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两章的解释

    玛丽没失忆,她只是对老查理插手她的家事很不满意。

    现在玛丽能够“看得见”老查理的过去,她知道老查理非常担心自己远在美洲的儿子,故意暗示老查理想起美洲的事和他儿子的事,让老查理把心思转移过去,不要再关注她。

    她以为自己只是进行了一次普普通通的催眠,但是后期她就会发现,她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有误。

    这次窥视,她让老查理透过其孙子金的眼睛,“看到”了儿子儿媳死亡的未来。

    至于老查理的视角被处决的小女孩和老姑娘那是老查理少年时期,在美洲家族堡垒地下室里留存的宗教裁决典籍上,读到的记载。

    如果一个人是女巫,一个人有罪,那么当她被水淹、被火烧,就会被淹死,烧死,如果没有罪,上帝会让她活下来。

    这一判定原理非常荒唐,老查理的后半生拼命想忘记这些。

    老查理来自“丁道尔”家族,这个家族分成了两支,一支戒律严明,出逃美洲,但那种“戒律”,让老查理觉得家族那些人就是神经病。

    他们在利用神在人世间虏获权力,他不认同这种做法,思想发生了偏差,被族人发现了。在被执行火刑之前,他兄长帮助他逃离了家族。

    另一支改名“赫金斯”,留在了英国,改信了国教。这边的规矩比较散漫,管束不严,人的道德感也没强到哪里去。

    老查理娶了这边家族的女儿,在英国扎了根。但因为自己的身份,儿子安德烈从小受到“赫金斯”族人排挤。稍微长大后,这孩子又特别出色,威胁到主枝那边继承人的地位。

    小孩子们一开始争强好胜闹着玩,最后动了刀子,赫金斯太太为了保护儿子,被侄儿刺伤了。

    赫金斯家族那边选择息事宁人,老查理也不好过多计较,但是安德烈不服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置方式,觉得这些人简直道德败坏。

    老查理的兄长奥德没有继承人,安德烈联系上他后,奥德直接赶来英国把他带走了。

    第13章噩梦的最后部分,老查理已经开始做预知梦。

    第一次,他透过自己儿子安德烈的眼睛,看到了三岁的小孙子金,听到了儿子安德烈和哥哥奥德的争执。

    第二次,他透过孙子金的眼睛,看到了被执行火刑的儿子安德烈,以及安德烈身边,同样被执行火刑的亚裔儿媳妇。

    这场景太真实了,直接逼得老查理差不多疯了。

    再补充一个小知识中世纪的圣经典籍都是拉丁语,普通人读不懂,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掌握在神官手上。神官怎么解释,大家只能怎么听,有些神官根本是在胡说八道,而这也发展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规矩。

    有些有识之士就觉得,这种典籍该翻译成大家都能阅读的文字,比如英语法文,让信众能直接通过典籍,跟神对话。

    教廷不同意这种做法,翻译典籍的这些人,一旦被抓住,会被当做异教徒,处以火刑。

    丁道尔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个人,文章里借用了这个人的姓氏,具体故事,却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当年的神职人员是不能结婚,不能留下孩子的。所以文章里讽刺美洲的“丁道尔”、英国的“赫金斯”都不是正统,也讽刺的没错。

    老查理看得很明白,这些人,都是打着宗教的幌子,获取世间权力的伪君子。

    他没本事改天换日,也不想同流合污,所以,他宁愿蜗居在小地方,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他的儿子安德烈跟他的想法不一样

    我很喜欢老查理这一家,包括老查理噩梦里的孙子金,我也希望将来他能再度出场,跟大家见面。

    这一家人,老查理使玛丽察觉到自己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由此,她逐步丢弃了“人类”的敬畏和情感,而老查理的孙子金,最终又会使玛丽发现,她终究还是那个充满欲望和感情的“人类”。

    也不知道自己写不写的出来,擦汗

    伊丽莎白的愤怒一

    简端着给玛丽准备的午饭离开厨房的时候,伊丽莎白也跟在她后面,一起走了出来。

    简原以为她是准备到楼上去,通知母亲和姐妹们下来用饭。

    不料在她走进书房之后,伊丽莎白还跟在她屁股后头,并不继续往楼梯方向走。

    她不由诧异地问“丽萃,你不是要上楼吗”

    “嗯不,我不准备上去。

    菲利普姨妈既然如此迫切地想要跟妈妈先聊一聊,那我就很该把机会让给她。

    说老实话,比起上去听妈妈发牢骚,我倒更愿意来看看玛丽。”

    说着,不等简发话,她又往前走了几步。不仅如此,她还顺道反手将门给带上。

    简“啊”了一声,她还来不及具体讲出点什么,门就关上了。

    “一会儿玛丽吃剩下了,咱们还得把东西端出去呀”简哭笑不得道。

    她不好意思问,伊丽莎白是不是昏了头了。

    她现在这种状况,还真让人有点儿担心从刚才开始,她表现的可一点儿也不像平日里那个精明审慎的她。

    伊丽莎白闻言,表情僵硬地扯了扯嘴角。

    这时,在她们身后,传来一阵轻笑。

    玛丽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正爬起来把枕头竖起,搁在背后。

    见她们看过来,她一本正经道“别担心,简,你送来的这点东西,我三两口就能吃完,绝不会剩下。我实话告诉你,我压根就吃不饱。

    若不是怕吓到你,便是刀叉、盘子,连带托盘,我都能一块儿吃了。这样,你就能两手空空,一身轻松地出去了。”

    说完,她挤眉弄眼,做起了鬼脸。

    简被她逗笑,托盘都跟着一上一下,来回晃动。

    为了防止托盘里的浓汤被她打翻,她赶忙把托盘放在床头的小圆桌上。

    她反应已经够快了,但餐盘顶上的小圆面包还是滚了一个出来。

    简把它拾起来,嗔怪地往玛丽嘴里一塞,好堵住她的嘴。

    玛丽可巴不得呢,她嘻嘻哈哈,吃得多香啊。

    简看在眼里,暗暗呼出一口气。

    而同样的情景,落在伊丽莎白眼中,却全然变了味道。

    玛丽这缺心少肺的表现,实在让她不寒而栗她居然还笑得出来

    一开始,她还觉得是父亲想太多,但当她撞上惊魂未定的老查理,她才心悸地发现,原来不是她父亲思虑过度,而是她自己头脑简单她原不该掉以轻心,以玛丽为人来看,她怎么可能全无芥蒂

    这个家伙从小就多心,她的性情,真可谓喜怒不定,难以捉摸。

    无论是谁,新朋友还是旧相识,在她那里会遇见一个个性温顺,依头顺脑的小可爱,还是遇到一个性情暴虐,不近人情的大麻烦,真是完全听凭运气。

    伊丽莎白长这么大,也只在玛丽身上见到过,一个人,居然能同时拥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个性那简直如同精神分裂

    在一段不确定的时间内,不管你说什么,无论对错,她都虚心接受,绝不反抗,也绝不顶嘴。

    但一旦越过某个边界一个谁也把握不准的边界,她便突然爆发,跟你清算总账。

    细想起来,她发起火来,那绝不妥协的言行,那咬牙切齿,犹如刀锋的憎恨,简直比翻脸无情的魔鬼,还更可怕。

    在很早以前,伊丽莎白便学会了一件事玛丽要做什么,就让她做去。

    旁人都别去招惹她,也别去干涉她。尤其在她失控的时候,更是最好理都别理她。

    等她自己闹一会儿,觉得没趣了,就什么都好了。

    而这次,玛丽受此奇耻大辱,必要引为铭记一生的恨事儿。

    如果她立时发泄出来,闹得大伙儿都不痛快,亦或下不来台,那么,倒是件好事。

    至少长久来看,绝对是件好事儿。

    最最糟糕的,反而是现在这般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虽然玛丽这个人,些微小事,都要拿来记恨记恨,再让她多添上一件,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次,哪怕换作是伊丽莎白,她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既然如此,她就更不能指望玛丽能保持“高尚品格”了。

    她现在之所以不发作,无论怎么想,都只能认为是她正在酝酿发酵,筹备大招。

    等到哪天,她忍无可忍了,天晓得会不会突然爆发,闹得死伤一片。

    她不想看到这样恐怖的设想成真,因此,她决定冒着就此开罪玛丽的风险,先将这个隐患挑破。

    出于这样的考量,伊丽莎白改变了原本倚靠着书柜旁观的站姿,坐到了简身边。

    这时玛丽刚好放下餐具,简站起来替她收拾杯盘。

    这一坐一站,恰好隔开了伊丽莎白的视线。

    因而,她并未发现,在她坐下的那一瞬,玛丽看向她那如鹰隼般叫人坐立难安的视线。

    伊丽莎白状若无意地谈起她们的小妹妹不久前提出的那个愿望。

    “莉迪亚前几天发了高烧,也是刚刚才有所恢复。她一醒来,就到处找你,总惦记着你的兔子日记”

    这个话题颇为巧妙。

    如果玛丽心里还记恨,那么她一听到这个消息,不免要联想到,别人不过把她当做一个讨好人的下等货色。这样一来,肯定会刺伤她的自尊,从而引得她发怒。

    要是她心里并不记恨,那她听到这件事,就会忆起莉迪亚和吉蒂再怎么讨人厌,也总有依恋她的时候。每当那种时候,她们那软乎乎的眼神和微微嘟起的嘴唇,可半点儿做不得假。如此一来,她也不会全然没有表示。

    这一开头,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但玛丽的反应却十分出人意表她毫不领情,半点儿反应也没有。

    此时,简已将托盘从玛丽面前撤走,她将东西随手放在床头柜上,以方便姐妹几个说话。

    玛丽垂眸,用手帕轻拭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傲慢与偏见之玛丽的叛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明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易并收藏傲慢与偏见之玛丽的叛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