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一旁弹了整整半个时辰,她知道太后是故意这么做的,否则就要招受更多的妒忌了。

    时至晚膳,长廊点上烛笼,沉香被人换成清淡水果,宫人搬来朱红漆香案,四张象牙簟,众人分席而坐。

    很快地,殿外一排长龙出现,高德忠现身最后头,他从怀中掏出帕子,抹了抹,依次试吃起菜。

    太后说“叫你们见笑了,宫中规矩多,但也不可无防备之心。”

    三人忙称是。

    不久,缠丝碟子上的菜食越来越少,太后放下了筷子,她们见之也纷纷放下。一旁宫人端来净口杯,这一顿晚膳就算结束了,太后擦拭起嘴角,众人效仿间,她云淡风轻地打破了这份平静

    “哀家有事要同你们每一人说,莫急回阁。”

    沈淑昭猜此次恐怕是来问她们是否真心想要入宫,天子并非没有皇后,从国公女儿变成一个妾室,虽看似荣光却也充满变数。那姐妹俩的心看上去又悬了起来,这也不怪她们,本就是有人相陪才不至于害怕,倘若要一个个见,不知该要有多压抑。

    “淑姑娘,你先留下。”太后第一个叫她,身旁二人面色微变,这时沈淑昭恭敬回道“是。”

    只见她们很快告退,一副心事重重地离开,宫人收拾起桌上碗碟。

    待人走远后,那个美而锋利的女人才道“你可知哀家为何让你留下”

    沈淑昭知道在太后眼中,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身上充满了太多谜的人,于是道“民女不敢揣度,还望太后告知。”

    “方才你倒是争得风头,但却有几处不对。第一,东汉时鲜卑之祸严重,真正立功的是邓太后的爱臣梁将军,而非父兄;其次,她虽瑕不掩瑜,但她任命族人为侯,位比三公,亦是无比庸碌,所以她死后被悉数诛杀并非冤枉。”

    这句话正是在说,沈家如今在朝中没有可以手握大权的重臣,而天下又十分太平,就连北征都是不费力全胜,如何名正言顺任用自己人

    沈淑昭想了想,才小心道“回禀太后,前几年听闻幽州边郡林中猛虎增多,是受西边天灾逃离所致,百姓苦不堪言,天地物博,官府贴上人才榜,却仍是狩猎不完,唯有劝告在出行时增派护镖人手,最后有一群人揭榜,声称自己有办法。最后路上猛虎果然变少,原来正逢雌雄亲合之季,一地不容二虎,雄虎斗争更惨烈,一些弱虎开始离去,他们甚么也未做,便任其自然,使这块地恢复为往昔。如今朝中以太后为首,萧陈二人却并不听命,太后与其担忧任用自己人被参本,倒不如趁此次军宴大封于人,使萧丞相之子晋封也不过如此。”

    “你所言极是。”太后点了点头,“哀家也正有此意。”

    沈淑昭躬身行礼。

    “民女尚有一事不解,斗胆请问太后。”

    “何事”

    “自先帝因病退朝以来,太后掌玺治世天下人人颂之,如今天子年纪渐长,太后却掌玺不归,难免受人搆怨,民女认为太后绝非落人话柄之人,此中究竟是为何事”

    太后皮笑肉不笑道“哀家忽而想起来,曾经也有一些人这么问哀家,只不过他们要的不是归,而是交。”

    外头天色已愈黑,新的储冰散发阵阵寒意,伴着瓶上花气,温润又刺骨。

    “但那已是过去之事了淑昭,你继续说。”

    “是。”

    沈淑昭很快明白那是何事,在前世千秋宴时,太后将玉玺归还,之后就像一种交换般天子答应了纳妃,所以她并未知晓各中原因,但在此前曾发生过一件大事

    正是长宫乱。

    “民女认为千秋节正是归玺的最好时机,若再久持下去,只会饱受挑拨,实际上,玉玺不过一块死物,倘若因此能母子情深,那么天子之玺,又何尝不是太后所有”

    “皇宫是一个照亮鬼怪的地方。”太后看着她,“淑姑娘,在这之中,谁都清楚若自己身处那个位置,将会做何事。”

    沈淑昭觉得这目光是如此的寒冽。

    看来太后对自己儿子的不满已久,如今他们能做的不是如何消除隔阂,而是只有平衡。这是个很冷血的事实,在皇宫中没有骨肉,不是他们都被蒙了心,而是就算至亲,权力愈无止境时,耳旁能听见的声音也就愈少。

    太后好似不再想继续说朝中事,或许也认为对她们来说太过残酷,于是慢慢沏起茶来“哀家单独召见你们,其实是为了一事而来。”

    沈淑昭洗耳恭听,之后就听太后以一种奇怪的语气道“萧丞相之子戴罪出征的事,想必你也知道,那个告发他的人自缢了,留下了悔书,声称自己冤枉了王朝大将。”

    冤枉

    沈淑昭品着这二字,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长宫乱(GL)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暗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暗女并收藏长宫乱(GL)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