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回师南京,朱以海内心相当的惶恐。
    历代以来,得胜还朝的大将,直接做了皇帝的例子,不是没有。
    朱以海也害怕这一点,不过毕竟十多年的交情,朱以海对于赵铭还算了解,知道他还做不直接谋逆篡位的事情。
    因此,朱以海才有胆子,不与赵铭商议,直接与隆武朝廷议和。
    这到也不算欺负老实人,而是身居高位的自保之举。
    从政多年,朱以海知道,此前大明内部主要的矛盾,是他与朱聿键之间的矛盾,乃朱姓内部之争,而如今却了成了朱姓和日益强大的外镇之间的矛盾。
    放过武昌的隆武势力一马,让他们保存一定的实力,就是保存朱姓的实力,将会成为朱以海对抗赵铭的得力帮手。
    只要朱姓皇族的势力还在,赵铭想要谋朝篡位,就得掂量掂量。
    不过,他不与赵铭商议,就答应议和之事,肯定也会让赵铭心中不快,知道皇帝并不信任他,而一旦君臣间没了信任,便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了。
    为了安抚这位权臣,朱以海亲自出城相迎以示器重,而这次赵铭也很给面子,在南京官民面前,表现的相当得体。
    赵铭回到南京后,当日就去了南京东郊,钟山别院,号称避暑,并不插手南京政务。
    这个举动,一下获得了南京绅民的好评,朝中官员也都大赞汉王风高亮节。
    这使得朱以海一度认为,自己错怪了赵铭,不该怀疑赵铭对他的忠心。
    想想赵铭前后多次救他于危难,而他却怀疑赵铭要篡位谋反,真是不应该,太不是人了。
    一时间,朱以海在自我反省之余,便想奖赏一下赵铭,可是却发现,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封赏。
    以赵铭现在的功绩,把朝政都交给他来处理,委以辅政大臣,或者摄政王都不过分。
    可是,朱以海正直壮年,自己都还没过够皇帝的隐,心中报复还没机会施展,根本就不需要辅政,更不需要什么摄政王,哪里能将权利交给赵铭。
    正当朱以海为不能封赏赵铭,而愧疚和苦恼之时,一个消息却传入宫中。
    桂王朱由榔,到南京了,每日都有大臣前往拜会。
    大明律令,最忌讳朝成结交藩王,这么多大臣,公然前往,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这个消息传出,立时让朱以海大惊失色,惶惶不安。
    南京城东,玄武湖上。
    汉国司谏,原东林大佬,文坛领袖钱谦益家的一艘画舫,在平静的湖面上游荡。
    船上丝竹声入耳,秦淮河上最有名的花魁,在上面为众多官僚士绅献唱。
    这是钱谦益举行的一个诗会,参加的都是南京高官,或者是在野的大士绅。
    总之门槛很高,一般人,根本无法参加这么高端的局儿。
    当然,说是诗会,其实根本不谈诗词,在座的都是朝廷大员,或者是有名望的士绅,又不是那些士子,不需要用什么诗词扬名,也没啥心情去吟诗作赋。
    南京之战后,钱谦益就奉赵铭一命,在南京活动,举办各种活动,大把大把的洒钱,来展示汉国富庶,收买和拉拢不少南京官员。
    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钱谦益便拉拢了不少人,为了维持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扶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扶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