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玛丽的朋友(一) (2/2)
他有些迟疑,自己是否该袖手旁观。
就在这时,玛丽干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她将自己撑着的伞收了起来,非常坚持地把伞推给他。
“我的给您,跟您换,请把艾玛的伞给我”
雨已经越下越大,即使撑着伞,能得到的保护,也少得可怜,而她就这样挺着小胸脯,站在雨中瑟瑟发抖。
贝内特先生站着她的身后,替她遮雨,这个不知好歹的孩子,却把他推开了。
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已经处在了发怒的边缘,只是碍于还有他这个外人在场,才不曾发作。
恰在此时,明亮的闪电从远处落下,撕裂了天空。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玛丽差点儿因此跌进水坑里去。
她摇晃了一会儿,最终坚强地站稳了。
她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这一回,老查理可没法再敷衍她了。
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雾蒙蒙的,看上去即不清澈,也不起眼,但就算瓢泼大雨哗啦啦从天上砸下来,也休想让她熄灭眼中的光芒。
老查理握着伞柄的手在颤抖,他分辨不出,这是由于风雨过大,还是因为被面前这个小姑娘震摄的。
有必要做到这一步吗
老查理敢断定,绝没有必要,她这种过激的行为,要是换成别人来评价,绝对要饱受嘲笑,可老查理却笑不出来。
他刚刚才主持完前任牧师托马斯一家的葬礼,他很清楚,玛丽口中的艾玛,已经随着她的家人们一起死去了,那具小小的尸体,甚至都无法完整地拼凑起来。
她相信有一天,还能跟她的好朋友相见,但其实真相已经坏得无法挽回。
她什么都不知道,还在替她的朋友,保留一个美好的愿望
老查理这辈子都没想此刻一样,如此鄙夷自己。
她是出自真心,为此叫她自己受苦也在所不惜,而他这个所谓的“大人”,却在这里扮演高尚,阴谋论地怀疑她对朋友的忠诚。
老查理深感难堪,他很想告诉她,自己很愿意实现她的愿望,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容许他撒这样的谎。
他比谁都清楚,一个遇事容易想太多的人,通常都比旁人更加敏锐得多。
任何的希望,都可能引发更多无谓地探究和揣测。
更何况,实际上,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牧师公馆里,已经不可能有她想要的东西了。
哪怕他愿意去寻找一把一模一样的替代品,鉴于她固执得认为她们是朋友,那么她必然对朋友所喜爱的一切,已经观察入微。
像她这种拥有大把时间,又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对她撒慌,简直是自讨苦吃没过多久,恐怕就能看到,她是怎么旁敲侧击地戳穿一个老笨蛋的谎言了。
出于这样的考量,老查理最后只能怀抱着痛苦,满是歉意地告诉她,艾玛走得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带走了。
他不敢去看孩子的反应,说完这些话,他又重新站直了身体。
他不知道玛丽信没信,他只知道,那孩子听了他的话后,突然猛地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甚至有点凄厉。
老查理心中有愧,他觉得非常对不起她。好在贝内特先生对此没有异议,这位绅士感激地对他点了点头,便护着玛丽走了。
这让老查理很不自在,他禁不住要为她难过。虽然他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那段时间,他的胸口就像堵了块大石头一样,令他难以透气。
不过随后事情的发展,又让他欢喜起来,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原来打那之后,玛丽便时常在做完弥撒过后,留下来等他。
出于一种微妙的补偿心理,老查理每次在她说着那些不着边际的话时,都很耐心地予以倾听。
可能是由于这样,玛丽竟然就此将他划入了好朋友的范围。
只要他呆在浪博恩,哪怕不是星期日,一旦叫她知道,她也很乐意来找他。
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查理曼赫金斯所在的地方,有一天,竟会成为一个孩子游乐的天堂。
上帝作证,就连他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太愿意接近他。
他喜欢和小孩们呆在一起,这是个半公开的秘密。
从他热衷召集唱诗班开始,除了被他喜爱着的孩子们本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他这个温柔的小爱好。
他们乐得有这样一个稳重博学的老人,陪孩子们学习玩耍。
倒是孩子们自己,出于对他生理性的恐惧,坚决反对受他照料。
他们一见到老查理,就恨不得能逃到天边。
这真是个令人伤心的事实好在现在有了玛丽。
不了解玛丽的人,很容易便会将她看做是个肤浅傲慢,自私自利的孩子。
不可否认,她经常过度要求自己,也过度要求她人。这让她变得患得患失,十分情绪化。
当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她经常会干些连她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蠢事。说起话来,也傻兮兮,词不达意,就是比她小的孩子,都听不下去。
而她快乐起来的时候,那轻飘飘的得意模样,那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人家的卑微讨好,又让旁观者,都替她臊得慌。
可她自己,却要到很久之后,才能反应过来自己曾经有多么冒失。
她的智商不能算低,记忆力也称得上是出类拔萃。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包容度和接受度意外还挺高。
如果不是看到玛丽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老查理真是很难想象,一个心智正常的小孩,竟会像玛丽这样状若疯癫。
幸好她心肠柔软,不是那种浑身带刺的小孩。
虽然她的注意力常常跑错区间,但她其实也有她的好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她小小年纪,就无师自通地学会替别人保守秘密了。
关于这一点,老查理会发现,其实还真是个巧合。
那是有一回,他带着她在整理教堂的事务薄,当时有人闯进了隔壁的告解间,要向他诉说烦恼。
老查理哪里来得及制止对方那可真是,当即就叫玛丽听了个底儿掉。
后来对方走了,老查理本该交代玛丽注意保密,不曾想却被玛丽先行交代了。
那孩子刻意绷着一张小脸,严肃地告诫他,关于对方所说的话,哪些是绝对不可以漏出去的,哪怕是其中的一个单词都不行。
打那时候起,老查理才真正意识到,玛丽这孩子,还真是不能叫人小瞧哩
她完全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情感淡薄,天真愚蠢。
虽然她自己常常忘乎所以,但一旦涉及到别人的事,她居然完全可以分辨出,哪个部分必然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种分辨力,甚至可以精确到其中的某一句话,那些词汇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注意。而哪些词语,肯定会造成混乱,必要保持沉默是金。
那一刻,老查理突然意识到,她的倾听能力和感知能力,原来也如此超群绝伦。
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他想起了葬礼上玛丽那张绝望大哭的脸,他忍不住有所怀疑,她是不是一早就推测出了艾玛遭遇的真相。周围那些糟糕的大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能瞒住她。
这些想法一闪而逝,细思恐极,他根本不敢再深究下去。
他只能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她善于倾听的特质上去。
而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叫老查理特别器重她啦。
一个人一旦开始器重另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她诸事顺利,生活愉快,老查理自然也不能免俗。
为此,他私下了教授了玛丽许多与人相处的实用小技巧,不过从最终的效用来看,他倒是恨不得从没教过她那些。
老查理不止一次地发现,所有良好的开端,经由玛丽来操作,最后都不免要滑入一个叫人着恼的结局。
对方若是恰好有点笨,还有可能会被她那种故作高深的夸夸其谈所蒙骗。
但对方若恰好是个聪明人,那就糟糕了。
她那毫无逻辑可言的遣词用句,真是一听,就叫人反感。
而一旦她叫人问住了,她那种吞吞吐吐的表达,更是让人感觉缺乏诚意。
他了解她,当然知道那不是她的本意,她已经很努力在跟别人交流了。
可是别人不了解她呀,因此,她的做法,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对她来说,大概唯独在那种需要死记硬背的场合,才有可能维持住自己的聪明和骄傲吧。
可一个人讨人喜欢的部分,如果真的只能在那么古怪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有这技能,兴许还真不如没有。
这世上多得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家伙,她这样,在别人眼中无异于炫耀,那岂不是在徒增别人厌烦么
说起来,几十年前,老查理也当过家族的“小可怜儿”。
他很明白,一个群体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倒霉蛋,会成为众人负面情绪的宣泄口有这么个人在,大家都有优越感,可以有效避免相互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唉,理解归理解,可这种做法,他终究是不认同的。
当然了,玛丽面临的情况,并没有他当年那么严重。至少她周围的人,绝没有真正对她抱持恶意。
她和她所处的环境,只是早已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微妙平衡。
这里头有那个家孩子太多的因素在,也有她本人不太合群的因素在。
种种缘由相交织,时至今日,早已说不清谁对谁错。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老查理对她的遭遇特别感同身受,所以不免要更偏向她些。
他忍不住就要为她操心,替她头疼。
谁曾想,结果却适得其反。每次一碰到尴尬事儿,他自己反而更加沮丧,甚至沦落到要由玛丽反过来安慰他的地步。
这样一来,固然让他们的友谊之桥更加坚固了,但玛丽面临的状况却越来越糟。
玛丽的自我改变之路,眼看是走不通了。现在,是不是得换个思路
让贝内特家其他人做出改变去适应她,这行不行得通
啊哈哈哈,那只会更难吧
老查理颇为头疼地自嘲道。
虽然他下意识否决了这种可能,但实际上,这个想法总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没错,随意插手别人的家事,确实不大妥当。但这一家人,本质上都是不错的家伙。要是把情况摆在明面上说清楚的话,多多少少,还是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吧。
毕竟,连我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一家之主,总不能对此事完全不做考量。
思来想去,老查理决心渐定。
他原打算复活节之后,再践行这个计划,但他完全没想到,才短短半个月功夫,贝内特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过是去伦敦会亲访友了一趟,回来之后,就全家得了急症。
这消息,各处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老查理不由担心起了他的小朋友,当然,这不是说他不关心贝内特一家其他人。
此事事关重大,作为教区牧师,于公于私,他都不免要忧心忡忡一番。
而考虑到玛丽对老查理的深厚感情,就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能明白,她会尤为博得他的关注。
老查理为此特地咨询了镇上的琼斯医生,老大夫给了他一个语焉不详的答案。
这让老查理极为不满意,他觉得,正是因为他这样含含糊糊的态度,所以麦里屯附近的住户们才会越来越不安心。
除却这个老东西,根本没人敢去探望贝内特一家,更别提得到确切的消息了。
老查理本人倒是很想上门,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可他的每一次询问,都被琼斯医生巧妙地阻止了。
几次之后,他不禁怀疑,这会不会是主人家的特别授意。
如果确实如此,那他当然不好上门叨扰。
不过虽然他已经说服了自己不必探视,也确实为此忍耐了好几天,但说实在的,那可一点儿不能打消他的顾虑。
尤其今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贝内特先生本人的邀请,请求他上门去帮个忙。
不是便条,不是口信,而是盖着贝内特家古老火漆印章的正式函件
那一瞬间,从心底深处冒出来的焦虑,简直叫老查理坐卧难安。
“不会是我的玛丽出事了吧万能的主啊,保佑我吧,请务必对我仁慈些”
在去往贝内特家的路上,老查理反复做此祷告。
就在这时,玛丽干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她将自己撑着的伞收了起来,非常坚持地把伞推给他。
“我的给您,跟您换,请把艾玛的伞给我”
雨已经越下越大,即使撑着伞,能得到的保护,也少得可怜,而她就这样挺着小胸脯,站在雨中瑟瑟发抖。
贝内特先生站着她的身后,替她遮雨,这个不知好歹的孩子,却把他推开了。
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已经处在了发怒的边缘,只是碍于还有他这个外人在场,才不曾发作。
恰在此时,明亮的闪电从远处落下,撕裂了天空。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玛丽差点儿因此跌进水坑里去。
她摇晃了一会儿,最终坚强地站稳了。
她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这一回,老查理可没法再敷衍她了。
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雾蒙蒙的,看上去即不清澈,也不起眼,但就算瓢泼大雨哗啦啦从天上砸下来,也休想让她熄灭眼中的光芒。
老查理握着伞柄的手在颤抖,他分辨不出,这是由于风雨过大,还是因为被面前这个小姑娘震摄的。
有必要做到这一步吗
老查理敢断定,绝没有必要,她这种过激的行为,要是换成别人来评价,绝对要饱受嘲笑,可老查理却笑不出来。
他刚刚才主持完前任牧师托马斯一家的葬礼,他很清楚,玛丽口中的艾玛,已经随着她的家人们一起死去了,那具小小的尸体,甚至都无法完整地拼凑起来。
她相信有一天,还能跟她的好朋友相见,但其实真相已经坏得无法挽回。
她什么都不知道,还在替她的朋友,保留一个美好的愿望
老查理这辈子都没想此刻一样,如此鄙夷自己。
她是出自真心,为此叫她自己受苦也在所不惜,而他这个所谓的“大人”,却在这里扮演高尚,阴谋论地怀疑她对朋友的忠诚。
老查理深感难堪,他很想告诉她,自己很愿意实现她的愿望,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容许他撒这样的谎。
他比谁都清楚,一个遇事容易想太多的人,通常都比旁人更加敏锐得多。
任何的希望,都可能引发更多无谓地探究和揣测。
更何况,实际上,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牧师公馆里,已经不可能有她想要的东西了。
哪怕他愿意去寻找一把一模一样的替代品,鉴于她固执得认为她们是朋友,那么她必然对朋友所喜爱的一切,已经观察入微。
像她这种拥有大把时间,又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对她撒慌,简直是自讨苦吃没过多久,恐怕就能看到,她是怎么旁敲侧击地戳穿一个老笨蛋的谎言了。
出于这样的考量,老查理最后只能怀抱着痛苦,满是歉意地告诉她,艾玛走得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带走了。
他不敢去看孩子的反应,说完这些话,他又重新站直了身体。
他不知道玛丽信没信,他只知道,那孩子听了他的话后,突然猛地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甚至有点凄厉。
老查理心中有愧,他觉得非常对不起她。好在贝内特先生对此没有异议,这位绅士感激地对他点了点头,便护着玛丽走了。
这让老查理很不自在,他禁不住要为她难过。虽然他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那段时间,他的胸口就像堵了块大石头一样,令他难以透气。
不过随后事情的发展,又让他欢喜起来,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原来打那之后,玛丽便时常在做完弥撒过后,留下来等他。
出于一种微妙的补偿心理,老查理每次在她说着那些不着边际的话时,都很耐心地予以倾听。
可能是由于这样,玛丽竟然就此将他划入了好朋友的范围。
只要他呆在浪博恩,哪怕不是星期日,一旦叫她知道,她也很乐意来找他。
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查理曼赫金斯所在的地方,有一天,竟会成为一个孩子游乐的天堂。
上帝作证,就连他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太愿意接近他。
他喜欢和小孩们呆在一起,这是个半公开的秘密。
从他热衷召集唱诗班开始,除了被他喜爱着的孩子们本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他这个温柔的小爱好。
他们乐得有这样一个稳重博学的老人,陪孩子们学习玩耍。
倒是孩子们自己,出于对他生理性的恐惧,坚决反对受他照料。
他们一见到老查理,就恨不得能逃到天边。
这真是个令人伤心的事实好在现在有了玛丽。
不了解玛丽的人,很容易便会将她看做是个肤浅傲慢,自私自利的孩子。
不可否认,她经常过度要求自己,也过度要求她人。这让她变得患得患失,十分情绪化。
当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她经常会干些连她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蠢事。说起话来,也傻兮兮,词不达意,就是比她小的孩子,都听不下去。
而她快乐起来的时候,那轻飘飘的得意模样,那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人家的卑微讨好,又让旁观者,都替她臊得慌。
可她自己,却要到很久之后,才能反应过来自己曾经有多么冒失。
她的智商不能算低,记忆力也称得上是出类拔萃。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包容度和接受度意外还挺高。
如果不是看到玛丽这个活生生的例子,老查理真是很难想象,一个心智正常的小孩,竟会像玛丽这样状若疯癫。
幸好她心肠柔软,不是那种浑身带刺的小孩。
虽然她的注意力常常跑错区间,但她其实也有她的好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她小小年纪,就无师自通地学会替别人保守秘密了。
关于这一点,老查理会发现,其实还真是个巧合。
那是有一回,他带着她在整理教堂的事务薄,当时有人闯进了隔壁的告解间,要向他诉说烦恼。
老查理哪里来得及制止对方那可真是,当即就叫玛丽听了个底儿掉。
后来对方走了,老查理本该交代玛丽注意保密,不曾想却被玛丽先行交代了。
那孩子刻意绷着一张小脸,严肃地告诫他,关于对方所说的话,哪些是绝对不可以漏出去的,哪怕是其中的一个单词都不行。
打那时候起,老查理才真正意识到,玛丽这孩子,还真是不能叫人小瞧哩
她完全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情感淡薄,天真愚蠢。
虽然她自己常常忘乎所以,但一旦涉及到别人的事,她居然完全可以分辨出,哪个部分必然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种分辨力,甚至可以精确到其中的某一句话,那些词汇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注意。而哪些词语,肯定会造成混乱,必要保持沉默是金。
那一刻,老查理突然意识到,她的倾听能力和感知能力,原来也如此超群绝伦。
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他想起了葬礼上玛丽那张绝望大哭的脸,他忍不住有所怀疑,她是不是一早就推测出了艾玛遭遇的真相。周围那些糟糕的大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能瞒住她。
这些想法一闪而逝,细思恐极,他根本不敢再深究下去。
他只能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她善于倾听的特质上去。
而仅凭这一点,就足够叫老查理特别器重她啦。
一个人一旦开始器重另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她诸事顺利,生活愉快,老查理自然也不能免俗。
为此,他私下了教授了玛丽许多与人相处的实用小技巧,不过从最终的效用来看,他倒是恨不得从没教过她那些。
老查理不止一次地发现,所有良好的开端,经由玛丽来操作,最后都不免要滑入一个叫人着恼的结局。
对方若是恰好有点笨,还有可能会被她那种故作高深的夸夸其谈所蒙骗。
但对方若恰好是个聪明人,那就糟糕了。
她那毫无逻辑可言的遣词用句,真是一听,就叫人反感。
而一旦她叫人问住了,她那种吞吞吐吐的表达,更是让人感觉缺乏诚意。
他了解她,当然知道那不是她的本意,她已经很努力在跟别人交流了。
可是别人不了解她呀,因此,她的做法,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对她来说,大概唯独在那种需要死记硬背的场合,才有可能维持住自己的聪明和骄傲吧。
可一个人讨人喜欢的部分,如果真的只能在那么古怪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有这技能,兴许还真不如没有。
这世上多得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家伙,她这样,在别人眼中无异于炫耀,那岂不是在徒增别人厌烦么
说起来,几十年前,老查理也当过家族的“小可怜儿”。
他很明白,一个群体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倒霉蛋,会成为众人负面情绪的宣泄口有这么个人在,大家都有优越感,可以有效避免相互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唉,理解归理解,可这种做法,他终究是不认同的。
当然了,玛丽面临的情况,并没有他当年那么严重。至少她周围的人,绝没有真正对她抱持恶意。
她和她所处的环境,只是早已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微妙平衡。
这里头有那个家孩子太多的因素在,也有她本人不太合群的因素在。
种种缘由相交织,时至今日,早已说不清谁对谁错。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老查理对她的遭遇特别感同身受,所以不免要更偏向她些。
他忍不住就要为她操心,替她头疼。
谁曾想,结果却适得其反。每次一碰到尴尬事儿,他自己反而更加沮丧,甚至沦落到要由玛丽反过来安慰他的地步。
这样一来,固然让他们的友谊之桥更加坚固了,但玛丽面临的状况却越来越糟。
玛丽的自我改变之路,眼看是走不通了。现在,是不是得换个思路
让贝内特家其他人做出改变去适应她,这行不行得通
啊哈哈哈,那只会更难吧
老查理颇为头疼地自嘲道。
虽然他下意识否决了这种可能,但实际上,这个想法总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没错,随意插手别人的家事,确实不大妥当。但这一家人,本质上都是不错的家伙。要是把情况摆在明面上说清楚的话,多多少少,还是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吧。
毕竟,连我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一家之主,总不能对此事完全不做考量。
思来想去,老查理决心渐定。
他原打算复活节之后,再践行这个计划,但他完全没想到,才短短半个月功夫,贝内特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过是去伦敦会亲访友了一趟,回来之后,就全家得了急症。
这消息,各处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老查理不由担心起了他的小朋友,当然,这不是说他不关心贝内特一家其他人。
此事事关重大,作为教区牧师,于公于私,他都不免要忧心忡忡一番。
而考虑到玛丽对老查理的深厚感情,就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能明白,她会尤为博得他的关注。
老查理为此特地咨询了镇上的琼斯医生,老大夫给了他一个语焉不详的答案。
这让老查理极为不满意,他觉得,正是因为他这样含含糊糊的态度,所以麦里屯附近的住户们才会越来越不安心。
除却这个老东西,根本没人敢去探望贝内特一家,更别提得到确切的消息了。
老查理本人倒是很想上门,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可他的每一次询问,都被琼斯医生巧妙地阻止了。
几次之后,他不禁怀疑,这会不会是主人家的特别授意。
如果确实如此,那他当然不好上门叨扰。
不过虽然他已经说服了自己不必探视,也确实为此忍耐了好几天,但说实在的,那可一点儿不能打消他的顾虑。
尤其今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贝内特先生本人的邀请,请求他上门去帮个忙。
不是便条,不是口信,而是盖着贝内特家古老火漆印章的正式函件
那一瞬间,从心底深处冒出来的焦虑,简直叫老查理坐卧难安。
“不会是我的玛丽出事了吧万能的主啊,保佑我吧,请务必对我仁慈些”
在去往贝内特家的路上,老查理反复做此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