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暴降临(一) (2/2)
同时吸引住父亲和伊丽莎白,于是她又把眼珠子转到了那一排排书架上,久久不肯离去。
贝内特先生注意到了她的动作,他误以为她也对学习倍感兴趣,在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从距离最近的书架上挑选了几本儿童读物,弯下腰,以献礼般的姿态把它们递给了玛丽。
他这一玩笑似的举动,使玛丽整个人都被点亮了,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描画他的动作,忍不住为自己美梦成真而兴奋不已。
她终于为人所接纳,她为此觉得飘飘然,进而得意忘形,最后竟恬不知耻地高昂着她的脑袋,指着伊丽莎白抱着的那本大部头道“我要看那本”
伊丽莎白当时虽然也还挺小,但她毕竟是姐姐,闻言没有做声,只是十分有趣地看着她笑。
贝内特先生会意地看了一眼狡黠的伊丽莎白,他笑着伸出一根指头在玛丽眼前晃了晃,而后,轻轻一点她的额头道“要看日出可必须坚持到拂晓。”
彼时,玛丽完全不懂父亲的意思,未免叫人看出她不懂,她还点头微笑,等她父亲让她们姐妹出去玩,她才跟着伊丽莎白离开。
出来后,伊丽莎白便告诉她,等她看完了所有的幼儿画册,她再把手上这本画册给她。
而玛丽为了能叫人看得起她,不仅很大声地答应下来,而且立即回房默默用功去了。
从那天起,玛丽疯狂地迷恋上了书本,尤其迷恋那种又大又重的堂皇巨著。
虽然她很快就发现,以她那最远只能推测出当天晚餐会吃什么的脑袋,根本看不懂那些高级而深奥的知识。
她连单词都认不全,可为了能听到别人的夸赞,却时常做出一副如饥似渴的模样。
即便不明白写书的人在讲些什么,但这却不妨碍她认真的做笔记,甚至把它们都背下来。
好在她的记忆力尚佳,对此颇能应付。
虽然对于待人处事总爱斤斤计较的她来说,记得太牢往往意味着长久的痛苦,但用在学习上,倒也算是老天爷的恩赐。
稍稍看了一些书的玛丽也不算全无收获,书里的某些话让她重塑了信心,比如人的一生如若愿意在某件事上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那这件事必将取得成功。
当然这样的至理名言其实因人而异,如果换成伊丽莎白,大概能轻松地举出反例,像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睡8个小时,难道每个人在睡觉方面都很成功之类的。
但玛丽不是伊丽莎白,她那贫乏的大脑从来就只相信她愿意相信的,因此她坚持只有不断的大量的方是能塑造她与众不同的根本。
她就这么一刻不停地努力着,在读了更多的书之后,有一天,她那贫瘠的大脑,突然自动解读出了父亲那句“要看日出可必须坚持到拂晓”,其实是“没学会跑,别急着飞”的委婉说法。
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经历过的每一个场景,每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更记得自己那时笨拙的应对,以及父亲和伊丽莎白之间那无言的默契。
想起这些的那一瞬,玛丽觉得自己受到了嘲笑,于是她跟无数个回忆起自己难堪往事的人一样,自心底涌现出了一股难言的羞愤。
平心而论,贝内特先生和伊丽莎白大概并没有嘲笑她的意思,玛丽心里对此当然也不会一无所觉,但她却架不住为此饱受煎熬。
因着羞愤,虽然她依旧敬重伊丽莎白,但却再也不肯接受她递过来的任何一本书册。
那件事以后,玛丽更加沉溺于书本。
她通过阅读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便以为能够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愿望的捷径,却没有发现她已经渐渐被书本所左右,变成了一个只能和书本沟通,一旦离开书本,甚至无法开口表达意见的奇怪姑娘。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简单用语,她已经不太知道当其他人询问她,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她能说些什么。
她只知道照本宣科,若是要她跳出书本,去参与讨论,她往往思考半天,依旧哑口无言。
等她自己发现这一点时,简和伊丽莎白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不加掩饰地对她谈起她们新奇有趣的发现了,而她的爸爸,也变得更加没有耐心等待她把话说完。
这不得不说,是她那可悲的偏执害苦了她。
她就像一个急着去伦敦参加晚会的人,结果一个用力过猛,一下越过英吉利海峡,跑到了巴黎去,那么理所当然,晚会就没她的份了。
这样看起来,偏执搞不好才是玛丽实现愿望的最大障碍。
若是她能够安分贤淑,温柔敦厚些像简那样,将全天下的人都看得极好,相信天下的人都心怀善意,那么她也就没什么可伤心的了。
可玛丽和简毕竟是不同的,简是贝内特家的头生女,那时刚结婚的贝内特夫妇还是那么的柔情蜜意,夫妻俩即使初初为人父母,经验不足,但是温柔的爱足以抚平任何缺憾。
而等到伊丽莎白出生的时候,贝内特先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因为贪图美貌,娶了个怎样肤浅愚蠢、喜怒无常、无法沟通的蠢货回家。
这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尽力教育他的二女儿,以防她长大之后,成为与她母亲一样不可救药的粗俗货色,或者比这还更糟糕。
而即使有两个女儿作为指望,两个性格学识,教养风度处于地球两端的人,也是不可能始终和睦相处下去的。
一场争吵之后,夫妻俩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冷战。最后如果不是顾虑到如果家里没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最终受苦的人会是他的两个宝贝女儿,贝内特先生是绝不可能和他的太太和好的,而玛丽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母亲在孕育她的时候,还真是满怀期待。
夫妻俩欣然地接受了众人恭维,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到,自称能从怀相上辩别男女的老太太们的恭维。
他们一直坚信玛丽会是个男孩,可惜结果却事与愿违。
刚出生的玛丽,虽然有着男孩般不够精细的外貌和身材,红到发黑的皮肤,却独独缺少了男孩们该有的关键部位。
这样一来,贝内特先生提前定下的亚瑟贝内特,这个充满内涵的名字,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不过彼时他们夫妻还很乐观,这样的结果虽然叫人失望,也并没有使他们太过沮丧。
贝内特先生还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幽默与创意,将女儿的名字登记为玛丽亚瑟贝内特。
必须承认,这个名字还是具备一定喜庆意味的,作为贝内特家承上启下的姑娘,她的名字半点儿不失父母的祝福和期待。
不过虽然包含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但像玛丽这种不太有良心的孩子,注定是很难理解的。
从懂事起,她就再也无法忍受任何人提起那个男孩般的中间名。亲戚们一拿这个和她开玩笑,她就哭闹个不停。
这真是让那时已经接连生下五个女儿,还没看到半个儿子的贝内特太太厌烦透顶。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玛丽的不识好歹,完全是与生俱来的。
而她那不会体贴人的特质,真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根深蒂固,事到如今,已难以祛除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不太体贴她,也纯粹是因为她本身并不具备值得别人体贴的品质,所以她经受的苦难也就无可辩驳了。
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而来,毫无疑问,她的痛苦只能归因于她自己的多心。
即使她残存着愿意体贴别人的善意,但她那傲慢自私的想法,那不够动听的言语,以及那全然不知体谅为何物的行动,无疑摧毁了一切。
她这种不知感恩,从过去一件很小的事上,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久以前,贝内特家的大小姐简,为了能够妥善引导姐妹们的关系,曾求助于她们的父亲。
那天中午,她难得严肃地坐到了贝内特先生对面,恳求说“父亲,您是不是能稍微约束一下吉蒂和莉迪亚,她们给玛丽带来了不少烦恼。”
那时玛丽正坐在窗外看书,谁也没注意到她,也没有人会想到,视力不好的玛丽,会有那样好的耳力。
她总爱留意各处,于是不免听到这次让她无比伤心的谈话。
当时,也不知贝内特先生是出于怎样的心态,也许他正在被什么严重的问题困扰,以至于说了这样一番极不得体,却又偏偏包含真理的话。
“如果玛丽的两个姐姐,都毫无意外地赢得了两个小妹妹的尊重,那么我实在看不出来,为什么玛丽会做不到。
当然,如果玛丽本身也是个傻里傻气的姑娘,而吉蒂和莉迪亚又一个比一个更加傻里傻气,那么最傻的那个拥有统治权,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倒是你和丽萃,如果不想傻瓜帝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致影响到你们自身,你们倒是应该去争取一下玛丽,顺便也可以劝一劝你们的两个小妹妹,以防她们有一天会真正傻到无药可救。”
虽然玛丽清楚地知道,父亲和简不可能发现她正在窗外,但那天她还是觉得难堪极了。
如果玛丽是个忤逆的女孩,她一定会当场站起来,放声尖叫。
幸运的是,虽然她没有高贵的品格,但也没有忤逆的勇气与能力,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从那以后,她就有些害怕与简单独相处,这常常让她倍感耻辱。
不能过度依赖简的庇佑,玛丽更深地陷进了别人不太体贴她,而她也不太体贴别人的生活。
所幸她还有读书写字这一爱好,哪怕她大部分时候都看不懂,大多数时间不过是在背背书,但这也聊胜于无。
更别提,她在这种负循环似的日子里,多少找到了些小乐子。
当她母亲生气的时候,她大可以当做自己看书入了迷,而不需要给予回应。
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她也可以装作在发呆,然后拿起自己的书本,完美的掩饰尴尬。
偶尔碰到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书里恰好有答案,那真是妙极了,完全可以卖弄一番,得到别人的夸赞小小年纪,就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还挺叫人得意呢。
说来可笑,玛丽之所以能在一连串,她自以为不公平的事件中,自得其乐,完全是因为她还保留着微弱的希望,她还期望着将来自己会有一个兄弟她真诚地相信,一个小兄弟的到来,能够扭转她一切的不幸。
在她小小的脑瓜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是有一定的道理做支撑的。
她总想着,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那么家里的人口就从奇数对变成了偶数对。这样一来,起码在新的家人诞生之前,她就没有理由被剩下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即使他长的还不如玛丽,但作为家里的男嗣,也一定会比吉蒂和莉迪亚,更得妈妈宠爱。
这样她们就得为了保持妈妈的注意力,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也就再没功夫做那些讨人厌的事情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兄弟,那么她一定会好好爱护他,比谁都更加爱护他。
这不是一句空话,她想过了,简对每个人的爱都是平均的,那也就显不出她特别爱他。
丽萃所爱的只有她自己、爸爸以及简,这种排序没那么容易被改变。
而吉蒂和莉迪亚两个,比起说喜欢他,可能更想要活吞了他。
只有她会全心全意地疼他,爱他。而他呢,即使不能给她同等的回报,也必定不忍心像莉迪亚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让自己恨之入骨的话。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她有一个小弟弟,她家在浪博恩的地产,就能永远保留下去。
没有了后顾之忧,妈妈就再也不用为了她们没有保障的未来,神经焦虑,坐卧不安了,她们家的关系肯定会比现在和谐许多。
这样算起来,好处真是数也数不清
认真看看玛丽这些所谓的好处,不得不承认,她还真是满腹心机哩如果老天爷在给了她这些常人一辈子都未必会有的深谋远虑后,还要多给她些智慧与美貌,或者其他什么美好的特质,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
所幸的是,不管她心机如何,反正她心想事成的机会,也十足渺茫。
老天爷早就以他那博人称赞的公道,给这个心思深沉的小姑娘,一棍迎头痛击。
他老人家如此巧妙地维护了世间的公平与正义,倒省了我们的精力,否则说不得,我们还得为此等不名誉的姑娘,竟能实现愿望,而愤愤不平。
贝内特先生注意到了她的动作,他误以为她也对学习倍感兴趣,在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从距离最近的书架上挑选了几本儿童读物,弯下腰,以献礼般的姿态把它们递给了玛丽。
他这一玩笑似的举动,使玛丽整个人都被点亮了,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描画他的动作,忍不住为自己美梦成真而兴奋不已。
她终于为人所接纳,她为此觉得飘飘然,进而得意忘形,最后竟恬不知耻地高昂着她的脑袋,指着伊丽莎白抱着的那本大部头道“我要看那本”
伊丽莎白当时虽然也还挺小,但她毕竟是姐姐,闻言没有做声,只是十分有趣地看着她笑。
贝内特先生会意地看了一眼狡黠的伊丽莎白,他笑着伸出一根指头在玛丽眼前晃了晃,而后,轻轻一点她的额头道“要看日出可必须坚持到拂晓。”
彼时,玛丽完全不懂父亲的意思,未免叫人看出她不懂,她还点头微笑,等她父亲让她们姐妹出去玩,她才跟着伊丽莎白离开。
出来后,伊丽莎白便告诉她,等她看完了所有的幼儿画册,她再把手上这本画册给她。
而玛丽为了能叫人看得起她,不仅很大声地答应下来,而且立即回房默默用功去了。
从那天起,玛丽疯狂地迷恋上了书本,尤其迷恋那种又大又重的堂皇巨著。
虽然她很快就发现,以她那最远只能推测出当天晚餐会吃什么的脑袋,根本看不懂那些高级而深奥的知识。
她连单词都认不全,可为了能听到别人的夸赞,却时常做出一副如饥似渴的模样。
即便不明白写书的人在讲些什么,但这却不妨碍她认真的做笔记,甚至把它们都背下来。
好在她的记忆力尚佳,对此颇能应付。
虽然对于待人处事总爱斤斤计较的她来说,记得太牢往往意味着长久的痛苦,但用在学习上,倒也算是老天爷的恩赐。
稍稍看了一些书的玛丽也不算全无收获,书里的某些话让她重塑了信心,比如人的一生如若愿意在某件事上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那这件事必将取得成功。
当然这样的至理名言其实因人而异,如果换成伊丽莎白,大概能轻松地举出反例,像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睡8个小时,难道每个人在睡觉方面都很成功之类的。
但玛丽不是伊丽莎白,她那贫乏的大脑从来就只相信她愿意相信的,因此她坚持只有不断的大量的方是能塑造她与众不同的根本。
她就这么一刻不停地努力着,在读了更多的书之后,有一天,她那贫瘠的大脑,突然自动解读出了父亲那句“要看日出可必须坚持到拂晓”,其实是“没学会跑,别急着飞”的委婉说法。
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经历过的每一个场景,每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更记得自己那时笨拙的应对,以及父亲和伊丽莎白之间那无言的默契。
想起这些的那一瞬,玛丽觉得自己受到了嘲笑,于是她跟无数个回忆起自己难堪往事的人一样,自心底涌现出了一股难言的羞愤。
平心而论,贝内特先生和伊丽莎白大概并没有嘲笑她的意思,玛丽心里对此当然也不会一无所觉,但她却架不住为此饱受煎熬。
因着羞愤,虽然她依旧敬重伊丽莎白,但却再也不肯接受她递过来的任何一本书册。
那件事以后,玛丽更加沉溺于书本。
她通过阅读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便以为能够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愿望的捷径,却没有发现她已经渐渐被书本所左右,变成了一个只能和书本沟通,一旦离开书本,甚至无法开口表达意见的奇怪姑娘。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简单用语,她已经不太知道当其他人询问她,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她能说些什么。
她只知道照本宣科,若是要她跳出书本,去参与讨论,她往往思考半天,依旧哑口无言。
等她自己发现这一点时,简和伊丽莎白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不加掩饰地对她谈起她们新奇有趣的发现了,而她的爸爸,也变得更加没有耐心等待她把话说完。
这不得不说,是她那可悲的偏执害苦了她。
她就像一个急着去伦敦参加晚会的人,结果一个用力过猛,一下越过英吉利海峡,跑到了巴黎去,那么理所当然,晚会就没她的份了。
这样看起来,偏执搞不好才是玛丽实现愿望的最大障碍。
若是她能够安分贤淑,温柔敦厚些像简那样,将全天下的人都看得极好,相信天下的人都心怀善意,那么她也就没什么可伤心的了。
可玛丽和简毕竟是不同的,简是贝内特家的头生女,那时刚结婚的贝内特夫妇还是那么的柔情蜜意,夫妻俩即使初初为人父母,经验不足,但是温柔的爱足以抚平任何缺憾。
而等到伊丽莎白出生的时候,贝内特先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因为贪图美貌,娶了个怎样肤浅愚蠢、喜怒无常、无法沟通的蠢货回家。
这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尽力教育他的二女儿,以防她长大之后,成为与她母亲一样不可救药的粗俗货色,或者比这还更糟糕。
而即使有两个女儿作为指望,两个性格学识,教养风度处于地球两端的人,也是不可能始终和睦相处下去的。
一场争吵之后,夫妻俩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冷战。最后如果不是顾虑到如果家里没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最终受苦的人会是他的两个宝贝女儿,贝内特先生是绝不可能和他的太太和好的,而玛丽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母亲在孕育她的时候,还真是满怀期待。
夫妻俩欣然地接受了众人恭维,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到,自称能从怀相上辩别男女的老太太们的恭维。
他们一直坚信玛丽会是个男孩,可惜结果却事与愿违。
刚出生的玛丽,虽然有着男孩般不够精细的外貌和身材,红到发黑的皮肤,却独独缺少了男孩们该有的关键部位。
这样一来,贝内特先生提前定下的亚瑟贝内特,这个充满内涵的名字,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不过彼时他们夫妻还很乐观,这样的结果虽然叫人失望,也并没有使他们太过沮丧。
贝内特先生还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幽默与创意,将女儿的名字登记为玛丽亚瑟贝内特。
必须承认,这个名字还是具备一定喜庆意味的,作为贝内特家承上启下的姑娘,她的名字半点儿不失父母的祝福和期待。
不过虽然包含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但像玛丽这种不太有良心的孩子,注定是很难理解的。
从懂事起,她就再也无法忍受任何人提起那个男孩般的中间名。亲戚们一拿这个和她开玩笑,她就哭闹个不停。
这真是让那时已经接连生下五个女儿,还没看到半个儿子的贝内特太太厌烦透顶。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玛丽的不识好歹,完全是与生俱来的。
而她那不会体贴人的特质,真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根深蒂固,事到如今,已难以祛除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不太体贴她,也纯粹是因为她本身并不具备值得别人体贴的品质,所以她经受的苦难也就无可辩驳了。
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而来,毫无疑问,她的痛苦只能归因于她自己的多心。
即使她残存着愿意体贴别人的善意,但她那傲慢自私的想法,那不够动听的言语,以及那全然不知体谅为何物的行动,无疑摧毁了一切。
她这种不知感恩,从过去一件很小的事上,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久以前,贝内特家的大小姐简,为了能够妥善引导姐妹们的关系,曾求助于她们的父亲。
那天中午,她难得严肃地坐到了贝内特先生对面,恳求说“父亲,您是不是能稍微约束一下吉蒂和莉迪亚,她们给玛丽带来了不少烦恼。”
那时玛丽正坐在窗外看书,谁也没注意到她,也没有人会想到,视力不好的玛丽,会有那样好的耳力。
她总爱留意各处,于是不免听到这次让她无比伤心的谈话。
当时,也不知贝内特先生是出于怎样的心态,也许他正在被什么严重的问题困扰,以至于说了这样一番极不得体,却又偏偏包含真理的话。
“如果玛丽的两个姐姐,都毫无意外地赢得了两个小妹妹的尊重,那么我实在看不出来,为什么玛丽会做不到。
当然,如果玛丽本身也是个傻里傻气的姑娘,而吉蒂和莉迪亚又一个比一个更加傻里傻气,那么最傻的那个拥有统治权,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倒是你和丽萃,如果不想傻瓜帝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致影响到你们自身,你们倒是应该去争取一下玛丽,顺便也可以劝一劝你们的两个小妹妹,以防她们有一天会真正傻到无药可救。”
虽然玛丽清楚地知道,父亲和简不可能发现她正在窗外,但那天她还是觉得难堪极了。
如果玛丽是个忤逆的女孩,她一定会当场站起来,放声尖叫。
幸运的是,虽然她没有高贵的品格,但也没有忤逆的勇气与能力,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从那以后,她就有些害怕与简单独相处,这常常让她倍感耻辱。
不能过度依赖简的庇佑,玛丽更深地陷进了别人不太体贴她,而她也不太体贴别人的生活。
所幸她还有读书写字这一爱好,哪怕她大部分时候都看不懂,大多数时间不过是在背背书,但这也聊胜于无。
更别提,她在这种负循环似的日子里,多少找到了些小乐子。
当她母亲生气的时候,她大可以当做自己看书入了迷,而不需要给予回应。
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她也可以装作在发呆,然后拿起自己的书本,完美的掩饰尴尬。
偶尔碰到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而书里恰好有答案,那真是妙极了,完全可以卖弄一番,得到别人的夸赞小小年纪,就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还挺叫人得意呢。
说来可笑,玛丽之所以能在一连串,她自以为不公平的事件中,自得其乐,完全是因为她还保留着微弱的希望,她还期望着将来自己会有一个兄弟她真诚地相信,一个小兄弟的到来,能够扭转她一切的不幸。
在她小小的脑瓜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是有一定的道理做支撑的。
她总想着,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那么家里的人口就从奇数对变成了偶数对。这样一来,起码在新的家人诞生之前,她就没有理由被剩下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弟弟,即使他长的还不如玛丽,但作为家里的男嗣,也一定会比吉蒂和莉迪亚,更得妈妈宠爱。
这样她们就得为了保持妈妈的注意力,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也就再没功夫做那些讨人厌的事情了。
如果她有了一个小兄弟,那么她一定会好好爱护他,比谁都更加爱护他。
这不是一句空话,她想过了,简对每个人的爱都是平均的,那也就显不出她特别爱他。
丽萃所爱的只有她自己、爸爸以及简,这种排序没那么容易被改变。
而吉蒂和莉迪亚两个,比起说喜欢他,可能更想要活吞了他。
只有她会全心全意地疼他,爱他。而他呢,即使不能给她同等的回报,也必定不忍心像莉迪亚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让自己恨之入骨的话。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她有一个小弟弟,她家在浪博恩的地产,就能永远保留下去。
没有了后顾之忧,妈妈就再也不用为了她们没有保障的未来,神经焦虑,坐卧不安了,她们家的关系肯定会比现在和谐许多。
这样算起来,好处真是数也数不清
认真看看玛丽这些所谓的好处,不得不承认,她还真是满腹心机哩如果老天爷在给了她这些常人一辈子都未必会有的深谋远虑后,还要多给她些智慧与美貌,或者其他什么美好的特质,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
所幸的是,不管她心机如何,反正她心想事成的机会,也十足渺茫。
老天爷早就以他那博人称赞的公道,给这个心思深沉的小姑娘,一棍迎头痛击。
他老人家如此巧妙地维护了世间的公平与正义,倒省了我们的精力,否则说不得,我们还得为此等不名誉的姑娘,竟能实现愿望,而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