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五, 夏望取士落幕。
    备受瞩目的岑嘉树意外止步于策论,恒王府与大长公主府争相延揽他,姑侄两个为此闹得有些不愉快。
    齐国公主无权参政, 按惯例并无择士子为家臣的道理。
    不过, 大长公主孀居多年,“岑嘉树长相上佳”这事又人尽皆知,所以大家都只以为她所存不过慕色之心,倒没往别处想。
    哪怕贵为大长公主,她终归还是个齐女。
    公然为个年轻美男与自家侄儿撕破脸,这算一桩惊世骇俗之举。
    坊间百姓在背后嘀咕她轻浮放浪, 甚至有言官上奏提醒齐帝管束胞妹云云。
    对齐帝来说, 岑嘉树只是个连御前对答都进不了的落选士子。
    见这人竟惹得大长公主府与恒王府闹翻了, 齐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这节骨眼上,他多的是国政要务需费神,哪耐烦细查这些鸡毛蒜皮。
    一边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一边是他宠爱的儿子, 让他裁决岑嘉树的去向, 这也挺头疼的。
    于是打发了人去征询岑嘉树本人的意愿。
    其实这种征询就是个坑, 无论岑嘉树选大长公主府还是恒王府, 齐帝都会以他惹了另一边不满为由, 立刻将他遣返原籍。
    但岑嘉树诚挚表示“不忍造成大长公主与恒王姑侄不睦, 愿入淮王府”。
    齐帝虽意外,却觉这是个让各方都能下台阶的好去处, 便召来萧明彻, 问他的意思。
    萧明彻惯例是那副可有可无的麻木脸“但凭父皇定夺。”
    就这样, 事情便定下了。
    大长公主与恒王既闹了不快, 只要岑嘉树最终没落在对方手里, 他俩就都没二话。
    旁人看着只觉岑嘉树是被迫选了相对弱势的淮王府;而淮王府也是碍于齐帝圣意,没争没抢,谁也没得罪。
    皆大欢喜。
    从七月上旬开始,齐国朝堂暗流汹涌,齐帝喜忧参半。
    喜的是,随着夏望取士结束,一批有才能也有斗志的新面孔涌入朝局;空虚的国库也从“赐爵”中得到巨资补充。
    这笔财富和这批人才,让齐帝重新有了制衡局面的新筹码,之前阻力重重的许多大政有了重议余地。
    忧的是,自开始重议对南境那边的宋国,究竟是“整合举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割土求和,以使民休养生息,徐徐再图”,主战的太子派与主和的恒王党又开始了死掐。
    无论大小朝会,只要议到是战是和,两方人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坚持,谁都不退步,最后总是以乌烟瘴气收场。
    非但如此,在朝会之外,两边更是斗成乌眼鸡。
    吏部党附恒王,太子就对吏部发难;兵部倾向太子,恒王就找兵部的茬。
    短短时间内,双方攻防激烈,各有胜负,京中官员人人自危。
    两股势力这么僵持内耗,对齐帝来说可太棘手了。
    他本心里是倾向主战,但战有战的难处,太子一派迟迟提不出解决那些隐患的有效方案。后顾之忧解不了,齐帝便按不住主和派。
    齐帝到底上了年纪了,又急又气之下心力交瘁,竟突如其来地急出了头风症。
    帝有疾,皇子夫妇及公主夫妇、皇族宗亲们自需勤往内城探视。
    齐人重“孝”字,公主们身为女儿有所不便,皇子轮流留宿内城,彻夜于帝前侍疾则是理所应当。
    当然,这种时候,太子和恒王都不是缺心眼儿,谁也不会给对方单独留在御前一整夜的机会。
    两人不约而同地提议,每夜由两位皇嗣或王叔同侍帝前。
    他俩将对方盯得死紧,自然每次守夜都绑在一处。而萧明彻就与别的兄弟或王叔们一道。
    这对萧明彻倒是个好事。
    他往常时不时被派往边境,留在雍京时又谨慎着,若非必要绝不私下与各府走动。所以大多数兄弟姐妹、王叔、宗亲对他都因缺乏接触而不够了解。
    此次大家轮流在帝前守夜侍疾,许多人与萧明彻相处几次后,或多或少也看出了他的潜力。
    朝堂格局的改变,惊雷有时就藏在这种无声之处。
    七月十六清晨,萧明彻与泰王叔一道退出内城。
    泰王叔是年近五旬的人,又常年养尊处优,陆续在御前撑了好几个通宵达旦,多少有点顶不住,此刻脚步都有些虚浮了。
    反观萧明彻,虽眼底有淡青,却肩展腰直,步伐沉稳有力,半点不见疲惫虚弱。
    泰王叔望着这个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侄儿,感慨笑道“殿下不愧是经过战场历练之人,龙精虎猛啊。”
    萧明彻向来不擅应付场面虚言,循声转头直视他“嗯。”
    他对谁都这样,泰王叔并不会误会他是故意冷对自己。
    于是乐呵呵接着又道“今年是殿下晋升亲王爵后初次参与夏望取士。想来收获颇丰吧”
    在萧明彻听来,这完全就是废话。
    各家王府择落选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似蜜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许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乘月并收藏似蜜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