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太子生涯后,景帝不可避免的被安利成了法家的拥护者。
    哪怕晁错没安利,法家思想对于统治者的吸引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法家主张,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都应该受到管理,哪怕交朋友也应该听从统治者的安排
    而这种霸道的思想,对于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君王来说,都是天籁
    景帝登基后,为了尽快掌控朝政,便任用太子家令晁错为内吏,以抗衡相权;以太子舍人、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作为身体健康的保障郎中令者,太医之首也;以郅都为中郎将,试图以此插手宫廷宿卫五官中郎将,掌宫墙卫戎。
    借着这番举措,景帝得以从朝堂元勋以及后宫两位太后太后窦氏、太皇太后薄氏手中,一点点抠出军政之权,在登基一年内,彻底掌控了政局。
    掌权之后,原本的三位亲密心腹中,周仁为宠臣侍官;郅都被外放至济南郡清理地方,景帝手中可堪一用的,就只剩下了晁错,也就是天子刘启的老师。
    当被景帝问及该如何治理国家,让生民安乐的时候,晁错心中一直压抑着的理想如脱缰野马般涌现,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攘外安内等看法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精通权、术、势,察言观色及人心的揣测几近巅峰的法家官员,又与景帝共事多年,晁错如何不知,景帝想要远迈其祖的雄心壮志
    遂上书道内部隐患,来自于诸侯王权力太大;外部威胁,则是匈奴人在长城外虎视眈眈。
    所以,应该先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稳定内部,再励精图治,与匈奴决战,彻底扫平外部威胁。
    这样一来,内忧外患尽消,百姓民安居乐业,各得其乐,天下就将繁荣昌盛
    景帝本就在情感上偏向于法家,听闻要对付诸侯王,又想起那个让自己如鲠在喉的皇叔吴王濞,自是赞成不已。
    得到允许的晁错火力全开,一书削藩策递上,吹响了景帝对汉室诸侯王的冲锋号。
    时任丞相申屠嘉,本就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混乱世代,担心天下再度动荡,便硬着脖子,死不肯在景帝的诏书上用印。
    高祖刘邦弥留之际,深感忠臣能吏对国家的重要性,也为了防止子孙不懈,便规定凡国家大政,须有皇帝明诏方能实行。
    与皇帝拍拍屁股就能乱发的圣旨不同,诏书是发布到天下官员手上的政令,类似于后世的红头文件。
    哪怕是后世,红头文件除了最高领导人外,还需要国务臣的签字。
    同样,在汉时,诏书需要在朝堂之上三读通过,然后丞相赞同并用印,方能正式具备法律效应。
    这,便是让封建君王所忌惮的相权的来源只要丞相不同意,皇帝如果不罢相,理论上就不可能实行任何政策。
    碰巧,申屠嘉就是景帝不能罢相的人
    申屠嘉是景帝朝仅剩的开国功勋之一,想想后世的红军老战士就知道,景帝根本不可能在保证朝堂不反对的同时,做罢相这种红果果表达其不善待功臣的事。
    罢官罢不了,话又说不通,最终,景帝对日益顽固的申屠嘉耐心耗尽,便和晁错合谋,气死了申屠嘉。
    申屠嘉亡故后,景帝几乎是在当天就完成了“拜御史大夫开封候陶青为丞相,拜内吏晁错为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田叔为内吏”的一系列任命。
    亲身目睹申屠嘉的下场后,朝堂为之一靖,朝臣唯有跪地磕头,口称万岁。
    在名誉丞相陶青上任后,景帝和晁错一同,大刀阔斧得将铡刀砍向了关东诸侯王。
    被接连以莫须有之罪名罚金削土的关东诸侯忍无可忍,最终在吴王刘濞的联络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
    吴楚之乱彻底爆发。
    晁错被叛乱的规模吓得魂不守舍,建议景帝应该御驾亲征以立威。
    此时,原本就与晁错有仇的袁盎对景帝谗言道晁错这是想害死陛下,祸乱天下啊
    同样被叛军来势汹汹的架势吓坏了的景帝赶忙问袁盎该怎么办,袁盎说叛军举起的旗号是杀晁错,陛下只要杀了他,叛军也就没有了借口,无大义在身,自然就会退兵了。
    景帝深思许久,无奈答应了。
    就这样,贵为帝师的晁错,被陛下召公议事的名头骗到法场,腰斩弃市。
    据史记袁盎晁错传记载,晁错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

章节目录

暴躁小侯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捱沐K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捱沐K并收藏暴躁小侯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