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六十章 (1/2)
日出时分,众弟子来到院中,如常见杨戬闭目盘坐在池边石台上。哪吒不在,他昨晚轮值,这会儿还不到换班的时候。经历瘟门之祸,即使相府中有燃灯道人和赤精子在,杨戬也不再放松警戒了。
他们两人日益亲密,并不曾刻意避着谁,师兄弟们镇日起居修炼都在一处,哪里会不知道,也就韦护来得晚,还没看出来。经昨日一问,要是早起看到的是哪吒,黄天化必要取笑几句,可惜看到的是杨戬,只得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姜子牙前半生遍履红尘,四十岁始登昆仑,求闻圣人眼中天地之道,以印证世事人心,又四十载而归。人族四十已是暮年,他为解心中疑惑,不远万里跋涉求索,固是不以寿数修短为虑,道路既明,则入世力行,长生大道竟也不见他有分毫留恋,心志之坚何其可畏众弟子领师门之命,前来聆他教训、奉他驱遣,心中并无不服。只是他意不在道途,在昆仑山待了四十年,也就学了些轻身健体的吐纳法门,武艺约略能教教武吉。对这些师侄,连问他们各家功法都问不明白,更莫说指点了,心中常有忧虑,怕耽误他们修行。幸好玉鼎真人妙算祸福,赐下了一个杨戬,管束修行,传道授法,释难解疑,一如各家师长。姜子牙固然如释重负,众弟子也是感激在心,经年至今,由敬而畏,黄天化在他面前竟然不敢乱开玩笑,想想不禁觉得亏。
杨戬睁开眼睛,黄天化赶紧把那觉得亏的心思收起来。他来西岐的时候,杨戬也才来,明显久疏红尘,对人对事都十分陌生,几年过去,却越来越像姜师叔,俨然能一眼看出人心所想了。幸好杨戬没理他,目光逐一略过众人,直接讲起了昨日阵上战事。
这不是西岐经历过最险恶的战事,但无论是十绝阵还是黄河阵中,都自有师长做主,即使在最危险的境遇中,他们也并不真的畏惧和慌乱。但昨日与瘟门和殷氏兄弟一战,所有的应对却都是他们自己判断和执行的,几个少年弟子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压力和惶惑。杨戬也没有去宽慰他们,就和战后与他们闲谈的韦护一样,他也只是将瘟门、鲲鹏,甚至那诛杀刘环的一字令旨的来历都讲给他们。他们都是道门弟子,这些力量形式不同,却并没有超出他们理解的世界,让他们不知所措的,仅仅是经历与认知的不足而已。
在他平淡的态度影响下,众弟子也渐渐安定下来,已有经历,复再了解,昨日以来隐隐徘徊在几人心头的不安便慢慢散去。杨戬忽然停下来时,众人犹听得入神,稍迟才发现是哪吒快步走近。
哪吒向众人点了下头,便对杨戬道“大师伯、黄龙师伯和玉鼎师伯正在静室,姜师叔要你前去共商战事。”
杨戬并不惊讶,西岐城在他元神笼罩之下,三位真人既不曾潜踪匿迹,一到他便知晓了。其他人都不知道,闻言不由得关心起广成子,不知道他受困九仙山多日可有受伤。杨戬也有同样的担心,不仅是对广成子,还有玉鼎真人。他不太相信定海珠之伤这么容易痊愈,也不知师父此去九仙山有没有与人交手。
他心中想着,面上并未流露,让众弟子自行修炼,又叮嘱黄天化和雷震子“大战未歇,这几天待在府中,先不要出门了。”
城中乱成一团,出去也没什么好玩的,黄天化和雷震子并无不舍,老实答应。
出了后院,哪吒却未与他同行“师叔让我去请武成王,说稍后有事商议。”这个杨戬就想不出是为什么了,道门胜负未定,姜师叔应该不会很快出兵才是。二人于是分头行事,杨戬自往静室,在门外报名求见,姜子牙立刻唤他进去。
室内燃灯道人居中,广成子、姜子牙左右相陪,下方赤精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两旁落座。杨戬行过礼,在玉鼎真人身后坐下。现在道者斗法和凡人征战紧密相关,姜子牙每与众仙议事,都让杨戬在旁与闻,以免他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在排兵布阵时有所疏漏。
静室气氛有些凝重,众仙目光都落在广成子身上,显然在杨戬到来之前已经有过一番争议。与赤精子相比,广成子的神态平和得很,被徒弟背叛暗算,又受困洞府多日的遭遇,似乎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他淡淡道“殷郊如何处置暂且不提,贫道急着来此,为的也不是他。番天印具号令、权威之力,得之搬山覆海易事耳,流落小儿之手,必成大祸。殷郊以身合之,便是消亡其中,亦是他自择之路,西岐若成齑粉,这一城凡人却是无辜。”
广成子向来待人和善,处事亦颇为宽容,但身为玉虚首仙,自有其领袖门下的果断之处,即便事关己身,轻重缓急之间,依旧没有被感情动摇。他已经明确决定,阐教众仙自是无
他们两人日益亲密,并不曾刻意避着谁,师兄弟们镇日起居修炼都在一处,哪里会不知道,也就韦护来得晚,还没看出来。经昨日一问,要是早起看到的是哪吒,黄天化必要取笑几句,可惜看到的是杨戬,只得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姜子牙前半生遍履红尘,四十岁始登昆仑,求闻圣人眼中天地之道,以印证世事人心,又四十载而归。人族四十已是暮年,他为解心中疑惑,不远万里跋涉求索,固是不以寿数修短为虑,道路既明,则入世力行,长生大道竟也不见他有分毫留恋,心志之坚何其可畏众弟子领师门之命,前来聆他教训、奉他驱遣,心中并无不服。只是他意不在道途,在昆仑山待了四十年,也就学了些轻身健体的吐纳法门,武艺约略能教教武吉。对这些师侄,连问他们各家功法都问不明白,更莫说指点了,心中常有忧虑,怕耽误他们修行。幸好玉鼎真人妙算祸福,赐下了一个杨戬,管束修行,传道授法,释难解疑,一如各家师长。姜子牙固然如释重负,众弟子也是感激在心,经年至今,由敬而畏,黄天化在他面前竟然不敢乱开玩笑,想想不禁觉得亏。
杨戬睁开眼睛,黄天化赶紧把那觉得亏的心思收起来。他来西岐的时候,杨戬也才来,明显久疏红尘,对人对事都十分陌生,几年过去,却越来越像姜师叔,俨然能一眼看出人心所想了。幸好杨戬没理他,目光逐一略过众人,直接讲起了昨日阵上战事。
这不是西岐经历过最险恶的战事,但无论是十绝阵还是黄河阵中,都自有师长做主,即使在最危险的境遇中,他们也并不真的畏惧和慌乱。但昨日与瘟门和殷氏兄弟一战,所有的应对却都是他们自己判断和执行的,几个少年弟子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压力和惶惑。杨戬也没有去宽慰他们,就和战后与他们闲谈的韦护一样,他也只是将瘟门、鲲鹏,甚至那诛杀刘环的一字令旨的来历都讲给他们。他们都是道门弟子,这些力量形式不同,却并没有超出他们理解的世界,让他们不知所措的,仅仅是经历与认知的不足而已。
在他平淡的态度影响下,众弟子也渐渐安定下来,已有经历,复再了解,昨日以来隐隐徘徊在几人心头的不安便慢慢散去。杨戬忽然停下来时,众人犹听得入神,稍迟才发现是哪吒快步走近。
哪吒向众人点了下头,便对杨戬道“大师伯、黄龙师伯和玉鼎师伯正在静室,姜师叔要你前去共商战事。”
杨戬并不惊讶,西岐城在他元神笼罩之下,三位真人既不曾潜踪匿迹,一到他便知晓了。其他人都不知道,闻言不由得关心起广成子,不知道他受困九仙山多日可有受伤。杨戬也有同样的担心,不仅是对广成子,还有玉鼎真人。他不太相信定海珠之伤这么容易痊愈,也不知师父此去九仙山有没有与人交手。
他心中想着,面上并未流露,让众弟子自行修炼,又叮嘱黄天化和雷震子“大战未歇,这几天待在府中,先不要出门了。”
城中乱成一团,出去也没什么好玩的,黄天化和雷震子并无不舍,老实答应。
出了后院,哪吒却未与他同行“师叔让我去请武成王,说稍后有事商议。”这个杨戬就想不出是为什么了,道门胜负未定,姜师叔应该不会很快出兵才是。二人于是分头行事,杨戬自往静室,在门外报名求见,姜子牙立刻唤他进去。
室内燃灯道人居中,广成子、姜子牙左右相陪,下方赤精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两旁落座。杨戬行过礼,在玉鼎真人身后坐下。现在道者斗法和凡人征战紧密相关,姜子牙每与众仙议事,都让杨戬在旁与闻,以免他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在排兵布阵时有所疏漏。
静室气氛有些凝重,众仙目光都落在广成子身上,显然在杨戬到来之前已经有过一番争议。与赤精子相比,广成子的神态平和得很,被徒弟背叛暗算,又受困洞府多日的遭遇,似乎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他淡淡道“殷郊如何处置暂且不提,贫道急着来此,为的也不是他。番天印具号令、权威之力,得之搬山覆海易事耳,流落小儿之手,必成大祸。殷郊以身合之,便是消亡其中,亦是他自择之路,西岐若成齑粉,这一城凡人却是无辜。”
广成子向来待人和善,处事亦颇为宽容,但身为玉虚首仙,自有其领袖门下的果断之处,即便事关己身,轻重缓急之间,依旧没有被感情动摇。他已经明确决定,阐教众仙自是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