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内宅之事
“外祖父。”行至石岚苑外阁间, 见靳老将军正坐在外阁间中略有出身, 白苏墨福了福身, 唤了一声。
“苏墨, 来。”靳老将军莞尔,唤她上前。
石岚苑与南山苑比邻,其实离得不远。只是今晨起, 燕韩京中开始下起了大雪, 南山苑到石岚苑都是许久之前铺好的青石板路, 这样的天气覆了一层厚厚的雪,雪下又凝了层冰,便极易有些打滑。
钱誉叮嘱过, 宝澶扶着白苏墨不敢走快,路上才耽搁了些。
“外祖父久等了。”白苏墨却只是轻描淡写一句。
一面上前, 一面取下外袍递给身侧的宝澶。
宝澶接过, 拿着外袍去往一侧的置衣架。
外阁间中伺候的丫鬟会意去添茶水。
白苏墨则在靳老将军一侧落座。
许是爷爷同靳老将军是袍泽之友的缘故,靳老将军一直待她亲厚,苏墨也一直对靳老将军敬重,这层关系算不得生疏。
初到燕韩京中时, 白苏墨同梅老太太,苏晋元一道拜访鲁家,结果和鲁家后人起了冲突, 他们初到燕韩,京中自然陌生,又遇到鲁家的后人犯浑, 虽说有爷爷的关系在旁人也不敢造次,可若是传了出去,难免以讹传讹,说国公府的家眷仗着国公爷,在京中胡作非为,幸亏靳老将军仗义出手,才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而后她与同钱誉的婚事,也是由得靳老将军一力撮合。
否则,爷爷这关岂会这么轻易过
靳老将军是钱誉的外祖父,便也是她的外祖父。
尤其是这段日子以来的朝夕相处,让白苏墨更觉靳老将军亲厚。
国公爷不在,但靳老将军的照顾,和靳老将军常年在军中养成的风骨,都让白苏墨觉得一股熟悉的亲切与心安。
靳老将军是一直同她和钱誉住在钱家老宅的。
说来,此事也与靳夫人有关。
白苏墨同钱誉新婚不久,钱父和靳夫人便带着钱文和钱铭搬回了新宅住。
照说她与钱誉新婚,是应当多与靳夫人走动的,也应每日在靳夫人跟前说话。
可那时爷爷才刚离京,她心中多少有些不舍,有时不难免出神,有时也会念家,但此处毕竟是钱家。
梅老太太是过来人,也旁敲侧点在白苏墨跟前提起过。
通透之人不必言及过多,梅老太太是点到为止。
苏墨自幼时起,是梅老太太在苏家带在身边的。
苏墨自小的性子,聪慧,梅老太太都心中有数。
世家贵族的底蕴便是耳濡目染,有世家的底蕴在,凡事则知轻重,有分寸,错也错不到何处去。
后来苏墨被国公爷接回国公府,多是国公爷看着长大的。
国公爷是苏墨的至亲,虽对苏墨少有严苛,但国公爷在军中素来以严厉著称,对苏墨的教养也自然不会因为少了严苛而落下。
只是所谓大行不拘细谨,国公爷常年在军中,后又退居朝堂,对内宅之事又哪有梅老太太通透
内宅之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可只有内宅安宁,家中才能万事安宁。
白苏墨也在梅老太太身边听过不少苏家内宅之事。
有些是说了本也无妨,可有些是说了其实不见得会妥当,但梅老太太却未曾避讳过她。
白苏墨是国公爷唯一的亲孙女,以白苏墨的身份和地位,日后少了说也是要在世家贵族里当主母的。
有些事不见得能避得过去,与其避,不如亲自教。
苏墨每年在梅老太太身边呆的日子不长,可祖孙二人都会促膝长谈,梅老太太更会同她说起苏府,并着旁的世家后宅之事,到最后,往往都会问,换作是她会如何做。
起初时,白苏墨还会有些不习惯。
只是梅老太太的苦心,她自是一一应承,到后来,许多人情世故,尤其是这后宅的人情世故,反倒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她本就听不见,旁人说话说,她多凝神看着,在旁人看来,便是不熟悉的人也会觉得多被倾听,也觉她是好相与的人,再有国公府小姐的这层身份在,反倒在京中有不差的人缘。
后来便是同顾淼儿和许雅在一处时,顾淼儿和许雅都没少提起过各自府中的事情,白苏墨心底澄澈,也只是听听笑笑罢了。
但梅老太太的外孙女,梅老太太是最清楚的。
钱家虽是商家,但钱誉的处事风格,行事周全,都应当是自小受过良好教诲的,不似旁的商家后人。
钱家世代经商,家中多些财气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这钱家的商家气息里,又带了一股显而易见的儒家底蕴,可见这靳夫人很会治家。
靳家在长风本就是大家族,从靳夫人下嫁钱家,到靳老将军亲自来给钱誉说亲,足见靳夫人在靳家时多受靳老将军宠爱,可便是如此,也未见靳夫人在钱家骄横,亦或是跋扈,钱父也好,钱誉和钱文,钱铭也好,都相处得和睦而融洽,让人见之,如沐春风。
一方面,靳夫人应当是个好相处的人。
另一方面,也应当是个不喜欢家中有人强势,亦或是让家中生出稍许不和睦的人。
如此一来,白苏墨更应该谨慎些。
这些话,也不消梅老太太说透,白苏墨也应当看得明白。
大多时候,这内宅之中,往往并不是叫嚣声越大的人越让人刮目,反是越能沉得下气,温和平静的人却容易掌控全局。
靳夫人应当就是这样的人。
将钱家一个商户里里外外操持得紧紧有条,又不让身在其中的钱父和钱家三个孩子觉得舒服,又让钱家在商家的气息里多了几分世家贵族的内涵在其中。
就似一个平衡。
若嫁来钱家的姑娘是商家出身,则可能让钱家多了几分商家气息;若嫁来钱家的姑娘是世家出身,则又可能让钱家更多些世家的约束和拘谨。
无论是哪一条,都可能将钱家家中现有的平衡打破。
那面对商家出身的姑娘,靳夫人可能便会严谨苛责些;面对世家出身的姑娘,靳夫人则会让她多体恤些
可白苏墨不同。
白苏墨是苍月国公府的小姐,还是国公爷唯一的亲孙女。
这样的身份,即使是在苍月国中,婚事都是倍受瞩目的,有国公爷这层关系在,便是白苏墨嫁入宫中,也多是旁人看她的颜色,更勿说旁的世家,她能嫁到家中,能巴结讨好,供着都来不及,哪能给她脸色看
再退一万步,苍月在周遭诸国当中,又一直都被奉为天朝上国,苍月国公府的地位,在燕韩和长风等国眼中自然不言而喻
白苏墨是国公爷的孙女,靳夫人是该严谨苛责,还是该提醒多体恤,都实为不妥。
甚至靳夫人本身,许是都不好干涉白苏墨的事情,又哪里谈得上约束
再加上白苏墨同钱誉的婚事,本就钱家高攀。
为了让国公爷答应这门婚事,靳老将军也好,钱父也好,靳夫人也好,也都是在国公爷和梅老太太面前夸下海口,要好好照顾白苏墨的,不让白苏墨在钱家受委屈的。
国公爷前脚才刚离开燕韩京中,靳夫人更不好说何。
于靳夫人而言,白苏墨才是个烫手的山芋。
这些,其实梅老太太也好,白苏墨也好,甚至奉国公爷之命留下来的齐润也好,都心知肚明。
这家中,真正难做的该是靳夫人。
这也是梅老太太侧面提点白苏墨的缘故。
越是如此,越应当谨慎。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尚且有新鲜之期,在这段时日相处融合,初初的印象便是好的,往后便不至于太难。
这些话自是梅老太太对白苏墨说起的。
但于靳夫人处,梅老太太自有一番推心置腹。
都是为人父母,也能将心比心。
梅老太太同靳夫人秉烛夜谈到后半夜,说的都是一个白发人送完黑发人,又担忧外孙女吃饱穿暖之事,字字句句,言辞恳切,说的都是她与苏墨和苏墨娘亲的,只字未言旁的,可一袭话下来,靳夫人也听得懂其中弦外之音苏墨虽是爷爷带大的,却自小没有娇惯过,苏墨娘亲去世得早,一直同她爷爷一处,此番嫁到钱家,她是苏墨的外祖母也是欢喜的,见到钱父和靳夫人待子女这般温和亲厚,也正好可以弥补苏墨自幼缺失的亲情。
要不如何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一袭畅谈,靳夫人虽是知晓梅老太太的弦外之音,可心底更觉多了几分对苏墨的疼爱,也觉应是有责
“外祖父。”行至石岚苑外阁间, 见靳老将军正坐在外阁间中略有出身, 白苏墨福了福身, 唤了一声。
“苏墨, 来。”靳老将军莞尔,唤她上前。
石岚苑与南山苑比邻,其实离得不远。只是今晨起, 燕韩京中开始下起了大雪, 南山苑到石岚苑都是许久之前铺好的青石板路, 这样的天气覆了一层厚厚的雪,雪下又凝了层冰,便极易有些打滑。
钱誉叮嘱过, 宝澶扶着白苏墨不敢走快,路上才耽搁了些。
“外祖父久等了。”白苏墨却只是轻描淡写一句。
一面上前, 一面取下外袍递给身侧的宝澶。
宝澶接过, 拿着外袍去往一侧的置衣架。
外阁间中伺候的丫鬟会意去添茶水。
白苏墨则在靳老将军一侧落座。
许是爷爷同靳老将军是袍泽之友的缘故,靳老将军一直待她亲厚,苏墨也一直对靳老将军敬重,这层关系算不得生疏。
初到燕韩京中时, 白苏墨同梅老太太,苏晋元一道拜访鲁家,结果和鲁家后人起了冲突, 他们初到燕韩,京中自然陌生,又遇到鲁家的后人犯浑, 虽说有爷爷的关系在旁人也不敢造次,可若是传了出去,难免以讹传讹,说国公府的家眷仗着国公爷,在京中胡作非为,幸亏靳老将军仗义出手,才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而后她与同钱誉的婚事,也是由得靳老将军一力撮合。
否则,爷爷这关岂会这么轻易过
靳老将军是钱誉的外祖父,便也是她的外祖父。
尤其是这段日子以来的朝夕相处,让白苏墨更觉靳老将军亲厚。
国公爷不在,但靳老将军的照顾,和靳老将军常年在军中养成的风骨,都让白苏墨觉得一股熟悉的亲切与心安。
靳老将军是一直同她和钱誉住在钱家老宅的。
说来,此事也与靳夫人有关。
白苏墨同钱誉新婚不久,钱父和靳夫人便带着钱文和钱铭搬回了新宅住。
照说她与钱誉新婚,是应当多与靳夫人走动的,也应每日在靳夫人跟前说话。
可那时爷爷才刚离京,她心中多少有些不舍,有时不难免出神,有时也会念家,但此处毕竟是钱家。
梅老太太是过来人,也旁敲侧点在白苏墨跟前提起过。
通透之人不必言及过多,梅老太太是点到为止。
苏墨自幼时起,是梅老太太在苏家带在身边的。
苏墨自小的性子,聪慧,梅老太太都心中有数。
世家贵族的底蕴便是耳濡目染,有世家的底蕴在,凡事则知轻重,有分寸,错也错不到何处去。
后来苏墨被国公爷接回国公府,多是国公爷看着长大的。
国公爷是苏墨的至亲,虽对苏墨少有严苛,但国公爷在军中素来以严厉著称,对苏墨的教养也自然不会因为少了严苛而落下。
只是所谓大行不拘细谨,国公爷常年在军中,后又退居朝堂,对内宅之事又哪有梅老太太通透
内宅之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可只有内宅安宁,家中才能万事安宁。
白苏墨也在梅老太太身边听过不少苏家内宅之事。
有些是说了本也无妨,可有些是说了其实不见得会妥当,但梅老太太却未曾避讳过她。
白苏墨是国公爷唯一的亲孙女,以白苏墨的身份和地位,日后少了说也是要在世家贵族里当主母的。
有些事不见得能避得过去,与其避,不如亲自教。
苏墨每年在梅老太太身边呆的日子不长,可祖孙二人都会促膝长谈,梅老太太更会同她说起苏府,并着旁的世家后宅之事,到最后,往往都会问,换作是她会如何做。
起初时,白苏墨还会有些不习惯。
只是梅老太太的苦心,她自是一一应承,到后来,许多人情世故,尤其是这后宅的人情世故,反倒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她本就听不见,旁人说话说,她多凝神看着,在旁人看来,便是不熟悉的人也会觉得多被倾听,也觉她是好相与的人,再有国公府小姐的这层身份在,反倒在京中有不差的人缘。
后来便是同顾淼儿和许雅在一处时,顾淼儿和许雅都没少提起过各自府中的事情,白苏墨心底澄澈,也只是听听笑笑罢了。
但梅老太太的外孙女,梅老太太是最清楚的。
钱家虽是商家,但钱誉的处事风格,行事周全,都应当是自小受过良好教诲的,不似旁的商家后人。
钱家世代经商,家中多些财气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这钱家的商家气息里,又带了一股显而易见的儒家底蕴,可见这靳夫人很会治家。
靳家在长风本就是大家族,从靳夫人下嫁钱家,到靳老将军亲自来给钱誉说亲,足见靳夫人在靳家时多受靳老将军宠爱,可便是如此,也未见靳夫人在钱家骄横,亦或是跋扈,钱父也好,钱誉和钱文,钱铭也好,都相处得和睦而融洽,让人见之,如沐春风。
一方面,靳夫人应当是个好相处的人。
另一方面,也应当是个不喜欢家中有人强势,亦或是让家中生出稍许不和睦的人。
如此一来,白苏墨更应该谨慎些。
这些话,也不消梅老太太说透,白苏墨也应当看得明白。
大多时候,这内宅之中,往往并不是叫嚣声越大的人越让人刮目,反是越能沉得下气,温和平静的人却容易掌控全局。
靳夫人应当就是这样的人。
将钱家一个商户里里外外操持得紧紧有条,又不让身在其中的钱父和钱家三个孩子觉得舒服,又让钱家在商家的气息里多了几分世家贵族的内涵在其中。
就似一个平衡。
若嫁来钱家的姑娘是商家出身,则可能让钱家多了几分商家气息;若嫁来钱家的姑娘是世家出身,则又可能让钱家更多些世家的约束和拘谨。
无论是哪一条,都可能将钱家家中现有的平衡打破。
那面对商家出身的姑娘,靳夫人可能便会严谨苛责些;面对世家出身的姑娘,靳夫人则会让她多体恤些
可白苏墨不同。
白苏墨是苍月国公府的小姐,还是国公爷唯一的亲孙女。
这样的身份,即使是在苍月国中,婚事都是倍受瞩目的,有国公爷这层关系在,便是白苏墨嫁入宫中,也多是旁人看她的颜色,更勿说旁的世家,她能嫁到家中,能巴结讨好,供着都来不及,哪能给她脸色看
再退一万步,苍月在周遭诸国当中,又一直都被奉为天朝上国,苍月国公府的地位,在燕韩和长风等国眼中自然不言而喻
白苏墨是国公爷的孙女,靳夫人是该严谨苛责,还是该提醒多体恤,都实为不妥。
甚至靳夫人本身,许是都不好干涉白苏墨的事情,又哪里谈得上约束
再加上白苏墨同钱誉的婚事,本就钱家高攀。
为了让国公爷答应这门婚事,靳老将军也好,钱父也好,靳夫人也好,也都是在国公爷和梅老太太面前夸下海口,要好好照顾白苏墨的,不让白苏墨在钱家受委屈的。
国公爷前脚才刚离开燕韩京中,靳夫人更不好说何。
于靳夫人而言,白苏墨才是个烫手的山芋。
这些,其实梅老太太也好,白苏墨也好,甚至奉国公爷之命留下来的齐润也好,都心知肚明。
这家中,真正难做的该是靳夫人。
这也是梅老太太侧面提点白苏墨的缘故。
越是如此,越应当谨慎。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尚且有新鲜之期,在这段时日相处融合,初初的印象便是好的,往后便不至于太难。
这些话自是梅老太太对白苏墨说起的。
但于靳夫人处,梅老太太自有一番推心置腹。
都是为人父母,也能将心比心。
梅老太太同靳夫人秉烛夜谈到后半夜,说的都是一个白发人送完黑发人,又担忧外孙女吃饱穿暖之事,字字句句,言辞恳切,说的都是她与苏墨和苏墨娘亲的,只字未言旁的,可一袭话下来,靳夫人也听得懂其中弦外之音苏墨虽是爷爷带大的,却自小没有娇惯过,苏墨娘亲去世得早,一直同她爷爷一处,此番嫁到钱家,她是苏墨的外祖母也是欢喜的,见到钱父和靳夫人待子女这般温和亲厚,也正好可以弥补苏墨自幼缺失的亲情。
要不如何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一袭畅谈,靳夫人虽是知晓梅老太太的弦外之音,可心底更觉多了几分对苏墨的疼爱,也觉应是有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