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想不如一试,陆渊文觉得与其在这担心能不能找到活儿,还不如明天就去找家书铺问问。
次日放课后,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拐了个弯儿,去往全县最大的一家书铺汇文斋。
刚到店门口,汇文斋的掌柜陈铭才就迎了出来,十分热情地打着招呼“陆公子大驾光临,真是敝店的荣幸呵。鄙人贱姓陈,唤铭才,在这见过陆公子了”
说罢,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县城中的不少读书人,已经知道他和徐兆麟有交情,见到往往他先带了三分的礼貌客气。陈铭才也是从那些读书人口中听到陆渊文大名的。
陆渊文开始对这种热情还有些不适应,赶忙还礼“掌柜的何必如此多礼。渊文今日来此,还指着掌柜的赏口饭吃呢。”
陈掌柜有些意外,定了定神后重新看着陆渊文“陆公子,小的没听错吧应该是敝店一干人指着你们这些读书人照顾生意赏饭吃才对。陆公子这是说反了吧。”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店,分坐在店铺里头的小桌旁。一名伙计端上茶来。
“这是渊文的字,还请掌柜过目。若掌柜觉得这字过得去,请问能不能让渊文在这揽些抄书的活计”
陆渊文直截了当地问道,同时从书箱中拿出一叠自己之前写的字,全都是工整秀丽的蝇头小楷。
陈掌柜看完他写的字,点头不语片刻,而后有些犹疑地说道“字是好字。只是抄书的报酬不算很高,只怕陆公子看不上。每百字,区区九文而已。”
陆渊文听见陈掌柜的话,默默飞速计算着自己能从中获得的收入。
抄书用的是蝇头小楷,写着并不轻松。自己一天最多能抽出时间抄两百字,也就是十八文。
一个月下来,也能有超过半两的收入。
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啊。假如全职写毛笔字,按一日千字算,一年能赚三十多两,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了。
“好,那就按每百字九文算。不知掌柜的现在需要渊文抄写哪本书”
陆渊文只祈祷陈掌柜别让他去抄写哪本少儿不宜的书。
倒不是担心自己的纯洁心灵受到玷污,而是怕一旦被家中人发现,闹得鸡飞狗跳。
陆家在这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从不许子女乱看书。
“那先抄一部周易罢计五千字,酬劳是四百五十文。”
还好陈铭才报的是本正经书,陆渊文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由于陆渊文自己手上就有周易,因此不需要从汇文斋借书回去抄,免了交押金。
在陈老板送别下离开书店时,陆渊文在店里扫了两眼,禁不住感慨这店中书刊的种类
还真是少啊。
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尚算齐全,小说话本的种类就不算很多了。
至于一些讲解儒家典籍,类似于现代教辅资料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
陆渊文将自己的观感对陈铭才说后,对方也是叹了一口气“陆公子好眼力,小的也常为这事发愁。铺子里时常出现客人前来后,找不到想要购买书籍的情况。”
陆渊文理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天下粗定不到二十年,各类典籍在之前的战乱中损毁得很厉害。很多书籍在市面上都没有流通,而是为各个世家大族所私藏。
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垄断。所谓的诗书之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文化资源上的极大优势,在科举中占尽便宜。
陆家书房中,也有不少市面上难以购得的藏书。
“别人不提,尊师刘先生就曾几次三番来这找一本叫 通书的典籍,结果每次都是摇头叹气而回”
陈铭才话音未落,陆渊文就打了个激灵。
刘先生身为秀才,尚难以在市面上买到想要的书,还得问自己借,更何况是一般读书人
用抽象的话来说,本县读书人对文化的需求,是长期得不到满足的。
哪里有需
次日放课后,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拐了个弯儿,去往全县最大的一家书铺汇文斋。
刚到店门口,汇文斋的掌柜陈铭才就迎了出来,十分热情地打着招呼“陆公子大驾光临,真是敝店的荣幸呵。鄙人贱姓陈,唤铭才,在这见过陆公子了”
说罢,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县城中的不少读书人,已经知道他和徐兆麟有交情,见到往往他先带了三分的礼貌客气。陈铭才也是从那些读书人口中听到陆渊文大名的。
陆渊文开始对这种热情还有些不适应,赶忙还礼“掌柜的何必如此多礼。渊文今日来此,还指着掌柜的赏口饭吃呢。”
陈掌柜有些意外,定了定神后重新看着陆渊文“陆公子,小的没听错吧应该是敝店一干人指着你们这些读书人照顾生意赏饭吃才对。陆公子这是说反了吧。”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店,分坐在店铺里头的小桌旁。一名伙计端上茶来。
“这是渊文的字,还请掌柜过目。若掌柜觉得这字过得去,请问能不能让渊文在这揽些抄书的活计”
陆渊文直截了当地问道,同时从书箱中拿出一叠自己之前写的字,全都是工整秀丽的蝇头小楷。
陈掌柜看完他写的字,点头不语片刻,而后有些犹疑地说道“字是好字。只是抄书的报酬不算很高,只怕陆公子看不上。每百字,区区九文而已。”
陆渊文听见陈掌柜的话,默默飞速计算着自己能从中获得的收入。
抄书用的是蝇头小楷,写着并不轻松。自己一天最多能抽出时间抄两百字,也就是十八文。
一个月下来,也能有超过半两的收入。
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啊。假如全职写毛笔字,按一日千字算,一年能赚三十多两,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了。
“好,那就按每百字九文算。不知掌柜的现在需要渊文抄写哪本书”
陆渊文只祈祷陈掌柜别让他去抄写哪本少儿不宜的书。
倒不是担心自己的纯洁心灵受到玷污,而是怕一旦被家中人发现,闹得鸡飞狗跳。
陆家在这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从不许子女乱看书。
“那先抄一部周易罢计五千字,酬劳是四百五十文。”
还好陈铭才报的是本正经书,陆渊文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由于陆渊文自己手上就有周易,因此不需要从汇文斋借书回去抄,免了交押金。
在陈老板送别下离开书店时,陆渊文在店里扫了两眼,禁不住感慨这店中书刊的种类
还真是少啊。
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尚算齐全,小说话本的种类就不算很多了。
至于一些讲解儒家典籍,类似于现代教辅资料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
陆渊文将自己的观感对陈铭才说后,对方也是叹了一口气“陆公子好眼力,小的也常为这事发愁。铺子里时常出现客人前来后,找不到想要购买书籍的情况。”
陆渊文理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天下粗定不到二十年,各类典籍在之前的战乱中损毁得很厉害。很多书籍在市面上都没有流通,而是为各个世家大族所私藏。
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垄断。所谓的诗书之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文化资源上的极大优势,在科举中占尽便宜。
陆家书房中,也有不少市面上难以购得的藏书。
“别人不提,尊师刘先生就曾几次三番来这找一本叫 通书的典籍,结果每次都是摇头叹气而回”
陈铭才话音未落,陆渊文就打了个激灵。
刘先生身为秀才,尚难以在市面上买到想要的书,还得问自己借,更何况是一般读书人
用抽象的话来说,本县读书人对文化的需求,是长期得不到满足的。
哪里有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