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独立殿内的样子,沈淑昭开始疑心起此人的真实身份,为何无人过来请安
难道她与长公主当真不是同一人
这时太后带众人走出殿外,才发现原来长石阶下都候满了护兵,气势汹汹,这回出行真是好大的阵仗。
众人各自坐上舆车,那些北狐厂的人也跟着骑上了马,听见马蹄声在移动,看起来是他们在两旁贴身护送。
帘外染上了黑影,也不知是谁站在旁边。
沈淑昭在里头安静等候一阵子,马车就这样朝宫外虎门驶去,路途一半时,她偷偷掀开了帘子半角,就见那女子在身畔,正骑着一匹好驹。银色面具虽遮住了眉眼,却亦能看见她极妙的冷唇,耳朵于黑发间若隐若现,颇为薄尖,白得雪亮。
心中为这等美人倒吸一口气,沈淑昭悄不作声地合上玉帘。
这一路上声音竟是离奇的静默,停在漱玉楼下时,才闻见琴声徐徐传来。
听见了下人放凳子的声音,沈淑昭要下马车来,从旁忽而抬起一只手,于是顺势搭了上去
待到落地后她才发现是那女子。
但此人很快收回了手去,仿佛不过寻常。
沈淑昭一时感到诧异,以往这些事都是下人做的,她是过于有礼了吗
这时耳旁传来掌柜的声音
“诸位贵人往里请。”
沈淑昭忙跟着太后走进去,里头烛火敞亮,只是愈走愈觉奇怪,这儿既不是漱玉楼正门,也不似偏门。
她曾经来过此地,都是在元宵七夕随夫人出府时,它建在十街深处,两旁皆是一片楼肆。巷子的名字亦是大气好听,海棠红,它取于百年老楼在后院种的一大片海棠树。秋分时如赤焰滔天,因此闻名遐迩于京城。
但她们进来时,既没有看见正门匾,也没有发现花树。
眼前只有骤停的乐琴,所有人起身,紫幔垂着红木,这里没有一个食客,看上去已经清过了场子。
掌柜身材肥胖,同前来的贵人客气几番,才姗姗走到一个寻常楼梯前,打开了墙壁内的机关,脚下一经翻转,楼梯中间冒出个斜坡来,只余两旁细窄长梯,再仔细瞧,那里竟是由一片白玉所铺。
这时身边抬出四乘肩舆,掌柜指着其中一个道“启禀太后,元初年间此舆乃淮德太后所乘,其制按宫廷标准锻造,百年来只奉女主入。”
原来他们是要抬人上楼。
沈淑昭不曾坐过它,心中觉得十分别扭,因为这在府中只有老祖母坐,偶尔她还嫌弃自己两腿并非不能走路,要执意走上楼。
这下子是连老祖母都不如了
没过多久,下人就抬起四架肩舆上了台阶。
到了顶楼放下
只见这里面的布局实在奇特。
分为上下两层,最下为宴席处,帷幔重重不可见,最上为讴者乐师,只是那里早就空空如也,只留下一群木人。
沈淑昭想起曾经读过的春秋史。
其中记载道有一名匠造车,机关已是登峰造极,上楼有木人击鼓,下楼有木人击镯,庆贺时声势浩荡,无不令人称奇
若非此技艺早就失传,她还以为那些木人也要奏乐了。
但此处出奇安静。
这一路长廊上站满了守卫,几位国公请得武林高人,站在远处,那群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北狐厂,原来江湖中人也并不喜欢他们。
远方还有讴者高歌,附近还能走动的,不是肩膀搭着布的小二,就是露着半臂的女子,刺鼻的酒菜胭脂混在一起,虽是男女有别,但对这群人来说,肩上多一块布和少一块布都没什么不同。
“夫人好。”
他们还以为是哪位贵夫人来,毕竟几位朝官的妻子可算是常客。
道完后,掌柜就大手一挥,横帘背后的那些女子看见了都走出来,众人在退散,只有沈淑昭他们朝前走去。
难道她与长公主当真不是同一人
这时太后带众人走出殿外,才发现原来长石阶下都候满了护兵,气势汹汹,这回出行真是好大的阵仗。
众人各自坐上舆车,那些北狐厂的人也跟着骑上了马,听见马蹄声在移动,看起来是他们在两旁贴身护送。
帘外染上了黑影,也不知是谁站在旁边。
沈淑昭在里头安静等候一阵子,马车就这样朝宫外虎门驶去,路途一半时,她偷偷掀开了帘子半角,就见那女子在身畔,正骑着一匹好驹。银色面具虽遮住了眉眼,却亦能看见她极妙的冷唇,耳朵于黑发间若隐若现,颇为薄尖,白得雪亮。
心中为这等美人倒吸一口气,沈淑昭悄不作声地合上玉帘。
这一路上声音竟是离奇的静默,停在漱玉楼下时,才闻见琴声徐徐传来。
听见了下人放凳子的声音,沈淑昭要下马车来,从旁忽而抬起一只手,于是顺势搭了上去
待到落地后她才发现是那女子。
但此人很快收回了手去,仿佛不过寻常。
沈淑昭一时感到诧异,以往这些事都是下人做的,她是过于有礼了吗
这时耳旁传来掌柜的声音
“诸位贵人往里请。”
沈淑昭忙跟着太后走进去,里头烛火敞亮,只是愈走愈觉奇怪,这儿既不是漱玉楼正门,也不似偏门。
她曾经来过此地,都是在元宵七夕随夫人出府时,它建在十街深处,两旁皆是一片楼肆。巷子的名字亦是大气好听,海棠红,它取于百年老楼在后院种的一大片海棠树。秋分时如赤焰滔天,因此闻名遐迩于京城。
但她们进来时,既没有看见正门匾,也没有发现花树。
眼前只有骤停的乐琴,所有人起身,紫幔垂着红木,这里没有一个食客,看上去已经清过了场子。
掌柜身材肥胖,同前来的贵人客气几番,才姗姗走到一个寻常楼梯前,打开了墙壁内的机关,脚下一经翻转,楼梯中间冒出个斜坡来,只余两旁细窄长梯,再仔细瞧,那里竟是由一片白玉所铺。
这时身边抬出四乘肩舆,掌柜指着其中一个道“启禀太后,元初年间此舆乃淮德太后所乘,其制按宫廷标准锻造,百年来只奉女主入。”
原来他们是要抬人上楼。
沈淑昭不曾坐过它,心中觉得十分别扭,因为这在府中只有老祖母坐,偶尔她还嫌弃自己两腿并非不能走路,要执意走上楼。
这下子是连老祖母都不如了
没过多久,下人就抬起四架肩舆上了台阶。
到了顶楼放下
只见这里面的布局实在奇特。
分为上下两层,最下为宴席处,帷幔重重不可见,最上为讴者乐师,只是那里早就空空如也,只留下一群木人。
沈淑昭想起曾经读过的春秋史。
其中记载道有一名匠造车,机关已是登峰造极,上楼有木人击鼓,下楼有木人击镯,庆贺时声势浩荡,无不令人称奇
若非此技艺早就失传,她还以为那些木人也要奏乐了。
但此处出奇安静。
这一路长廊上站满了守卫,几位国公请得武林高人,站在远处,那群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北狐厂,原来江湖中人也并不喜欢他们。
远方还有讴者高歌,附近还能走动的,不是肩膀搭着布的小二,就是露着半臂的女子,刺鼻的酒菜胭脂混在一起,虽是男女有别,但对这群人来说,肩上多一块布和少一块布都没什么不同。
“夫人好。”
他们还以为是哪位贵夫人来,毕竟几位朝官的妻子可算是常客。
道完后,掌柜就大手一挥,横帘背后的那些女子看见了都走出来,众人在退散,只有沈淑昭他们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