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来后一直都忙着盖房, 陆志飞他们从城里带回来的光伏发电设备始终搁在房间角落里,落了一层薄薄的灰。自从上山砍了一次柴后, 几个人决定, 无论如何都要先抽时间把这套发电装置安装起来。
按照江铭起初的设想,是要等房子盖好后, 把发电板装到屋顶上。但是一场冰雹打消了他的设想。发电板看起来那么脆弱, 别说鸡蛋大的冰雹砸在上面,就算普通的冰霜雨雪,对它都是种摧残。为了能让这套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多几年, 他们必须要组装成方便收纳的样子。
这对几个从前的工科男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尽管现在,他们连看懂那张简易的安装说明书都花了不少力气,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并非完全无用, 关键时刻, 两人脑海里自然而然地闪现出高中物理书里的一鳞半爪, 零打碎敲拼凑起来, 竟然让他们只花了大半天时间, 就串联好了那些发电板, 并把它们固定在两块大木板上。太阳好的时候,可以把木板抬出去, 找个地方让它好好晒着,阴天或夜里再把东西收进来。这样虽然麻烦了一些,安全系数却比放在屋顶大了许多。
碰巧这几天太阳都很灿烂。大伙儿把发电板抬到外头,晒了没两天,蓄电池就充满了电。陆志飞和江铭埋头捣鼓了一阵子, 照着说明书装了个逆变器,蓄电池就能用了。晚上他们接了线,装上了一个一百瓦的灯泡。灯打开的那一刻,白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
他们的小屋从来没有这么亮过,太明亮了,太刺眼了,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末世的夜那么黑,黑得都快让他们忘了,自己也曾在这样明亮的灯光下生活过很多年。
当然,他们安装蓄电池,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帮忙干活儿。有了电,很多工具就能使用了。吴大齐首先把自己找到的套工具拿出来,给里面的电锯充起了电。第二天砍柴的时候,他手持这把电锯,简直不要太爽利。链条呜呜地转着,只需要轻轻使点力,一根碗口粗的木头就一分为二,跟切西瓜似的。
几个男人都兴奋坏了,轮流试了试电锯,并热烈地交流了使用技巧。随后,他们兴冲冲地扛着锯子和斧头再次上了山。这一次,他们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把两大车柴禾推下了山,工作效率提高得不止一点两点。
有了电,他们盖房的进度也比之前加快了。吴大齐这个修理高手,甚至用发动机和一根棍子、几块木板自制了一个灰浆搅拌器。这样盖房子用的泥浆就不用手动搅拌了。几个人砌了一段时间的墙,熟练度也大大增加,连日劳作后,正房的墙体渐渐完工,终于到了上房梁的这一天。
几间正房的屋梁,都是从别的房子里扒拉出来的老木头,碗口粗的木梁十分夯实,两三个男人合力才能抬起来。要想搁到高高的墙山头,非得费一番大力气不可。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盖房,都没有经验,但架不住他们有文化啊有了安装发电板的成功经验,大伙儿都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这天早上吃完饭后,几个人在院子里蹲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在泥地上写写画画,最后终于确定了一个上梁的办法。
他们把两根木头靠墙竖成一个斜面,再把房梁横搁在木头上,顺着斜面往上拉。吊上去一根屋梁后,有了一个支架,再吊其他的梁就容易了。只需要把绳子绕过房梁,用拖拉机的动力吊起来就行。前后只花了三天功夫,他们就把正房的屋梁和檩条都装钉好了。
为了增加房屋对冰雪天气的抵御能力,江铭在设计的时候,特意加大了屋顶倾斜的角度,这样一来,冬天下雪的时候,屋顶坡度太大,就算有积雪,也很容易滑落下来,就不用天天爬到屋顶上去扫雪了。
等他们终于把几间正房的屋瓦盖完,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接下来还有很多活儿,要粉刷整个墙面、要盖厢房、起院墙,还要垒灶垒烟囱。但他们还是都停下来了,决定等一段时间再继续。一来是因为江铭说过,墙面要晾干几天,才能粉刷;二来,粉刷用的泥巴里要掺上麦秸或稻草,才能增强粘性,而他们要等到小麦或水稻成熟后,才会收集到新鲜的麦秸。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开始插秧了。
早在好几天前,朱云和卢志和就扛锹去了溪边,从溪里引水,把附近的好几块地都放满了水浸泡着。更早的时候,当他们刚脱下棉袄穿上单衣,朱云就跟卢志和开始育秧。他们从猪圈里起出来很多肥土,细细过了一遍筛,除去了里面的杂质和沙石,然后掺上草木灰肥,加水沤了一个多星期,在门前的空田里用这些营养土做成了一厢厢的培养基。每厢有一米来宽。稻谷种是提前几天在水里浸泡好了的,这时候均匀洒在营养土上,再在上面蒙一层塑料薄膜,让水稻在里面发芽生根。
每天中午,卢九月和吴元都要揭开薄膜,给水稻透透气,顺带着洒一洒水。在温暖的阳光下,黄色的种子不负众望,很快在肥沃的泥地里生长出白色的芽儿,没几天又成了绿色的秧
按照江铭起初的设想,是要等房子盖好后, 把发电板装到屋顶上。但是一场冰雹打消了他的设想。发电板看起来那么脆弱, 别说鸡蛋大的冰雹砸在上面,就算普通的冰霜雨雪,对它都是种摧残。为了能让这套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多几年, 他们必须要组装成方便收纳的样子。
这对几个从前的工科男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尽管现在,他们连看懂那张简易的安装说明书都花了不少力气,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并非完全无用, 关键时刻, 两人脑海里自然而然地闪现出高中物理书里的一鳞半爪, 零打碎敲拼凑起来, 竟然让他们只花了大半天时间, 就串联好了那些发电板, 并把它们固定在两块大木板上。太阳好的时候,可以把木板抬出去, 找个地方让它好好晒着,阴天或夜里再把东西收进来。这样虽然麻烦了一些,安全系数却比放在屋顶大了许多。
碰巧这几天太阳都很灿烂。大伙儿把发电板抬到外头,晒了没两天,蓄电池就充满了电。陆志飞和江铭埋头捣鼓了一阵子, 照着说明书装了个逆变器,蓄电池就能用了。晚上他们接了线,装上了一个一百瓦的灯泡。灯打开的那一刻,白色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
他们的小屋从来没有这么亮过,太明亮了,太刺眼了,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末世的夜那么黑,黑得都快让他们忘了,自己也曾在这样明亮的灯光下生活过很多年。
当然,他们安装蓄电池,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帮忙干活儿。有了电,很多工具就能使用了。吴大齐首先把自己找到的套工具拿出来,给里面的电锯充起了电。第二天砍柴的时候,他手持这把电锯,简直不要太爽利。链条呜呜地转着,只需要轻轻使点力,一根碗口粗的木头就一分为二,跟切西瓜似的。
几个男人都兴奋坏了,轮流试了试电锯,并热烈地交流了使用技巧。随后,他们兴冲冲地扛着锯子和斧头再次上了山。这一次,他们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把两大车柴禾推下了山,工作效率提高得不止一点两点。
有了电,他们盖房的进度也比之前加快了。吴大齐这个修理高手,甚至用发动机和一根棍子、几块木板自制了一个灰浆搅拌器。这样盖房子用的泥浆就不用手动搅拌了。几个人砌了一段时间的墙,熟练度也大大增加,连日劳作后,正房的墙体渐渐完工,终于到了上房梁的这一天。
几间正房的屋梁,都是从别的房子里扒拉出来的老木头,碗口粗的木梁十分夯实,两三个男人合力才能抬起来。要想搁到高高的墙山头,非得费一番大力气不可。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盖房,都没有经验,但架不住他们有文化啊有了安装发电板的成功经验,大伙儿都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这天早上吃完饭后,几个人在院子里蹲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在泥地上写写画画,最后终于确定了一个上梁的办法。
他们把两根木头靠墙竖成一个斜面,再把房梁横搁在木头上,顺着斜面往上拉。吊上去一根屋梁后,有了一个支架,再吊其他的梁就容易了。只需要把绳子绕过房梁,用拖拉机的动力吊起来就行。前后只花了三天功夫,他们就把正房的屋梁和檩条都装钉好了。
为了增加房屋对冰雪天气的抵御能力,江铭在设计的时候,特意加大了屋顶倾斜的角度,这样一来,冬天下雪的时候,屋顶坡度太大,就算有积雪,也很容易滑落下来,就不用天天爬到屋顶上去扫雪了。
等他们终于把几间正房的屋瓦盖完,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接下来还有很多活儿,要粉刷整个墙面、要盖厢房、起院墙,还要垒灶垒烟囱。但他们还是都停下来了,决定等一段时间再继续。一来是因为江铭说过,墙面要晾干几天,才能粉刷;二来,粉刷用的泥巴里要掺上麦秸或稻草,才能增强粘性,而他们要等到小麦或水稻成熟后,才会收集到新鲜的麦秸。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开始插秧了。
早在好几天前,朱云和卢志和就扛锹去了溪边,从溪里引水,把附近的好几块地都放满了水浸泡着。更早的时候,当他们刚脱下棉袄穿上单衣,朱云就跟卢志和开始育秧。他们从猪圈里起出来很多肥土,细细过了一遍筛,除去了里面的杂质和沙石,然后掺上草木灰肥,加水沤了一个多星期,在门前的空田里用这些营养土做成了一厢厢的培养基。每厢有一米来宽。稻谷种是提前几天在水里浸泡好了的,这时候均匀洒在营养土上,再在上面蒙一层塑料薄膜,让水稻在里面发芽生根。
每天中午,卢九月和吴元都要揭开薄膜,给水稻透透气,顺带着洒一洒水。在温暖的阳光下,黄色的种子不负众望,很快在肥沃的泥地里生长出白色的芽儿,没几天又成了绿色的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