凳上撵下去,自己一屁股坐下,说了起来。
“我给我娘和四个嫂子都教会了,全家都夸我能耐呢。”张氏颇为得意,“本来我娘说明天开始卖,嫂子们心急,直接摊了就拿地头去了,你猜咋地”
珍珠心里话,那还用我猜吗,一看大伯娘你这样就是卖得好呀。
张氏也没等她回答,直接说,“都没够卖啊,我那几个嫂子说了,干脆人歇鏊子不歇,她们四个人,一人三个时辰上鏊子摊煎饼,趁农忙时候,把银子赚得足足的”
珍珠惊得睁大眼,后世有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一人八小时工作制,她们老张家思想可真是前卫啊,这就已经开始六小时工作制,实行四班倒了
“大伯娘,那你没劝劝舅妈们,钱可不是一天挣的,要是把人累坏了咋整“
鏊
虽说现在日子过得比之前富裕,可也就是比以前吃得好些。
这个“好”也仅限于细粮比之前吃得多, 再加上有了蛋奶两样, 其实菜品上并无太大改变。
肉还是难得吃上一回, 也就仗着珍珠做饭手艺不错, 让家里人顿顿都吃得满足而已。
伙食提高了那么一点,可穿着上面一直没啥改观。
年前做过一套棉衣之外,再没添置新衣裳珍珠想今年就把新房建起来,按她的预算要五十两, 可花销就这是这样, 往往实际支出都要大过预算,所以要勒紧了裤腰带攒钱。
珍珠现在身上穿的, 就是冬日里套在棉袄棉裤外头的罩衫和单裤。
清明过后徐氏给用针在罩衫里面收了腰, 拿线缝上了, 看起来没那么肥大, 等到冬天再套棉袄时, 把线一拆就行。
单裤也是照这样收的裤腰, 裤腿干脆都没收, 上山干活时候珍珠就拿绑腿缠一下裤脚,平时就这么肥着穿,倒很像后世的阔腿裤。
不过珍珠这身衣裳已经小了, 加上这几个月吃得好些蛋奶也供得上,个子就蹿快了点,现在穿在身上快变成七分袖七分裤了。
宝珠那身也是吊吊着,露着好大一截脚脖子。
徐氏跟沈木生的虽说长短不缺,可是太旧,粗布洗得都过了性,一不小心劲使大了都能成开裆裤。
所以,再怎么省,也得去买点布,各做一身夏衫。
珍珠还跟徐氏商量了,因为冬天已经给她奶做过一件棉衣,况且王氏这时候的衣服还有两件能换洗的,又都是半新,所以这次就不给王氏买了。
倒是得给她爷沈树和弄件单衣出来。
临出门前,珍珠去看了下灵芝,撒进去的孢子粉已经在土里冒了头,一簇簇的,收成肯定不错,她就挑那些大的收拾了一背筐,带来济生堂卖。
郝掌柜很好奇珍珠打哪儿弄来这么些灵芝呢,珍珠照实说了是从猎户那里收购来,不过没说养殖的事。
倒不是怕郝掌柜知道自己手里灵芝多给她压价,她是想着目前存活的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未知,低调点总不是坏事。
灵芝不压秤,今天这么一筐也就一斤多点,收了郝掌柜给的一两碎银,又拿了二百多铜板,珍珠赶着上街去买肉买咸蛋。
好久没光顾猪肉铺了,那肉铺的屠夫见着珍珠老远就招呼,“珍珠啊,猜着要过节了,你就得来,要多少猪肉”
“大伯,天热了肉放不住,要三斤瘦的一斤五花相间的,再来一小块猪肝就行”。
瘦的留着做肉粽,肥的晚上跟猪肝一起炒,放上一把地里新出来的蒜叶子,那可错不了。
买完猪肉,珍珠又买了布,到粮店要了糯米,顺便在粮店门口摆摊的地方买了红枣花生。
红豆不用另外买,家里就有,一早出来时珍珠就已经告诉徐氏把红豆煮上了,等晚上回去搓成豆沙就能用。
这几样全乎了,可咸鸭蛋一时半会儿没买到。
家里有老母鸡的这时候已经开裆下蛋了,因此有卖咸鸡蛋的,可珍珠不想用。
鸡蛋腌过后口咸不好,蛋清发灰口感还发渣,蛋黄小又不爱出油,不如咸鸭蛋那样蛋白有弹性蛋黄还又大又油。
大约是这镇子里养鸭的少,所以鸭蛋也少,很难碰,珍珠异常失望,只好到了卖调料的地方去买些调料,想着实在不行的话,去姑奶家再换几个用吧。
赶巧的是,在卖调料的地方竟然见到了咸鸭蛋,不只有咸的,还有没腌过的生鸭蛋。
珍珠老早就想做皮蛋和咸鸭蛋,家里那半大鸭苗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下蛋,这回可让她得着原料了,要了十个咸鸭蛋后,把人家剩下的二十六个生鸭蛋全给包圆儿了。
明天就过节,学堂今儿下午放了假,后晌珍珠回家时,沈杏正带着五条小尾巴在村口扯猪菜呢,见珍珠回来,乌泱泱迎了上去。
“二姐你回来啦,买大枣了么”
因为珍珠到镇上,那几房便让给捎点大枣回来,珍珠便放下背筐,掏出一包来递给沈杏,“肯定买了呀,这是你们家的。”
沈杏如释重负,长出了一口气,跺着小脚直笑,“太好了二姐,我还怕你买不到呢,这要是没大枣,明天包粽子咋整。”
早上沈杏听她娘跟二婶聊天,说家家都要用大枣包粽子,恐怕镇上也没得卖了,给沈杏急够呛,生怕吃不上。
红枣到手,几个小丫头簇拥着珍珠往回走,宝珠好奇二姐背筐里还有些啥,想早点看到,就属她跑得最快。
到家时徐氏已经把煮好的红豆捻成豆沙了。豆皮子没舍不得漂出来,因此豆沙有点粗,不过就目前的生活状况来讲,已经是很难得了。
因为明早就要让板车给粽子捎到镇上去给那几个掌柜分了,所以今晚就得包好煮出来,所以珍珠放下背筐就忙了起来。
徐氏则因为已经绣好了一床背面也想把手里的活换一换,就收拾了下上山去干活,让珍珠留家里包粽子。
那几个丫头跟沈兴知道二姐今晚就包粽子煮粽子,哈喇子没少淌,乖乖地排成一排等着珍珠吩咐,想着做点活,到时候能换个粽子吃。
珍珠于是一人给分了一颗红枣,打发她们打水去洗红枣和花生。
为了防止偷吃,特意让在院子里洗,这样子沈娇娥能监督着,不然等不到糯米泡出来,花生红枣都先吃光喽。
那边几个小的叽叽喳喳忙着,珍珠回了屋,先泡了糯米,又升火添水,把咸鸭蛋放锅里煮上后,拿刀给瘦肉切成小块,用酱油和调料粉腌上。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就等着过个把时辰糯米泡好呢,这时间左右无事,她就掏了灶灰,拌上做五香瓜子买来的生石灰,放了茶和盐,加水和成浆,把生鸭蛋拿出六个来,先做松花蛋。
松花蛋只吃过,理论是懂但没具体实践过,珍珠也怕万一砸了手艺糟践东西,所以只拿六个来试验,若是做得好,以后再多做也不迟。
至于快速腌咸鸭蛋,这个是珍珠的拿手绝活,留二十个腌,个保个儿半个月出油。
她这头给六个鸭蛋扔泥浆子里滚呢,张氏回来了。
吴铁匠这次两天就给鏊子打出来了,张氏她大哥上午找车来给她跟鏊子一起拉到三道泡去,她这会儿是教完手艺刚回来。
“珍珠,你这是干啥”张氏把从娘家带回来的豆干放屋里,又跑出来问珍珠。
珍珠抬头笑了下,“大伯娘,我在做松花蛋。”
“松花蛋是啥这不是鸭蛋吗,鸭蛋往泥里头一滚就能做成你说的那个松花蛋啊”说着,张氏伸手去摸泥浆里的蛋。
“大伯娘你别动”珍珠喊了一声,“这里头加石灰了,伤手。”
张氏吓得一下子给手缩了回来,再仔细一闻,真的有股石灰味,难怪珍珠自己不上手,拿着根棍子在里扒拉。
“这能好吃”张氏持怀疑态度,见着那大个儿的鸭蛋在泥里滚,心疼得嘴角抽抽。
珍珠也没法子多解释,就转了个话题,“大伯娘今天回娘家了咋样”
张氏本来满心欢喜就是来找珍珠说这事,只是看到鸭蛋一时给忘了,这下子想起初衷,给沈兴从小板凳上撵下去,自己一屁股坐下,说了起来。
“我给我娘和四个嫂子都教会了,全家都夸我能耐呢。”张氏颇为得意,“本来我娘说明天开始卖,嫂子们心急,直接摊了就拿地头去了,你猜咋地”
珍珠心里话,那还用我猜吗,一看大伯娘你这样就是卖得好呀。
张氏也没等她回答,直接说,“都没够卖啊,我那几个嫂子说了,干脆人歇鏊子不歇,她们四个人,一人三个时辰上鏊子摊煎饼,趁农忙时候,把银子赚得足足的”
珍珠惊得睁大眼,后世有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一人八小时工作制,她们老张家思想可真是前卫啊,这就已经开始六小时工作制,实行四班倒了
“大伯娘,那你没劝劝舅妈们,钱可不是一天挣的,要是把人累坏了咋整“
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