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贞观年间的流通货币,是一种圆形方孔的铜钱,上面刻着“开元通宝”四个大字。
    王婉君素日虽然不常出门,但每月都能从柳氏手中领一串钱,积攒起来,倒也有不少数目,如今出门正好能用上。
    王婉君伸手摸了摸那绺花线,质地上乘,染色匀称,便想让青禾拿钱买下来。
    青禾解下腰间装钱的赭石荷包,却没有着急打开,只是问她“娘子买丝线,可是要回去绣什么花样子吗单买一色只怕难以绣出好看的花样,不如多买几种,配在一起绣张帕子或者扇面,都好看的。”
    王婉君方才只是觉得这丝线好看,却没有想过带回去要做什么用处。
    若是买回去,也不能白白搁在屋里呀,总归还是要让她绣成花样的。
    绣花这种东西,她委实不擅长。
    思忖片刻,王婉君才摆了摆手道“算了,还是不要了,我平日也不爱绣花绣朵的。”
    毕竟她已经买了不少东西了,而且也不想回去之后多一项绣花的任务。
    那阿婆见她如此,却仍旧坚持的向她推荐“娘子,不用作绣花,您也可以买了丝线去崇义坊参加乞巧会呀。”
    王婉君问道“乞巧会”
    阿婆笑的十分和蔼的解释道“老奴知道今晚崇义坊有一场乞巧会,有不少年轻娘子去对月穿针,祭祀牛郎织女,祈求平安喜乐的,娘子不妨去看一看。”
    七夕乞巧夜,通宵欢庆,各个坊间通道不会像平时一样关闭,这崇义坊又与宜阳坊相邻,走几步便到了,她倒是可以去那逛一逛。
    王婉君用眼神示意,青禾便把那只赭石荷包摊在手心,松开系着的丝带,从里面数出三枚通宝,恭谨的递过去“阿婆收好。”
    物货相易,那绺花青便被王婉君收入了囊中。
    宜阳坊一路向西,走了半柱香时间,三人便到了崇义坊。
    青禾拦住一位路人,三言两语便问出了乞巧会的场地。
    厚实的木板与光滑的石柱搭成的一个大台子边上挂满了彩绸,有十数位妙龄娘子正在台上端坐,身后是挂满了灯笼的高架子,面前各是一只黑漆曲足案,上面放着各色花线与针。
    “这位阿婆,台上的这些娘子是在做些什么呢。”
    那位阿婆倒也是个热心快肠的,望着台上的那些娘子向王婉君解释道“这是今年乞巧添的新花样,众位娘子月下比试穿九孔针,最终胜出的那位娘子可以得到彩头,娘子也不妨去试一试。”
    正中放置的玉簪,想必就是这次穿针的彩头了。
    挽芳笑道“娘子去试一试吗”
    “先看看她们如何比试的吧。”
    锣声响起,台上的诸位娘子便拾起桌上的花线与九孔针,对着烛火与月光,开始仔细的穿针引线起来。
    台下的各位看客似乎比台上更为紧张,王婉君透过幂篱的缝隙,甚至能看到前面的人揪紧了手中的帕子。
    一名头戴粉色簪花的娘子很快便穿完了九孔针。
    锣声再次响起,宣告着比赛的结束。
    台上的那位组织者是一位颇有风韵的妇人,见比赛已见分晓,便让人敲响了大锣,高声道“孙家娘子胜出,请问还有哪家娘子想上台比试的”
    挽芳再次撺掇她道“娘子不若上台与这位孙娘子比试一番”
    王婉君连连摆手“不了,我一向不擅长穿针的。”
    回忆起早晨她在院内笨拙的穿单孔针的场景,王婉君觉得即便是自己上去,也无多少胜算。
    没有一双巧手,她自然不会抢着去当众出丑。
    见无人上台,那位妇人便接过敲锣的木槌,双手紧握,用力的敲响了台上的大锣,宣布比赛结果“既无人上台,那么孙家娘子便为此次的穿针巧手”
    逛了许久,购物的兴奋劲儿过了,王婉君便觉得有些疲累。
    “坊间哪里有卖吃食的,咱们找一处歇歇脚吧。”
    “奴只知道平康坊那卖吃食的酒楼店家多一些,倒是不知崇义坊哪条街有的。”
    平康坊在崇义坊的东北方向,路程不远,走过去用不了多长时间。
    “走吧。”
    王婉君转身欲走,却看见了一熟悉的男子正站在她身后,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太原王氏的小娘子这是要去哪”
    王婉君抬头一看,竟然是她的未婚夫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

章节目录

妾乃太原王婉君(唐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卧花闻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卧花闻梅并收藏妾乃太原王婉君(唐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