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也极为肉疼,她的私钱都只有五十几文,结果这一下棺材没买成,五十文直接打了水漂。
“当家的,你有没有好好跟店家说就是家里穷才把棺材退了的,他们怎么能扣下咱们五十文钱”
顾老大把碗筷重重砸在桌上,“你有本事你去说,人家说定钱就是为了防止反悔,是我们自己不要棺材的,定钱不可能退,就算去官府说也不占理。”
“唉”
崔氏愈发相信因果报应,人心不能坏,这一打歪主意,就白白丢了五十文钱。
次日,腊月初八,村长带人来家里,用顾老二床上的被褥将顾老二卷起来,拿根麻绳捆紧,抬去提前挖好的坟坑处埋葬。
村里的习俗是长子要背棺材,意思就是旁人帮忙抬棺,长子走在棺材前面,背贴棺材,用手搂着棺材底,做背东西的样子,像是背着棺材。
顾老二的长子顾云白才七天,自然不可能去背棺,顾老二也没有棺材。
就裁了一小块白布给孩子包在头上,算是戴孝,再让闻秋披麻戴孝抱着孩子走在前头。
闻秋只想翻白眼,虽然按照古代礼法妻子要给丈夫披麻戴孝,但她并不想为顾老二披麻戴孝。
不过这种事是普世默认的,她懒得跟所有人据理力争,这样做相当于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世界,没必要也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别人觉得她太极端是怪胎。
闻秋怕山风太大,给自己和孩子都包得严严实实,到了山里,找一处背风的地方坐下,看一行人把顾老二放进事先挖好的坑里,一铲一铲的土往下填。
堆起坟堆,将刻有顾老二名字的木碑插上,就要闻秋抱着孩子去磕头烧纸。
闻秋特别想在坟堆上踩它几脚,把这土给踩实在了。
但她不能,别人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快点完事回家,从此顾老二再不能污她眼耳。
顾云山作为顾老二后辈侄子,在闻秋抱着孩子磕头烧纸后,他就带着两个妹妹与弟弟上前,往纸火堆上加纸钱。
顾云峰极为懵懂,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看着大哥和两个姐姐烧纸,便跟着有样学样,拿了纸钱丢在火中。
只是他觉得好玩,一边烧一边咯咯的笑。
闻秋突然有点羡慕顾云峰,在顾老二坟前笑得欢实也没人说什么。
她不仅不能笑,还要装出一副悲伤欲绝的样子。
一番折腾,总算把顾老二给埋了,闻秋回到家中,看着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心里一片祥和,这下是真正清净了。
孩子出生,丈夫入土,她可以专心的为自己而活,没有人再来拖她后腿。
想着,低眼看了看怀里熟睡的孩子,大概因为是自己生的孩子,闻秋瞅着他越长越好看,心头是欢喜的。
也可能是因为这孩子比较像她,并不像顾老二。
之前闻秋有过这方面的担忧,要是孩子长得像顾老二,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心平气和不带偏见的将孩子养育长大。
幸好,至少目前不像,希望日后也不要往顾老二的方向长。
顾老二下葬三天后,闻秋还要带孩子去顾老二坟头,让孩子往顾老二坟堆子上撒一把土,称之为扶山,以示尊敬。
为了讲究这个形式,崔氏把孩子的手从襁褓里放了一只出来,然后抓一点土放在孩子手心,再抱到坟墓边,借孩子的手将那一点土撒在坟堆上。
闻秋无话可说。
扶山回去,闻秋去烧了一大锅水,准备洗个澡,天气晴了十来天,开始时明时暗,看样子快要下雪了,等下雪更不好洗。
初一那晚王大憨挑满的水缸,今天腊月十一,已经见了底。
闻秋烤干头发,把洗澡水留着喂猪,而后找到崔氏,道“嫂子,你不是要学用苞米熬麦芽糖吗你应该也看到角落我发着的麦芽了,现在腊月中旬,时间刚好,熬两斤过年吃。”
崔氏一拍脑门,“对唉,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这一茬,要咋整你负责说,我负责做。”
“我发了一斤麦芽,嫂子从家里称十斤苞米过来,用石磨磨成小米米,用水泡一晚上,第二天就能熬。”闻秋说着,眉头轻蹙,“家里其他东西都是现成的,但是我水缸空了,熬糖很费水的。”
崔氏一摆手,不在意道“那有啥,水井就在沟边,近几年又不干水,去挑一缸就是,挑满一缸应该够了吧”
闻秋点头,眉眼带笑,“够了的,只是辛苦嫂子了,我在月子里不能去挑水。”
“不辛苦,挑个水而已,这一年到头就数冬日最闲。”崔氏说着,去拿墙边的扁担和水桶,“那你在家待着,嫂子这就去挑水,挑满水缸今晚把苞米给泡上。”
“好。”
崔氏去挑水,闻秋哄孩子睡着,去堂屋柜子里拿出二十来个山核桃,用锤子敲开,用针仔细把核桃仁都挑出来装在碗里。
山核桃壳很硬,核桃仁都死死夹在其中,不用针挑碎根本拿不出来。
虽然山核桃难取仁,但比闻秋吃过的家种核桃香得多,用来粘在饴糖里应该能唇齿生香。
崔氏来回跑了好多趟,才把院落的大水缸挑满,闻秋也将山核桃仁尽数挑出,二十几个山核桃的仁,装了小半碗。
崔氏听闻秋的,去自家称了十斤苞米,提着往外走被顾老大拦了下来,“你提这么多苞米出去干啥”
“闻秋教我用苞米熬糖,让我称十斤苞米过去。”崔氏直说。
顾老大道“她让你拿你就拿啊那她要是让你把咱家的肉都提过去,你是不是也赶紧提着往她家送说你憨你还不信,闻秋心境多扎实你不知道就敢把自家东西往她手里送也不怕她连你骨油都吸干净”
崔氏讪讪一笑,“就是十斤苞米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我又不是没脑子,怎么可能啥都答应人家闻秋自己发的麦芽教我手艺,熬出糖来还是大伙儿吃,有啥不好的”
顾老大想了想,“提过去熬糖也行,但咱家出了十斤苞米,糖熬出来咱家要拿大头,闻秋她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
“行了我知道,就你操心多,这种事不要你说闻秋自己心里都有数。”崔氏提着苞米,绕过顾老大去了闻秋家。
闻秋让崔氏把苞米粗粗磨了一遍,把灰尘表皮筛去,就装在盆里用水泡着。
崔氏很是上心,第二天一大早就来闻秋院里,听闻秋指挥,把麦芽切碎碾磨成浆,又将泡过的苞米碾磨,烧起火来煮浆子。
点上麦芽之后,看着浆子慢慢分层渗出糖水,崔氏沾一点尝尝,瞬时喜笑颜开,“哎呀闻秋,真成了”
“嫂子真厉害,第一次学就能做成。”闻秋从来不吝啬夸奖,鼓励别人愉悦自己。
崔氏果然笑容更璨,“还是闻秋你教得好”
过滤之后熬着糖水,闻秋抓了两把黄豆出来在小灶上面炒,炒黄炒香去壳,再把昨天挑出来的山核桃仁也炒熟拌在一起。
这次闻秋让崔氏准备了两个簸箕,一个装纯的麦芽糖,一个装粘了黄豆与核桃仁的。
到了傍晚,天上飘起雪花,一点一点雪白晶莹,渐渐变得洋洋洒洒。
闻秋依在灶屋门口,看暗沉沉的天空落下片片雪白,思绪放空不知在想什么。
二妮三妮守着锅看糖水,崔氏把灶膛里的火炭往外刨了刨,拉闻秋一把,“你还在月子里,快进来烤火,别站在门口吹风。”
闻秋回神,“好。”
闻秋回到灶门边烤火,崔氏招呼二妮,“二丫头,你去厢房听听小弟哭没哭。”
二妮话少,直接起身去听了。
崔氏与闻秋同坐,“嘶看样子今年这场雪不小,下雪好,能把地里的虫子给冻死,就是娃儿的尿布不容易干了,还好你闷了不少木炭,可以用来烘尿布。”
二妮回转,“娘,婶婶,小弟没哭。”
崔氏道“没哭就行,你记得时不时去听一下,哭了就来叫你婶子。”
晚上,锅里糖水起了独泡,闻秋忙让崔氏撤火。
饴糖很粘稠,舀糖是个力气活,得趁着它还没冷却从锅里刮出来。
舀出一半装进小簸箕,另一半闻秋叫崔氏暂时留在锅里,她把炒好的黄豆与山核桃仁倒进去,让崔氏拌匀再倒出来。
崔氏常年跟着干农活,力气不小,却也拌得吃力,再被刨出来的火炭一烤,出了一身汗。
二妮三妮两个丫头馋的很,闻秋就把沾满饴糖的勺子和筷子递给二人,“拿去,舔干净了我容易洗。”
“我保证舔干净。”三妮看了看熬糖的锅,上面同样沾着些饴糖,“婶子,你家的锅难不难洗我跟二姐也可以舔锅。”
“这,还是算了吧。”闻秋不敢想两个丫头从大铁锅里舔饴糖是什么场面。
崔氏拍了三妮后脑勺一巴掌,“臭丫头,一天到晚鬼点子多,你口水啦擦的不嫌脏。”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美美”灌溉营养液。
么么哒
“当家的,你有没有好好跟店家说就是家里穷才把棺材退了的,他们怎么能扣下咱们五十文钱”
顾老大把碗筷重重砸在桌上,“你有本事你去说,人家说定钱就是为了防止反悔,是我们自己不要棺材的,定钱不可能退,就算去官府说也不占理。”
“唉”
崔氏愈发相信因果报应,人心不能坏,这一打歪主意,就白白丢了五十文钱。
次日,腊月初八,村长带人来家里,用顾老二床上的被褥将顾老二卷起来,拿根麻绳捆紧,抬去提前挖好的坟坑处埋葬。
村里的习俗是长子要背棺材,意思就是旁人帮忙抬棺,长子走在棺材前面,背贴棺材,用手搂着棺材底,做背东西的样子,像是背着棺材。
顾老二的长子顾云白才七天,自然不可能去背棺,顾老二也没有棺材。
就裁了一小块白布给孩子包在头上,算是戴孝,再让闻秋披麻戴孝抱着孩子走在前头。
闻秋只想翻白眼,虽然按照古代礼法妻子要给丈夫披麻戴孝,但她并不想为顾老二披麻戴孝。
不过这种事是普世默认的,她懒得跟所有人据理力争,这样做相当于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世界,没必要也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别人觉得她太极端是怪胎。
闻秋怕山风太大,给自己和孩子都包得严严实实,到了山里,找一处背风的地方坐下,看一行人把顾老二放进事先挖好的坑里,一铲一铲的土往下填。
堆起坟堆,将刻有顾老二名字的木碑插上,就要闻秋抱着孩子去磕头烧纸。
闻秋特别想在坟堆上踩它几脚,把这土给踩实在了。
但她不能,别人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快点完事回家,从此顾老二再不能污她眼耳。
顾云山作为顾老二后辈侄子,在闻秋抱着孩子磕头烧纸后,他就带着两个妹妹与弟弟上前,往纸火堆上加纸钱。
顾云峰极为懵懂,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看着大哥和两个姐姐烧纸,便跟着有样学样,拿了纸钱丢在火中。
只是他觉得好玩,一边烧一边咯咯的笑。
闻秋突然有点羡慕顾云峰,在顾老二坟前笑得欢实也没人说什么。
她不仅不能笑,还要装出一副悲伤欲绝的样子。
一番折腾,总算把顾老二给埋了,闻秋回到家中,看着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心里一片祥和,这下是真正清净了。
孩子出生,丈夫入土,她可以专心的为自己而活,没有人再来拖她后腿。
想着,低眼看了看怀里熟睡的孩子,大概因为是自己生的孩子,闻秋瞅着他越长越好看,心头是欢喜的。
也可能是因为这孩子比较像她,并不像顾老二。
之前闻秋有过这方面的担忧,要是孩子长得像顾老二,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心平气和不带偏见的将孩子养育长大。
幸好,至少目前不像,希望日后也不要往顾老二的方向长。
顾老二下葬三天后,闻秋还要带孩子去顾老二坟头,让孩子往顾老二坟堆子上撒一把土,称之为扶山,以示尊敬。
为了讲究这个形式,崔氏把孩子的手从襁褓里放了一只出来,然后抓一点土放在孩子手心,再抱到坟墓边,借孩子的手将那一点土撒在坟堆上。
闻秋无话可说。
扶山回去,闻秋去烧了一大锅水,准备洗个澡,天气晴了十来天,开始时明时暗,看样子快要下雪了,等下雪更不好洗。
初一那晚王大憨挑满的水缸,今天腊月十一,已经见了底。
闻秋烤干头发,把洗澡水留着喂猪,而后找到崔氏,道“嫂子,你不是要学用苞米熬麦芽糖吗你应该也看到角落我发着的麦芽了,现在腊月中旬,时间刚好,熬两斤过年吃。”
崔氏一拍脑门,“对唉,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这一茬,要咋整你负责说,我负责做。”
“我发了一斤麦芽,嫂子从家里称十斤苞米过来,用石磨磨成小米米,用水泡一晚上,第二天就能熬。”闻秋说着,眉头轻蹙,“家里其他东西都是现成的,但是我水缸空了,熬糖很费水的。”
崔氏一摆手,不在意道“那有啥,水井就在沟边,近几年又不干水,去挑一缸就是,挑满一缸应该够了吧”
闻秋点头,眉眼带笑,“够了的,只是辛苦嫂子了,我在月子里不能去挑水。”
“不辛苦,挑个水而已,这一年到头就数冬日最闲。”崔氏说着,去拿墙边的扁担和水桶,“那你在家待着,嫂子这就去挑水,挑满水缸今晚把苞米给泡上。”
“好。”
崔氏去挑水,闻秋哄孩子睡着,去堂屋柜子里拿出二十来个山核桃,用锤子敲开,用针仔细把核桃仁都挑出来装在碗里。
山核桃壳很硬,核桃仁都死死夹在其中,不用针挑碎根本拿不出来。
虽然山核桃难取仁,但比闻秋吃过的家种核桃香得多,用来粘在饴糖里应该能唇齿生香。
崔氏来回跑了好多趟,才把院落的大水缸挑满,闻秋也将山核桃仁尽数挑出,二十几个山核桃的仁,装了小半碗。
崔氏听闻秋的,去自家称了十斤苞米,提着往外走被顾老大拦了下来,“你提这么多苞米出去干啥”
“闻秋教我用苞米熬糖,让我称十斤苞米过去。”崔氏直说。
顾老大道“她让你拿你就拿啊那她要是让你把咱家的肉都提过去,你是不是也赶紧提着往她家送说你憨你还不信,闻秋心境多扎实你不知道就敢把自家东西往她手里送也不怕她连你骨油都吸干净”
崔氏讪讪一笑,“就是十斤苞米而已,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我又不是没脑子,怎么可能啥都答应人家闻秋自己发的麦芽教我手艺,熬出糖来还是大伙儿吃,有啥不好的”
顾老大想了想,“提过去熬糖也行,但咱家出了十斤苞米,糖熬出来咱家要拿大头,闻秋她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
“行了我知道,就你操心多,这种事不要你说闻秋自己心里都有数。”崔氏提着苞米,绕过顾老大去了闻秋家。
闻秋让崔氏把苞米粗粗磨了一遍,把灰尘表皮筛去,就装在盆里用水泡着。
崔氏很是上心,第二天一大早就来闻秋院里,听闻秋指挥,把麦芽切碎碾磨成浆,又将泡过的苞米碾磨,烧起火来煮浆子。
点上麦芽之后,看着浆子慢慢分层渗出糖水,崔氏沾一点尝尝,瞬时喜笑颜开,“哎呀闻秋,真成了”
“嫂子真厉害,第一次学就能做成。”闻秋从来不吝啬夸奖,鼓励别人愉悦自己。
崔氏果然笑容更璨,“还是闻秋你教得好”
过滤之后熬着糖水,闻秋抓了两把黄豆出来在小灶上面炒,炒黄炒香去壳,再把昨天挑出来的山核桃仁也炒熟拌在一起。
这次闻秋让崔氏准备了两个簸箕,一个装纯的麦芽糖,一个装粘了黄豆与核桃仁的。
到了傍晚,天上飘起雪花,一点一点雪白晶莹,渐渐变得洋洋洒洒。
闻秋依在灶屋门口,看暗沉沉的天空落下片片雪白,思绪放空不知在想什么。
二妮三妮守着锅看糖水,崔氏把灶膛里的火炭往外刨了刨,拉闻秋一把,“你还在月子里,快进来烤火,别站在门口吹风。”
闻秋回神,“好。”
闻秋回到灶门边烤火,崔氏招呼二妮,“二丫头,你去厢房听听小弟哭没哭。”
二妮话少,直接起身去听了。
崔氏与闻秋同坐,“嘶看样子今年这场雪不小,下雪好,能把地里的虫子给冻死,就是娃儿的尿布不容易干了,还好你闷了不少木炭,可以用来烘尿布。”
二妮回转,“娘,婶婶,小弟没哭。”
崔氏道“没哭就行,你记得时不时去听一下,哭了就来叫你婶子。”
晚上,锅里糖水起了独泡,闻秋忙让崔氏撤火。
饴糖很粘稠,舀糖是个力气活,得趁着它还没冷却从锅里刮出来。
舀出一半装进小簸箕,另一半闻秋叫崔氏暂时留在锅里,她把炒好的黄豆与山核桃仁倒进去,让崔氏拌匀再倒出来。
崔氏常年跟着干农活,力气不小,却也拌得吃力,再被刨出来的火炭一烤,出了一身汗。
二妮三妮两个丫头馋的很,闻秋就把沾满饴糖的勺子和筷子递给二人,“拿去,舔干净了我容易洗。”
“我保证舔干净。”三妮看了看熬糖的锅,上面同样沾着些饴糖,“婶子,你家的锅难不难洗我跟二姐也可以舔锅。”
“这,还是算了吧。”闻秋不敢想两个丫头从大铁锅里舔饴糖是什么场面。
崔氏拍了三妮后脑勺一巴掌,“臭丫头,一天到晚鬼点子多,你口水啦擦的不嫌脏。”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美美”灌溉营养液。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