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暴降临(一) (1/2)
10岁的玛丽是个心智早熟、性情沉重的孩子,她那与稚嫩的年龄不相衬的古怪个性和奇特长相,以及因思虑过度导致的反应迟钝,使她看起来就像一个邪恶的怪胎。
就像此时,在伦敦的天恩市街与舅舅舅妈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后,玛丽就抱着她的书本和玩偶娃娃,在回程的马车旁静静地自我罚站了半小时。
看着父母忙碌地调整回程的行李,她默默地盯着马车车厢前后相对的两排位置发呆,那上头一边坐着她的姐姐简和伊丽莎白,另一边坐着她的妹妹吉蒂和莉迪亚。
她们姐妹几个上下相互之间分别差了一岁,唯独她与老二伊丽莎白、老四吉蒂各差了两岁。也许就是因为这点小小的差异,令她既无法坐在正亲密交谈的两个姐姐旁边,也无法坐在正嬉闹得起劲的两个妹妹旁边。
在玛丽一味发呆的功夫里,贝内特夫妇已经做好了最后的修整,他们愉快而不舍地抓紧时间与嘉丁纳夫妇最后说几句话。
贝内特太太再三要求嘉丁纳先生,今年秋冬生意不忙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全家回乡过节,得到他肯定的回复后,她才就着她丈夫的搀扶上了马车。
一进到车厢内部,贝内特先生很自然地坐在了两个大女儿中间,贝内特太太也高兴地搂着两个小女儿坐在丈夫对面。
这样一来,看着马车里俊美不凡的夫妻以及他们可爱娇俏于水准线上的四个女儿,玛丽越发不知道自己该坐哪儿了。
玛丽想说点什么,可是看到姐妹们手上抱着的同款玩偶娃娃,她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她举棋不定之际,两家人已经透过车窗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在这之后,贝内特先生听到前方马车夫询问他说,“可以走了吗”,他利落地回了一句“出发”,随即带上了车门。
拉车的两匹马已经做好了飞奔的准备。
突然,马车内外传来两声尖叫。马脖子骤然被勒紧,马车一阵猛颠后,里头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咒骂。
马车夫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听到声音,他条件反射控制着马匹停下。
等马匹稳住,马车其实已经开出去老远。
车门猛地打开,贝内特夫人气急败坏地跳下来往回跑,她边跑边嚷嚷说“老天爷,玛丽,这个蠢姑娘,你到底在干些什么”
玛丽看着她母亲气势汹汹撞过来,怕得心头乱跳,她缩起脖子一连后退了好几步。
嘉丁纳夫妇见状赶忙夹起玛丽往马车方向奔,他们一边将她送上马车,一边拦住气得发抖的贝内特太太说“等等,佩妮,刚刚我有看到她在后面等着,只是她太矮了,你们上车后她来不及上去。今天阳光太强烈,我们都热昏了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该出发了,再耽搁下去,铁定赶不上今晚的晚饭快去坐好,玛丽”说着,怕贝内特太太再开口,嘉丁纳先生急忙把玛丽抱到吉蒂旁边。
吉蒂和莉迪亚原本一左一右坐在母亲旁边,莉迪亚生性活泼,坐在位子上也不肯老实,总爱动来动去招惹别人。
刚才贝内特太太在的时候就只能紧靠着吉蒂,给莉迪亚让位置。现在多了个玛丽,莉迪亚自由嬉闹的空间无形中受到了限制。她倒没觉得不高兴,只是始终控制不住要挪来挪去,因而前一秒钟她还坐在窗边,后一秒她就又滚到了吉蒂怀里。
吉蒂呢,她倒想给玛丽空个位置,但她瘦长的身躯没几两肉,被莉迪亚撞来撞去闪躲不及,都快给挤到座位底下去了。
莉迪亚体格结实,年纪最小,身量却最长,跟简相比也不逞多让。正在抽条的简根本拦不住她,伊丽莎白又向来有自知之明不肯来凑热闹。因此这排座椅上虽然只有吉蒂和莉迪亚两个人在,玛丽还是很难坐下。
她杵在原地左顾右盼,贝内特先生见她磨磨蹭蹭无从下手,皱着眉弯腰钻进车厢将她安置在简的旁边。他倒退着下来的时候一直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盯着莉迪亚,莉迪亚本来一无所觉,后来见大家都眼神不善地盯着她,她有点害怕,便也消停了。
总算孩子们都安顿下来,贝内特先生回身和嘉丁纳先生握了握手,与他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苦笑,才又上了马车。
贝内特太太见她丈夫上去了,一面紧跟着进车厢,一面不耐烦地嘟囔“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姑娘,傻透了,尽给人添麻烦,要是她的父母在猛然停下的马车中摔断脖子,或者她的姐妹们撞破脸蛋,再不然撞歪鼻子,她就高兴了”
马车在贝内特夫人絮叨声中再度启程,玛丽坐在简的左手边若无其事地打开了她的书本,原本很喜欢的玩偶娃娃已经被她塞到了座位底部,大大的书本下,玛丽眼眶含泪。
贝内特太太其实并无恶意,她只是习惯性要唠叨,唠叨着唠叨着,大伙儿便都习以为常了玛丽对此一清二楚,因而眼泪愈发汹涌。
这时候简扶了扶她的肩,轻声对她道“还是不看了,车里这样摇晃,看久了眼睛要疼的。”
玛丽充耳不闻,伊丽莎白见了,为了避免尴尬,便将简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莉迪亚早就盯上了玛丽,她眼尖地看玛丽放下了玩偶又拿起书本,忙高兴地学给她母亲听“妈妈,玛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真是傻透了,对吗”
贝内特夫人听莉迪亚如此聪颖,将她的口气学了个十成十,心里快活得了不得,她高兴地将莉迪亚搂在怀里大力亲了一口。
吉蒂见了,顿时忘了要向母亲告状说莉迪亚撞疼她的事,转而乖觉地学起了莉迪亚的做派。
小姐妹俩合力作弄玛丽,更因为有她们母亲的支持,这两个小家伙对于纠正玛丽不分场合阅读的陋习更加乐此不疲、肆无忌惮。
伊丽莎白不喜欢她们这样的做派,她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拉着她父亲,俏皮地朝她们努努嘴,示意父亲得管一管。
贝内特先生望着二女儿机警灵动的黑眼睛,慈爱地吻了吻她的额头。
他看起来好像很疲惫,注意到这一点的伊丽莎白觉得很是诧异。
而她的诧异似乎宽慰了贝内特先生,原本他都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该拿起书本躲避一切的人,但被伊丽莎白这样关切的眼神一瞧,他又恢复了一点精神。
虽然在他心里下面三个女儿都够傻的,他其实也不太在意她们到底谁更傻些,但不得不说作为她们的父亲,他还是得履行他应尽的义务。
这样想着,贝内特先生又一次不苟言笑地看着两个小女儿,尤其是莉迪亚,他呵斥她的语气不可谓不严厉,他甚至一点儿也不通情达理地命令她们,必须跟玛丽说对不起。
玛丽有些受宠若惊地偷偷瞄了眼她的父亲,吉蒂和莉迪亚都被骤然严肃起来的贝内特先生惊得够呛,两个姑娘呆傻傻的,莉迪亚甚至吓得哇哇大哭。
贝内特太太听不得小女儿的哭声,但她心里隐约察觉到丈夫心里不痛快,这让她惦记起了为人妻子的本分。
故而,虽然她也生气,但她还是尽量开玩笑一般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别这么大惊小怪,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瞧这一张张小脸多么委屈,我得说你这样可真叫人不舒服,半点儿也不肯体谅我衰弱的神经。”
贝内特先生被他妻子颠倒黑白的说法气笑了,他阴阳怪气地恭维了一番妻子那衰弱的神经。要是换了往常贝内特太太是决计听不出他在嘲笑她的,但今天他这口气着实呛人,贝内特太太就是个傻瓜也该明白了。
眼见着贝内特太太要开始胡搅蛮缠,贝内特先生又突然鸣金收兵,他识相地选择了默不作声。
做丈夫既然已经歇了自讨麻烦的心思,也就等于无声地宣告了妻子的胜利。
因此,吉蒂和莉迪亚的道歉,也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这样一处置,回家的路上,一家人想要气氛融洽,就变得不太容易起来。
小小的一辆马车,莫名其妙分出了三个地界。
贝内特先生带着两个大女儿,太太带着两个小女儿,玛丽带着她的书本,就这样各自享受着各自的乐子,向着共同的家行进。
一路上,玛丽心绪难平,波涛澎湃,只是碍于过去的经历,她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父母眼中的小宝贝,于是她只能饮泣吞声。
她明白自己惹不起母亲那不时衰弱的神经,而她的父亲也不愿意为她挺身而出,更多的时候,他宁愿放任自流,也懒得站出来主持公道。也许那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压根就不认为家里会有什么不公道的事情发生而这个认知比起前者,更加让她伤心透顶。
玛丽小小年纪就常常陷于忧伤,孩童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在她身上出现的频率,竟无异于出现神迹的概率。
而这样一个家伙她内心的祈愿竟是希望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值得家族骄傲的存在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若从这姑娘的本心出发,她倒也不失为一个心地善良,思想光明的好姑娘,但残酷的现实,却注定了她期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必然会成为泡影。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充分依据的。
首先,她一出生,就遭到了老天爷恶毒的考验。
她父母的美貌被均分给了她的四个姐妹,多出的那些,宁愿多分些给简和莉迪亚,也不肯均给她一点儿。
对她来说,实在吝啬得过分。
如果她出生在一个普遍相貌平平,或者大部分人平凡无奇,甚至小部分人平庸差劲的家族,类似隔壁的卢卡斯一家,那么还可能相安无事些。
可她偏偏生在贝内特家,老天,仅凭她这严重低于家族水准的相貌,就足够叫人质疑贝内特太太婚后的操守了。
现在虽然事情还没有严重到这样的地步,但也足够造就玛丽如今尴尬的处境。
说到此处,还不得不提一件曾让贝内特太太无比骄傲的事莉迪亚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在家庭聚会上指出家里最难看的人是玛丽了呢,那股聪明伶俐的劲儿,真叫贝内特太太欣喜若狂。
至于说到聪明伶俐,那就不妨谈谈玛丽实现梦想的第二个障碍玛丽不具备聪明伶俐的天赋。
是的,她不具备,这恐怕是玛丽最为伤心,最不愿意提起的一点了。
她也曾想过,虽然她长得不大可爱,但要是性格机灵一些,情况会不会就有所改变。可惜的是,即使她有这样的想法,也实在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支撑她的实践。
愚蠢的玛丽为了讨人喜欢,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家里每一个姐妹的言行举止,她都认真仔细地揣摩研习过,就连莉迪亚与生俱来的那种没心没肺,傻快活,她都学习模仿过。
有一段时间她逢人就要腻上去撒娇,可惜她没有生就一张会说俏皮话的嘴,更没有长一张苹果似的甜甜笑脸。
她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又这样假痴假呆,不免显得更加愚蠢透顶。
不久之后,玛丽自己也发现,她这样招摇的表现实在适得其反。大家有时看着她,就像在看一头自己跑进屋子里的猡猪,这严重伤害了玛丽的自尊心。
从此玛丽吸取了教训,凡是能够惹来别人比对她和姐妹之间差异的事情,她一律不做。
不过这样放弃尝试,其实挺叫人惋惜。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她会不招人爱,而她的姐妹们又招人爱,肯定是有些决定性的差异在里头。
她的生活圈子本来就不大,她又不肯虚心向成功人士学习。明明不聪明,又爱出风头,不肯老老实实蹲在那里,尽量别招人烦,那么她在走投无路之下,闷头乱蹿,闹出更多笑话,刺伤自尊心,进而再由她自己气急败坏的发作出来,惹人厌恶,就成了命中注定。
这完全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她不仅想不起当初的愿望是什么,就连自己完全有权力放弃这一愿望这件事,她都忘记了。
她所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焦躁和烦恼。这些负面情绪反反复复不断发酵,甚至在她的心底滋生出了阴暗的怨恨。
如果不是有一天她偶然路过书房,透过没关严的门缝,看到伊丽莎白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父亲怀里与他相谈甚欢,那么时至今日,她早就不知被纯粹的嫉妒,勾引败坏到何种境地了。
就在那一天,也许是老天终于醒悟过来以往待她太过苛刻了,玛丽推开了那扇能让她父亲对她另眼相看的大门。
贝内特先生当时正愉快的和二女儿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游历经验,即使骤然被玛丽打断谈性,他也并未生气。
彼时,他的心情想必很好,见到玛丽叫了声“爸爸”后,好像被自己吓到一般,站在门口不肯进来,他还很体贴地过去抱了她进门。
玛丽又激动又好奇,她看看父亲,又看看伊丽莎白。
一开始她只注意到伊丽莎白手上的书,但听着他们的谈话,玛丽很快意识到,厉害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读书这件事,能够
就像此时,在伦敦的天恩市街与舅舅舅妈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后,玛丽就抱着她的书本和玩偶娃娃,在回程的马车旁静静地自我罚站了半小时。
看着父母忙碌地调整回程的行李,她默默地盯着马车车厢前后相对的两排位置发呆,那上头一边坐着她的姐姐简和伊丽莎白,另一边坐着她的妹妹吉蒂和莉迪亚。
她们姐妹几个上下相互之间分别差了一岁,唯独她与老二伊丽莎白、老四吉蒂各差了两岁。也许就是因为这点小小的差异,令她既无法坐在正亲密交谈的两个姐姐旁边,也无法坐在正嬉闹得起劲的两个妹妹旁边。
在玛丽一味发呆的功夫里,贝内特夫妇已经做好了最后的修整,他们愉快而不舍地抓紧时间与嘉丁纳夫妇最后说几句话。
贝内特太太再三要求嘉丁纳先生,今年秋冬生意不忙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全家回乡过节,得到他肯定的回复后,她才就着她丈夫的搀扶上了马车。
一进到车厢内部,贝内特先生很自然地坐在了两个大女儿中间,贝内特太太也高兴地搂着两个小女儿坐在丈夫对面。
这样一来,看着马车里俊美不凡的夫妻以及他们可爱娇俏于水准线上的四个女儿,玛丽越发不知道自己该坐哪儿了。
玛丽想说点什么,可是看到姐妹们手上抱着的同款玩偶娃娃,她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她举棋不定之际,两家人已经透过车窗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在这之后,贝内特先生听到前方马车夫询问他说,“可以走了吗”,他利落地回了一句“出发”,随即带上了车门。
拉车的两匹马已经做好了飞奔的准备。
突然,马车内外传来两声尖叫。马脖子骤然被勒紧,马车一阵猛颠后,里头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咒骂。
马车夫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听到声音,他条件反射控制着马匹停下。
等马匹稳住,马车其实已经开出去老远。
车门猛地打开,贝内特夫人气急败坏地跳下来往回跑,她边跑边嚷嚷说“老天爷,玛丽,这个蠢姑娘,你到底在干些什么”
玛丽看着她母亲气势汹汹撞过来,怕得心头乱跳,她缩起脖子一连后退了好几步。
嘉丁纳夫妇见状赶忙夹起玛丽往马车方向奔,他们一边将她送上马车,一边拦住气得发抖的贝内特太太说“等等,佩妮,刚刚我有看到她在后面等着,只是她太矮了,你们上车后她来不及上去。今天阳光太强烈,我们都热昏了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们该出发了,再耽搁下去,铁定赶不上今晚的晚饭快去坐好,玛丽”说着,怕贝内特太太再开口,嘉丁纳先生急忙把玛丽抱到吉蒂旁边。
吉蒂和莉迪亚原本一左一右坐在母亲旁边,莉迪亚生性活泼,坐在位子上也不肯老实,总爱动来动去招惹别人。
刚才贝内特太太在的时候就只能紧靠着吉蒂,给莉迪亚让位置。现在多了个玛丽,莉迪亚自由嬉闹的空间无形中受到了限制。她倒没觉得不高兴,只是始终控制不住要挪来挪去,因而前一秒钟她还坐在窗边,后一秒她就又滚到了吉蒂怀里。
吉蒂呢,她倒想给玛丽空个位置,但她瘦长的身躯没几两肉,被莉迪亚撞来撞去闪躲不及,都快给挤到座位底下去了。
莉迪亚体格结实,年纪最小,身量却最长,跟简相比也不逞多让。正在抽条的简根本拦不住她,伊丽莎白又向来有自知之明不肯来凑热闹。因此这排座椅上虽然只有吉蒂和莉迪亚两个人在,玛丽还是很难坐下。
她杵在原地左顾右盼,贝内特先生见她磨磨蹭蹭无从下手,皱着眉弯腰钻进车厢将她安置在简的旁边。他倒退着下来的时候一直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地盯着莉迪亚,莉迪亚本来一无所觉,后来见大家都眼神不善地盯着她,她有点害怕,便也消停了。
总算孩子们都安顿下来,贝内特先生回身和嘉丁纳先生握了握手,与他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苦笑,才又上了马车。
贝内特太太见她丈夫上去了,一面紧跟着进车厢,一面不耐烦地嘟囔“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姑娘,傻透了,尽给人添麻烦,要是她的父母在猛然停下的马车中摔断脖子,或者她的姐妹们撞破脸蛋,再不然撞歪鼻子,她就高兴了”
马车在贝内特夫人絮叨声中再度启程,玛丽坐在简的左手边若无其事地打开了她的书本,原本很喜欢的玩偶娃娃已经被她塞到了座位底部,大大的书本下,玛丽眼眶含泪。
贝内特太太其实并无恶意,她只是习惯性要唠叨,唠叨着唠叨着,大伙儿便都习以为常了玛丽对此一清二楚,因而眼泪愈发汹涌。
这时候简扶了扶她的肩,轻声对她道“还是不看了,车里这样摇晃,看久了眼睛要疼的。”
玛丽充耳不闻,伊丽莎白见了,为了避免尴尬,便将简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莉迪亚早就盯上了玛丽,她眼尖地看玛丽放下了玩偶又拿起书本,忙高兴地学给她母亲听“妈妈,玛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真是傻透了,对吗”
贝内特夫人听莉迪亚如此聪颖,将她的口气学了个十成十,心里快活得了不得,她高兴地将莉迪亚搂在怀里大力亲了一口。
吉蒂见了,顿时忘了要向母亲告状说莉迪亚撞疼她的事,转而乖觉地学起了莉迪亚的做派。
小姐妹俩合力作弄玛丽,更因为有她们母亲的支持,这两个小家伙对于纠正玛丽不分场合阅读的陋习更加乐此不疲、肆无忌惮。
伊丽莎白不喜欢她们这样的做派,她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拉着她父亲,俏皮地朝她们努努嘴,示意父亲得管一管。
贝内特先生望着二女儿机警灵动的黑眼睛,慈爱地吻了吻她的额头。
他看起来好像很疲惫,注意到这一点的伊丽莎白觉得很是诧异。
而她的诧异似乎宽慰了贝内特先生,原本他都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该拿起书本躲避一切的人,但被伊丽莎白这样关切的眼神一瞧,他又恢复了一点精神。
虽然在他心里下面三个女儿都够傻的,他其实也不太在意她们到底谁更傻些,但不得不说作为她们的父亲,他还是得履行他应尽的义务。
这样想着,贝内特先生又一次不苟言笑地看着两个小女儿,尤其是莉迪亚,他呵斥她的语气不可谓不严厉,他甚至一点儿也不通情达理地命令她们,必须跟玛丽说对不起。
玛丽有些受宠若惊地偷偷瞄了眼她的父亲,吉蒂和莉迪亚都被骤然严肃起来的贝内特先生惊得够呛,两个姑娘呆傻傻的,莉迪亚甚至吓得哇哇大哭。
贝内特太太听不得小女儿的哭声,但她心里隐约察觉到丈夫心里不痛快,这让她惦记起了为人妻子的本分。
故而,虽然她也生气,但她还是尽量开玩笑一般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别这么大惊小怪,你怎么舍得这样糟蹋自己的亲生女儿瞧这一张张小脸多么委屈,我得说你这样可真叫人不舒服,半点儿也不肯体谅我衰弱的神经。”
贝内特先生被他妻子颠倒黑白的说法气笑了,他阴阳怪气地恭维了一番妻子那衰弱的神经。要是换了往常贝内特太太是决计听不出他在嘲笑她的,但今天他这口气着实呛人,贝内特太太就是个傻瓜也该明白了。
眼见着贝内特太太要开始胡搅蛮缠,贝内特先生又突然鸣金收兵,他识相地选择了默不作声。
做丈夫既然已经歇了自讨麻烦的心思,也就等于无声地宣告了妻子的胜利。
因此,吉蒂和莉迪亚的道歉,也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这样一处置,回家的路上,一家人想要气氛融洽,就变得不太容易起来。
小小的一辆马车,莫名其妙分出了三个地界。
贝内特先生带着两个大女儿,太太带着两个小女儿,玛丽带着她的书本,就这样各自享受着各自的乐子,向着共同的家行进。
一路上,玛丽心绪难平,波涛澎湃,只是碍于过去的经历,她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父母眼中的小宝贝,于是她只能饮泣吞声。
她明白自己惹不起母亲那不时衰弱的神经,而她的父亲也不愿意为她挺身而出,更多的时候,他宁愿放任自流,也懒得站出来主持公道。也许那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压根就不认为家里会有什么不公道的事情发生而这个认知比起前者,更加让她伤心透顶。
玛丽小小年纪就常常陷于忧伤,孩童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在她身上出现的频率,竟无异于出现神迹的概率。
而这样一个家伙她内心的祈愿竟是希望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值得家族骄傲的存在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若从这姑娘的本心出发,她倒也不失为一个心地善良,思想光明的好姑娘,但残酷的现实,却注定了她期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必然会成为泡影。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充分依据的。
首先,她一出生,就遭到了老天爷恶毒的考验。
她父母的美貌被均分给了她的四个姐妹,多出的那些,宁愿多分些给简和莉迪亚,也不肯均给她一点儿。
对她来说,实在吝啬得过分。
如果她出生在一个普遍相貌平平,或者大部分人平凡无奇,甚至小部分人平庸差劲的家族,类似隔壁的卢卡斯一家,那么还可能相安无事些。
可她偏偏生在贝内特家,老天,仅凭她这严重低于家族水准的相貌,就足够叫人质疑贝内特太太婚后的操守了。
现在虽然事情还没有严重到这样的地步,但也足够造就玛丽如今尴尬的处境。
说到此处,还不得不提一件曾让贝内特太太无比骄傲的事莉迪亚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在家庭聚会上指出家里最难看的人是玛丽了呢,那股聪明伶俐的劲儿,真叫贝内特太太欣喜若狂。
至于说到聪明伶俐,那就不妨谈谈玛丽实现梦想的第二个障碍玛丽不具备聪明伶俐的天赋。
是的,她不具备,这恐怕是玛丽最为伤心,最不愿意提起的一点了。
她也曾想过,虽然她长得不大可爱,但要是性格机灵一些,情况会不会就有所改变。可惜的是,即使她有这样的想法,也实在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支撑她的实践。
愚蠢的玛丽为了讨人喜欢,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家里每一个姐妹的言行举止,她都认真仔细地揣摩研习过,就连莉迪亚与生俱来的那种没心没肺,傻快活,她都学习模仿过。
有一段时间她逢人就要腻上去撒娇,可惜她没有生就一张会说俏皮话的嘴,更没有长一张苹果似的甜甜笑脸。
她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又这样假痴假呆,不免显得更加愚蠢透顶。
不久之后,玛丽自己也发现,她这样招摇的表现实在适得其反。大家有时看着她,就像在看一头自己跑进屋子里的猡猪,这严重伤害了玛丽的自尊心。
从此玛丽吸取了教训,凡是能够惹来别人比对她和姐妹之间差异的事情,她一律不做。
不过这样放弃尝试,其实挺叫人惋惜。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她会不招人爱,而她的姐妹们又招人爱,肯定是有些决定性的差异在里头。
她的生活圈子本来就不大,她又不肯虚心向成功人士学习。明明不聪明,又爱出风头,不肯老老实实蹲在那里,尽量别招人烦,那么她在走投无路之下,闷头乱蹿,闹出更多笑话,刺伤自尊心,进而再由她自己气急败坏的发作出来,惹人厌恶,就成了命中注定。
这完全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她不仅想不起当初的愿望是什么,就连自己完全有权力放弃这一愿望这件事,她都忘记了。
她所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焦躁和烦恼。这些负面情绪反反复复不断发酵,甚至在她的心底滋生出了阴暗的怨恨。
如果不是有一天她偶然路过书房,透过没关严的门缝,看到伊丽莎白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父亲怀里与他相谈甚欢,那么时至今日,她早就不知被纯粹的嫉妒,勾引败坏到何种境地了。
就在那一天,也许是老天终于醒悟过来以往待她太过苛刻了,玛丽推开了那扇能让她父亲对她另眼相看的大门。
贝内特先生当时正愉快的和二女儿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游历经验,即使骤然被玛丽打断谈性,他也并未生气。
彼时,他的心情想必很好,见到玛丽叫了声“爸爸”后,好像被自己吓到一般,站在门口不肯进来,他还很体贴地过去抱了她进门。
玛丽又激动又好奇,她看看父亲,又看看伊丽莎白。
一开始她只注意到伊丽莎白手上的书,但听着他们的谈话,玛丽很快意识到,厉害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读书这件事,能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