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时月准备启程南下。
    那日事后,姜心将朱姬等人狠狠骂了一顿, 她身份高,朱姬和萍女吭都不敢多吭一声。
    姜心不让时月离开, 她说“冬天就要到了, 届时大雪漫天,你哪怕不顾自己,也得想想棉棉和小季益嘛。”
    黄河以北的地方, 入十月后农历就渐渐降温了,时月正是怕冬日难熬, 才要在入冬前南下。
    “我算好了, 脚程快的话一个月就能到。”
    姜心依依不舍“是不是朱姬又给你气受了你告诉我, 我帮你收拾她”
    “仗着自己生个宝贝疙瘩就能欺负别人吗, 没这种好事”
    “不是的。”
    时月摇头“在公子显府上已经叨扰很久了,若这是你的地方, 我绝对住上一年半载, 你不赶我都不走的。”
    姜心失望地叫了一声“可我不能跟你走了。”
    姜心是齐国的公主, 平时都在国都住着,此次去卫国也是因为墨门有任务,加上奔着墨子期去的。
    到这里, 大家不得不分开了。
    以姜心为首的齐墨弟子要回营丘齐国首都, 而以墨子期为首的楚墨要南下, 去楚国。
    那天墨子期同时月谈了很久, 他坚持要送时月到楚国定居以后, 他自己再折返郑国。
    “你和师兄回楚国吗”姜心小心翼翼问。
    然后状似不在意地拂拂鬓边的发“也好,他能好好照顾你们母女。”
    “楚王很看重师兄的,曾以三百里封邑聘师兄做大夫,你们在楚国一定能过得很好”
    时月将她鬓边乱糟糟的头发抚平“不是的。”
    “我对墨先生没有任何想法,他送我们去叶邑后,自会折返郑国。”
    “叶邑”姜心喃喃,点头“叶公乃是师兄的忘年交,你们无权无势,当地有人庇佑再好不过了。”
    说着,姜心在身上摸了半天,找出一袋子散碎金银“我没什么钱,这些都给你”
    “姜师叔。”时月不想要,她说“师叔如果喜欢墨先生的话,大可不必因为我而迟疑。”
    姜心脸一红“什么啊,我不是那种横刀夺爱的人。”
    “再说了,感情的东西讲究你情我愿,他不愿意我还强求不成”
    “你不用担心我,还是多想想自己吧”姜心把银钱推了回去,腾地一下站起身。
    “我真想跟你一起去楚国呀,但是国中田氏作乱,我太子哥哥不中用,如果没有齐墨挺着,就要沦落得跟鲁国一般了。”
    时月想把钱还给她,但姜心不要“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小月见,再会咯”
    时月只好同她行了个礼“真的谢谢你,如果没有你一路陪着,很难过。”
    姜心一把拥住她“什么啊,你是我一口饭一口饭喂大的,有什么好说谢的。”
    “往后只有你自己了,要小心呐。”
    九月末,两拨人正式分开。
    正是秋高气爽的丰收季节,菽豆、菘白菜、罗菔收获后随手晒在田埂上,时月一行人走走停停,十多天后,正式到了叶邑。
    叶邑是楚国北部重镇,被先楚王封给勤王有功的沈诸梁,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沈诸梁也称叶公。
    “叶公”时月轻声问。
    她倒是知道一个叶公,好龙那位嘛。
    十六抱着季益,权当讲故事了“是啊,叶公帮助楚王平定白公之乱,官至楚国宰相和司马,后来他年纪大了让贤于宽、宁二大夫,在叶邑养老。”
    “如今算来,有耄耋之年了吧。”
    “宰相和司马啊。”时月抱着棉棉,道“宰相为文官,司马掌军政,楚王很信任他啊。”
    军政大权集一身,地位恐怕仅次于楚王了吧。
    十六点头“不过那是从前了,如今他在叶邑种地养老,只有几个儿子在郢都做官。”
    时月点头,对即将到的叶邑有点期待。
    等她们入叶邑城,发现这里已经收割结束,田地到处是散落的菜叶子、秸秆等,不少农民正在焚烧秸秆做肥。
    叶邑傍着一条河水,名叫灰河。
    在灰河边,时月看到了个神奇的工具。
    灰河水流清澈,河边有竹架子延伸到河水上,人们在岸上用木头搭了个「门」状的架子,然后一根很长很长的竹竿搭在「门」上。
    竹竿短的那头绑着块大石头,长的那头则有一根麻绳,系着一只桶。
    一个农女正在使用这个工具,只见她双手抓住那根绳用力下压,将木桶甩进河水里。
    不一会儿打了满满一桶水,她稍微松手,木桶因为杠杆原理被带上来,农女将它倒进旁边的沟渠里。
    沟渠通向一个小水塘,而小水塘连接着附近百亩农田。
    “哇。”时月眼前一亮,在农业生产如此落后的时代,这种工具简直是神器。
    “那是桔槔音节高,汲水用的。”十六得意洋洋道“是巨子发明的。”注
    桔槔在楚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一条灰河边就不下十座。
    它搭建简单、效率高、省力,连女子也能轻松提起几十斤水,几乎是楚国农民必备的神器。
    时月有些不解“桔槔只有楚国有吗,为何我在卫国从未见过呢。”
    “啊。”十六啊了一声“当初桔槔刚被发明出来以后,列国都在使用。郑大夫途径卫国,见农夫提水辛苦,便问他们为何不用桔槔。”
    “但卫民说「有机之巧,必有机之败」,所以不用。”
    时月语塞。的确,在某些方面,卫国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奇怪的执着。
    入城后,墨子期去拜见叶邑的主人,而时月和银杏则在十六的陪同下,相中了一处院子。
    楚国经济比卫国发达很多,交易市场也比较活跃,城市里房屋的买卖租赁已经有了雏形。
    这个院子只有一进,四间房,进门就是个两丈见方的院子,种着一棵柿子树。
    十月份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光秃秃的枝丫上挂着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可惜长时间无人打理,柿子又小又丑。
    十六爬上树拽了两个,丢给眼巴巴的小季益“喏。”
    院子的主人是个颧骨很高的寡妇,她搓着双手说“这方院子是祖产,因我儿子要去郢都做官,这才低价卖给你们。”
    说是低价,也要近十五金。
    时月算算自己的资产,问“还有一方后院是吗”
    “有,有,还有一口井呢,你来看。”
    寡妇推开房门,扑面一阵灰尘“咳咳咳许久无人打扫了,没关系的,你家人多,几个人洗洗涮涮一下午也就干净了。”
    时月注意到屋里采光不是很好,而且家具很旧很乱“你这房子没什么问题吧”
    寡妇推开通向后院的门“能有什么问题啊你看,周围都是人家。”
    确实,这院子虽然在城池边缘,但周围都是邻居,洗衣裳的、做饭的、喂鸡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
    前院的墙是青砖砌的,看起来很气派,但后院就不行了,破篱笆歪歪扭扭,还有几只别人家的羊跑进来吃草。
    “去去,都回家去,担心老娘宰了你们炖汤”寡妇呵斥着,将羊赶走了。
    接着,她又走回来“来来,你们瞧,这里大不大”
    凭良心说,她的房子是真不错,青砖木梁的结构,整条街上也找不到几家。
    后院篱笆圈起来的地方有两丈宽5米,三四丈长79米,如果拿来种菜一年四季都吃不完
    就是房子太少,加上灶房、仓储,勉勉强强才五间。
    “你们家才三个人两个小孩儿,要那么多间房做什么”寡妇兜售着“若不是我们举家搬迁,这么好的院子还轮不到你们呢。”
    时月仔细看着院子里的每个角落,又将每间屋子都看了一遍。
    除了主卧坐北朝南,采光良好以外,另外四间大白天都黑洞洞的。
    “太暗了吧,等春夏阴雨连绵的季节,会很潮湿吧”时月摸了摸墙上的印子“大婶,我们是外乡人,你可不能欺骗我们呐。”
    那寡妇“嗐”了一声“就是看你跟我一样,一个人拖着几个孩子不容易,要不我这屋子起码二十金”
    “十二金吧,怎么样”时月跟她砍价。
    她犹犹豫豫“你爽快给钱吗”
    “大婶说笑了,自然爽快的,我们今明两日就住下了。”时月笑笑。
    “行,十二金卖你了”那寡妇答应了,又怕时月她们反悔“你跟我来家里取凭契,马上去族长那过户,这房子今后就归你了”
    十六轻轻拽了下时月“就这么定下了吗,我们要不再看看”买房产毕竟是大事。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看过两三处了,全是黄泥房,甚至还有个小茅屋,怎么看都是这座青砖搭成的房子好。
    时月摇头“不了,就定下了。”
    然后,她跟着寡妇取了凭契去族长那,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这屋子正式过户到了时月名下。
    墨子期带人寻来的时候,她已经银货两讫了。
    “买了”墨子期皱眉“为何不等等叶公还想请你去他那住下。”
    “那怎么好意思,我们已经麻烦你很多了。”时月抓着手里的钥匙“等我们安顿下来,再去拜会叶公老人家。”
    一行人又回了那个院子,小季益似乎明白这里以后就是他家了,在院子里跑跑跳跳,对一切都很好奇。
    后院那个篱笆太破太旧,需要请人扎个结实一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后来我带着他的崽跑了(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Arkin2799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Arkin2799并收藏后来我带着他的崽跑了(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