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 (2/2)
宝玉答“哪能如此轻易就移了性情呢,我瞧着妹妹也爱看那志怪奇谈。不过,这书可不是我让小厮去买的,原是我那个喜风月话本的挚友送的。说来倒也奇怪,他一个习武的爷们,平日里不拘小节得很,却偏爱这类书,市面上出了什么新本子,他都要买回去看。”
黛玉听了笑道“你这朋友也是个奇人,生的五大三粗偏生有颗细腻的女儿心,我原以为你们都喜欢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呢。”
宝玉暗道可不是嘛,只是这话可不能在冯紫英面前说,他面皮薄,听了定要恼羞成怒打人的。
黛玉撩了帘子瞧外头热闹的街景“我还记着我上京那会,京城里也是这样的热闹,人多的很。”
宝玉道“巧得很,那日我也去了寺庙里,还是晚上回府才见到的妹妹。”
黛玉问“我去了你们家才知道,你的那些姐姐妹妹竟是从来都不出门的。便是舅母、凤姐姐出去烧香还愿也是不带上她们的。”
宝玉“这我倒不是很清楚,大多都是太太同凤姐姐做主。兴许是太太精力不济,凤姐姐又是个管家的,平常事多一时顾不上也是有的。不过若是哪家下帖子相邀,二妹妹她们应该也是去的。”
扬州兴水利,护城河环城而建,更有一条运河自城西而过,时常有贩卖货物的商人乘船而来,带来西域奇香、南海珊瑚等。
城外山峰林立,郁郁葱葱,望之蔚然深秀。自南城门出,过禄桥,顺官道再行半个时辰便可至神隐寺。
官道旁是一大片青中带黄的麦田,隐约可见老农耕于陌上,寻常的妇人同孩童在田间玩耍。处暑已过,气温渐渐凉了下来。
两人正说着话,一路颠簸的马车却缓缓停了下来,只听一个婆子贴窗禀报道“姑娘,前头有辆车陷在了泥坑里,瞧着像是横梁断了。我看下人们的打扮,好像是徐知州家。”
黛玉道“快去遣人问问,看车上坐的是谁。”
她对宝玉解释说“徐府的徐老太爷曾点父亲为县试的案首,如此便承了个座师的名分,这些年也一直有节礼的走动。后来老太爷乞骸骨返乡回了扬州,父亲三年前又被点为巡盐御史,两家人更是亲如一家。”
婆子应下,一会儿又来禀道“正是徐夫人同徐小姐呢,巧得很,她们也要去神隐寺。”
宝玉听了对黛玉道“我到外头去骑马吧,原是因不识路才坐了马车,只是被人瞧了也不像样子。”说完,他一撩下摆的袍子,利落跳下马车。
黛玉遂对车外的婆子吩咐道“如此快请了她们来。”
原本骑马跟在后头的茗烟瞧见宝玉的身影,忙把自己的马让给主子,他道“二爷怎么下来了,可是这马车坐的不舒坦”
宝玉道“不过是坐久了腿脚酸麻。”
前些日子老太爷身子不大爽利,徐老太太和儿媳就到城外的神隐寺烧香拜佛,祈祷诸天神佛保佑一家人平安康健。儿子又特意请了回春堂有名的大夫来诊治,几贴药下去老太爷果然一日好过一日,渐渐精神起来,徐老太太瞧了喜在心头,这日特命儿媳去还愿。
扬州这几日秋雨连绵,城内的道路因是石砌的,车轮行在上头还算稳当,可一到城外,那地便泥泞不堪,一路摇摇晃晃颠得人难受,那车夫又是个年轻没经验的,一时不着,竟险些将车赶到了路旁的农田里。
虽两位主子没什么大碍,车轮却陷在了泥坑里,横梁更是断了,一行人寸步难行。
跟过来侍候的粗壮婆子拎着车夫的耳朵不住地叱骂道,还是徐夫人见那车夫不过十五出头的年纪,因着逃荒才被买进府里,身材瘦弱神情怯懦,动了恻隐之心劝道“算了,还是遣个腿脚快的人回府报声信吧。”
“夫人您是个慈善人,可这小子也太不当心了,要是车翻了可如何是好。”那婆子松了手,啐了车夫一声。
众人正为难着,就见不远处缓缓驶来另一辆车,赶车的仆人仔细瞧了瞧,扬声问道“可是徐知州家”
婆子大喜过望道“正是您是”
“我们老爷是当今的巡盐御史。”跟在后头的青篷小车上下来一个婆子,又问了几句,贴着窗户口禀了主人后,便朝徐夫人这边走来。
“徐太太,车里头坐的是我们老爷的女儿,如今请太太您同徐小姐上车坐呢。”
饶是徐蕴容素来沉稳,此时也不由得展颜道“是林姐姐几个月前听人说她去了京城,如今又回来了不曾”
徐夫人神色柔和,先谢过了前来报信的婆子,随后便领了女儿上了林府的马车。
宝玉远远瞧见了徐府的两位主子在仆从的拥簇下走来,他拉了拉缰绳,有礼地低首垂目,退得更远了。
因马车里有女眷,宝玉遂骑马远远地缀在后头,身边唯一小厮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