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那乡民所说的, 这些蜂蜜当晚就被从蜂房中取出来, 收集在蜜罐里。
新余村一位手巧的妇人, 用从集上换来的面粉揉了饼子,拿蜜做馅,在自家灶台上的大锅里烘成了香喷喷的蜜锅盔, 分送给邻里乡亲家的孩子。
当晚也不知有多少孩子是抱着这样的蜜饼睡觉的,做的想必也都是甜甜的梦。
贾放第二天再来桃源寨,便去会晤那位手提柴刀,手分蜂巢的乡民,以及另一位手持火把在一旁掠阵,为同伴驱赶蜜蜂的乡亲。
贾放问过姓名, 才知道头一位姓“米”,因为他从余江过来的时候,全部家当就是三把刀, 一把柴刀、一把菜刀、一把小刀, 和这边乡里混熟了以后就得了个外号,叫做“米三刀”。
贾放直接叫“蜜三刀”1不就得了吗
“你以前养过蜂”贾放昨日看那米三刀的手法, 砍蜂巢就像是切西瓜一般熟练, 他很想知道这位有没有养蜂经验。”
“这倒没有, 就是在野外找见了野蜂巢,大伙儿都会叫我去削。”米三刀说。
“以前被蜂子蛰过吗”贾放问他。
米三刀登时笑了“怎么没蛰过,有回被蛰得像个猪头似的,回到村里没人认得,差点当外人给打出去。”
“有兴趣养蜂吗”贾放问。
米三刀大喇喇地道“可以啊”
贾放不禁问“你怎么也不问问我, 这养蜂前景如何,单靠养蜂能不能糊口”
米三刀听了登时大笑“我米三刀成日也没别的事,就是砍柴,也不会干别的,打砍个柴就能糊口了。无亲无故,无拘无束,既然你贾三爷提到,那我就顺带手侍弄侍弄看看。”
他说着往招商办的椅背上一靠,双手扬起,抱着后脑,道“三爷说起蜂子,我心里还挺喜欢,毕竟总是这么一大群地来来去去,比我一个孤鬼儿强。”
说到这里,贾放想起来了,这米三刀是新移民当中,为数不算太多的“独户”,也就是“个人户”之一。也许因为他总是独来独往,所以见到了群居习性的蜜蜂,能一致对外的蜂群,这米三刀反而有些好感。
贾放不动声色,又问他旁边一人的名姓,晓得叫田友明。田友明和米三刀原本不认识,是到了这桃源寨,被混编进了一个村,宅基地又靠在一起,两人才认识的。田友明有一大家子人要照管,米三刀有时会搭把手,送点儿柴什么。
这田友明也劝米三刀找个伴儿,和旁人一起搭伙过日子。但米三刀从来都觉得不会有人瞧得上他,也不理会这事儿。
既然米三刀同意了,贾放便把青坊河对岸的一小片地划给了米三刀做“养蜂场”,同时他还面授机宜,交待这米三刀如何养蜂,如何观察蜂群的状态,什么时候可以采蜜,什么时候需要喂蜜。
这米三刀听了半日,惊叹道“原没想到,光是养个蜂,竟然这么多的门道。”
贾放笑道“怎么了怕麻烦”
米三刀依旧脸带惊愕,但还是果断地摇了摇头,说“不是怕麻烦,只是觉得这个蜂子实在神奇,竟跟人似的”
其实刚才贾放说的养蜂诀窍,也相当于是在介绍蜜蜂的习性。蜜蜂也是一种群居的生物,甚至在小小的一个蜂群里也各司其职,蜂王、雄峰、工蜂,各有各的特点,目标一致,为了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贾放心想果然还是把蜜蜂的习性讲透了比较有效果。
他当即道“其实我这也只是大略一说,你若真上手养蜂,亲眼观察到的,自然比我听说得来的,更加详尽。”
他接着抛出橄榄枝“这一片养蜂场算是我划给你的,前五年都不需要交地租,你尽管养蜂。在养蜂场开办的头三年里,你每增加一个蜂箱,我都会给你一百文的补贴”
贾放给出的条件之优厚,米三刀听得惊讶地睁大了眼,而田友明喜不自胜,不断地伸手拍着朋友的肩。
但贾放有自己的打算在桃源寨养蜂,他可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蜂蜜那一点点收益。现在桃源寨里开始推广很多经济作物,比如番茄和辣椒,这些作物人工授粉非常麻烦,但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则是帮助授粉的好帮手。
因而在此处养殖蜜蜂,收获的不仅仅是蜂蜜,而且是整个桃源寨生态环境的改善。只要有人愿意养,贾放就愿意给出各种优惠。
米三刀当然忙不迭地答应,贾放不忘了叮嘱“去照料蜜蜂的时候小心一点,做好防护。照料它们的时候温柔一点,时不时带一点儿蜜水去犒劳它们,它们就会知道你没有恶意。”
“多观察,观察久了你自然知道怎么照料它们。”贾放谆谆嘱咐,他其实是在将另外一个时空里,独自守着一座蜂场的老蜂农全部的经验转述给眼前这个年轻人。
问完了米三刀,贾放又转向田友明“你怎么样”
田友明惊讶地问“我”这位原本以为自己就是个陪客,谁想到贾放竟然问到了他头上。
他想了想,挠挠后脑,说“其实我我原本想问问贾三爷,能不能申请开一块地,种甘蔗”
种甘蔗贾放心想好家伙,自己最近这几天是跟这“甜”味耗上了。
“我家在余江原本有个小小的制糖作坊。后来家里有人病了,就把作坊典了出去。再后来就搬到您这儿来了。”田友明是个说话和气的青年,但贾放听说过一耳朵,说他家累挺重。
贾放忍不住好奇地问“制糖作坊你们有甘蔗田吗”
田友明答道“家里自己有一块田,种过一阵甘蔗。但是我们那儿地气偏冷,种出来的甘蔗不算太好。因此多数的时候,还是从南方收了甘蔗来,自家制糖。”
这就对了贾放点点头。
“所以你来这里还是想重操旧业”他问田友明,“还是说,你只想种甘蔗”
田友明登时摇手,说“三爷真是一针见血小人我,我还是想把家里的制糖作坊办起来。毕竟这里应当不缺材料。”
贾放登时笑“既然你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我就直说了。与其让我批一块地让你种甘蔗,倒不如让我批一块地给你,给你建那个制糖作坊。”
“趁现在咱们有集,有美食街,正好先把消息放出去,说咱们桃源寨要收这甘蔗。准保会有人送来。”贾放的意思,不一定非要先种了甘蔗才能再建制糖厂竟然田友明家里有制糖的经验,那就直接上马,从周边的镇子收原材料,来料加工。
而桃源寨里,有的是糖的消费市场,完全可以自产自销。
田友明大喜“三爷好决断”
贾放“先别急着高兴,我要看一下你的企划。”
田友明和米三刀相互看了一眼,两人都不懂什么叫做“企划”。
“就是写下来,你建这个作坊,需要多大的地方,多少人工,需要哪些材料,是不是需要一口大铁锅,又或者我拨一眼沼气池出来的沼气灶给你会省时省事些”
“你从这里大概以多少钱收甘蔗,能产多少糖,又以多少钱卖出去,扣除人工和其他成本,你每一季能有多少净利”
贾放最后一句话最重要,“把所有的投入都算清楚了,我好给你放贷款啊”
田友明原本想着用家里的积蓄先建一个小规模的作坊,然后等到赚钱之后,再慢慢扩建。谁想到贾放竟然答应他,如果那“企划”做得好,可以得到桃源寨的创业贷款,这样一上来就可以建一个规模还不
新余村一位手巧的妇人, 用从集上换来的面粉揉了饼子,拿蜜做馅,在自家灶台上的大锅里烘成了香喷喷的蜜锅盔, 分送给邻里乡亲家的孩子。
当晚也不知有多少孩子是抱着这样的蜜饼睡觉的,做的想必也都是甜甜的梦。
贾放第二天再来桃源寨,便去会晤那位手提柴刀,手分蜂巢的乡民,以及另一位手持火把在一旁掠阵,为同伴驱赶蜜蜂的乡亲。
贾放问过姓名, 才知道头一位姓“米”,因为他从余江过来的时候,全部家当就是三把刀, 一把柴刀、一把菜刀、一把小刀, 和这边乡里混熟了以后就得了个外号,叫做“米三刀”。
贾放直接叫“蜜三刀”1不就得了吗
“你以前养过蜂”贾放昨日看那米三刀的手法, 砍蜂巢就像是切西瓜一般熟练, 他很想知道这位有没有养蜂经验。”
“这倒没有, 就是在野外找见了野蜂巢,大伙儿都会叫我去削。”米三刀说。
“以前被蜂子蛰过吗”贾放问他。
米三刀登时笑了“怎么没蛰过,有回被蛰得像个猪头似的,回到村里没人认得,差点当外人给打出去。”
“有兴趣养蜂吗”贾放问。
米三刀大喇喇地道“可以啊”
贾放不禁问“你怎么也不问问我, 这养蜂前景如何,单靠养蜂能不能糊口”
米三刀听了登时大笑“我米三刀成日也没别的事,就是砍柴,也不会干别的,打砍个柴就能糊口了。无亲无故,无拘无束,既然你贾三爷提到,那我就顺带手侍弄侍弄看看。”
他说着往招商办的椅背上一靠,双手扬起,抱着后脑,道“三爷说起蜂子,我心里还挺喜欢,毕竟总是这么一大群地来来去去,比我一个孤鬼儿强。”
说到这里,贾放想起来了,这米三刀是新移民当中,为数不算太多的“独户”,也就是“个人户”之一。也许因为他总是独来独往,所以见到了群居习性的蜜蜂,能一致对外的蜂群,这米三刀反而有些好感。
贾放不动声色,又问他旁边一人的名姓,晓得叫田友明。田友明和米三刀原本不认识,是到了这桃源寨,被混编进了一个村,宅基地又靠在一起,两人才认识的。田友明有一大家子人要照管,米三刀有时会搭把手,送点儿柴什么。
这田友明也劝米三刀找个伴儿,和旁人一起搭伙过日子。但米三刀从来都觉得不会有人瞧得上他,也不理会这事儿。
既然米三刀同意了,贾放便把青坊河对岸的一小片地划给了米三刀做“养蜂场”,同时他还面授机宜,交待这米三刀如何养蜂,如何观察蜂群的状态,什么时候可以采蜜,什么时候需要喂蜜。
这米三刀听了半日,惊叹道“原没想到,光是养个蜂,竟然这么多的门道。”
贾放笑道“怎么了怕麻烦”
米三刀依旧脸带惊愕,但还是果断地摇了摇头,说“不是怕麻烦,只是觉得这个蜂子实在神奇,竟跟人似的”
其实刚才贾放说的养蜂诀窍,也相当于是在介绍蜜蜂的习性。蜜蜂也是一种群居的生物,甚至在小小的一个蜂群里也各司其职,蜂王、雄峰、工蜂,各有各的特点,目标一致,为了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贾放心想果然还是把蜜蜂的习性讲透了比较有效果。
他当即道“其实我这也只是大略一说,你若真上手养蜂,亲眼观察到的,自然比我听说得来的,更加详尽。”
他接着抛出橄榄枝“这一片养蜂场算是我划给你的,前五年都不需要交地租,你尽管养蜂。在养蜂场开办的头三年里,你每增加一个蜂箱,我都会给你一百文的补贴”
贾放给出的条件之优厚,米三刀听得惊讶地睁大了眼,而田友明喜不自胜,不断地伸手拍着朋友的肩。
但贾放有自己的打算在桃源寨养蜂,他可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蜂蜜那一点点收益。现在桃源寨里开始推广很多经济作物,比如番茄和辣椒,这些作物人工授粉非常麻烦,但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则是帮助授粉的好帮手。
因而在此处养殖蜜蜂,收获的不仅仅是蜂蜜,而且是整个桃源寨生态环境的改善。只要有人愿意养,贾放就愿意给出各种优惠。
米三刀当然忙不迭地答应,贾放不忘了叮嘱“去照料蜜蜂的时候小心一点,做好防护。照料它们的时候温柔一点,时不时带一点儿蜜水去犒劳它们,它们就会知道你没有恶意。”
“多观察,观察久了你自然知道怎么照料它们。”贾放谆谆嘱咐,他其实是在将另外一个时空里,独自守着一座蜂场的老蜂农全部的经验转述给眼前这个年轻人。
问完了米三刀,贾放又转向田友明“你怎么样”
田友明惊讶地问“我”这位原本以为自己就是个陪客,谁想到贾放竟然问到了他头上。
他想了想,挠挠后脑,说“其实我我原本想问问贾三爷,能不能申请开一块地,种甘蔗”
种甘蔗贾放心想好家伙,自己最近这几天是跟这“甜”味耗上了。
“我家在余江原本有个小小的制糖作坊。后来家里有人病了,就把作坊典了出去。再后来就搬到您这儿来了。”田友明是个说话和气的青年,但贾放听说过一耳朵,说他家累挺重。
贾放忍不住好奇地问“制糖作坊你们有甘蔗田吗”
田友明答道“家里自己有一块田,种过一阵甘蔗。但是我们那儿地气偏冷,种出来的甘蔗不算太好。因此多数的时候,还是从南方收了甘蔗来,自家制糖。”
这就对了贾放点点头。
“所以你来这里还是想重操旧业”他问田友明,“还是说,你只想种甘蔗”
田友明登时摇手,说“三爷真是一针见血小人我,我还是想把家里的制糖作坊办起来。毕竟这里应当不缺材料。”
贾放登时笑“既然你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我就直说了。与其让我批一块地让你种甘蔗,倒不如让我批一块地给你,给你建那个制糖作坊。”
“趁现在咱们有集,有美食街,正好先把消息放出去,说咱们桃源寨要收这甘蔗。准保会有人送来。”贾放的意思,不一定非要先种了甘蔗才能再建制糖厂竟然田友明家里有制糖的经验,那就直接上马,从周边的镇子收原材料,来料加工。
而桃源寨里,有的是糖的消费市场,完全可以自产自销。
田友明大喜“三爷好决断”
贾放“先别急着高兴,我要看一下你的企划。”
田友明和米三刀相互看了一眼,两人都不懂什么叫做“企划”。
“就是写下来,你建这个作坊,需要多大的地方,多少人工,需要哪些材料,是不是需要一口大铁锅,又或者我拨一眼沼气池出来的沼气灶给你会省时省事些”
“你从这里大概以多少钱收甘蔗,能产多少糖,又以多少钱卖出去,扣除人工和其他成本,你每一季能有多少净利”
贾放最后一句话最重要,“把所有的投入都算清楚了,我好给你放贷款啊”
田友明原本想着用家里的积蓄先建一个小规模的作坊,然后等到赚钱之后,再慢慢扩建。谁想到贾放竟然答应他,如果那“企划”做得好,可以得到桃源寨的创业贷款,这样一上来就可以建一个规模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