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 想想明天上课可能要面对的情景, 上官的心脏就一抽一抽的。
紧张的,忐忑的。
很久,她都坐立难安,觉得这一晚都将会特别地难熬,一想到明天,她就紧张得什么似的。
看了看表, 还有十个小时,她不得不出现在第三阶梯教室里,面对着那些师弟师妹,她
黑暗之中, 上官大口地呼吸着。
她强迫自己在椅子上坐下来, 而不是不安地在寝室里转来转去。
那样是不行的
明天的事,躲是躲不过了, 她得想法子应付过去。
怎么应付
上官把嘴唇咬得发白。
外面走廊里,已经没有人走动。
周遭寂静一片,只有窗外偶尔响起的虫鸣, 吱吱地传入耳中,倒像是多少能让人心平气和似的。
上官依旧没有开灯, 而是盯着黑暗中的某一点,竭力回想周则上课时候的样子。
不不能回想周则上课时候的样子,周则任何时候的样子,都不能回想
那只会让自己更想她。
夜晚更让上官觉得脆弱,和委屈。
她站起身, 给自己冲了杯速溶咖啡。
抱着犹觉烫手的杯子,在这个闷热的夏夜里,上官自虐般的吞了一大口热咖啡,差点儿把眼泪烫出来。
最真实的滚热滑入食管,进入胃部,把她那点儿绮念,也烫得干干净净了。
吐出胸中的一口浊气,上官再次回想,回想周则代课那次,所讲的全部内容。
或许是因为之前自虐地烫了自己一次,这一次上官的身体趋利避害的本能,没有让她的记忆过多地流连于周则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是大部分集中于周则讲了什么。
上官的记忆力很好,没用几分钟,就把周则讲过的内容记起了百分之八九十。
她又不放心地打开台灯,铺开纸,迅速地在上面理出了周则讲课内容的思路。
明天,上官就打算就以这个为线索,继续讲下去。
她心里有了底。
初唐史,原本是上官钻研了好多年的。她之前因为想到它们就觉得厌恶、烦躁,所以一直逃避着接触它们。
现在,为了能把明天的情况应付过去,她不得不面对它们。
上官以为自己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需要强忍着那种消极的心绪,回忆周则的讲课内容之前她确实是这么以为的。
现实却是,当她努力回想,当她把那些她极其熟悉的内容写在纸上,当她琢磨着明天怎样顺着周则的思路讲下去的时候,蓦地意识到那种烦恶的感觉,竟然没有出现
上官呆坐在那里,觉得很不可思议。
她一时之间也摸不准自己的心里,不知道这种情况,该用她过于紧张而忘了顾及自己的情绪来解释,还是该用这件事“和周则有关”,让她不由自主地乐于投身其中。
也许,最大的原因是,这是她感兴趣的领域,亦是周则涉足的领域吧
上官很有一种,周则在用她的方式,引领着自己,走出阴霾的感觉。
所以,周则挤走张晶老师,不代别的课,偏偏代这种课,只是因为她想接近自己吗
上官忽的想到了什么,她迅速翻出了已经被她无视了好多天的那份书稿。
如果没有李隆基
上官盯着书稿的名字,以及下面的作者的名字“周则”,又转眸看了看自己刚刚记录下来的周则那天讲课的思路。
某个心思突然被扯动了
上官掀开书稿的第一页,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整个书稿
果然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轻易是不会改变的,何况说的还是有着极大重合度的内容
周则那天讲课的内容,绝大部分都能在这份书稿里找到;余下的,则是周则的临场发挥。
上官还记得,周则那天快下课的时候,和下面的学生们热烈互动,她说可以下学期开一个专门唐代历史的选修课,还说她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甚至还调侃地让学生们帮她催促编辑赶紧出版
现在,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上官盯着书稿上的“周则”两个字,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是巧合,还是有意出版社那么多,周则怎么不去别家,偏偏找到了上官她爸做社长的出版社呢
周则坦承过,她绝没有主动调查过上官。
上官当时信她,现在也信她。
可是世间的事,真就这么巧
上官确定周则不会骗她、伤害她,眼前这个事实又怎么解释
上官心里乱糟糟的
她爸妈,她老师,还有周则,他们都是她在意的人,她也知道他们都在意她。
然而那份在意,此刻却都变得特别复杂起来,复杂得让上官看不透、摸不清
紧张的,忐忑的。
很久,她都坐立难安,觉得这一晚都将会特别地难熬,一想到明天,她就紧张得什么似的。
看了看表, 还有十个小时,她不得不出现在第三阶梯教室里,面对着那些师弟师妹,她
黑暗之中, 上官大口地呼吸着。
她强迫自己在椅子上坐下来, 而不是不安地在寝室里转来转去。
那样是不行的
明天的事,躲是躲不过了, 她得想法子应付过去。
怎么应付
上官把嘴唇咬得发白。
外面走廊里,已经没有人走动。
周遭寂静一片,只有窗外偶尔响起的虫鸣, 吱吱地传入耳中,倒像是多少能让人心平气和似的。
上官依旧没有开灯, 而是盯着黑暗中的某一点,竭力回想周则上课时候的样子。
不不能回想周则上课时候的样子,周则任何时候的样子,都不能回想
那只会让自己更想她。
夜晚更让上官觉得脆弱,和委屈。
她站起身, 给自己冲了杯速溶咖啡。
抱着犹觉烫手的杯子,在这个闷热的夏夜里,上官自虐般的吞了一大口热咖啡,差点儿把眼泪烫出来。
最真实的滚热滑入食管,进入胃部,把她那点儿绮念,也烫得干干净净了。
吐出胸中的一口浊气,上官再次回想,回想周则代课那次,所讲的全部内容。
或许是因为之前自虐地烫了自己一次,这一次上官的身体趋利避害的本能,没有让她的记忆过多地流连于周则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而是大部分集中于周则讲了什么。
上官的记忆力很好,没用几分钟,就把周则讲过的内容记起了百分之八九十。
她又不放心地打开台灯,铺开纸,迅速地在上面理出了周则讲课内容的思路。
明天,上官就打算就以这个为线索,继续讲下去。
她心里有了底。
初唐史,原本是上官钻研了好多年的。她之前因为想到它们就觉得厌恶、烦躁,所以一直逃避着接触它们。
现在,为了能把明天的情况应付过去,她不得不面对它们。
上官以为自己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需要强忍着那种消极的心绪,回忆周则的讲课内容之前她确实是这么以为的。
现实却是,当她努力回想,当她把那些她极其熟悉的内容写在纸上,当她琢磨着明天怎样顺着周则的思路讲下去的时候,蓦地意识到那种烦恶的感觉,竟然没有出现
上官呆坐在那里,觉得很不可思议。
她一时之间也摸不准自己的心里,不知道这种情况,该用她过于紧张而忘了顾及自己的情绪来解释,还是该用这件事“和周则有关”,让她不由自主地乐于投身其中。
也许,最大的原因是,这是她感兴趣的领域,亦是周则涉足的领域吧
上官很有一种,周则在用她的方式,引领着自己,走出阴霾的感觉。
所以,周则挤走张晶老师,不代别的课,偏偏代这种课,只是因为她想接近自己吗
上官忽的想到了什么,她迅速翻出了已经被她无视了好多天的那份书稿。
如果没有李隆基
上官盯着书稿的名字,以及下面的作者的名字“周则”,又转眸看了看自己刚刚记录下来的周则那天讲课的思路。
某个心思突然被扯动了
上官掀开书稿的第一页,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整个书稿
果然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轻易是不会改变的,何况说的还是有着极大重合度的内容
周则那天讲课的内容,绝大部分都能在这份书稿里找到;余下的,则是周则的临场发挥。
上官还记得,周则那天快下课的时候,和下面的学生们热烈互动,她说可以下学期开一个专门唐代历史的选修课,还说她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甚至还调侃地让学生们帮她催促编辑赶紧出版
现在,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上官盯着书稿上的“周则”两个字,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是巧合,还是有意出版社那么多,周则怎么不去别家,偏偏找到了上官她爸做社长的出版社呢
周则坦承过,她绝没有主动调查过上官。
上官当时信她,现在也信她。
可是世间的事,真就这么巧
上官确定周则不会骗她、伤害她,眼前这个事实又怎么解释
上官心里乱糟糟的
她爸妈,她老师,还有周则,他们都是她在意的人,她也知道他们都在意她。
然而那份在意,此刻却都变得特别复杂起来,复杂得让上官看不透、摸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