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矮了一头自然没脸反对,这是其一。
    二来也是不得已。
    他们家的家财早就惹人眼红了,张家善在时他能到处周旋那些人还顾忌忌讳一二。
    他们若分开只剩他们父女一个年华不在的女的,一个孤老头子,能拦得住那些豺狼虎豹
    没奈何只能变卖家产,一家人一起奔波回乡了。
    出发前他们父女也偷偷合计了。
    既然回乡无可避免,那日后怎么过就得对他们有利才行。
    首当其冲的就是过继。
    张陈氏已是将将五十的人了,在想生个一男半女不可能。
    为夫纳妾想都别想。
    还有陈老丈他眼看要跟着女儿女婿过活儿。为了以后计,过继之人必须好好挑一挑。
    首先这个人必须年龄小,其次最好是孤儿,至少也得没拖累在后头。
    毕竟人小好调教能养的熟,没拖累代表没麻烦。
    这可是大事轻忽不得。
    毕竟这不仅是张陈氏的将来依靠也是陈老丈将来的依靠。
    谁知就那么巧,回来人早过继了,那么好无可更改了。
    对张伯书张陈氏挺满意的。
    她不满意的是刘二女。
    她特想刘二女嫁人离开,只是到底不现实。幸而刘二女还比较识时务一直没往前凑,张陈氏正暗暗满意。
    哪知她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她能赶走刘二女嘛
    不能,不是她做事的手段是一回事。
    二来也是顾忌张伯书,不管怎样,这也是他亲娘。
    她拉拢他都来不及,慈爱样子还没做下来,那会当面拉着狰狞面目,这不是傻吗
    你装我也装,你有顾忌我也有顾忌。
    刘二女和张陈氏明明两个心思,明明彼此间有种客气到极致的尴尬,但为了张伯书倒都没露馅。
    结果还不错。
    最起码这一天下来,张伯书享受着母爱,吃着以前想都没想的饭食,直高兴坏了。
    刘二女也高兴,白天跟儿子待在一起不说,晚上儿子也回房了。
    就在她打定主意明儿再继续时,张陈氏也在谋算。
    张伯书到底是过继的,而她是后来的,这些天看是祖孙情深,但与刘二女想比她们之间的感情到底差了一层。
    可这种感情也不是不能弥补加深。
    要不然怎么有生恩不及养恩大的话
    只是她得想方设法把刘二女这个绊脚石先挪到一边去。否则只是白费力气罢了。
    其实如今她与刘二女算是合不来,可对她今儿敢来三房这点还是赞赏的。
    兵法云知己知彼,在刘二女没回来之前,对这个绊脚石她早不动声色打听清楚了,自然知道她的不容易。
    可赞同归一回事,她确不会怜悯。
    她风风雨雨半百年,再软的心也硬了。
    何况在她看来,她做的事并不亏欠刘二女母子。
    若她们一家子不回来,要不是张家元惠及族里,刘二女一个女人养儿子吃顿饱饭都不容易,更别说让张伯书过什么好日子了。
    其他的需求,她去哪儿挣那份钱去
    从古到今这天下可是男人的天下。
    在这乡下,她想挣份闲钱都没处去
    做买卖得有本钱,而且村里离县城几十里远,耽误时间不说,安全也成问题。
    种地吧,哪有地
    庄户人家的地很少有记在女人名下的。
    而且有地的人家少,即使有地也不多。有好多人去租地,一年辛苦劳累,可刨除粮税、租子,有时不倒贴都是好的。
    这山上倒是有药材,可也不是啥珍贵品种,再加上早就有人每年都挖,根本轮不上你啊。
    南方倒是有织布,有绣花的。
    只是他们这儿没有织布的,地皮不一样,要想从无到有没钱没本事真不行。
    至于绣花那可是手艺,独门技术。
    谁家有那份手艺不藏着掖着就是传也是可着自家。
    大部分女人们就是会缝缝补补,坊个线,搓个麻绳纳鞋底儿。
    至于卖柴、卖野味、卖各色野菜蔬菜,买不了几个钱不说,一个寡妇还不定惹什么麻烦呢。
    当然要说来钱的也不是没有,卖身为奴就可以,可一日为奴,三代不可科举。
    除非不得已,真不可行。
    当然也可以再嫁个人家,人家也不在乎手指缝里漏一点去。只是那样的人家什么样的女人娶不着
    若再嫁个平常的,自己家都顾不上了,那管的了继子
    张陈氏已近五十,人生七十古来稀,她认为她活那么大就不错了。
    如此让你好吃好喝能进学,日后还能得大笔钱财,只要付出十几年,将来母子还是母子,可不是好买卖

章节目录

卸甲将军寡妇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峪山下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峪山下客并收藏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