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出茅庐 (2/2)
凉意,沁人心脾。宁姐儿还睡着,院子里静悄悄的,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吆喝,大约是早起去赶集的货郎。
乡下人家大多天不亮就起了,该赶集的去赶集,该干活的去干活,能睡到日上三竿的很是少见。
往炉子上坐了一壶水后,苏锦拿出昨晚和好的面,在干酵母和小苏打还没问世的时代,面团只能自然发酵,现在天气暖和,醒一晚上该是差不多了。又经过揉面、搓团一系列工序,等馒头蒸上锅,天也大亮了。
宁姐儿踩着小步子“噔噔噔”跑进厨房,瞌睡虫还没走,馋虫先被勾起来了。苏锦笑她“快去梳洗,洗完便能吃了。”
小姑娘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一溜烟又跑了出去。看着她的背影,叫苏锦莫名生出一种养女儿的满足感。
吃过早饭,嘱咐宁姐儿看家,她背起竹篓径直往山上走去,在去的路上还碰见了在小河边浣洗衣物的二丫娘,她先是夸过昨晚的汤和泡菜,又问苏锦这么早去作甚。
苏锦“我打算山上一趟去捡几个菌子,这不过两日就要收麦,想着倒是宰一只公鸡炖一炖。”
二丫娘点点头“那你留心着些,山上露水未干,怕是不太好走。”
谢过她的提醒,苏锦沿着小河进了山。山里的水汽确实很重,也更凉快,她往里走了一段路,唤出游戏界面。
捡菌子不过是借口,苏锦上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看一看地图上的白色光点究竟代表了什么。这光点的分布十分均匀,她看准最近的一个寻了过去,最终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发现了几丛羽状复叶的植株。
马铃薯
苏锦认出这种作物,顿时大喜过望,连忙放下竹篓去查看,几丛土豆植株稀疏有度地分布着,乍一眼像是土生土长在这的,实则怎么看怎么违和。但先不管这东西是怎么从美洲大陆过来的,她已经在脑子里想出了土豆的一百零八种吃法。
拿出竹篓里带着的鹤嘴锄,苏锦小心翼翼挖出一旁的泥土,直到露出黄色的土豆表皮,她比照了一番,发现这土豆足足有成年男人的手掌那么大,才挖几株就已经装下大半筐。
之后苏锦又就近看了看两个用光点标注出的位置,无一例外也都是马铃薯,她不再继续,捡了几个菌子就下了山,还从半道上摘了不少臭黄荆叶子回去,心想一会儿做些黄荆凉粉尝尝。
黄荆凉粉也叫观音凉粉、翡翠凉粉,口感软弹,清热降火,是夏日时节云洲地带盛行的小吃。
但植物果胶制成的凉粉往往带有一些除不去的苦味和涩味,需要调料进行遮掩或中和,由于没有辣椒,只能用姜蒜花椒等物营造“辛”的味道,于是苏锦又折了几枝花椒回去。
回到村子里,时间不至晌午,女人家们都要赶着去做饭,凑在一块儿就免不了要聊八卦。
“你们听说没有,周氏给了那小寡妇整整十两银子还有三亩旱地”
“周氏那铁公鸡竟也舍得”
“她自然是舍不得,可碍不住她家男人发话了。”
“哟,她家还有男人啊,我当是养了一窝的鹌鹑呢。”
这话把几人都逗笑了,沈家男人窝囊是村子里人尽皆知的事,也就是沈三郎还算有主见,可惜天不垂怜,苦命人呐。
几人说得起劲,在看见了迎面走来的人时却纷纷噤了声,你搡我我搡你,忙将话题岔开了去。
苏锦从旁经过,权当没听见刚才那话,只不过她没想到这消息会传得这样快。毕竟十两银子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可谓一笔巨款,也难怪有些人会眼红。
她得想个对策才是。
回到家后,苏锦没急着做凉粉,反而先起出了一坛子豆豉准备炒酱。
她上辈子是个重口味爱好者,和朋友聚餐十次有八次在火锅店,锅底都要特辣,穿来还没两天就抓心挠肝地想念那滋味。
看着眼前用黑豆做的豆豉,苏锦不免回忆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豆豉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豆豉剁碎、腊肉切成小丁,姜蒜菌子成末,再加上一些花椒入味,佐以白糖和料酒大火炒制,最后加水熬煮。
宁姐儿围在灶台旁使劲嗅着鼻子,从前阿兄在家时也用豆豉制过酱,但远不及这香味的十分之一,还总容易炒糊了。
随着炉火的越发旺盛,浓郁的酱香味飘出了厨房,硬生生把从门口路过的王大娘勾了进来
“这是在做什么呢好香”
乡下人家大多天不亮就起了,该赶集的去赶集,该干活的去干活,能睡到日上三竿的很是少见。
往炉子上坐了一壶水后,苏锦拿出昨晚和好的面,在干酵母和小苏打还没问世的时代,面团只能自然发酵,现在天气暖和,醒一晚上该是差不多了。又经过揉面、搓团一系列工序,等馒头蒸上锅,天也大亮了。
宁姐儿踩着小步子“噔噔噔”跑进厨房,瞌睡虫还没走,馋虫先被勾起来了。苏锦笑她“快去梳洗,洗完便能吃了。”
小姑娘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一溜烟又跑了出去。看着她的背影,叫苏锦莫名生出一种养女儿的满足感。
吃过早饭,嘱咐宁姐儿看家,她背起竹篓径直往山上走去,在去的路上还碰见了在小河边浣洗衣物的二丫娘,她先是夸过昨晚的汤和泡菜,又问苏锦这么早去作甚。
苏锦“我打算山上一趟去捡几个菌子,这不过两日就要收麦,想着倒是宰一只公鸡炖一炖。”
二丫娘点点头“那你留心着些,山上露水未干,怕是不太好走。”
谢过她的提醒,苏锦沿着小河进了山。山里的水汽确实很重,也更凉快,她往里走了一段路,唤出游戏界面。
捡菌子不过是借口,苏锦上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看一看地图上的白色光点究竟代表了什么。这光点的分布十分均匀,她看准最近的一个寻了过去,最终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发现了几丛羽状复叶的植株。
马铃薯
苏锦认出这种作物,顿时大喜过望,连忙放下竹篓去查看,几丛土豆植株稀疏有度地分布着,乍一眼像是土生土长在这的,实则怎么看怎么违和。但先不管这东西是怎么从美洲大陆过来的,她已经在脑子里想出了土豆的一百零八种吃法。
拿出竹篓里带着的鹤嘴锄,苏锦小心翼翼挖出一旁的泥土,直到露出黄色的土豆表皮,她比照了一番,发现这土豆足足有成年男人的手掌那么大,才挖几株就已经装下大半筐。
之后苏锦又就近看了看两个用光点标注出的位置,无一例外也都是马铃薯,她不再继续,捡了几个菌子就下了山,还从半道上摘了不少臭黄荆叶子回去,心想一会儿做些黄荆凉粉尝尝。
黄荆凉粉也叫观音凉粉、翡翠凉粉,口感软弹,清热降火,是夏日时节云洲地带盛行的小吃。
但植物果胶制成的凉粉往往带有一些除不去的苦味和涩味,需要调料进行遮掩或中和,由于没有辣椒,只能用姜蒜花椒等物营造“辛”的味道,于是苏锦又折了几枝花椒回去。
回到村子里,时间不至晌午,女人家们都要赶着去做饭,凑在一块儿就免不了要聊八卦。
“你们听说没有,周氏给了那小寡妇整整十两银子还有三亩旱地”
“周氏那铁公鸡竟也舍得”
“她自然是舍不得,可碍不住她家男人发话了。”
“哟,她家还有男人啊,我当是养了一窝的鹌鹑呢。”
这话把几人都逗笑了,沈家男人窝囊是村子里人尽皆知的事,也就是沈三郎还算有主见,可惜天不垂怜,苦命人呐。
几人说得起劲,在看见了迎面走来的人时却纷纷噤了声,你搡我我搡你,忙将话题岔开了去。
苏锦从旁经过,权当没听见刚才那话,只不过她没想到这消息会传得这样快。毕竟十两银子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可谓一笔巨款,也难怪有些人会眼红。
她得想个对策才是。
回到家后,苏锦没急着做凉粉,反而先起出了一坛子豆豉准备炒酱。
她上辈子是个重口味爱好者,和朋友聚餐十次有八次在火锅店,锅底都要特辣,穿来还没两天就抓心挠肝地想念那滋味。
看着眼前用黑豆做的豆豉,苏锦不免回忆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豆豉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豆豉剁碎、腊肉切成小丁,姜蒜菌子成末,再加上一些花椒入味,佐以白糖和料酒大火炒制,最后加水熬煮。
宁姐儿围在灶台旁使劲嗅着鼻子,从前阿兄在家时也用豆豉制过酱,但远不及这香味的十分之一,还总容易炒糊了。
随着炉火的越发旺盛,浓郁的酱香味飘出了厨房,硬生生把从门口路过的王大娘勾了进来
“这是在做什么呢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