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不敢置喙。”
太后轻轻笑了笑,比在陈国公面前要笑得更温柔“哀家是在看你能不能沉住气。”
听见这样的话,长姐微微低下头“这是深宫,民女不敢放肆,但民女打心底敬重太后,不知为何方才那番话总叫民女觉得,太后是在拿民女寻开心。”
说完后,才抬起双眸来看向太后,柳眉隐皱,两分委屈。
这就是美人的妙招,她在太后面前从来不需要有多谋深似海,只要深知自己的美,那就够了,这才是属于绝世美人的聪慧。
太后果然说道“哀家是怕你沉不住气,又怕你太沉得住气,凡是不可追求极端,你能明白深宫的大道理就好,纳妃的事是哀家出气,萧陈忍气,那么再分割他们一些好处,就是让他们顺了这口气。”
长姐点点头,那二人都低下头去,好一番深思,这时太后眼中的一抹温柔逐渐消失,床幔下光束昏暗,竟显得有些冷峻,方才还近在咫尺的她,这下子又远如天边。
“你读汉书时,多去看和熹太后与孝武思后的故事。”太后的声音很是平常,却在这里显得难以揣度。
那两位女子都是鼎鼎大名的继后邓绥与卫子夫,她们入宫当年,第一任皇后都很骄纵刁难,所以这就是太后对长姐迟来的安抚。
沈淑昭在心中慢慢品着这番变化,太后为何会忽然冷峻她原先还在想着此事,结果很快就有了答案。太后不仅安慰了长姐,还留给她一个当上皇后的念想,可谁都知道,这条路并非那么好走,太后正是那个过来人,她在深宫二十年,看见长姐会不会想起曾经的自己虽然太后立在窗前看初阳时,说明白当年入宫是因为权术争斗,但那一定始终如一吗太后爱过先帝吗这一切都没有答案,甚至也不必去问。长姐与太后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她们都是被沈家选中要入宫的人,太后因为“皇后”这二字困在皇宫半生,如今却要用同个理由去困住下一人。
太后把头上沉重的玉钗缓缓抽出来,说道“哀家乏了,这回才是真正睡了,你们去书房取些书看吧。”
“昨日太后不曾睡好”长姐忙在一旁关切问道。
太后取下玉钗没有说话,附近的宫人都过来把它们收走,这时玉欢走到床畔来,正是要帮太后解开一些鬓,长姐却道“让我来。”
玉欢称是,然后让出一步。
太后见之便道“庄昭,你可以午膳再来,不必像下人一样陪哀家。”
长姐回道“民女过去在府上,先生就教过一句话,书上有天下,人间却在眼前。房中史书虽多,但太后治世以来贤明远扬,亦是可见要被后世人人效仿,民女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多留在太后身侧,倘若太后嫌了民女清扰午睡,民女这就告退,还请太后息怒。”
太后笑了笑“哀家怎会怒原来哀家在你眼中竟是一本书。”宫人把床幔放下来,拦在后半段,把沈淑昭和三妹彻底挡住,只听太后慢慢问道“那哀家是本甚么书”
听罢沈淑昭心中饶有意思,在她看来,太后是一本棋谱,朝堂就是权术的对弈盘,每个人只是重复着一些经典的战术,却从来不是下棋的那个人。
但是她绝不会这么答的,若是叫她来说,那便是
“是一本太后传,您自己的书。”长姐低声道,“那书厚重却无字。”
“无字”
长姐再点了点头道“民女过去常听府上人说,您贵为中宫诞下太子,实在光耀门楣风光无比,民女就觉得,您该是坐在皇宫里笑的人,可长大后,才明白宫里没有人可以笑,但哭也轮不到您。那年先帝走后,萧陈二人马上狼狈为奸,民女随阿娘入宫后见到您,您不哭也不笑,民女那时便认为揣度您已毫无意义,因为这里正如您所言,没有人心,所以这里无人有资格去见您笑,见您哭。这本书既没有一分喜,也没有一分悲,可不就是无字吗”
这一时屋子默然片刻,沈淑昭已看不见帘子背后人的表情,没过多久,就向里面传来声音道“淑姑娘,你们先退去书房罢。”
于是她起身行礼,留下长姐与太后在身后。
就在一个转身之际,沈淑昭看见帘子后伸出那如竹的手指来,缓慢抚向长姐右侧的青丝,那是太后一向怜爱人的习惯,前世时自己就常被这般抚过。不过那时候,总有一种怜悯的眼神,让沈淑昭觉得自己被太后认为是孤独的。
孤独沈淑昭觉得这词十分耐人寻味,她从未感到过它有何不好,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来到世上再一个人去,但它从来都与孤独无关。
就像
就像
一种从未有过感觉席卷而来,沈淑昭感到诧异,待不知觉走出殿外后,才慢慢停止了步子。
因为有一个人出现在了眼前
太后轻轻笑了笑,比在陈国公面前要笑得更温柔“哀家是在看你能不能沉住气。”
听见这样的话,长姐微微低下头“这是深宫,民女不敢放肆,但民女打心底敬重太后,不知为何方才那番话总叫民女觉得,太后是在拿民女寻开心。”
说完后,才抬起双眸来看向太后,柳眉隐皱,两分委屈。
这就是美人的妙招,她在太后面前从来不需要有多谋深似海,只要深知自己的美,那就够了,这才是属于绝世美人的聪慧。
太后果然说道“哀家是怕你沉不住气,又怕你太沉得住气,凡是不可追求极端,你能明白深宫的大道理就好,纳妃的事是哀家出气,萧陈忍气,那么再分割他们一些好处,就是让他们顺了这口气。”
长姐点点头,那二人都低下头去,好一番深思,这时太后眼中的一抹温柔逐渐消失,床幔下光束昏暗,竟显得有些冷峻,方才还近在咫尺的她,这下子又远如天边。
“你读汉书时,多去看和熹太后与孝武思后的故事。”太后的声音很是平常,却在这里显得难以揣度。
那两位女子都是鼎鼎大名的继后邓绥与卫子夫,她们入宫当年,第一任皇后都很骄纵刁难,所以这就是太后对长姐迟来的安抚。
沈淑昭在心中慢慢品着这番变化,太后为何会忽然冷峻她原先还在想着此事,结果很快就有了答案。太后不仅安慰了长姐,还留给她一个当上皇后的念想,可谁都知道,这条路并非那么好走,太后正是那个过来人,她在深宫二十年,看见长姐会不会想起曾经的自己虽然太后立在窗前看初阳时,说明白当年入宫是因为权术争斗,但那一定始终如一吗太后爱过先帝吗这一切都没有答案,甚至也不必去问。长姐与太后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她们都是被沈家选中要入宫的人,太后因为“皇后”这二字困在皇宫半生,如今却要用同个理由去困住下一人。
太后把头上沉重的玉钗缓缓抽出来,说道“哀家乏了,这回才是真正睡了,你们去书房取些书看吧。”
“昨日太后不曾睡好”长姐忙在一旁关切问道。
太后取下玉钗没有说话,附近的宫人都过来把它们收走,这时玉欢走到床畔来,正是要帮太后解开一些鬓,长姐却道“让我来。”
玉欢称是,然后让出一步。
太后见之便道“庄昭,你可以午膳再来,不必像下人一样陪哀家。”
长姐回道“民女过去在府上,先生就教过一句话,书上有天下,人间却在眼前。房中史书虽多,但太后治世以来贤明远扬,亦是可见要被后世人人效仿,民女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多留在太后身侧,倘若太后嫌了民女清扰午睡,民女这就告退,还请太后息怒。”
太后笑了笑“哀家怎会怒原来哀家在你眼中竟是一本书。”宫人把床幔放下来,拦在后半段,把沈淑昭和三妹彻底挡住,只听太后慢慢问道“那哀家是本甚么书”
听罢沈淑昭心中饶有意思,在她看来,太后是一本棋谱,朝堂就是权术的对弈盘,每个人只是重复着一些经典的战术,却从来不是下棋的那个人。
但是她绝不会这么答的,若是叫她来说,那便是
“是一本太后传,您自己的书。”长姐低声道,“那书厚重却无字。”
“无字”
长姐再点了点头道“民女过去常听府上人说,您贵为中宫诞下太子,实在光耀门楣风光无比,民女就觉得,您该是坐在皇宫里笑的人,可长大后,才明白宫里没有人可以笑,但哭也轮不到您。那年先帝走后,萧陈二人马上狼狈为奸,民女随阿娘入宫后见到您,您不哭也不笑,民女那时便认为揣度您已毫无意义,因为这里正如您所言,没有人心,所以这里无人有资格去见您笑,见您哭。这本书既没有一分喜,也没有一分悲,可不就是无字吗”
这一时屋子默然片刻,沈淑昭已看不见帘子背后人的表情,没过多久,就向里面传来声音道“淑姑娘,你们先退去书房罢。”
于是她起身行礼,留下长姐与太后在身后。
就在一个转身之际,沈淑昭看见帘子后伸出那如竹的手指来,缓慢抚向长姐右侧的青丝,那是太后一向怜爱人的习惯,前世时自己就常被这般抚过。不过那时候,总有一种怜悯的眼神,让沈淑昭觉得自己被太后认为是孤独的。
孤独沈淑昭觉得这词十分耐人寻味,她从未感到过它有何不好,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来到世上再一个人去,但它从来都与孤独无关。
就像
就像
一种从未有过感觉席卷而来,沈淑昭感到诧异,待不知觉走出殿外后,才慢慢停止了步子。
因为有一个人出现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