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份大礼”三十五六岁, 面容英俊, 气质温和的皇上, 歪头看了看吕尚贤,笑着道“吕爱卿出去这一趟,倒是长本事了,竟然还学会送礼了”
“皇上就别取笑微臣了, 这份礼, 微臣送得心安,皇上也定能收得欢喜”吕尚贤嘴里一边说, 手上一边已经把贺书渊所写的那份试卷,在书案上, 缓缓摊了开来, 弯身抬手, 对皇上,做了个请的手势, 神色郑重的继续说到“皇上,请看”
皇上见他一副十分郑重的模样, 也不由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 向摊在书案上的试卷,看了过去。
“自古凡战事者, 皆有所损,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皇上看着眼前,端正恭谨下, 隐隐透着风骨的两行字,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自古以来,除非国力十分强盛,否则,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跟北方蛮夷之族开战,做这出力不讨好之事。
可是,不理他们,他们却又会在边境,屡屡挑起事端,实在是让人火大
最近朝堂上,为了这件事情,主战派和主和派,天天吵个没完,吵得他头疼不已。
主战派要打,可是朝廷却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来,也没有那个兵力,直接打到他们老巢去,蛮夷之族又来去如风,烧杀抢掠后就跑,朝廷派去的大军,一时半会儿,也抓不到人,一直守在那里,人吃马喂,那一样不要钱时间久了,可不得把整个国家,生生给拖垮了
主和派不想战,想要派人去和谈,可是,别说那些蛮夷之族提出的条件,十分的过分,答应他们,实在是有辱我大国风范,就算咬咬牙,答应了他们,他们就会保证履约么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照拿,边境烧杀抢掠的事儿照做
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两派一直吵到现在,也没个结果,倒是眼睁睁的看着蛮夷之族,越发的过份了
如果真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只是,要想真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皇上虽然有些兴味,倒也没觉得,仅凭一篇文章,就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不过,只要多多少少,能从中受到些启发,也算不错。
可是,他才看了几眼,呼吸便骤然急促起来,情不自禁的伸手,拿起原本摊在书案上的试卷,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吕尚贤也不出声,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该惊讶的,该感叹的,他在应天府时,就都已经经历过了。
御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一缕淡淡的茶香,伴随着皇上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在空中飘荡。
直到半响后,皇上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试卷,怔怔的愣了会儿神后,突然猛地站起身来,一边在御书房里,不停的走来走去,一边在嘴里,喃喃低语“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以这样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满朝的文武,怎么也没人想到呢原来和亲之意,在于如此啊妙,实在是太妙了,哈哈哈”
是的,贺书渊的时务策论,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核心的对策,就是和亲,可是,却不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和亲。
文章首先提出,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北方蛮夷之族,总是在秋末入冬之时,屡屡进犯边境,烧杀抢掠,挑起事端。
自古凡有战事者,皆有所损,对我们国家如此,对他们也不例外,没有人天生残暴,就爱打仗的,但凡发起战事者,皆有所图,而北方蛮夷之族,每每在秋末冬初之时,在边界挑起战端,烧杀抢掠,不过是因为,他们乃是游牧民族,不事耕种,无粮过冬而已
要想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解决问题,否则,北方蛮夷之族为了活命,就算被打败,只要稍稍有所缓和,就会再次挑起事端,无穷无尽
而要想切实的解决这种状况,就要用和亲之策,不过这个和亲,却不是为了,给他们送个身份尊贵的女人,去讨好他们,换得短暂的和平,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朝廷应该借着和亲之名,送过去大批的种子,各行各业的工匠和读书人,教会他们耕种之法,让他们能有过冬的粮食,将他们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愿意再去当兵;兴办各种商铺,丰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不愿意,再去冒刀兵之险;用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慢慢引导他们以读书为荣,舞刀弄枪为耻,让整个社会风向,为之转变,这就是兵不血刃的文化侵略
虽然此策,是水磨的功夫,不会立竿见影,但却是投入最小,最能够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之策
“朕原以
“皇上就别取笑微臣了, 这份礼, 微臣送得心安,皇上也定能收得欢喜”吕尚贤嘴里一边说, 手上一边已经把贺书渊所写的那份试卷,在书案上, 缓缓摊了开来, 弯身抬手, 对皇上,做了个请的手势, 神色郑重的继续说到“皇上,请看”
皇上见他一副十分郑重的模样, 也不由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 向摊在书案上的试卷,看了过去。
“自古凡战事者, 皆有所损,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皇上看着眼前,端正恭谨下, 隐隐透着风骨的两行字,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自古以来,除非国力十分强盛,否则,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跟北方蛮夷之族开战,做这出力不讨好之事。
可是,不理他们,他们却又会在边境,屡屡挑起事端,实在是让人火大
最近朝堂上,为了这件事情,主战派和主和派,天天吵个没完,吵得他头疼不已。
主战派要打,可是朝廷却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来,也没有那个兵力,直接打到他们老巢去,蛮夷之族又来去如风,烧杀抢掠后就跑,朝廷派去的大军,一时半会儿,也抓不到人,一直守在那里,人吃马喂,那一样不要钱时间久了,可不得把整个国家,生生给拖垮了
主和派不想战,想要派人去和谈,可是,别说那些蛮夷之族提出的条件,十分的过分,答应他们,实在是有辱我大国风范,就算咬咬牙,答应了他们,他们就会保证履约么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照拿,边境烧杀抢掠的事儿照做
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两派一直吵到现在,也没个结果,倒是眼睁睁的看着蛮夷之族,越发的过份了
如果真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只是,要想真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皇上虽然有些兴味,倒也没觉得,仅凭一篇文章,就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不过,只要多多少少,能从中受到些启发,也算不错。
可是,他才看了几眼,呼吸便骤然急促起来,情不自禁的伸手,拿起原本摊在书案上的试卷,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吕尚贤也不出声,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该惊讶的,该感叹的,他在应天府时,就都已经经历过了。
御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一缕淡淡的茶香,伴随着皇上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在空中飘荡。
直到半响后,皇上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试卷,怔怔的愣了会儿神后,突然猛地站起身来,一边在御书房里,不停的走来走去,一边在嘴里,喃喃低语“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以这样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满朝的文武,怎么也没人想到呢原来和亲之意,在于如此啊妙,实在是太妙了,哈哈哈”
是的,贺书渊的时务策论,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核心的对策,就是和亲,可是,却不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和亲。
文章首先提出,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北方蛮夷之族,总是在秋末入冬之时,屡屡进犯边境,烧杀抢掠,挑起事端。
自古凡有战事者,皆有所损,对我们国家如此,对他们也不例外,没有人天生残暴,就爱打仗的,但凡发起战事者,皆有所图,而北方蛮夷之族,每每在秋末冬初之时,在边界挑起战端,烧杀抢掠,不过是因为,他们乃是游牧民族,不事耕种,无粮过冬而已
要想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解决问题,否则,北方蛮夷之族为了活命,就算被打败,只要稍稍有所缓和,就会再次挑起事端,无穷无尽
而要想切实的解决这种状况,就要用和亲之策,不过这个和亲,却不是为了,给他们送个身份尊贵的女人,去讨好他们,换得短暂的和平,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朝廷应该借着和亲之名,送过去大批的种子,各行各业的工匠和读书人,教会他们耕种之法,让他们能有过冬的粮食,将他们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愿意再去当兵;兴办各种商铺,丰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不愿意,再去冒刀兵之险;用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慢慢引导他们以读书为荣,舞刀弄枪为耻,让整个社会风向,为之转变,这就是兵不血刃的文化侵略
虽然此策,是水磨的功夫,不会立竿见影,但却是投入最小,最能够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之策
“朕原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