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密友牧师查理曼赫金斯先生是个有着高耸颧骨,不苟言笑,看上去不近人情的秃顶老头儿。

    他那一板一眼地说话方式,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鹰钩鼻,使得孩子们一看到他,不是两股战战,便是拔腿就跑。

    任何一个初识查理曼先生的人,都无法将他,与传播爱和福音的教区牧师一职,联系到一块儿。

    不过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鉴于他的家族,在英国教会里,有着不低的权威,而他个人的品格,又颇为严谨高尚。

    因而虽然说出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在他来到浪博恩之前,他就已经成功掌管了附近两个教区的教务。

    而且这个时间,也已经长达三十年。

    如此微小的成就,虽然不足以帮助他顺利踏上更高的平台当然,他本人也并没有这样的意愿,但却使得众人在上一任教区牧师一家死于男主人情感纠纷导致的谋杀后,第一时间想起了他。

    查理曼先生20岁时,得到了他的第一个教职。

    他从幼年时代起,就浸润于赫金斯家族世代研究的圣音典籍。后来的三十多年,他又将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勤勤恳恳为当地居民分忧解劳上。

    如此一来,在哈福德郡,虽然他还“年轻”,称不上“德高望重”,但却绝对说得上“广受尊敬”。

    综合考量,毫无疑问,这是个能镇压场面,洗刷地区耻辱的不二人选。

    因此,到了他五十一岁的这一年,这位先生掌管的教区,就顺理成章地从最初的一个,变成了如今的三个。

    三个教区的工作,每年给他带来1000多英镑的收入。

    而他名下,还有一份位于伦敦郊区的小小地产,那每年也能给他带来1000多英镑的收益。

    这样一算,老牧师一年的收入,恐怕比麦里屯大多数体面人家都要多得多。

    更妙的是,数目如此巨大的一笔款项,只有牧师先生与他勤俭持家的太太两人花用。

    他俩的独子,好几年前,就受到他们兄长的资助,外出游学去了,根本无需这二人操心。

    林林总总一合计,查理曼先生手中这笔钱,真是花也花不完。

    既然他什么都不用干,就已经够富足了那么任凭是谁,也不会有所疑惑毕竟,这样一位可敬绅士,难道还需别有用心地去干点什么吗

    而考虑到他有着这样良好的风评,哪怕实际上,他的确生性严苛,那也算不得是什么严重的缺点。

    对于刚刚经历过一场惊吓的麦里屯居民来说,当个牧师,品行过硬,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布道,意思对就成了,又不是在环形剧院听歌剧,谁会介意他的声音是高,是低,是悦耳,还是刺耳。

    只要他言行正派,处事公允,无疑就值得信赖。

    而正是由于众人都抱着这样宽容的想法,因此,虽然大家早已耳闻这个“老东西”有种种不近人情之处,但大伙儿依旧欣然欢迎他的到来。

    镇上的居民,都有意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他,因此,在敞开心扉接触了几次之后,众人竟意外的发现了这个“老东西”的好处。

    这个查理曼先生,他话不多,除了布道,就连日常礼节性的应酬,他都不怎么擅长。

    要是在路上遇到熟人,他不过点点头,示意自己看到了对方。

    至于要他进一步讲些彰显友好的话,比如发表一下“对当天天气的看法”之类的,那就不要想了。

    这样看来,他确实过于冷淡,不过考虑到他身上其他众多优点,那这唯一的缺点,在大家眼中,也就没什么大不了啦。

    况且,查理曼先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可称得上是圣人。

    他常年奔波在几个教区之间,却自有一套严谨精细的工作安排,哪边也不耽误。

    而他对自己要求这么严格,却从未以同样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在这一点上,任何一个教区的居民,都忍不住要为他竖起大拇指。

    无论谁都得说,查理曼先生完全不同于人们刻板印象中那种苛刻的牧师那种人通常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还特别迂腐地要求别人也按部就班,惯爱强人所难。

    而查理曼先生绝不那样,他的个性虽然严厉,但吃苦的事儿,都只限于他自己,从不波及旁人。

    如此一来,大家伙儿都不免要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啦,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咱们也可以说他是天性冷淡,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漠不关心。

    为了反驳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个优点了。

    查理曼先生十分乐于助人,这一点,教区的居民,不论是上流精英,还是贫苦大众,都可以站出来替他作证。

    一旦有人遭遇麻烦,需要帮助,他必定第一个赶到,为大家排忧解难。

    他这个人,遇事总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若实在碰上他自己也力有不逮的状况,他也会耐心倾听别人的烦恼,尽力开导人家,从来干不出当面好好好,背地却数落笑话人家的缺德事儿。

    这可真是再妙也没有啦

    世上多得是那种喜说不喜听的人,而查理曼先生却恰恰相反,这无疑成全了他的第三个优点。

    他从不爱发表意见,私底下滴酒不沾,据他的妻子说,他睡熟后,连梦话也不说。

    这也就意味着,他比谁都更能保守秘密。

    大伙儿要是有什么想说,又没法说出口的私密话,告诉他,那准没错儿。

    不过要是有谁想借他的口传什么小道消息,那可就不太妙了

    而正是由于他有这一神奇特质,积年累月下来,凡是查理曼先生所主持的教区,都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一位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受人欢迎的牧师,却偏偏受到了所有住户的爱戴。

    认真想一想,人生在世,谁会没有些烦恼可倾诉呢。

    这样一想,这种古怪的事情会发生,也就显得合情合理起来。

    不过查理曼先生实在太过严肃,虽然大人们习以为常,甚至能够毫无障碍地亲昵称呼他为老查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依旧算得上是头号难缠的角色。

    大家聚在一个教堂中祷告了三年,有些孩子,甚至额外接受过老查理的唱诗班训练。

    可大家对他的敬畏之心,却一点也不曾减少。

    唯一的例外,只有贝内特家的三姑娘玛丽贝内特。

    老查理相信他和玛丽的友谊,开始于三年前,原牧师托马斯一家的告别礼。

    想起那一天,老查理就觉得挺愉快。

    虽然回忆那样严肃的场合,出现这种轻松的情绪,不大合宜,但他还是得说,他真的很高兴因为那一天,他认识了玛丽。

    说起来,玛丽这孩子,好像从一开始,就不太怕他。

    他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土地泥泞,甚至连麦里屯本地的居民,都不太乐意出门。

    最后在前任牧师一家葬礼上露面的,不过寥寥几位先生,唯一出席的女性,只有跟着父亲过来的小玛丽。

    整个过程中,大家的表情始终复杂难辨,说是哀痛吧,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说是惋惜,当然也绝对够不上。

    如果一定要形容,或许只能称之为某种冷酷的物伤其类。

    和大人们那种遮遮掩掩的混乱表现不同,作陪的小玛丽,从始至终都绷着脸,她冷静而肃穆,看起来倒真正像来参加葬礼的。

    那时老查理刚刚就任,对麦里屯还称不上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唯一出场的小家伙,自然也就格外关注。

    仪式过后,大家都准备离开,老查理看到贝内特先生被小玛丽拖累,走在了最后。

    作为仪式的主持人员,他自然不介意断后,和父女俩保持一致。

    他当时特意选了玛丽右手边的位置,这样,刚好能和贝内特先生一左一右,把她夹在中间。

    他是有意想逗她,但很奇怪,这孩子并没有像其他害羞的小姑娘那样,一看到他这个可怕的老家伙靠近,就立刻跑到父亲的身后躲起来。

    这让他十分意外,于是他继续若无其事地走在她身边。

    兴许是上了年纪,视力有些下降,老查理明明就在她隔壁,可直到她自己停下来,伸手扯自己的牧师袍,他才发现,小姑娘正在默默掉眼泪。

    老查理刚开始有些惊异自己的迟钝,不过没一会儿,他就想明白了。

    他一看到这小姑娘的表现,便反应过来,这是个心思沉重的孩子。

    一般而言,心机重的人,待人接物总容易战战兢兢,缺乏底气,再不然,就是表情冷漠,孤高自赏,更糟糕点儿,就是以上两种脾气的交叠。

    当然,不管是里头的哪一种,都意味着,这个人,肯定极不讨人喜欢。

    一个大人活成这个德性,他不敢说自己见得太多,但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见得太少。

    但一个孩子如果这样想到这里,老查理下意识转头看了看贝内特先生。

    不过他立马就察觉到了自己的冒失,还好贝内特先生也在走神,并没有接收到他的视线。

    老查理大感庆幸,他赶忙弯下腰,借由与玛丽交谈,掩饰尴尬。

    他尽量压低上半身,使视线能够与小姑娘齐平。

    玛丽见他这样体贴,忙快速抹掉眼泪,请求说“您能把牧师公馆伞架上,那把黄色的小雨伞送给我么”

    老查理不着痕迹地看了眼玛丽现在正举着的那把白色小雨伞,他没有立刻回答。

    他刚刚想起了那类讨人嫌的家伙们通常如影随形的某种人格特质,那种让周围的人,老是轻松不起来的人格特质过度贪婪。

    他自己也曾有过,现在也不敢保证说完全没有,这个认知叫他相当不愉快。

    幸亏玛丽还只是个小孩子,对于孩子,他倒是可以温和一点,姑且还是称之为过度贪心吧。

    嚯,那也有够糟的

    老查理就此下了定论,他有点兴意阑珊,因此不肯给予正面答复,他委婉地恭维她道“你这把伞真漂亮”

    他相信,如果这个孩子稍微有点虚荣心,那么她一定会因为受人夸赞,被转移注意力,从而忘记她那个不合理的要求。

    不过结果很可惜,玛丽并不是那种容易叫虚荣心带偏的单纯小孩儿,她的内心世界,远比老查理估计的更为复杂。

    听到这样的夸奖,她确实起了兴致。

    她带着几分骄傲,露出笑脸说“这是我自己选的”

    可才说完,她又立马道“艾玛选了黄色那把,那把也很漂亮,现在公馆属于您了,您可以把它给我吗”

    她这样一问,即使是老查理这种对待他人宽宏大量的家伙,也不免要生气。

    他直板板地拉平嘴角,做出一副正在努力思考的模样。

    实际上,他已经顺势站了起来,打算和孩子的父亲随便说点什么,把这个无聊的话题就此岔过去。

    老查理低估了玛丽的执着,玛丽一见他没答应,立马就急了,她突然假惺惺地哭将起来。

    之所以说她假惺惺,是因为老查理发现,这次她居然急得语无伦次,哇哇乱叫。

    原本她表现出来的那种安静乖巧,竟像清晨草甸上的露珠,给太阳一照,就没了。

    那种转变,非常突兀,非常戏剧化,看着特别不真实,叫人不痛快。

    老查理皱着眉听了一会儿,她一边哭,一边赌咒发誓说“艾玛很喜欢它,等她将来回来了,我会还给她的 ”

    这下,老查理总算从她的话里,品出了点儿不一样的味道,他诧异地扭头,看向贝内特先生。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贝内特先生正站在玛丽身后,朝他指手画脚,嘴里无声的做着口型,他勉力辨认了一下,才发现,他在说“我们告诉孩子们,艾玛被她姨妈带走了”

    “”,老查理突然无言以对,这时,他听见玛丽说“我和艾玛是最好的朋友,她家出了事儿她又走得那么匆忙,都没来得及跟我说一声至少她留下的东西,该由我来替她保管,我是这样认为的”

    听到这样的话,老查理心里真不是滋味。

    他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理智上,他觉得自己该相信,面前这个孩子,说的是肺腑之言,但在感情上,他却依旧忍不住要加以鄙视,他并不肯完全相信,这么柔软可爱的想法,会是她的本意。

    他想不通这怪异的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能更加细致地观察她。

    她的情绪很激动,也许就是因为太过于激动,她的手舞足蹈和语无伦次,才看起来那么像在演一部夸张的舞台剧。

    是了,她的举动多么虚伪,多么做作,这叫人怎能相信,她是真心出于对友人的忠诚,才提出这样的请求呢

    老查理对此摸不着头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傲慢与偏见之玛丽的叛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明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易并收藏傲慢与偏见之玛丽的叛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