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人就多一个胆,多一份力量。
    而且,阿飞是通过陈知年接到通天公司工程的。虽然工钱比建筑工少,但不用担心没有工作,也不用担心会被拖欠工钱。
    完成一个小工程,验收合格后就能结算拿钱。不用担心被拖欠,不用害怕无从追债。
    拿了最后一个工程的结算款项,他就能回家去了。
    整整一年没有见过孩子、家人了,他早就归心似箭。
    以前,工程结束后,还要花费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工程款,有时候赔尽尊严,低到尘埃里也不一定能收到钱。
    但现在不需要了,只要拿着工程部的验收合格表就能在公司申请结算。
    结算拿钱后就能回家了。
    “大妹,你们公司什么时候放假”
    陈知年看一眼桌面上的日历牌,“我可能还要十多天。”而且,陈知年考虑着要不要开车回去
    刚毕业就买车
    肯定会吓着爸妈。
    陈知年一直对小叔小婶说,车是周辞白的。也的确是用周辞白的钱买的,不过是记陈知年的名字而已。
    有车回家会方便很多。
    家乡的路不好
    不,不,青山镇的路还是算很不错的,因为青山镇的女婿们都是有钱人。虽然不是水泥路,但也是铺了小石头和沙子的。
    但是,正因为铺了小石头所以比较适合底盘高的车,而陈知年家的车是林萤光买来炫耀用的,并不适合乡下小路。
    而,爸妈应该也不会同意陈知年把周辞白的车开回家。即使开回家,爸妈肯定也是要当祖宗一样供起来的。
    到时候,别说开车出门,可能还要用布包裹起来。
    所以,陈知年有些矛盾,要不要开车回家
    有利有弊。
    还要和小叔小婶商量。因为如果她开车回,肯定是要载小叔小婶一家的,能省不少车费。
    “还要十几天那块过年了。”既然陈知年还要十几天才放假,那他肯定是不能等的,家里的孩子早就在等着他回家了。
    快过年了,很多老乡陆续回家去了。
    小叔小婶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了。不过,一天天的有不少老乡聚在这里,侃大山,聊八卦,然后和顺路的老乡约定好一起回家的时间。
    成群结队的出来,然后再成群结队的回去。
    这天,陈知年刚上班就听到一个超级意外,非常意外的消息,简直就和晴天霹雳差不多,叶云飞竟然要请假回家,结婚。
    是的。
    陈知年的直属领导,通天公司其中的一个大龄剩男叶云飞,要结婚了。
    但是,新娘是谁
    不知道。
    而且,叶云飞也不打算在羊城摆酒,根本就没有给大家介绍新娘的意思。
    突然。
    真的太突然了。
    谁都没有听说叶云飞恋爱了。
    当然,人家恋爱也没有必要广而告之。
    陈知年听说后,还没有来得及给领导准备结婚礼物,领导就已经请假走了,回家去了。
    “天哪。好速度。”
    虽然意外,但祝福还是要的。
    而叶云飞留给陈知年的工作是,设计公司仓库的入库单、出库单、借货单、调货单现在公司仓库使用的入库单和出库单都是从文具店买的,已经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求。
    叶云飞希望陈知年能设计出更适合公司仓库使用需要的入库单和出库单,然后找人印刷,装订成本。
    目前仓库使用的入库单和出库单都是两联的,小吴留一联,采购部一联,给财务部做账的则是复印的。
    这样很不方便。
    叶云飞希望出、入库的单据最少三联。
    陈知年和小吴商量,毕竟使用的是他,他最有发言权。
    “小吴,你怎么了”无精打采的,心事重重。陈知年推了推说着说着就走神的小吴,“昨晚没睡”
    小吴摇摇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我还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如果买不到票,他就只能留在羊城过年。
    但是,在外拼搏了一年,肯定是想要回家见见父母和亲戚朋友的。羊城不是不是好,只是羊城不是他的家。
    陈知年愣了一下,“你不是早就开始买票了吗还没有买到”
    小吴摇摇头,“还没有。太难买了。”主要是回乡的人太多,而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排队买票。
    至于从老黄牛手里买
    太贵了,他舍不得。
    他宁愿把钱寄回去给父母,也不愿意为老黄牛的事业添砖加瓦。
    陈知年表示同情,但她也帮不上忙,“你回家只能坐火车吗没有长途客车”长途客车的票应该更容易买些吧
    从羊城到青山镇没有火车,只有长途客车,所以陈知年更熟悉长途客车。
    小吴摇摇头,“有。但需要好几天,不安全。”
    “我帮不了你。”陈知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咦我看新闻里有很多人都是先挤上车然后补票。”
    “可以啊。带了行李过去,从车窗挤上车,然后补票。不过,没有座位。”但是,能回家就好,还要什么座位
    “要不,你现在就去买票”陈知年觉得可以,“你平时常常一整天都待在仓库,谁知道你是在仓库还是在车站买票”
    小吴看着陈知年。
    陈知年给他使个眼色,“我不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真的可以。现在工程部的大部分工程队都已经放假,只剩下两三个需要赶进度的工程队还在继续,需要领取材料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把仓库的锁匙和单据给我,如果有人需要领取材料就让他们联系我。”
    小吴点点头,“好。”
    “阿年,谢谢你。”
    小吴是真的买票心切。
    没有买到票就不能回家,而小吴却心心念念着要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年。
    “你赶紧去车站排队吧。”
    小吴也和陈知年不客气,把仓库的锁匙和单据留给陈知年后就背着小包跑了,他要尽快赶去排队,买票。
    小吴连续在车站排了两天都没有买到票,还要继续。陈知年也认识到外地人的不容易,背井离乡简单的四个字却道尽了心酸。
    “阿年,仓库钥匙在你手里”杨阳走过来,看一眼正在写写画画的陈知年,“在忙什么”
    陈知年放下笔,“设计出库单和入库单。叶哥说,过年后要使用新的出库单和入库单,让我在过年前设计出来。”
    “杨阳,有事吗”
    “我想借用仓库的钻井机。”
    陈知年疑惑,“钻进机什么东西仓库有吗”陈知年每个月都参加仓库盘点,而且前不久才和财务一起进行了年终大盘点,可没有发现仓库有什么钻进机。
    再说,钻进机不是用来打井的吗
    “钻进机并不是我们公司的工具,而是一个工程队放在我们仓库保管的。我想要借用一下。”然后杨阳又给陈知年解释了,他为什么要使用钻进机。
    有些线槽需要设在地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钻进机器。
    原来,很多我们平时走过的马路下面也会有线路槽。为了安全,为了节省更多的空间,也为了城市风景更美观,人们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会选择把线埋在地下。
    在地下规划出一个线槽,属于这段路的所有线都从下面走过。
    现在,杨阳正在赶进度的工程是一个高档别墅区,甲方要求所有线路隐蔽化。就是在别墅区内,除了专业人员,其他人都看不到任何的线路。
    一是为了用电安全,二是为了视觉美观。
    所以,需要用到钻进机器。
    “可以。”陈知年点点头,“不过,你要在出库单上签名。”
    钻进机,听着就很贵。
    这么贵的东西,她可不能随便让杨阳借走。虽然她和杨阳的关系不错,但公私分明。如果说借几个面盒开关之类的,她也懒得填出库单了。
    但钻进机,这是别人放在仓库保管的,而且是贵重工具,必须要小心谨慎为上。
    陈知年给杨阳写了出库单,然后跟着杨阳一起去仓库提钻进机。
    杨阳开的是工程部的面包车。
    工程部的面包车因为常在工地走的原因,有些脏,座位后面还有不少的工程工具,还有用剩的半捆电线。
    陈知年甚至在座位上看到一块泥巴。
    “哈哈。不好意思,很久没洗车了。”杨阳笑着用手擦擦,“一会请你吃雪糕。”
    陈知年眨眨眼,“透心凉”
    “不是。你不觉得冬天吃雪糕特别有意思吗”
    还真没觉得。
    “你们广东人喜欢在夏天吃雪糕,我们北方人却喜欢在冬天吃雪糕。”
    是吗
    陈知年表示怀疑。
    北方的冬天不是应该冰天雪地,雪下三尺吗为什么还敢吃雪糕就不怕把嘴巴给冻住了
    “室内吃。”
    “其实,北方虽然有雪,但北方的冷是表面的。但广东的冷却是湿冷,总有一种冷到骨头里的错觉。而且,广东的冬天还喜欢下雨,绵绵小雨,又冷又不方便。”
    “你们北方下雪也一样的不方便啊。”
    难道下雪比下雨更好陈知年表示疑惑。
    陈知年没有在北方生活过,不知道北方的人是怎么过冬的。但广东的冬天,最讨厌的的确是下不完的小雨。
    “杨阳,你不回家过年吗你买票了吗”
    听说现在买票超级难,难于上青天。
    一票难求啊。
    小吴已经在火车站排了两天队,还没有买到。为了买票,小吴不敢吃任何东西,因为怕要上厕所。
    如果上厕所,那这两天就白排了,又要从新开始。
    为了坚持到最后,小吴连水都不敢喝,更不要说吃饭什么的。排队的很多人中,有很多人和小吴一样,不敢有半点松懈。排到最后,可能腿都软了,可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往拥挤。
    当然,很多时候,后面的人推着他们前进。
    也有一些人和家人一起,能轮流着吃饭或者上厕所。
    想想,就觉得心酸和无奈。
    都是为了回家。
    一句回家难引发多少人的心酸
    杨阳“我准备过年后再回家。”
    过年前买票太难了。
    过年后要更容易一些。
    虽然,在家的时间会缩短很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阿年,你呢你们广东人回家应该会很方便。”
    陈知年想起脏乱差的长途客车,叹口气,“相对你们来说,容易一些。”
    其实,也不能说容易。
    从青山镇到羊城的长途客车又破又旧又臭,开起来能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好像随时能散架。
    有时候走到半路,司机要停下来修车,敲敲打打,然后继续上路。有时候,车厢的过道里挤满了人,根本就没有限载一说。
    “哎。反正都不太容易。”
    快过年了,回家是一个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在公司了,同事们会问回去过年吗什么时候回去怎么回去下班后,遇到一些熟人或者老乡,也会问同样的问题。
    公司的同事、朱暖、林萤光等人都问陈知年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几乎每天都要回答三遍这个问题。
    朱暖和往常一样,留在羊城过年,也和往年一样,一个人。老顾已经出院,但他的儿子们并不希望朱暖和老顾有联系,所以直接把人带出国去了,在国外旅游过年。
    朱暖笑容有些苦涩,“我已经习惯了。”自从她来羊城后,就都是一个人过年。其实,过年十几天时间,吃吃喝喝睡睡就过去了,根本就来不及感慨孤单寂寞冷。
    其实,以前在老家一家人过年的时候,也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父母家人重男轻女,她和姐姐即使在过年那天也有干不完的活。
    不过,她的小弟会偷偷给她留几块肉,留几颗糖,甚至在父母出门后帮她干活,让她和姐姐歇一歇。
    过年了,会有很多好吃的。但父母会无视她和姐姐们渴求的眼神,理所当然的把所有好吃的统统留给小弟。
    小弟则会偷偷的留给她和姐姐们。
    从不吃独食的小弟是她这辈子奋斗的动力。她想要给她最好的弟弟一份光明的未来,让他少奋斗几年,让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至于太累。
    多少年了,朱暖都想回去看一看,小弟是否又长高了但是,想到贪得无厌的父母,她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羊城过年。
    小弟和大姐的信早就到了。小弟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她照顾好自己,她一个人在外不要太委屈自己。
    小弟说,他的成绩很好,期末的时候考了年纪第一。小弟说,他会努力考来羊城,然后照顾她,为她撑腰,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欺负她小弟还让她找个好男人结婚。
    小弟说,找男朋友、丈夫,最重要的是人品,即使穷些也没有关系。两个人一起奋斗,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乖巧的小弟越来越成熟了,已经能担起一个家了。
    大姐来信说,孱弱的小弟一个人去给被婆家欺负的二姐三姐撑腰。小弟还和二姐夫打了一架,被打的鼻青脸肿但也毫不退让,还放狠话说再欺负我姐姐,我就天天埋伏你打。
    看着小弟和大姐的来信,朱暖有一瞬间想要回家看看。
    看看她最宠爱的小弟,已经长成了男子汉的小弟。但是,朱暖又怕回去后,就出不来了。她从来不会低估父母的无耻和狠辣。
    看看几个姐姐嫁的是什么人
    大姐夫脾气虽然好,但腿脚有残疾。
    二姐夫三姐夫
    呵呵,简直就是人渣。
    至于父母比她嫁的酒鬼呵呵,人渣中的残渣。
    虽然不回去,但看着陈知年一点一点的给亲戚朋友准备礼物,朱暖心口酸酸的,一次次拿出小弟的来信看。
    “这衣服是买给你外婆的”朱暖拿起一件大红色的呢子大衣看,“你外婆这么时髦”
    “不是应该买花棉袄吗”
    陈知年
    “花棉袄我们村的人从不穿花棉袄。在我的记忆里,青山镇的大娘大婶大姨们就没有穿过花花绿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纯色的。不过,因为要干活,所以大家更喜欢灰、黑、蓝之类耐脏的衣服。”
    “再说,广东的冬天也不需要花棉袄啊。”
    “但是,老人穿着大红色的呢子大衣,不是艳丽了吗”朱暖看着手里的衣服,“应该适合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我外婆比较爱美,爱炫耀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奶奶。”陈知年的外婆喜欢做媒,喜欢穿鲜艳的衣服,喜欢八卦
    陈知年给她买衣服,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穿到村里去找老姐妹炫耀。阿妈常说陈知年像外婆,先吃好的,先穿新的。
    家里人有什么好吃的,一般都会藏着掖着,留着慢慢吃。但陈知年和外婆不一样,会先吃好的,吃完再说。
    买了新的衣服、鞋子,也会马上穿在身。
    在看到这件衣服的第一眼,陈知年就觉得很适合外婆,完全能满足外婆爱美、爱炫耀的心。
    “而且,过年就要红红火火。”
    朱暖笑了笑,“的确够红火的。站在村头,村尾的人就能看到。”
    陈知年哈哈大笑,“我外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你和外婆的感情真好。”朱暖语气略带羡慕,因为她和亲戚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她的亲戚和她的父母一样,都重男轻女。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总会给个小红包,而她的亲戚一般都会无视她和姐姐们,只要小弟一个。
    朱暖嘲讽的笑了笑,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亲戚。
    陈知年继续收拾给亲戚和邻居的礼物,还有准备一叠小红包。因为她毕业工作了,开始赚钱了,需要给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红包。
    这是村里的一个习俗,就算工资再低的人也会给村里的老人一个红包。有些人出来工作,实在没赚到什么钱,可能连车费都需要家人补贴,就会往红包里装一些适合老人吃的糕点,表明心意。

章节目录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明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景并收藏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