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军心、败坏大军士气边关战事如果因此而败,试问,谁来承担这等弥天罪责”
王岚无可奈何,只是摇头。
这二位大臣虽有死缠烂打之嫌,可他们所谏之言却绝非是无中生有,无风起浪。厅中其他没有发言的大臣,也有小声地声援那两位言官。
苏景年见那二臣晒得嘴上泛白、面露懈色,腹部却胀得老大。便想她早前的命令,是狠了些。那一桶绿豆汤直直灌下肚去,想来是不甚舒服的了。
心中有些愧责。再去观察众大臣的反应,苏景年已是有了分辨。看来,主张以休掉王妃来阻断流言的大臣,已是占据了议事厅中的绝大多数席位。甚至于连陈虎,也是对于她的目光有了些躲闪之意。
白亭之前未有参与议事,她不明白二臣要起奏什么事情,也不明白议事厅内为什么突然地有了紧张的气氛了。
她偷偷问陈虎,陈虎便在一旁为她讲解事情的始末。可白亭一听,竟然是一众言官合起伙来,向苏景年数次谏言,力劝苏景年休了莫若离以制止谣言。这可是把白亭气坏,要是没有陈虎按住她,好几次白亭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就要去找那些言官理论一二。
苏景年给了她个安心的眼神,白亭这方作罢。
转头,苏景年对二臣回曰“二位大人,当是有谏议大夫的行事之风。你三人敢说敢做,不愧是北域的栋梁。本王先前说谏议大夫身患绝症,不过是一时兴起的信口开河,胡乱说的。谏议大夫不过是中了些暑热,方昏厥过去。现在估计已是被家里的人领回去了,只要稍作休养便可无事了。”
二大臣闻言,喜出望外,拜道“王爷英明”
苏景年却道“不急着拜,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
“是。”二臣起身,俯首倾听苏景年的话。
这个时候他二人方才的那些激愤之气,已是散去不少。
王岚在一旁捋须而笑。舍进为退,后以四两而拨千斤。王爷只用几句话,便将形势扭转回来。她这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得实在是漂亮。
诚然,人都有各自的弱点。而诸多弱点之中,自是最为关切之人,乃为最大的弱点。两位大臣对王妃穷追不舍,苏景年便同行此道,将他们最为关切的谏议大夫摆上台面。同时,还要放出谏议大夫身体无恙的好消息来。如此,一来一回之间,在对方毫无知觉之下,已是弱化了双方的对立关系。
“敢说敢做,确是好事。不过也要分清情势,洞察内里。依时事之发展,进肺腑忠良之言。夺事态之本象,献内修外攘之策。”
“臣等谨遵教诲。”二臣领着一众言官答曰。
“不过。臣以为,流言之事,看似虽小,但确是会产生诸多不利之影响。如果朝上不早日采取举措制止之,任其肆意散播,日后恐会引发不可估量之后果。”王岚补充道。
众大臣皆称是。
“休了王妃,固然可以解一时之忧患,但绝非是长久之妙策。如同饮鸩止渴,未进肠胃,已然绝于咽喉。散播这流言的歹毒之人,便是要北域同王妃划清界限,便是要本王给天下人留下个薄情寡性、恩义轻负的印象。本王岂能随随便便,便顺了这歹毒之人的意了还有,诸位可曾想过,如果本王真的休了王妃,是否有着弃车保帅、洗罪辩白的嫌疑呢到了那个时候,是不是又要有新的流言传出来了呢如果是,彼时的王妃已是被本王休了,那又该将谁人推出去,蒙受天下人新一轮的唾骂呢再有,南国近些时日,可是盯本王正盯得紧呢,只愁无的放矢、无题发挥。在这时,无论本王以什么理由休了王妃,都无异于是自找麻烦。反而,是容易落入到各方所设的陷阱之中了。”
众大臣听苏景年如是说,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有许多大臣开始改变立场,支持于苏景年。
言官们互相议得激烈,可是也暂时想不出什么可以与苏景年一辩的理据来。
这时候,王岚开口道“王爷,可是于流言有了什么对策”
众大臣听他这么说,停下议论。众人看向苏景年。
“为今之计,只可使些巧劲儿,暂避这流言的锋芒。强去阻挠,只会适得其反。发出王榜,大齐北域王妃完颜氏恩仰先祖前人创业立国之艰难,悯恤边城将士抗敌御辱之不易。自出黄金百万,以济我军将士亲眷家属难困者。凡有此者,可凭征军之令及属地资证,前往抚恤处领取救济。”
众大臣听了,都觉苏景年此计可行。
“王爷英明”姜宗伦跪地叩首。
王岚面上的神色顿时也轻松了不少,满意道“这道王榜一出,想来是可以令民间的流言有所收敛的了。”
“不过,”王岚突然话锋一转,似乎是在有意提醒于苏景年,说“事情的发展是否会如我等之预想一般,还要静观其变。如果再生别个差错,还请王爷到时当机立断,明辨主次,本末取舍才好啊。”
苏景年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王岚。王岚也回视于她。
二人对视小会儿。直到苏景年沉着地收回了视线,王岚眼中的严厉之色,才慢慢地消退去。
老丞相心想王爷,老臣不是说了情者,乃是王者绝不可触碰的禁物。你怎地,是这般的不听劝阻啊王爷这般的庇护于王妃,于王妃而言,又究竟是一件好事,亦或是一件坏事呢
王岚无可奈何,只是摇头。
这二位大臣虽有死缠烂打之嫌,可他们所谏之言却绝非是无中生有,无风起浪。厅中其他没有发言的大臣,也有小声地声援那两位言官。
苏景年见那二臣晒得嘴上泛白、面露懈色,腹部却胀得老大。便想她早前的命令,是狠了些。那一桶绿豆汤直直灌下肚去,想来是不甚舒服的了。
心中有些愧责。再去观察众大臣的反应,苏景年已是有了分辨。看来,主张以休掉王妃来阻断流言的大臣,已是占据了议事厅中的绝大多数席位。甚至于连陈虎,也是对于她的目光有了些躲闪之意。
白亭之前未有参与议事,她不明白二臣要起奏什么事情,也不明白议事厅内为什么突然地有了紧张的气氛了。
她偷偷问陈虎,陈虎便在一旁为她讲解事情的始末。可白亭一听,竟然是一众言官合起伙来,向苏景年数次谏言,力劝苏景年休了莫若离以制止谣言。这可是把白亭气坏,要是没有陈虎按住她,好几次白亭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就要去找那些言官理论一二。
苏景年给了她个安心的眼神,白亭这方作罢。
转头,苏景年对二臣回曰“二位大人,当是有谏议大夫的行事之风。你三人敢说敢做,不愧是北域的栋梁。本王先前说谏议大夫身患绝症,不过是一时兴起的信口开河,胡乱说的。谏议大夫不过是中了些暑热,方昏厥过去。现在估计已是被家里的人领回去了,只要稍作休养便可无事了。”
二大臣闻言,喜出望外,拜道“王爷英明”
苏景年却道“不急着拜,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
“是。”二臣起身,俯首倾听苏景年的话。
这个时候他二人方才的那些激愤之气,已是散去不少。
王岚在一旁捋须而笑。舍进为退,后以四两而拨千斤。王爷只用几句话,便将形势扭转回来。她这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得实在是漂亮。
诚然,人都有各自的弱点。而诸多弱点之中,自是最为关切之人,乃为最大的弱点。两位大臣对王妃穷追不舍,苏景年便同行此道,将他们最为关切的谏议大夫摆上台面。同时,还要放出谏议大夫身体无恙的好消息来。如此,一来一回之间,在对方毫无知觉之下,已是弱化了双方的对立关系。
“敢说敢做,确是好事。不过也要分清情势,洞察内里。依时事之发展,进肺腑忠良之言。夺事态之本象,献内修外攘之策。”
“臣等谨遵教诲。”二臣领着一众言官答曰。
“不过。臣以为,流言之事,看似虽小,但确是会产生诸多不利之影响。如果朝上不早日采取举措制止之,任其肆意散播,日后恐会引发不可估量之后果。”王岚补充道。
众大臣皆称是。
“休了王妃,固然可以解一时之忧患,但绝非是长久之妙策。如同饮鸩止渴,未进肠胃,已然绝于咽喉。散播这流言的歹毒之人,便是要北域同王妃划清界限,便是要本王给天下人留下个薄情寡性、恩义轻负的印象。本王岂能随随便便,便顺了这歹毒之人的意了还有,诸位可曾想过,如果本王真的休了王妃,是否有着弃车保帅、洗罪辩白的嫌疑呢到了那个时候,是不是又要有新的流言传出来了呢如果是,彼时的王妃已是被本王休了,那又该将谁人推出去,蒙受天下人新一轮的唾骂呢再有,南国近些时日,可是盯本王正盯得紧呢,只愁无的放矢、无题发挥。在这时,无论本王以什么理由休了王妃,都无异于是自找麻烦。反而,是容易落入到各方所设的陷阱之中了。”
众大臣听苏景年如是说,内部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有许多大臣开始改变立场,支持于苏景年。
言官们互相议得激烈,可是也暂时想不出什么可以与苏景年一辩的理据来。
这时候,王岚开口道“王爷,可是于流言有了什么对策”
众大臣听他这么说,停下议论。众人看向苏景年。
“为今之计,只可使些巧劲儿,暂避这流言的锋芒。强去阻挠,只会适得其反。发出王榜,大齐北域王妃完颜氏恩仰先祖前人创业立国之艰难,悯恤边城将士抗敌御辱之不易。自出黄金百万,以济我军将士亲眷家属难困者。凡有此者,可凭征军之令及属地资证,前往抚恤处领取救济。”
众大臣听了,都觉苏景年此计可行。
“王爷英明”姜宗伦跪地叩首。
王岚面上的神色顿时也轻松了不少,满意道“这道王榜一出,想来是可以令民间的流言有所收敛的了。”
“不过,”王岚突然话锋一转,似乎是在有意提醒于苏景年,说“事情的发展是否会如我等之预想一般,还要静观其变。如果再生别个差错,还请王爷到时当机立断,明辨主次,本末取舍才好啊。”
苏景年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王岚。王岚也回视于她。
二人对视小会儿。直到苏景年沉着地收回了视线,王岚眼中的严厉之色,才慢慢地消退去。
老丞相心想王爷,老臣不是说了情者,乃是王者绝不可触碰的禁物。你怎地,是这般的不听劝阻啊王爷这般的庇护于王妃,于王妃而言,又究竟是一件好事,亦或是一件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