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五十八章悟兰因 (1/2)
天津桥是洛阳城最重要的要道,仅在天津桥面上,至少都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之众。乌压压挤着数千人的天津桥上忽然静了下来,静得那么宁、那么定,仿佛这数千人都是石雕泥塑,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洛水泱泱不绝,天津桥上的道旁柳仍旧浮动着,风吹叶落掉落到人们的身上。半点不见往来行旅络绎不绝的景象。假如洛水有灵,一定会为眼前此景而惊叹不已的。
这熙熙攘攘的天津桥,是为谁而停的
也许千年之后的人们得知了此事,也会为此而无尽感叹。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使一个繁华热闹的所在,忽然就安静下来。
假如现如今在天津桥上的人们还能够捡回自己的思维,他们也会不禁发出同样的疑问。是什么使他们忽然像是被冻住了一样,呆立在那里,就连呼吸也忘记
处于风暴正中心的两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呢
不管别人怎样想,至少了空是没有的。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一直闭目不语,仿佛真的化身一座没有感情的佛像,兀自矗立在那里,看着人世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半点反应。
女孩没有想,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只知道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声音,有一股力量,在驱策着她,让她下来,走到人群中去,坐到那个陌生的和尚身边,与他一同承担众人的非议、责难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后果。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你对不起这个人,你必须要承担起责任,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错了就要认,该她承担的,就要去承担。
于是,她这样做了,无论后果如何。
扑通一声,一支火把从一个人手中掉落下来。紧接着又是扑通一声,另外一支火把也掉了下来。一直燃烧不休的火把掉在地上,竟像是受到什么力量吸引似的,瞬间就熄灭了。
举着僧衣的,僧衣掉了。举着檄文的,檄文落了。拿着棍棒的,棍棒哗啦啦落下来去。就连正指着了空的那个泼妇的手也渐渐垂下去。
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指责下去了。因为,正坐在了空旁边的那个女孩,那么灵,那么幻,那么空,那么绮,却又那么美,那么艳。
美得像你不小心跌足山崖,却又大难不死时的狂喜;仿佛众里寻她,天涯海角无觅处,芳踪杳然却恋恋不舍的怅然若失;还似朝歌夜弦,纵饮悲歌后的清狂一醉;依稀如大梦未醒,雾里看花的朦胧一顾。
不必顾盼神飞,无需语笑嫣然,只往那里轻轻一坐,便已不枉此生。
忽然间,人们都知道了她是谁,虽然她并未开口,却已不必再多言。
她自然就是那个女子,她当然就是那个女子。若她都不是,这世上就没有人再可以是,那传闻中令得道高僧也动了儿女之恋的女子。
像她那样的人物,又有谁能够不步了空的后尘
忽然间,人们又都理解了了空。不仅理解,心中还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同情与哀凄。像这样的人,谁能逃得掉像这样的人,谁能忘得了像这样的人,谁能留得住
古人总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若遇见了如此人物,纵伤极夭极又何妨
华胥路远,枕籍未凉,南柯不醒,黄粱尚温。
可悲,可叹,可惜,亦可羡。
女孩闭着眼,她不是不敢面对,也不是心有畏惧。
她是在等。既然他们要把了空付之一炬,那她自然也该承受同样的后果。若如此,断却前缘,一了百了,她亦无悔,也能无愧。
可惜天不遂人愿,现在火把已经掉落,已没有东西可以点燃柴堆,也没有人想要做这种事情了。
女孩闭目静静等了很久,却仍然没有烈火焚身的炙热痛苦,她只得睁开眼睛。满桥的人定在那里,表情仍停留在不久之前的狰狞,眼中却没有了愤怒。
女孩忽然觉得很可笑,他们有什么资格这样对这个和尚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手中举着一面,谁都看不见的正义的大旗吗
女孩看着最前面的那个妇人,目不转睛、一瞬不瞬,她看着她,就只看着她。那样皎滟的一双眼睛盯着这样一个年华已逝的妇人,盯着她自惭形秽,无地自处。
忽然,那妇人像是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不顾一切地转身向后,踉踉跄跄地推开人群,逃到谁都看不到她的地方去。
女孩的目光又移到,那两个之前举着火把的人身上。她的眼睛静如春湖,明如悬镜,隐含着一种能够杀死你的温柔。这两人也坚持不下去,被这样一看,似乎万般愧疚上心头,仅余的良心已煎熬得他们无地自容。所以他们只有逃走,逃脱那目光的牢笼,眼神的利刃。
女孩继续看,她一个一个看过去,一个都没放过。
一开始,她只看着围在最中央的那些人,他们围在最中央,也冲在最前头。若没有这些人,也许正在围观的人在这里站过一会儿,就自觉
洛水泱泱不绝,天津桥上的道旁柳仍旧浮动着,风吹叶落掉落到人们的身上。半点不见往来行旅络绎不绝的景象。假如洛水有灵,一定会为眼前此景而惊叹不已的。
这熙熙攘攘的天津桥,是为谁而停的
也许千年之后的人们得知了此事,也会为此而无尽感叹。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使一个繁华热闹的所在,忽然就安静下来。
假如现如今在天津桥上的人们还能够捡回自己的思维,他们也会不禁发出同样的疑问。是什么使他们忽然像是被冻住了一样,呆立在那里,就连呼吸也忘记
处于风暴正中心的两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呢
不管别人怎样想,至少了空是没有的。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一直闭目不语,仿佛真的化身一座没有感情的佛像,兀自矗立在那里,看着人世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半点反应。
女孩没有想,她什么都没有想。她只知道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声音,有一股力量,在驱策着她,让她下来,走到人群中去,坐到那个陌生的和尚身边,与他一同承担众人的非议、责难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后果。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你对不起这个人,你必须要承担起责任,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错了就要认,该她承担的,就要去承担。
于是,她这样做了,无论后果如何。
扑通一声,一支火把从一个人手中掉落下来。紧接着又是扑通一声,另外一支火把也掉了下来。一直燃烧不休的火把掉在地上,竟像是受到什么力量吸引似的,瞬间就熄灭了。
举着僧衣的,僧衣掉了。举着檄文的,檄文落了。拿着棍棒的,棍棒哗啦啦落下来去。就连正指着了空的那个泼妇的手也渐渐垂下去。
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指责下去了。因为,正坐在了空旁边的那个女孩,那么灵,那么幻,那么空,那么绮,却又那么美,那么艳。
美得像你不小心跌足山崖,却又大难不死时的狂喜;仿佛众里寻她,天涯海角无觅处,芳踪杳然却恋恋不舍的怅然若失;还似朝歌夜弦,纵饮悲歌后的清狂一醉;依稀如大梦未醒,雾里看花的朦胧一顾。
不必顾盼神飞,无需语笑嫣然,只往那里轻轻一坐,便已不枉此生。
忽然间,人们都知道了她是谁,虽然她并未开口,却已不必再多言。
她自然就是那个女子,她当然就是那个女子。若她都不是,这世上就没有人再可以是,那传闻中令得道高僧也动了儿女之恋的女子。
像她那样的人物,又有谁能够不步了空的后尘
忽然间,人们又都理解了了空。不仅理解,心中还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同情与哀凄。像这样的人,谁能逃得掉像这样的人,谁能忘得了像这样的人,谁能留得住
古人总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若遇见了如此人物,纵伤极夭极又何妨
华胥路远,枕籍未凉,南柯不醒,黄粱尚温。
可悲,可叹,可惜,亦可羡。
女孩闭着眼,她不是不敢面对,也不是心有畏惧。
她是在等。既然他们要把了空付之一炬,那她自然也该承受同样的后果。若如此,断却前缘,一了百了,她亦无悔,也能无愧。
可惜天不遂人愿,现在火把已经掉落,已没有东西可以点燃柴堆,也没有人想要做这种事情了。
女孩闭目静静等了很久,却仍然没有烈火焚身的炙热痛苦,她只得睁开眼睛。满桥的人定在那里,表情仍停留在不久之前的狰狞,眼中却没有了愤怒。
女孩忽然觉得很可笑,他们有什么资格这样对这个和尚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手中举着一面,谁都看不见的正义的大旗吗
女孩看着最前面的那个妇人,目不转睛、一瞬不瞬,她看着她,就只看着她。那样皎滟的一双眼睛盯着这样一个年华已逝的妇人,盯着她自惭形秽,无地自处。
忽然,那妇人像是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不顾一切地转身向后,踉踉跄跄地推开人群,逃到谁都看不到她的地方去。
女孩的目光又移到,那两个之前举着火把的人身上。她的眼睛静如春湖,明如悬镜,隐含着一种能够杀死你的温柔。这两人也坚持不下去,被这样一看,似乎万般愧疚上心头,仅余的良心已煎熬得他们无地自容。所以他们只有逃走,逃脱那目光的牢笼,眼神的利刃。
女孩继续看,她一个一个看过去,一个都没放过。
一开始,她只看着围在最中央的那些人,他们围在最中央,也冲在最前头。若没有这些人,也许正在围观的人在这里站过一会儿,就自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