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都是心思敏感的文人,想的都比较深,责任感也极高。估计现在内心已经开始打起华国光复的大战了。
韩安无奈,就算在二十一世纪,人在米国花旗国等国家受歧视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他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米国留学的女孩留帖子,说在米国被一个米国女孩无故殴打,结果保安来了也只是说,既然她没把你打坏,就算了吧。
韩安突然心底不平衡了,列强自恃强大肆意欺压,却最后也没能讨回这笔账来,这也太憋屈了。
几人闷头喝酒,不一会儿就有些醉意。这样紧绷的气氛才有几分松弛下来,几人心中的失意却挥之不去。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几句,都觉得没意思,便一齐离开。
出了ub,丘伴雨站在门口,道“这个高格调,是米国人的。”
其他人都明白他的意思,没说话,沉默着离开了。
到了半路,分开后,韩安一个人回宿舍,一路上不停地唉声叹气。
直到今天,他才彻底清醒过来,这里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不是安定强大的华国。
他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要好好工作就能安逸生活的宅男了。
这里是民国,还没有统一,国家还残破不堪,守护不了她的人民。
而他现在,就是这个水深火热的人民中的一份子。
他又有些庆幸,只是被骂了一顿,换来自己的清醒,这买卖值了。
可是,他除了能拿笔杆子写写写,对小太阳骂骂骂,他还能干什么
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也护不住
唉
韩安愁眉苦脸的回到宿舍,熬夜把伊利亚特修完,然后根据后世研究者的资料和见解,以一个普通无特殊属性的人看西方世界的视角写了荒原注1。等他弄完,发现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他正想出门把荒原和伊利亚特一起寄出去的时候,却犹豫了。
他的荒原依旧是一部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跟原版的罪孽和救赎一样,只不过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鼓吹宗教救赎世人注2,韩安侧重谴责贪欲,主张学习宗教禁欲赎罪之道,重拾人性之光以求得灵魂境界的解脱。
虽然韩安侧重唾弃贪欲,但他所描写的贪欲承载体依旧是西方资本主义。
他倒是很喜欢抨击西方资本主义,也同意歪果仁禁欲赎罪。
可现在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他写出这个会不会影响到华国的工业
歪果仁乱他不管,可他不想对自己国家资本主义造成那怕一点的不好影响。毕竟二十年后还有一战,是很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的。
原先荒原是歪果仁写的,华国研究荒原的也是少数文人,大部分人是没看的。
现在的荒原变成华国人写的了,到时候会不会轰动华国他不知道,但华国文坛肯定是会惊动的。
文坛最不缺的,就是瞎起哄闭着眼睛胡说八道借机生事的人。要是他们拿着荒原作梗,那就不好了。
而且,韩安作为一个网文写手,撕逼佛教基督教等一切除道教之外的宗教是他的本职工作,现在却要帮基督教刷好感,这事也太糟心了。
犹豫良久,索性今天没有课,他又以修善过的荒原的框架,根据后世研究荒原的人的资料、诗歌创作经验和的国情,打算写中文版的荒原。
正好,国内文化运动马上要开始了,主题就契合文化运动,抨击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内容以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在三主义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
荒原虽然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不足之处也不少,比如用典繁琐而显累赘,艺术表现手法随意凌乱。这部作品是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形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写的,这点不足也没有办法。
他自己写的英文荒原虽然修正了这一点,但他总觉得不够。现在中文版荒原里,他反而更得心应手。
但也许是因为在乎,自己熟悉的语言,反而多了许多慎重。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更多,回图书馆资料,又看又背。文言文,看得他头昏脑涨。后世学者的研究资料就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看完了一遍也没抓住重点,只能多看几遍。
他最后是心力交瘁,头疼欲裂,恨不能以头抢地血流成河。
写完仍觉不够,他又回去翻资料,原创了好几篇抨击旧社会的白话文。最后弄出好大摞稿纸后
他绝望了
他写的是简体字
简体字
韩安无奈,就算在二十一世纪,人在米国花旗国等国家受歧视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他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米国留学的女孩留帖子,说在米国被一个米国女孩无故殴打,结果保安来了也只是说,既然她没把你打坏,就算了吧。
韩安突然心底不平衡了,列强自恃强大肆意欺压,却最后也没能讨回这笔账来,这也太憋屈了。
几人闷头喝酒,不一会儿就有些醉意。这样紧绷的气氛才有几分松弛下来,几人心中的失意却挥之不去。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几句,都觉得没意思,便一齐离开。
出了ub,丘伴雨站在门口,道“这个高格调,是米国人的。”
其他人都明白他的意思,没说话,沉默着离开了。
到了半路,分开后,韩安一个人回宿舍,一路上不停地唉声叹气。
直到今天,他才彻底清醒过来,这里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不是安定强大的华国。
他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要好好工作就能安逸生活的宅男了。
这里是民国,还没有统一,国家还残破不堪,守护不了她的人民。
而他现在,就是这个水深火热的人民中的一份子。
他又有些庆幸,只是被骂了一顿,换来自己的清醒,这买卖值了。
可是,他除了能拿笔杆子写写写,对小太阳骂骂骂,他还能干什么
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也护不住
唉
韩安愁眉苦脸的回到宿舍,熬夜把伊利亚特修完,然后根据后世研究者的资料和见解,以一个普通无特殊属性的人看西方世界的视角写了荒原注1。等他弄完,发现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他正想出门把荒原和伊利亚特一起寄出去的时候,却犹豫了。
他的荒原依旧是一部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跟原版的罪孽和救赎一样,只不过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鼓吹宗教救赎世人注2,韩安侧重谴责贪欲,主张学习宗教禁欲赎罪之道,重拾人性之光以求得灵魂境界的解脱。
虽然韩安侧重唾弃贪欲,但他所描写的贪欲承载体依旧是西方资本主义。
他倒是很喜欢抨击西方资本主义,也同意歪果仁禁欲赎罪。
可现在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他写出这个会不会影响到华国的工业
歪果仁乱他不管,可他不想对自己国家资本主义造成那怕一点的不好影响。毕竟二十年后还有一战,是很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的。
原先荒原是歪果仁写的,华国研究荒原的也是少数文人,大部分人是没看的。
现在的荒原变成华国人写的了,到时候会不会轰动华国他不知道,但华国文坛肯定是会惊动的。
文坛最不缺的,就是瞎起哄闭着眼睛胡说八道借机生事的人。要是他们拿着荒原作梗,那就不好了。
而且,韩安作为一个网文写手,撕逼佛教基督教等一切除道教之外的宗教是他的本职工作,现在却要帮基督教刷好感,这事也太糟心了。
犹豫良久,索性今天没有课,他又以修善过的荒原的框架,根据后世研究荒原的人的资料、诗歌创作经验和的国情,打算写中文版的荒原。
正好,国内文化运动马上要开始了,主题就契合文化运动,抨击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内容以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在三主义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
荒原虽然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不足之处也不少,比如用典繁琐而显累赘,艺术表现手法随意凌乱。这部作品是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形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写的,这点不足也没有办法。
他自己写的英文荒原虽然修正了这一点,但他总觉得不够。现在中文版荒原里,他反而更得心应手。
但也许是因为在乎,自己熟悉的语言,反而多了许多慎重。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更多,回图书馆资料,又看又背。文言文,看得他头昏脑涨。后世学者的研究资料就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看完了一遍也没抓住重点,只能多看几遍。
他最后是心力交瘁,头疼欲裂,恨不能以头抢地血流成河。
写完仍觉不够,他又回去翻资料,原创了好几篇抨击旧社会的白话文。最后弄出好大摞稿纸后
他绝望了
他写的是简体字
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