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呢,文儿身子骨断然没弱到摔一跤就受不住的地步”
薛琴一面将陆渊文放倒地上,一面嘟囔道。
陆渊文立刻跑到院子中,继续自得其乐地一个人玩起来,一会儿摆弄摆弄花草,一会儿搬搬院子里的陈设。
“奶奶您瞧文哥儿力气可真大,这身子骨可真是结实”
正在这时,玉锁指着陆渊文,对薛琴说道。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陆渊文将一个对小孩子而言,已是很重的花盆抱了起来,又稳稳当当放下。
“确实很结实。”
严氏点点头。
赖氏却是灰着脸,一言不发。
那边,陆渊文看似在玩耍,却将所有动静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不用说,刚刚搬起花盆的举动,也是他故意做给众人,尤其是奶奶严氏看的。
总算没有枉费之前的自我锻炼。刚刚的那个沉甸甸的花盆,别说是娇生惯养的官家子弟,哪怕是从小摸爬滚打的茁壮村童,搬起来也得费一番力气。
一行人眼见陆渊文无碍,于是单留下玉锁带着他,而后回屋去了。
“依我今日所见,文儿的身子骨,竟是好得很”
严氏一边洗漱,一边感慨道。
在一旁伺候着的赖氏今早刚灰头土脸一回,心中老大的不服气,忍不住嘀咕道“表面健壮,未必就是真的结实”
“啪”
严氏将手中象牙梳,往洗漱池边重重一拍,一脸恼怒“你这老货,成心咒我孙子”
赖氏被唬得连称不敢,不敢再说一言一语。
严氏却是不罢休“赖妈妈,你就是树叶掉了,也怕砸破脑袋。没有的事,也能说得跟真的一般。就比如文儿哥进学这事,你老说他读书会读坏身子,难道他就那么弱不禁风不成”
院子里,陆渊文忽觉耳朵一阵发热,禁不住自言自语“难道背后有人在议论我不成”
他前世就听过一种民间说法,认为人耳朵发热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照方才所见,如果自己接下来提出去读书,奶奶赞同的可能性很高。
午饭开始,今天的菜是烧鲈鱼,韭黄炒蛋,梅菜扣肉,外加几样时蔬。
相对于一般平民人家,这自然算是十二分的好菜,但据陆渊文的记忆,却是远不如当年。
当然,他没有半分抱怨的意思,实际上鸡蛋猪肉之类,营养远比鱼翅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丰富。
只是,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家道衰败,却时不时让他忧心。
“奶奶,你听没听爷爷说过,他是几岁进学的呀”
陆渊文咽下嘴里的一大块鸡蛋后问道。
陆家对于食不语这一套还是比较恪守的。所谓的食不语,指的是嘴里嚼着东西时不能说话,而不是整个吃饭过程中都不能说话。
严氏认真思索了一会后回答道“他是六岁进的学。”
“文儿今年已经七岁了哎”
陆渊文说完后,眨巴着眼对严氏说道,其中意思不言自明。
严氏放下手中碗,认真思索了半天后回答道“早该进学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读书具体方案和费用的事。
家中钱财,一向由严氏、薛琴、赖氏三人共同筹划。
严氏轻轻咳了两声,玉锁知趣地端碗退出。
陆渊文、陆雪雁、陆成君三人因为是小孩子,所以留在桌上。
“县城中目前开馆授徒的先生,共有三位,一位是刘秀才,一位是白秀才,还有一位没有功名的张先生。”
薛琴看来早就对这方面作了了解。
“这几位先生具体情状如何”
严氏追问道。
“刘秀才年纪最长,开馆授徒已有十六年,在县城中口碑十分不错,学生中曾出过几个举人。白秀才今年才二十五,刚开的馆。张先生四十上下,因他没有功名,所以就没仔细问了。”
薛琴细细介绍道,同时暗示张先生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也是,自己没有功名,怕是难教好学生。”严氏显然赞同儿媳的看法,“至于那位白秀才,年纪还轻,怕是心思不全在学生身上。”
一般而言,年轻的秀才很少有把教书当成终
薛琴一面将陆渊文放倒地上,一面嘟囔道。
陆渊文立刻跑到院子中,继续自得其乐地一个人玩起来,一会儿摆弄摆弄花草,一会儿搬搬院子里的陈设。
“奶奶您瞧文哥儿力气可真大,这身子骨可真是结实”
正在这时,玉锁指着陆渊文,对薛琴说道。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陆渊文将一个对小孩子而言,已是很重的花盆抱了起来,又稳稳当当放下。
“确实很结实。”
严氏点点头。
赖氏却是灰着脸,一言不发。
那边,陆渊文看似在玩耍,却将所有动静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不用说,刚刚搬起花盆的举动,也是他故意做给众人,尤其是奶奶严氏看的。
总算没有枉费之前的自我锻炼。刚刚的那个沉甸甸的花盆,别说是娇生惯养的官家子弟,哪怕是从小摸爬滚打的茁壮村童,搬起来也得费一番力气。
一行人眼见陆渊文无碍,于是单留下玉锁带着他,而后回屋去了。
“依我今日所见,文儿的身子骨,竟是好得很”
严氏一边洗漱,一边感慨道。
在一旁伺候着的赖氏今早刚灰头土脸一回,心中老大的不服气,忍不住嘀咕道“表面健壮,未必就是真的结实”
“啪”
严氏将手中象牙梳,往洗漱池边重重一拍,一脸恼怒“你这老货,成心咒我孙子”
赖氏被唬得连称不敢,不敢再说一言一语。
严氏却是不罢休“赖妈妈,你就是树叶掉了,也怕砸破脑袋。没有的事,也能说得跟真的一般。就比如文儿哥进学这事,你老说他读书会读坏身子,难道他就那么弱不禁风不成”
院子里,陆渊文忽觉耳朵一阵发热,禁不住自言自语“难道背后有人在议论我不成”
他前世就听过一种民间说法,认为人耳朵发热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照方才所见,如果自己接下来提出去读书,奶奶赞同的可能性很高。
午饭开始,今天的菜是烧鲈鱼,韭黄炒蛋,梅菜扣肉,外加几样时蔬。
相对于一般平民人家,这自然算是十二分的好菜,但据陆渊文的记忆,却是远不如当年。
当然,他没有半分抱怨的意思,实际上鸡蛋猪肉之类,营养远比鱼翅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丰富。
只是,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家道衰败,却时不时让他忧心。
“奶奶,你听没听爷爷说过,他是几岁进学的呀”
陆渊文咽下嘴里的一大块鸡蛋后问道。
陆家对于食不语这一套还是比较恪守的。所谓的食不语,指的是嘴里嚼着东西时不能说话,而不是整个吃饭过程中都不能说话。
严氏认真思索了一会后回答道“他是六岁进的学。”
“文儿今年已经七岁了哎”
陆渊文说完后,眨巴着眼对严氏说道,其中意思不言自明。
严氏放下手中碗,认真思索了半天后回答道“早该进学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读书具体方案和费用的事。
家中钱财,一向由严氏、薛琴、赖氏三人共同筹划。
严氏轻轻咳了两声,玉锁知趣地端碗退出。
陆渊文、陆雪雁、陆成君三人因为是小孩子,所以留在桌上。
“县城中目前开馆授徒的先生,共有三位,一位是刘秀才,一位是白秀才,还有一位没有功名的张先生。”
薛琴看来早就对这方面作了了解。
“这几位先生具体情状如何”
严氏追问道。
“刘秀才年纪最长,开馆授徒已有十六年,在县城中口碑十分不错,学生中曾出过几个举人。白秀才今年才二十五,刚开的馆。张先生四十上下,因他没有功名,所以就没仔细问了。”
薛琴细细介绍道,同时暗示张先生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也是,自己没有功名,怕是难教好学生。”严氏显然赞同儿媳的看法,“至于那位白秀才,年纪还轻,怕是心思不全在学生身上。”
一般而言,年轻的秀才很少有把教书当成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