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里露出了光洁的车身。除开十分气派的八个大尺寸轮胎每个车轮都是独立驱动其余并无奇特之处,很像是在地球的戈壁滩上常常能见到的那些一体式房车。
    内外门之间是略显狭窄的减压舱,以便在人员进出前后调节气压。进入车内,后半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储物舱,前半部分的起居区和驾驶区直接相连。淋浴间和水循环系统安装在中部。
    起居区的左侧是上下两层床铺,右侧是一对舒适、柔软的四人卡座。床单、桌布和地毯都是怀旧风格的,在暗处用钉扣牢牢固定,用以对付行驶中的颠簸。卡座的正前方是办公桌,背后有一张漂亮的料理台、一台车载冰箱和一只太空科技的微波炉。
    在望舒加入以前,苏再旦跟秦终朝一块儿待在这辆车上,他曾经突发奇想,要把料理台拆掉,换上一个全封闭的观景鱼缸,再从大峡谷的生物实验室弄来几尾鱼苗。但他始终没来得及实现这个大计划。在地球上的时候,钓鱼是他在学术研究以外的唯一乐趣。就连到火星上来,他也带上了一只迷你鱼竿和一整卷鱼线。
    望舒用那卷鱼线和一小捧火星上的碎石子,做成了一串风铃,就挂在卡座的上方。在尘暴期间,秦终朝把风铃塞进了车内壁的夹缝里,以防它整日都晃得叮当作响。
    工作完毕以后,望舒和飞廉在车顶晒起了太阳。久违的日光浴。躺在风电机叶片的阴影间隙里,像躺在海岸边的高大棕榈树下。望舒转了个身,换成了匍匐的姿势,让后背的电池板接触到更大面积的光。小鸟正乖乖趴在它的蝴蝶骨之间。
    秦终朝没去打扰它们。她穿着防护服,自个儿倚靠在车门边。现在,她又可以好好欣赏这片红色沙漠的景色了。
    每当秦终朝凝望眼前这一切她已经凝望过很多、很多次了她都会重新感受到她曾经在某个傍晚所顿悟的事情沙丘不是死的,是活的,宛如古老的生命体,生长、繁衍、迁徙,万千沙丘的聚集最终构成了壮阔的沙漠。而在火星上,这片缓慢移动着的无垠沙漠成了唯一有生命力的事物。
    沙漠的移动,是从火星地层向外发出的呼吸,如同一个高大伐木工人倚靠在巨树根部小憩时所发出的,粗犷的、深深的呼吸。
    她把这当成了一项日常的审美活动,和过去在地球上听古典乐、看展、看戏剧没什么不同。这项乐趣被尘暴打断多日,这会儿终于又能重新进行。
    而她手里正捧着的那本薄皮书,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是苏教授落下的。
    在得以实地考察并建立模型进行演算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都通过类比地球上的相似环境来研究火星地理,对尘暴的研究也是如此。这书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地理学名著,风沙动力学的里程碑,其中所用到的两种主要研究手段野外观测和风洞实验都具有某种猎奇的探险色彩;如今则已被苏再旦这样的教授们,当成了带有复古味道的消遣读物。秦终朝试图从考古学家的视角读它,没想到却撞见了一种宏大、惊人的艺术性。
    她喜欢反复读它的导论,活生生像首后现代长诗。对诗歌而言,这样的篇幅算得上鸿篇巨著;冷静、严密的措辞堪比自然主义艺术。
    书里所记录的景象,有一部分是在火星上同样可以目睹的
    “重达几百万吨的巨型沙积物以有规律的队形在地面上坚决地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一面成长扩大、一面保持着它的形状,甚至还会繁殖。这一现象对于生命的离奇的模拟,使得一个富于想象力的人看了会依稀感觉不安。在其他地点,这些沙丘又呈现另一种型式,它们排列成行,行与行间互相平行,每行之中丘峰相接如巨大的锯齿,连绵几百里而不中断,方向亦不改变。”1
    而另一部分则仅为地球上的沙漠所独有
    “有时,尤其是在风后静寂的黄昏里,沙丘会突然自发地发出低沉的声音来,这种声音会持续几分钟之久,并且强到足以使正常的交谈不易听闻。”
    黄昏时候沙丘的低鸣是什么样真正的低鸣,而非文学化的想象。秦终朝没能亲身经历那情景,但曾听人述说过。她的妹妹,孟宵,天赋出众,生气蓬勃,像钟爱火星一样钟爱古代近东历史。孟宵曾跟着埃及考古队,在北西奈省的沙漠里度过了博士阶段的第一年;她读书读得早,一路往上,那时还不到十九岁。中途回国休假时,她曾向全家人讲起在那儿发生的一切,兴致高昂,事无巨细。
    但后来她因为那个地方而死掉。
    落日号在原地休整了大约两个小时。
    沙漠忽然不动了,静得不真实。奥林匹斯山阴沉、压抑,像一团凝固起来的风暴。望舒从车顶下来,走到了秦终朝的身边。飞廉也在她们身侧盘旋。天边那轮太阳不同寻常的红,低低挂着,近乎妖异。
    有种不祥的预感在秦终朝心中渐渐升起。
    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尘暴魔鬼终于又撕下平静的面具,重新作祟了。
    1ra拜格诺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

章节目录

火星考古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盐碱地飞行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盐碱地飞行器并收藏火星考古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