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丈夫没去世前的张伯书对刘二女来说是那是心头肉的话,那现在的张伯书就是刘二女命根子都不为过。
    必要时候心头肉狠狠心能挖了,命根子被夺可就等于夺命了,刘二女只要想活她就不能忍。
    刘二女明白不能这样下去了。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生恩不及养恩大。
    只是心里想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了。
    若她是干脆的人的话,她可能什么都不想,横冲直撞就过去了。
    但一来她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好改的,这让她对人对事时十分胆怯。尤其是婆婆这种轻易就压她一头的角色。
    为了以防上前说不出话来,她指定在私下合计好了再行动。
    二来
    张伯书这一天安排的很合理。
    比如占据白天大部分时间的读书事件。
    自古以来能读书都是少数。
    除了权贵世族、百官耕读,其他的人最起码也得有些闲钱才可以读书。
    说的好听,而实际上呢
    底层大部分老百姓只不过维持温饱,闲钱也有但想要读书一般不可能。
    也所以能读书在村里真是能光宗耀祖的大事。
    谁敢在这上面做书,不用多久只半天你试试
    其他村人骂你还是其次,张家元这些恨不得子侄出息的族中长辈就绕不了你。
    而且从另一头来说刘二女母子之所以战胜张杨氏靠的是谁
    再比如吃饭
    小孩子喜欢馋嘴很正常。
    他们家唯一差的就是刘二女不跟着一起吃饭。
    可分锅吃饭这也不算差错。
    村里只要不是分家,合在一起吃饭也不过是为了省事、省粮、省柴火,其实有很多巴不得不在一块吃呢。
    像大户人家有几家是在一起吃的多数都是各房吃各各房的。
    再说你好意思吗
    谁家有东西不是指着老人小孩吃你孝敬不了老人好东西,老人不愿意跟你一块吃饭,你准能做到听话吧
    至于晚上睡觉问题,人家不是早有理由了吗
    何况,如今只是轻易见不着儿子的面而已。
    若有一天公婆发话过了明路要将孙子养在跟前呢
    一个孝字压在前,她说不出半个不字不说,可能你更别想见儿子一面了。
    这事就是说到人前,人家问一句孩子是跟着身为秀才娘子的祖母还是跟着讨过饭的亲娘,就能堵住你的嘴。
    刘二女在娘家时、丈夫去世前虽然也很苦,但有娘家、有丈夫顶在前面,她什么也不用想只要老实干活就行。
    丈夫去世后,这小一年下来她经历了那么多,可能不能一下子聪明百倍,可也学会用脑子想问题。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如今她如果敢强行找上门并不占理。
    想是这么想,爱子之心不是这些正当理由能轻易消除的。
    刘二女的思子之心反而更浓了。
    这可能也是因为她就这一个孩子才舍不得。若她像村人一样生十个八个的,每天顾不过来吃完饭就撵到街上,也不管有多脏、流没流流鼻涕。那时她指定巴不得有人给她招呼一下孩子们呢。
    言归正传。
    既然对方用阳谋,刘二女决定她也亮堂堂的做事。
    伺候公婆天经地义。
    虽然张陈氏早说了不用她伺候,但为了见儿子只能厚着脸皮上了。
    打定主意,刘二女硬着头皮去了三房正屋。
    此时张家善和陈老丈都不在去赴宴去了。
    屋里张陈氏在给张伯书他们发糖果,张伯书他们玩累了正偎依在她身边,祖孙三人之间其乐融融。
    刘二女就在这时闯了进去。
    她一进去一下子把三人惊醒了,就像一块石头把平静的河面荡起丝丝涟漪,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僵住了。
    张陈氏飞快的微微皱了下眉头。
    刘二女并不是深沉的人,她再怎么掩盖但其实所有心思都在脸面上。
    她一来张陈氏就把她的心思连看带猜的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张陈氏十分不高兴。
    她这半辈子历经磨难,比起去世的母兄,比起穷的吃不上饭的人,她过得比谁都好。
    但人哪有十全十美的
    这不子嗣上她就对不起祖宗、丈夫。
    也不知他们夫妻命中无子还是怎么着,她虽然生下来好几胎,但都没养大。
    本来以她们家的富庶,趁着乱世收养个孤儿,再换个地儿生活,从此谁也不知道这不是亲生的,一家人和和美美,这也是挺好的法子。
    奈何张家善是个看重血脉亲情的人,与其把家财便宜外人,他宁愿留给有血缘的子侄。
    而且他也想家了。
    离家三十载,他老了,也更想落叶归根,死了也埋在祖坟里。
    以前天下不太平耽误了行程,如今大良朝建立,他再也忍不住了。
    张陈氏对他是有感情的。
    出嫁从夫,她又自觉没为丈夫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卸甲将军寡妇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峪山下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峪山下客并收藏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