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二十九年二月初八, 秦王樉病薨。

    秦王一向身体健壮,就连宣武二十八年这个坎儿都过去了,宣武二十九年才过了不久, 人就没了,实在让人想不通。

    天子更是在年初就连连向派去秦府的太医问询, 何以秦王会突兀病重。

    秦府那边递回来的消息,别说天子了,就连祁元询都觉得实在是荒谬。

    事情是这样的

    光幕预言, 秦王将会在宣武二十八年薨逝, 是以秦王这一整年都小心翼翼的。

    天子没有布置率军出征的任务,秦王也一整年都安安分分地待在封地。

    就连命人去江南采买美女的活计, 秦王都中止了。

    这一点让祁元询相信, 惜命,二伯是来真的。

    不是祁元询说秦王坏话,实在是他这个二伯不太靠谱。

    为什么秦王这么喜欢让人去江南采买美女、后宅有那么多美人了还不收手呢

    因为他后宅不宁啊

    要祁元询说, 他们家还是有那么一点情圣基因的。

    天子本人后宫嫔妃虽然多达几十位,但是当年孝慈皇后在的时候, 谁不知道天子最爱重的就是这个元配妻子敢在孝慈皇后面前不敬的,反正祁元询是没听过,若是真的有,恐怕骨灰都已经被扬了。

    晋王虽然庶子众多, 但对正妃谢氏所出的嫡长子一向最为宠爱。

    就冲晋王在元妃谢氏薨后,续娶继妃谢氏, 让她在世子被接到南京前的这么多年妥善抚养长子,次子是在元妃薨逝三年后才生的这一点, 祁元询还是愿意相信三伯和三伯母之间是有真情的。

    他爹和他娘就更不用说了, 三个儿子都是嫡子, 简直是皇家夫妻典范。

    鉴于他爹的对手主要是年长的皇子,祁元询对叔叔们的关注度就不高了,所以也不是很清楚这些叔叔的家事。

    不过从仅有的几个例子来看,他们家在感情方面的基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正面例子里绝对不包括秦王。

    秦王与正妃感情不睦、偏宠侧妃、广收美人又不是新闻了,秦藩世子出生得那么迟,这绝对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结果这回为了躲过宣武二十八年的死劫,秦王不仅不派人采买美人,连王府中的美人都不怎么宠幸了。

    秦王喜爱派人采买美人,但是这些美人,若不是十分对他胃口,被他好生安置下来的,有不少都在被他厌弃后处死了

    修身养性,秦王顺利地活到了宣武二十九年。

    憋了一整年以后,秦王如何放飞,相关的记录祁元询简直是不忍直视。

    结果,咳,秦王放飞过了头,伤了元气,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吓自己,总觉得自己活过了宣武二十八年,命数不允许,无常要索他的命了,结果就越病越重,最后病殁了。

    秦王薨后,天子下诏令秦王妃王氏殉葬。

    祁元询简直是不忍直视。

    皇爷爷是专门和后宫女眷过不去了嘛

    秦王几年前被废黜过,被召回京师戴罪,还是懿文太子为他说情,才得以免罪归国的。

    结果此事过后不久,懿文太子壮夭,储位空悬,秦王侧妃邓氏因秦王居嫡居长,认为储位定然属于秦王了,竟命人制龙袍凤冠,言行更是肆无忌惮。

    祁元询那时候就在京城,还亲身经历了此事,天子亲自下令赏秦王侧妃邓氏白绫一根,令其自裁

    邓氏乃是卫国公之女,同样出身本朝元从勋贵之家,又因父亲的缘故,与秦王正妃、前朝宗女王氏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受秦王宠爱。

    天子赐死邓氏,祁元询还能理解,他二伯和这位小二伯母,概括起来就一个词狼狈为奸。

    但是,令王妃王氏殉葬这件事,祁元询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前朝治中原未满百年,但还是有许多习俗影响了中原汉民。

    譬如收继婚,也比如殉葬。

    本朝开国以来,并无殉葬之制,天子曾嘉某女子从夫殉的行为,抬高了其人的死后哀荣,但并未明文规定要令人殉葬。

    然而,算上此回秦王妃从殉,天子已经是第二回令人殉葬了。

    天子第一次下令发生在懿文太子薨后,从殉的自然是懿文太子未育子嗣的嫔妾。

    以祁元询对天子一贯的了解,殉葬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受风俗影响,实在是有其目的。

    若天子真的担心秦王在地下孤单,又何必只下令让王妃王氏殉葬呢

    秦王与王妃不睦,自从王妃那闻名天下的兄长离世后,秦王更是光明正大地冷落王妃、将她置于别居,若论感情,秦王与侧妃邓氏倒更深一些。

    要让祁元询说,秦王妃殉葬的原因,绝对是天子迁怒。

    但是,从懿文太子离世后开始实行的殉葬制,却一定是天子有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