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嘴还算严,这些没下圣旨的事也就跟丈夫和柯玉珠提过两嘴。丈夫知道分寸,就算要说也是跟柯都尉这个做父亲的说一说,而且几个男人说这些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析京中形势,而不单纯是因为王畅和公主的花边消息。
    至于柯玉珠,王氏也是看她嘴严,从不往外说,加之这几个月跟小姑子相处得如同闺蜜一般,才与她八卦几句的。
    “王家二郎他与昭明公主的婚事出了变故”柯玉珠迟疑地问。
    这原本也是她很想不通的地方。分明她才穿越过来几个月,又是天高皇帝远的晋江城,再怎么蝴蝶也蝴蝶不到襄京城去吧可怎么在这里,昭明公主跟王畅都快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假如她没有蝴蝶掉任何东西,那都这样了,为何周太祖后来会将昭明公主嫁给郑叡呢从太祖后期来看,分明周太祖也一样重视王畅啊,他和郑叡一文一武,是周太祖的左膀右臂。
    这会儿听王氏那么说,她反倒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也许,他们二人的婚事一直到郑叡入京都还没定下
    后来,事情就变成了像周史记载的那样,“周太祖惜其将才,以公主许之。群臣皆以为驸马出身微贱,不足相配,驳太祖。太祖拒,斥群臣。公主至孝,出首尊太祖之意于八月下降。”
    柯玉珠当初也是郑叡的迷妹,这段周太祖一意孤行将昭明公主许配郑叡的记载,她记得清清楚楚。
    虽然史书上干巴巴地记载,周太祖是十分欣赏郑叡才会如此。
    但周朝讲堂却分析,周太祖之所以执意如此,是因为当时周太祖想改革军制,郑叡是他决心重用的武将,但碍于郑叡的出身太低,朝堂上的大部分武官都不服他,所以周太祖才想让他加一层“驸马爷”的身份,好加重他的分量。
    群臣反对,其实真正反对的是郑叡入主十六卫,那样会分了他们的权,而非反对那桩婚事本身。
    最后,昭明公主主动出面,最终目的也不是平息此事,而是为了嘉元帝自愿去完成这桩政治联姻,所幸郑叡是个有良心的,一生都善待了昭明公主。
    这种说法有部分人支持,也有部分人反对。双方你来我往,辩得如火如荼。
    柯玉珠不是学历史的,连周朝当时的政治背景都闹不明白,更别提这些了。她当时只是做了个吃瓜群众,那些历史教授说的通俗易懂的时候她就听几耳朵,晦涩难懂了她就纯看热闹。
    若早知她有一天会穿过来,她一定将整本周史都背下来
    现在嘛,她也只能从父母和王氏等人那里知道一些很多人都知道的。比如,如今朝堂上以王、谢两家为首。又比如,这两家隐隐对立,嘉元帝倾向王家,所以才有意将昭明公主嫁到王家,谢家却已将一个女儿送进东宫做了太子良娣,听说还十分得太子宠爱,已渐渐能与太子妃陈氏比肩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王氏却不知道柯玉珠脑中的小宇宙在那一瞬间想了这么多。
    “京中来信说,昭明公主正月时被前简王府中的女人连累得落了水,当时就直接昏过去了。后来病情一直反复,连床都下不了。母亲的信中说,公主现在已经去了上林苑的皇庄上休养,二堂哥亲自送去的。皇后娘娘还陪着一起住了下来,太子妃也时常过去陪伴几日,就连陛下都抽空去看了一次。原本,今年七月公主及笄之后,陛下便会下旨赐婚。如今公主病成这样,那婚事也只能先缓一缓了。”王氏说道。
    柯玉珠眼前一闪。
    按照历史进程,这一缓,只怕就会把婚事缓没了。
    就是不知道,郑叡会在何时入京她只知他入京的契机是晋江城之战,可她完全不知道究竟是嘉元几年几月啊
    天啊地啊,她为何不把整本周史背下来
    但不管如何,她都得抓紧时间了,一旦郑叡入京,她便完全没希望了。
    第二日,扶风巷。
    郑叡如往常在酉时下了衙。他并不打算去回春堂,因而直接回扶风巷去了。
    他觉得,要是自己去了,只怕会给那位成姑娘自己真对她有意的错觉。还不如他一直冷待她,想必小姑娘碰了壁,就知道回头了。
    余元青倒是跃跃欲试想去回春堂蹭饭的,倒不为其他,而是冲着那位成姑娘的手艺。
    不说昨天那盘他拿走的松黄饼,早上的时候他买了几个白面馒头回头,就着昨晚郑校尉没吃完的一些剩菜吃了,便是残羹冷炙,那味道也比千篇一律的酒楼饭菜强多了。
    余元青深觉,郑校尉昨天一口气吃了那么多,大半夜了还在耍九曲枪消食,那还真是情有可原。
    郑校尉节俭,家中不买人也不雇人,什么都自己来。其他倒还好,做饭这种事,他们两个大男人都不会啊,只好天天在外面买。
    可每天都吃外边这些,他真是腻了呀。好不容易有每天蹭饭吃的福利送上门,还是个大美人亲手做的,偏偏郑校尉不领情。
    他才刚露了那么一点意思出来呢,郑叡就凉凉地瞥了他一眼,弄得他浑身一缩之后,郑叡便不客气地指使他去买晚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公主再婚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南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粥并收藏公主再婚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