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叶给顾老大,“大哥小心,怕烫,别让油烟抹黑了手。”
“我自己能成,你让开些,别抹到你。”顾老大接过菜叶,包住锅边,不费多大力就端着往外走。
闻秋跟在后面,将灶屋和院子门都带上。
过年不在桌子上吃饭,而是摘了不少青松叶,铺在堂屋正中,把菜碗放在松叶上,一家人围松叶而坐。
闻秋做的那一锅土豆炖鸡香气勾人,鸡肉切得很小,基本上谁都能夹到好些块,连汤也被用来拌饭吃了。
顾云山面露赞赏,“婶婶厨艺极好,无论做什么吃食,都如此上口。”
崔氏往顾云山碗里夹了一块肉,“臭小子,这是嫌娘厨艺不好了”
“不敢不敢。”
顾云山摇头,虽然他娘确实没什么厨艺可言,但他就是吃娘做饭长大的,要尽孝道,哄娘开心。
闻秋只是笑笑没说话,她没什么厨艺,只是会做几样家常菜。
吃完年夜饭,夜色已深,顾老大家有守岁的习惯,闻秋没有,便辞别回家睡觉了。
大年初三,闻秋出月子,孩子也一个月了,该把绑孩子的襁褓取掉,让他能自由的挥动手脚。
崔氏帮着解绑带,夹尿布,穿上小衣裳。
孩子很活泼,一朝得到自由,动来动去的,时不时还望着崔氏与闻秋咧开嘴巴,笑得十分喜人。
崔氏一脸慈爱,“闻秋,你这孩子也太招人稀罕了。”
一边说一边给孩子套裤子,拉起孩子的脚,一块暗红的胎记映入眼中,孩子小小的脚底被暗红占了大半,崔氏仿佛心有余悸,“幸好啊,这胎记长在脚底板,踩着看不见,这么大块,颜色还这么吓人,要是长在其他地方可不得了,大郎说有个脸上一大块黑色胎记的人去考科举,连名都不让报。”
闻秋握住孩子小脚,赞同的点头,“是啊,还好是长在脚底。”
崔氏把闻秋月子里吃的鸡蛋壳收捡,叫闻秋背着孩子,拿去倒在岔路口让人踩。
说是踩的人越多越好,孩子能安生长大长命百岁。
闻秋背上孩子,盖上布巾,拎着提篓跟崔氏去找人经常走的岔路口。
长溪村最大的岔路口,在王家寨子上面,上半村与下半村分路的地方。
这个路口叫大湾口,长溪村和大河村的人到镇上赶集都要经过这里,从集市回来,长溪村上半村的人从小路走,下半村跟着大河村的人顺大路走一段才分岔。
二人走到王家寨子,老远就看到不少人围在一起说闲话,男男女女,这里一群那儿一簇。
过年这三天是农人最闲的时候,光明正大不用干活,每天就是凑在一起闲话家常,到了饭点弄点吃的填饱肚子。
一些人看到闻秋背着孩子走近,不约而同噤声。
顾老二把闻秋买回家几个月就瘫了,王二媳妇之前一直说闻秋命硬,才把顾老二克成那样的,大伙儿只当王二媳妇见不得闻秋,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到了腊月里,孩子出生第二天顾老二咽气,王二媳妇再说闻秋命硬克夫,说是孩子把爹克死了,村里人便隐隐有些相信这个说法。
崔氏前两天串门的时候听到些说辞,有人劝她离闻秋母子远一点,免得被带害,她也不敢跟闻秋说。
又看见王二媳妇刘氏和村长儿媳张氏倚在门边,当真是冤家路窄。
刘氏张氏二人如今关系很好,全靠在背后说闻秋闲话,一有空就头对头的,对闻秋挑挑拣拣。
闻秋孩子是九个月多一天出生,她们都在一起仔细算过,大部分孩子九个月零五天左右出世,也有零十几天的,闻秋这孩子,指不定是来这里之前怀上的。
从京城到清水镇也就七八天的路程,时间完全够,两人愈发笃定闻秋孩子不是顾老二的种。
闻秋走到王二家门口,王二媳妇道“哎哟,顾二媳妇带孩子出门啦让我看看你家孩子啥样。”
“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闻秋并未停下脚步,她一点也不想跟王二媳妇打交道。
王二媳妇却不自觉,直接伸手掀开了布巾,“呀这孩子长得可真白净,可我瞅着怎么不像顾二哥啊”
闻秋把布巾拽回来,“因为孩子像我。”
张氏接茬,道“瞧这话说的,孩子像你当然没问题,但孩子终归是两个人的,怎么能一点都不像爹”
崔氏上前解围,“现在孩子小小一个,能看出个什么谁家孩子从小到大一个样儿这不得慢慢长嘛,长着长着就像了。”
张氏本就跟崔氏结过梁子,一下就阴阳怪气起来,“兰婶子人可真好,自家二弟都被活生生克死了,还帮着别人说话呢也不怕连带着被克死一家,老顾家就要绝后了你家大郎今年不是要考秀才吗你就不怕顾云山沾上霉运考不着这个秀才”
“你、你胡说八道什么”崔氏一着急便说不出话,她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大郎考不上秀才当不了官。
闻秋有些头疼,科举如此难考,考不上也是常事,但张氏这么一说,若今年顾云山当真落榜,顾老大一家心里过不去,保不齐要怪在她头上。
但她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毫无依据的流言,偏偏就有人愿意相信。
“嫂子走吧,别听她信口胡诌,科举靠的是真材实料,徇私舞弊是要杀头的,只要胸中有墨,便不用担心,云山这般努力,没有不中的道理。”
涉及顾云山,崔氏心里有些动摇,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闻秋对她家很不错,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一路上崔氏都心事重重的模样,闻秋看在眼里,觉得有点完蛋,她好不容易将顾老大一家稳住,以为可以安心发育了,被张氏这么一撺掇,崔氏必然对她心生偏见。
罢了,如果崔氏相信了她命硬的说法,要与她断绝往来,她应着就是。
只求不要给她添堵。
这么说可能显得有点不知好歹,但眼下她出了月子,播种薅草不算特别重的力气活,她背着孩子也能干。
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孩子半岁多,她的猪已经换成钱,有钱就能出钱请人来背苞米。
刚好王大憨也是被说成命硬,请他应该能成。
到了大湾口,闻秋将鸡蛋壳倒在岔路口,提着空提篓与崔氏一起往回走。
又路过王家寨子,张氏与刘氏还站在门口,像是故意等着二人回来。
不等二人走到跟前,张氏主动迎过去,“兰婶子不好啦你家二郎出事了”
崔氏正烦恼,听到这话把脸一垮,“你先是咒我家大郎考不上秀才,现在又咒我家二郎出事,就算当初小芽的事我家做的不妥当,你也不至于这么心毒吧我家又没耽误小芽,小芽嫁到镇子上,日子过得好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张氏撇嘴,“好心没好报,你家二郎从地埂上摔下去,流了好多血,叫都叫不醒,你家大郎才把刘老头请回家,我好心在这里等着告诉你,你还说我心毒,我看是你遭报应了吧”
王二媳妇刘氏插嘴,“顾大嫂,都劝你离某些人远一点,这不,才说完霉运就落在头上了。”
崔氏哪里还有心思听这些,扒开刘氏就往家里奔。
闻秋眼神带着锐意看了二人一眼,快步追上崔氏,一言不发。
此时说什么都是徒劳,得赶紧回去看看情况。
崔氏着急忙慌,泪水模糊视线,自己都摔了两跤才回到家。
“二郎幺儿”
顾云山出来,扶住脚步虚浮的崔氏,“娘,别着急,幺弟没事,只是从旁边地埂上摔下去,把头给摔破了,地埂太高,我不放心才去请刘大爷来看的,刘大爷说不严重。”
崔氏心里一松,差点跪倒在地上,进屋紧紧抱着顾云峰,“你这是要吓死娘啊”
而后上下左右的看,“幺儿,告诉娘,哪里不舒服”
顾云峰一岁半,口齿还不太清楚,只是指了指脑袋上的伤口。
崔氏拉住刘老头,“刘叔,你再帮二郎仔细看看,真的不严重吗”
刘老头道“这地埂高,但地翻过的,土不算硬,没啥事,以后看紧点,别让孩子去高处玩。”
“那就好那就好。”
送走刘老头,崔氏回头看院子里的两个丫头,“不是让你们看好小弟吗两个人看小弟还让小弟掉下地埂,是不是就顾着自己玩了”
“是不是贪玩是不是”崔氏怒火中烧,拿起一根柴就往二妮三妮腿上招呼。
闻秋看那根柴有三妮手腕粗,怕这样打会伤到两个丫头的骨头,上前去劝,“嫂子,你先冷静”
崔氏搡了闻秋一把,边哭边说“不要你管,你要是还有点良心,就离我家娃儿远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年年”灌溉营养液。
“我自己能成,你让开些,别抹到你。”顾老大接过菜叶,包住锅边,不费多大力就端着往外走。
闻秋跟在后面,将灶屋和院子门都带上。
过年不在桌子上吃饭,而是摘了不少青松叶,铺在堂屋正中,把菜碗放在松叶上,一家人围松叶而坐。
闻秋做的那一锅土豆炖鸡香气勾人,鸡肉切得很小,基本上谁都能夹到好些块,连汤也被用来拌饭吃了。
顾云山面露赞赏,“婶婶厨艺极好,无论做什么吃食,都如此上口。”
崔氏往顾云山碗里夹了一块肉,“臭小子,这是嫌娘厨艺不好了”
“不敢不敢。”
顾云山摇头,虽然他娘确实没什么厨艺可言,但他就是吃娘做饭长大的,要尽孝道,哄娘开心。
闻秋只是笑笑没说话,她没什么厨艺,只是会做几样家常菜。
吃完年夜饭,夜色已深,顾老大家有守岁的习惯,闻秋没有,便辞别回家睡觉了。
大年初三,闻秋出月子,孩子也一个月了,该把绑孩子的襁褓取掉,让他能自由的挥动手脚。
崔氏帮着解绑带,夹尿布,穿上小衣裳。
孩子很活泼,一朝得到自由,动来动去的,时不时还望着崔氏与闻秋咧开嘴巴,笑得十分喜人。
崔氏一脸慈爱,“闻秋,你这孩子也太招人稀罕了。”
一边说一边给孩子套裤子,拉起孩子的脚,一块暗红的胎记映入眼中,孩子小小的脚底被暗红占了大半,崔氏仿佛心有余悸,“幸好啊,这胎记长在脚底板,踩着看不见,这么大块,颜色还这么吓人,要是长在其他地方可不得了,大郎说有个脸上一大块黑色胎记的人去考科举,连名都不让报。”
闻秋握住孩子小脚,赞同的点头,“是啊,还好是长在脚底。”
崔氏把闻秋月子里吃的鸡蛋壳收捡,叫闻秋背着孩子,拿去倒在岔路口让人踩。
说是踩的人越多越好,孩子能安生长大长命百岁。
闻秋背上孩子,盖上布巾,拎着提篓跟崔氏去找人经常走的岔路口。
长溪村最大的岔路口,在王家寨子上面,上半村与下半村分路的地方。
这个路口叫大湾口,长溪村和大河村的人到镇上赶集都要经过这里,从集市回来,长溪村上半村的人从小路走,下半村跟着大河村的人顺大路走一段才分岔。
二人走到王家寨子,老远就看到不少人围在一起说闲话,男男女女,这里一群那儿一簇。
过年这三天是农人最闲的时候,光明正大不用干活,每天就是凑在一起闲话家常,到了饭点弄点吃的填饱肚子。
一些人看到闻秋背着孩子走近,不约而同噤声。
顾老二把闻秋买回家几个月就瘫了,王二媳妇之前一直说闻秋命硬,才把顾老二克成那样的,大伙儿只当王二媳妇见不得闻秋,没有放在心上。
结果到了腊月里,孩子出生第二天顾老二咽气,王二媳妇再说闻秋命硬克夫,说是孩子把爹克死了,村里人便隐隐有些相信这个说法。
崔氏前两天串门的时候听到些说辞,有人劝她离闻秋母子远一点,免得被带害,她也不敢跟闻秋说。
又看见王二媳妇刘氏和村长儿媳张氏倚在门边,当真是冤家路窄。
刘氏张氏二人如今关系很好,全靠在背后说闻秋闲话,一有空就头对头的,对闻秋挑挑拣拣。
闻秋孩子是九个月多一天出生,她们都在一起仔细算过,大部分孩子九个月零五天左右出世,也有零十几天的,闻秋这孩子,指不定是来这里之前怀上的。
从京城到清水镇也就七八天的路程,时间完全够,两人愈发笃定闻秋孩子不是顾老二的种。
闻秋走到王二家门口,王二媳妇道“哎哟,顾二媳妇带孩子出门啦让我看看你家孩子啥样。”
“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闻秋并未停下脚步,她一点也不想跟王二媳妇打交道。
王二媳妇却不自觉,直接伸手掀开了布巾,“呀这孩子长得可真白净,可我瞅着怎么不像顾二哥啊”
闻秋把布巾拽回来,“因为孩子像我。”
张氏接茬,道“瞧这话说的,孩子像你当然没问题,但孩子终归是两个人的,怎么能一点都不像爹”
崔氏上前解围,“现在孩子小小一个,能看出个什么谁家孩子从小到大一个样儿这不得慢慢长嘛,长着长着就像了。”
张氏本就跟崔氏结过梁子,一下就阴阳怪气起来,“兰婶子人可真好,自家二弟都被活生生克死了,还帮着别人说话呢也不怕连带着被克死一家,老顾家就要绝后了你家大郎今年不是要考秀才吗你就不怕顾云山沾上霉运考不着这个秀才”
“你、你胡说八道什么”崔氏一着急便说不出话,她什么都可以忍,就是不能忍大郎考不上秀才当不了官。
闻秋有些头疼,科举如此难考,考不上也是常事,但张氏这么一说,若今年顾云山当真落榜,顾老大一家心里过不去,保不齐要怪在她头上。
但她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毫无依据的流言,偏偏就有人愿意相信。
“嫂子走吧,别听她信口胡诌,科举靠的是真材实料,徇私舞弊是要杀头的,只要胸中有墨,便不用担心,云山这般努力,没有不中的道理。”
涉及顾云山,崔氏心里有些动摇,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闻秋对她家很不错,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一路上崔氏都心事重重的模样,闻秋看在眼里,觉得有点完蛋,她好不容易将顾老大一家稳住,以为可以安心发育了,被张氏这么一撺掇,崔氏必然对她心生偏见。
罢了,如果崔氏相信了她命硬的说法,要与她断绝往来,她应着就是。
只求不要给她添堵。
这么说可能显得有点不知好歹,但眼下她出了月子,播种薅草不算特别重的力气活,她背着孩子也能干。
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孩子半岁多,她的猪已经换成钱,有钱就能出钱请人来背苞米。
刚好王大憨也是被说成命硬,请他应该能成。
到了大湾口,闻秋将鸡蛋壳倒在岔路口,提着空提篓与崔氏一起往回走。
又路过王家寨子,张氏与刘氏还站在门口,像是故意等着二人回来。
不等二人走到跟前,张氏主动迎过去,“兰婶子不好啦你家二郎出事了”
崔氏正烦恼,听到这话把脸一垮,“你先是咒我家大郎考不上秀才,现在又咒我家二郎出事,就算当初小芽的事我家做的不妥当,你也不至于这么心毒吧我家又没耽误小芽,小芽嫁到镇子上,日子过得好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张氏撇嘴,“好心没好报,你家二郎从地埂上摔下去,流了好多血,叫都叫不醒,你家大郎才把刘老头请回家,我好心在这里等着告诉你,你还说我心毒,我看是你遭报应了吧”
王二媳妇刘氏插嘴,“顾大嫂,都劝你离某些人远一点,这不,才说完霉运就落在头上了。”
崔氏哪里还有心思听这些,扒开刘氏就往家里奔。
闻秋眼神带着锐意看了二人一眼,快步追上崔氏,一言不发。
此时说什么都是徒劳,得赶紧回去看看情况。
崔氏着急忙慌,泪水模糊视线,自己都摔了两跤才回到家。
“二郎幺儿”
顾云山出来,扶住脚步虚浮的崔氏,“娘,别着急,幺弟没事,只是从旁边地埂上摔下去,把头给摔破了,地埂太高,我不放心才去请刘大爷来看的,刘大爷说不严重。”
崔氏心里一松,差点跪倒在地上,进屋紧紧抱着顾云峰,“你这是要吓死娘啊”
而后上下左右的看,“幺儿,告诉娘,哪里不舒服”
顾云峰一岁半,口齿还不太清楚,只是指了指脑袋上的伤口。
崔氏拉住刘老头,“刘叔,你再帮二郎仔细看看,真的不严重吗”
刘老头道“这地埂高,但地翻过的,土不算硬,没啥事,以后看紧点,别让孩子去高处玩。”
“那就好那就好。”
送走刘老头,崔氏回头看院子里的两个丫头,“不是让你们看好小弟吗两个人看小弟还让小弟掉下地埂,是不是就顾着自己玩了”
“是不是贪玩是不是”崔氏怒火中烧,拿起一根柴就往二妮三妮腿上招呼。
闻秋看那根柴有三妮手腕粗,怕这样打会伤到两个丫头的骨头,上前去劝,“嫂子,你先冷静”
崔氏搡了闻秋一把,边哭边说“不要你管,你要是还有点良心,就离我家娃儿远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年年”灌溉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