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反应 (1/2)
祁元询要上的奏疏还没进呈给天子, 就被他爹提前截下来了。
看到祁元询奏疏上的内容,皇太子很感动,并送了他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你得庆幸你是父皇的孙子, 不是父皇的儿子。”
虽然辈分确实是孙子,但是祁元询并不想在这件事上当孙子。
祁元询受封皇太孙,天子并未为他营建皇太孙宫之前皇孙们入京读书的时候, 宫中新辟了百孙院供给诸皇孙居住而是令其夫妻住在皇太子宫后的宫室。
因为祁元询欲上奏疏不宜让外人知晓,是以太子与祁元询并不是在文华殿分说此事, 而是在东宫后殿之后的小院龙德斋的书房里谈论的。
皇太子戎马半生, 自有一股气势, 瞪着祁元询的目光更是凛然得吓人。
题为请允诸王、公主奉养其母疏的奏本被重重地砸到书案上, 皇太子冷冷地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父皇欲令妃嫔殉葬,你却不合时宜地上疏请让诸王公主奉养他们的母妃”
祁元询和亲爹之间,见面的时间太少,皇太子受封前, 还是赵王的时候,与他一向聚少离多, 彼此之间父慈子孝, 却都透着一股生疏。
不过皇太子该行使父亲的权力的时候, 是半点都不会客气的。
如果是祁元询恢复前世记忆之前, 他可能还会感到惊惶虽然是亲爹,但是在皇家这种父权至上的地方, 伴君如伴虎才是他时刻应该谨记的可是现在,他受到的影响却不多。
虽然是被质问着的,祁元询的心情却十分平静。
“儿子自然是想着殉葬之俗有伤天和, 令诸王奉养众妃, 也能积德。”
“呵积德”太子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这一点, 祁元询还是很能理解亲爹。
莫说天子和太子都曾久经沙场、杀敌无数,就是天子登基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杀的人也不少了。
这种情况下,祁元询说出积德这种词,也无怪太子会嗤笑。
但这确实是祁元询真实的想法。
当皇帝自然要狠得下心,有时候做大事,并不能想着世人的眼光如何,否则很有可能会惨淡收场。
但是,祁元询认为妃嫔殉葬这种事,只是小节,即便妃嫔们不殉葬,也不可能影响到天下的安稳。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仁慈一点呢
天子让他的妃嫔们殉葬,根据如今收到天子明里暗里的示意的妃嫔们的名单,其中不乏有出身名门、育有多名皇子、公主的高位妃嫔。
按照懿文太子逝后的殉葬例子来看,从殉的只有没有生育的妃嫔,出身比较高的妃嫔也都是有得免之权的。
作为皇太子,祁元询相信他爹一定能看得出来天子的用意是什么。
古来有后宫、宦官、外戚干政之患,天子自然要将这些提前排除,保国祚万年。
很显然,天子的这些从殉妃嫔们,就是他要排除的后宫干政之隐患。
祁元询要反对殉葬这种草菅人命的事,但是呢,在这种古代背景下,他又很难跳脱前人的窠臼。
纵观前朝兴废,有数个朝代的皇帝,在驾崩之前,都是会遣散后宫未曾生育之妃子的。
既节省宫中财货,又能让妃子得到自由身,不必将剩余的青春全都消耗在宫中。
但是,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祁元询最先排除的。
且不说天子要求从殉的妃子里,有不少都是有生育过的,就算都是未曾生育的,祁元询也不敢提啊
任何会让天子联想到绿色的原谅帽的提议,他都是要排除的。
除了遣散后妃,在排除殉葬之后,比较常见的就剩下被奉养、守墓、出家这三种情况了。
天子令人殉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本朝出现下一个武则天,出家这种让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武则天奋斗历程的选项,也可以排除了。
剩下的就没啥好选的了。
祁元询反对殉葬,但他也不愿一件事就这么没头没尾的结束,到时候给自己留下一笔烂账,是以他在上奏章之前就想了很多的。
龙德斋里就皇太子与祁元询父子二人,皇太子本人还年富力强,目前对身后事看得还是比较开的,祁元询决定先说服亲爹,之后再和亲爹一起陈情、或者只让亲爹出面说服天子。
“爹,皇爷爷要让宫中的贵妃等人殉葬,是不是为了防范后宫干政”
祁元询问得很直接。
若是想要在地下长眠之时有人伺候,人俑之类的比比皆是。
令大臣、子孙、后妃等死后葬于陵寝附近,也未必不是解决方法。
殉葬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放在他家皇爷爷身上,还是得辩证看待的。
太子原本只以为这个儿子是烂好心,自小在京
看到祁元询奏疏上的内容,皇太子很感动,并送了他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你得庆幸你是父皇的孙子, 不是父皇的儿子。”
虽然辈分确实是孙子,但是祁元询并不想在这件事上当孙子。
祁元询受封皇太孙,天子并未为他营建皇太孙宫之前皇孙们入京读书的时候, 宫中新辟了百孙院供给诸皇孙居住而是令其夫妻住在皇太子宫后的宫室。
因为祁元询欲上奏疏不宜让外人知晓,是以太子与祁元询并不是在文华殿分说此事, 而是在东宫后殿之后的小院龙德斋的书房里谈论的。
皇太子戎马半生, 自有一股气势, 瞪着祁元询的目光更是凛然得吓人。
题为请允诸王、公主奉养其母疏的奏本被重重地砸到书案上, 皇太子冷冷地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父皇欲令妃嫔殉葬,你却不合时宜地上疏请让诸王公主奉养他们的母妃”
祁元询和亲爹之间,见面的时间太少,皇太子受封前, 还是赵王的时候,与他一向聚少离多, 彼此之间父慈子孝, 却都透着一股生疏。
不过皇太子该行使父亲的权力的时候, 是半点都不会客气的。
如果是祁元询恢复前世记忆之前, 他可能还会感到惊惶虽然是亲爹,但是在皇家这种父权至上的地方, 伴君如伴虎才是他时刻应该谨记的可是现在,他受到的影响却不多。
虽然是被质问着的,祁元询的心情却十分平静。
“儿子自然是想着殉葬之俗有伤天和, 令诸王奉养众妃, 也能积德。”
“呵积德”太子的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这一点, 祁元询还是很能理解亲爹。
莫说天子和太子都曾久经沙场、杀敌无数,就是天子登基后,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杀的人也不少了。
这种情况下,祁元询说出积德这种词,也无怪太子会嗤笑。
但这确实是祁元询真实的想法。
当皇帝自然要狠得下心,有时候做大事,并不能想着世人的眼光如何,否则很有可能会惨淡收场。
但是,祁元询认为妃嫔殉葬这种事,只是小节,即便妃嫔们不殉葬,也不可能影响到天下的安稳。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仁慈一点呢
天子让他的妃嫔们殉葬,根据如今收到天子明里暗里的示意的妃嫔们的名单,其中不乏有出身名门、育有多名皇子、公主的高位妃嫔。
按照懿文太子逝后的殉葬例子来看,从殉的只有没有生育的妃嫔,出身比较高的妃嫔也都是有得免之权的。
作为皇太子,祁元询相信他爹一定能看得出来天子的用意是什么。
古来有后宫、宦官、外戚干政之患,天子自然要将这些提前排除,保国祚万年。
很显然,天子的这些从殉妃嫔们,就是他要排除的后宫干政之隐患。
祁元询要反对殉葬这种草菅人命的事,但是呢,在这种古代背景下,他又很难跳脱前人的窠臼。
纵观前朝兴废,有数个朝代的皇帝,在驾崩之前,都是会遣散后宫未曾生育之妃子的。
既节省宫中财货,又能让妃子得到自由身,不必将剩余的青春全都消耗在宫中。
但是,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祁元询最先排除的。
且不说天子要求从殉的妃子里,有不少都是有生育过的,就算都是未曾生育的,祁元询也不敢提啊
任何会让天子联想到绿色的原谅帽的提议,他都是要排除的。
除了遣散后妃,在排除殉葬之后,比较常见的就剩下被奉养、守墓、出家这三种情况了。
天子令人殉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本朝出现下一个武则天,出家这种让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武则天奋斗历程的选项,也可以排除了。
剩下的就没啥好选的了。
祁元询反对殉葬,但他也不愿一件事就这么没头没尾的结束,到时候给自己留下一笔烂账,是以他在上奏章之前就想了很多的。
龙德斋里就皇太子与祁元询父子二人,皇太子本人还年富力强,目前对身后事看得还是比较开的,祁元询决定先说服亲爹,之后再和亲爹一起陈情、或者只让亲爹出面说服天子。
“爹,皇爷爷要让宫中的贵妃等人殉葬,是不是为了防范后宫干政”
祁元询问得很直接。
若是想要在地下长眠之时有人伺候,人俑之类的比比皆是。
令大臣、子孙、后妃等死后葬于陵寝附近,也未必不是解决方法。
殉葬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放在他家皇爷爷身上,还是得辩证看待的。
太子原本只以为这个儿子是烂好心,自小在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