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接下来的几天, 再没有下过冰雹。只是后来飘了两天雪。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坪子里的田地,整个世界仿佛再次进入了冬季。
一下雪上冻, 就没法继续盖房子。一群人在屋里歇着烤火的时候, 不免都有些忧心。朱云却说“放心,这八成是倒春寒。等这场雪过了, 天气就会真正暖和起来, 咱们就能种地啦。”
果然,这场雪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被雪水滋养过的野草, 似乎有了更强韧的生命力。田野和山坡上的黑色渐渐被蚕食,星星点点的绿色一天比一天浓郁和壮阔。这一次,它们来势汹汹, 再也没有风雪能够阻挡了。
雪化之后, 坪子里的人们就忙忙碌碌开始建房。清晨, 当阳光刚刚照耀在对面的坡顶上时, 大伙儿就起了床, 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蚂蚁一样, 从各处衔来砖瓦、石头、木料,堆放在地基周围。房屋边的材料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太阳从东边升起, 又在西边落下。如果把时间轴加快,就会看到白天与黑夜交替的过程中,沉寂的坪子每天都在改变,地基挖好了,一堵堵墙从地上生长出来, 墙上出现了门和窗,房屋的模样一天天变得完整起来了。
高强度的工作,让盖房的人们每天都很累。但是,虽然身体疲惫不堪,精神却十分振奋。毕竟,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建造家园。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家和园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时,它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一栋房子、一片田野,而成了某种可以拿性命来捍卫的东西。
当天气变得更暖和一点后,他们停下了还没完工的房子,开始整地种庄稼。拖拉机通通通通地响着,把门前的地耕出了黑色的浪花。然后又通通通通地响着,把耕好的地细细地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田里的土壤变得又松软又平整,人们才开始扯着绳子,在田间挖出一道道两脚宽的排水沟。
等沟挖好了,他们把细心浸泡好的麦种一把一把地,均匀撒到地里,然后再用耙子在麦种上覆盖薄薄的土层。这样小麦才算是种好了。
吴大齐和朱云找到的那一小袋小麦,种了门前的两三块地。然后他们又在其他田里种上了豌豆、芝麻和黄豆。这些作物的种子,都是早先卢九月从地窖里发现的,除了发过几次豌豆苗,其他的种子卢志和一直没舍得拿出来吃,就等着这一天。现在,他们终于把嘴里省出来的粮食全部种到了地里。
在离家最近的两块地里,大伙儿更是精耕细作,把地细细地翻了两遍,把每个土坷垃都碾得碎碎的,然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一畦畦地里,分门别类种着小葱、大蒜、黄瓜、茄子、生菜、辣椒甚至薄荷等等。从城里找回来的蔬菜种子,除了留一少部分备用,其余的全部种到了门前的地里。
他们花了十来天时间,把该种的粮食和蔬菜都种完了,准备等天气更暖和一点后,便开始育水稻秧苗。因为朱云说了,水稻的生长对温度要求更为严苛。每次从田里收工回家时,卢志和都会想到那些在冬天里吃光的红薯和土豆,就觉得十分遗憾。因为这两样食物都扛饿又高产,如果能种点红薯和土豆,即使没有小麦和水稻,他们也不用太担心冬天来了会挨饿。
要是能从哪里再找到一点红薯和土豆就好了,不要多,够种就行。他想。
种完地后,他们接着盖了两天房,就又停了下来。因为木柴快烧完了,他们必须上山砍柴了。
大伙儿已经很久没休息过了,朱云便提议先歇上一天,再去后山砍柴。于是第二天,一群人组队去了温泉口。说是去泡澡,其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扛了工具。他们一路走,一路把小溪旁边的碎水泥块和泥沙都铲走了,好让残破的水泥路走起来更平坦一些。到了地方后,他们又把泉眼旁边的泥沙都清理干净了,才去温泉池里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
为了犒劳辛苦了很久的人们,卢九月和朱云从温泉旁边的菜地里割了第一茬韭菜,菜叶嫩嫩的,掐得出水来。晚上卢志和调了馅,朱云和了面,大家一起做了韭菜盒子。烙得两面焦黄的盒子咬开来,里面是新鲜翠绿的韭菜,就着热热的稀饭吃下去,每个人都吃得非常满足。
休息一天后,一行人拿着柴刀去了后山。好久没上山,山林里的变化也很大。原先里面一片枯萎荒芜,现在到处也有了星星点点的绿。一些树木死了,另一些树则扛过了酷烈的气候,从枯木里发出了新芽。还有些树,树干死掉了,却在春天到来时,从断裂的树根下重新抽出了新枝。
吴大齐和吴昆推着独轮车,另几个人提着斧头,沿着弯曲的山道向山上走。朱云和两个孩子则提着篮子,也跟着上了山,准备看看山上有没有什么能吃的野菜。走了不久,卢九月突然指着路边,惊喜地喊“木耳”
大伙儿都跑过去看,就见路边一截手臂粗的枯枝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一簇簇黑色的木耳,虽然看起来还比较小,但从长势上看,过不了几天就是一盘好菜了。
“别采,”吴大齐说“先放这儿,等回去时把树枝带着,让它长几天了咱们再吃”
卢九月于是很开心地记下了树枝的位置,继续跟着他们往前走。又走了不远,朱云把篮子往地上一搁,挽起袖子说“太好了,今晚让你们吃点好吃的。”
她朝旁边走了两步,蹲下来,把趴在地上长着的一层黑色的胶质状东西铲起来,很细致地吹了吹土,放进了篮子里。吴元朝篮子里看了看,说“妈,这是什么看起来怪脏的。”
“哪里脏了”朱云说
一下雪上冻, 就没法继续盖房子。一群人在屋里歇着烤火的时候, 不免都有些忧心。朱云却说“放心,这八成是倒春寒。等这场雪过了, 天气就会真正暖和起来, 咱们就能种地啦。”
果然,这场雪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被雪水滋养过的野草, 似乎有了更强韧的生命力。田野和山坡上的黑色渐渐被蚕食,星星点点的绿色一天比一天浓郁和壮阔。这一次,它们来势汹汹, 再也没有风雪能够阻挡了。
雪化之后, 坪子里的人们就忙忙碌碌开始建房。清晨, 当阳光刚刚照耀在对面的坡顶上时, 大伙儿就起了床, 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蚂蚁一样, 从各处衔来砖瓦、石头、木料,堆放在地基周围。房屋边的材料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太阳从东边升起, 又在西边落下。如果把时间轴加快,就会看到白天与黑夜交替的过程中,沉寂的坪子每天都在改变,地基挖好了,一堵堵墙从地上生长出来, 墙上出现了门和窗,房屋的模样一天天变得完整起来了。
高强度的工作,让盖房的人们每天都很累。但是,虽然身体疲惫不堪,精神却十分振奋。毕竟,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建造家园。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家和园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时,它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一栋房子、一片田野,而成了某种可以拿性命来捍卫的东西。
当天气变得更暖和一点后,他们停下了还没完工的房子,开始整地种庄稼。拖拉机通通通通地响着,把门前的地耕出了黑色的浪花。然后又通通通通地响着,把耕好的地细细地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田里的土壤变得又松软又平整,人们才开始扯着绳子,在田间挖出一道道两脚宽的排水沟。
等沟挖好了,他们把细心浸泡好的麦种一把一把地,均匀撒到地里,然后再用耙子在麦种上覆盖薄薄的土层。这样小麦才算是种好了。
吴大齐和朱云找到的那一小袋小麦,种了门前的两三块地。然后他们又在其他田里种上了豌豆、芝麻和黄豆。这些作物的种子,都是早先卢九月从地窖里发现的,除了发过几次豌豆苗,其他的种子卢志和一直没舍得拿出来吃,就等着这一天。现在,他们终于把嘴里省出来的粮食全部种到了地里。
在离家最近的两块地里,大伙儿更是精耕细作,把地细细地翻了两遍,把每个土坷垃都碾得碎碎的,然后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一畦畦地里,分门别类种着小葱、大蒜、黄瓜、茄子、生菜、辣椒甚至薄荷等等。从城里找回来的蔬菜种子,除了留一少部分备用,其余的全部种到了门前的地里。
他们花了十来天时间,把该种的粮食和蔬菜都种完了,准备等天气更暖和一点后,便开始育水稻秧苗。因为朱云说了,水稻的生长对温度要求更为严苛。每次从田里收工回家时,卢志和都会想到那些在冬天里吃光的红薯和土豆,就觉得十分遗憾。因为这两样食物都扛饿又高产,如果能种点红薯和土豆,即使没有小麦和水稻,他们也不用太担心冬天来了会挨饿。
要是能从哪里再找到一点红薯和土豆就好了,不要多,够种就行。他想。
种完地后,他们接着盖了两天房,就又停了下来。因为木柴快烧完了,他们必须上山砍柴了。
大伙儿已经很久没休息过了,朱云便提议先歇上一天,再去后山砍柴。于是第二天,一群人组队去了温泉口。说是去泡澡,其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扛了工具。他们一路走,一路把小溪旁边的碎水泥块和泥沙都铲走了,好让残破的水泥路走起来更平坦一些。到了地方后,他们又把泉眼旁边的泥沙都清理干净了,才去温泉池里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
为了犒劳辛苦了很久的人们,卢九月和朱云从温泉旁边的菜地里割了第一茬韭菜,菜叶嫩嫩的,掐得出水来。晚上卢志和调了馅,朱云和了面,大家一起做了韭菜盒子。烙得两面焦黄的盒子咬开来,里面是新鲜翠绿的韭菜,就着热热的稀饭吃下去,每个人都吃得非常满足。
休息一天后,一行人拿着柴刀去了后山。好久没上山,山林里的变化也很大。原先里面一片枯萎荒芜,现在到处也有了星星点点的绿。一些树木死了,另一些树则扛过了酷烈的气候,从枯木里发出了新芽。还有些树,树干死掉了,却在春天到来时,从断裂的树根下重新抽出了新枝。
吴大齐和吴昆推着独轮车,另几个人提着斧头,沿着弯曲的山道向山上走。朱云和两个孩子则提着篮子,也跟着上了山,准备看看山上有没有什么能吃的野菜。走了不久,卢九月突然指着路边,惊喜地喊“木耳”
大伙儿都跑过去看,就见路边一截手臂粗的枯枝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一簇簇黑色的木耳,虽然看起来还比较小,但从长势上看,过不了几天就是一盘好菜了。
“别采,”吴大齐说“先放这儿,等回去时把树枝带着,让它长几天了咱们再吃”
卢九月于是很开心地记下了树枝的位置,继续跟着他们往前走。又走了不远,朱云把篮子往地上一搁,挽起袖子说“太好了,今晚让你们吃点好吃的。”
她朝旁边走了两步,蹲下来,把趴在地上长着的一层黑色的胶质状东西铲起来,很细致地吹了吹土,放进了篮子里。吴元朝篮子里看了看,说“妈,这是什么看起来怪脏的。”
“哪里脏了”朱云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