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 (1/2)
贾代化听着圣旨, 是怎么听怎么觉得自己可能是岁数大了,耳朵出了毛病,在谷满仓的提醒下谢恩领旨之后,又反复地看圣旨上的内容。
他终于确定,不是自己岁数大幻听了,而是皇帝岁数大了, 越来越向昏君方向发展, 这明显是在胡闹啊
贾代化给了赏钱将谷太监送走之后,捋着自己的胡须很是担忧地想到, 自家堂弟不会被史书记载成魅惑君王的男妖妃吧
走进荣禧堂正厅, 贾敷看了看明显带着些兴奋地张氏, 抽着嘴角问贾代化道“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贾代化白了贾敷一眼“老子要是知道,还用在这儿发呆去,找人把你二弟叫过来,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因为贾代化年事已高,一般除了每月的大朝会, 他一般是不上朝的, 再加上他已经递上了告老折子,虽然还没批下来,但应该也是快了。
毕竟,皇帝有意传位太子,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新君上位, 肯定是需要扶持自己的心腹,虽然贾家一直是太子一脉的人,肯定不在挪位置的人员名单里。
但就是因此,他们家才更要趁此机会,老的退下来,给儿孙们到位置,让小辈儿更有发展空间。
无论是哪个皇帝上位,就算是他再信任哪个臣子,也绝对不会让这个家族的人全都身居高位,这与多疑与否无关,而是一旦这样,朝廷到底姓什么
像贾代善和贾赦这样的情况,那也只是因为战事临时出现的,等战事结束,贾代善肯定会找借口退出朝堂,给儿子腾位置。
没等贾代化说完,贾敬已经回来了,家里这么大的事儿,贾敬就是再心大不拿事儿,也知道赶紧回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一下。
他虽然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但作为翰林院的人,起草诏书都是要经过翰林院的,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再加上,如今贾代善父子夺情,受皇命,父子手握军权,就算是再清高的人,也是不敢再把自己的不满往贾敬身上发泄,甚至因为之前的事情,怕以后被报复,还全部找各种机会讨好他。
因此,贾敬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立马就跟上司请假往家赶,上司是二话不说就批了假条,还很和蔼地嘱咐他,不是坏事,路上慢点儿,莫要着急,等安排好家里之后再来也行,反正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一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若是有,也会立即叫人通知他的。
贾敬面上感激道谢,心里却很是不屑,前后的遭遇让他彻底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狗屁清高,不过是拿读书人的名头遮掩自己丑恶的嘴脸罢了。
先前那般排挤他,也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没本事,家里又到了老一辈儿,老的老,伤的伤,眼看着都不中用了,他们这代也没有能拿出手的人罢了。
如今怎么就没人再说什么他是两不靠,反倒两边儿的人都争抢着拉拢他,还不是利益驱使,有利可图,什么清高都能抛掉,甚至巴结起来,比其他人更麻利高明还不着痕迹。
不过,贾敬也不傻,这样总比被排挤好,他乐得过得自在,再说,他爹可是已经跟太子开始研究,等义学建立成功之后,给他安排出去单独负责一处。
所以,他现在生活的很顺心,根本不在意周边人的态度,他们怎么样讨好,他只要受着就是了,反正也不是坏事,比之前更是强了百倍不止。
贾代化看着行礼的贾敬,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别整那些没用的,赶紧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贾敬这才解释了原因,西南讨逆大军旗开得胜,还是完胜,自然引得龙颜大悦,百官跟着吹彩虹屁。
之后,皇帝同意贾代善的请求,并特命张氏以监军的身份前往西南军营支援,这真的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百官一听,自然全都不同意,那些自诩大儒之人,更是差点儿直接撞在龙柱上以死明志。
但是,皇帝同意,太子支持,太子一脉的人见太子表态之后,也跟着不再说话。
群臣们也是第一次看到,一项以温润君子之风示人的太子,强势的一面,太子表示你们既然有勇气以死明志,又不许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张氏去帮忙,那就上前线解决问题去吧。
若是害怕自己年老体弱,过去是给朝廷增加负担,那你们儿孙都正直年轻力壮的好年华,就让他们去吧。
于是,那些之前叫嚣着女子参军,成何体统的人全都闭嘴了,他们自己都这把岁数了,也将生死看淡,若是能因为死柬史书留名,文人注重的就是名声,他们自然是不介意的。
但是,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却不能让自己的儿孙就这么死在战场上,毕竟,就他们的子孙,各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旦去了,那就真的是九死一生。
再说,他们之所以愿意以死明志,就是打着死了之后,皇家为了安抚天下文人,势必会启用他们的儿孙,以免天下文人笔诛讨伐皇家昏庸。
但看着皇帝和未来皇帝的态度,很可能启用之后,就是直接将人派去送死,这绝户计狠毒啊,还是阳谋,他们敢说什么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皇帝觉得你的儿孙适合去战场为君分忧,你敢说不行那遭到天下文人唾骂的,就是他们而不是皇家了。
阴险,这是朝臣们对太子的新评价,甚至,此时他们都怀疑,以后这个太子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可能要不太好过。
可是,就算是他们再想把太子拉下马,看着可能也不太大了,皇上属意太子已成定数,而之前他们顾虑的太子身体,如今看着也是大好了,更何况,皇长孙现在都六岁入学了,他们还有什么借口
太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在朝臣们闭嘴之后,竟然还提出了更不可思议的提议,全国各省统一建立义学。
这个提议,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没有什么可反对的,顶多也就是在之后的筹建资金上,户部人员跟他扯皮,这跟他们没关系。
但是,太子之后的话,众人不淡定了,他提议,义学要同时开办男学和女学,而女子可学习医学、算学等谋生技能,成绩优异者,可同样工作。
例如,学习者,日后可为女医,为女子看诊,避免女子生病时,因男女有别等尴尬问题无法就医的问题。
而且,女子本就负责家中生计,若是专门学习了算学之后,于管家理事更加得心应手不算,女子心细,又多会算计,户部有些事情,交于女子处理,反倒更放心。
这就是触动了大部分人的底线,就算是太子一脉的人,也多是反对的,女子于男子眼中,不过是附属品,若是女子可工作,甚至入朝为官,那他们又能否继续掌控住女子
因为反对者众多,皇帝并没有说同意与否,只是押后再议,但也因为这事儿,反倒没有人去理会张氏去做不做监军的事情了。
太子也不失望,这事儿他本来也没打算立马能成功,本就是水磨工夫,而张氏,就是他投石无路的第一步。
贾代化这一脉,本就是继承了纵横之术的,对权利阳谋等非常敏感,几乎是立即就想通了里面七七八八的关窍。
不过对于太子大力支持张氏去做监军的事情,贾代化心中撇嘴,司徒家这是净出色令智昏的昏君啊他如今犯愁的是,后世的史书会不会写上,贾家出了两代妖妃
张氏去战场,圣旨已经下达,这是不能更改的事情了,张家自然也得到消息了,这边儿贾敬刚讲完朝廷发生的事情,那边儿下人就来禀报,张家几口人全来了,包括很少出门的张老太师。
贾代化一听,赶紧带着众人亲自迎了出去,互相寒暄之后,众人又回到了荣禧堂,张老夫人和张太太,就由张氏带回东大院儿自己去接待了。
张老太师对于张氏去做监军这事儿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要求让自己的三子张磊跟着过去,而贾家这边儿,是由贾珍跟着护送,双方都没有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只是,在张氏离开之后,瑚哥儿和琏哥儿的去处问题,两家都想带回去,张家是不放心贾家的教育能力,而贾家就只是单纯的因为这是贾家子孙。
最后还是张家学识占了上风,不仅贾瑚和贾琏去外家学习,贾代化还另外附赠了贾琅一起过去,随行的是作为临时武师父水鑫。
张老太师对此也不反对,这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他自然是不在乎多这一个,并同意每十天会将人送回宁国府休息一日。
这事儿也就陈氏心里有些不舍,但最后还是考虑到儿子的前程,没有去阻拦,至于张氏,自然是更愿意儿子在娘家教养。
解决完这事儿之后,张老太师这才与贾代化研究起义学的事情。
贾代化想了想问道“那老太师有什么想法”接着又表态道:“就贾某看来,无论是男学还是女学,这最终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并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张老太师很满意贾代化的态度,也直接表示“女子才华,未必逊于男儿,否则哪来的巾帼不让须眉之说”
“这些所谓的反对者,说白了,也不过是怕日后自己的无能被女子嫌弃,又没有能力手段压制之后的心虚表现罢了。”
一旁陪坐的贾敬有感而发道“什么大儒者,都是
他终于确定,不是自己岁数大幻听了,而是皇帝岁数大了, 越来越向昏君方向发展, 这明显是在胡闹啊
贾代化给了赏钱将谷太监送走之后,捋着自己的胡须很是担忧地想到, 自家堂弟不会被史书记载成魅惑君王的男妖妃吧
走进荣禧堂正厅, 贾敷看了看明显带着些兴奋地张氏, 抽着嘴角问贾代化道“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贾代化白了贾敷一眼“老子要是知道,还用在这儿发呆去,找人把你二弟叫过来,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因为贾代化年事已高,一般除了每月的大朝会, 他一般是不上朝的, 再加上他已经递上了告老折子,虽然还没批下来,但应该也是快了。
毕竟,皇帝有意传位太子,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新君上位, 肯定是需要扶持自己的心腹,虽然贾家一直是太子一脉的人,肯定不在挪位置的人员名单里。
但就是因此,他们家才更要趁此机会,老的退下来,给儿孙们到位置,让小辈儿更有发展空间。
无论是哪个皇帝上位,就算是他再信任哪个臣子,也绝对不会让这个家族的人全都身居高位,这与多疑与否无关,而是一旦这样,朝廷到底姓什么
像贾代善和贾赦这样的情况,那也只是因为战事临时出现的,等战事结束,贾代善肯定会找借口退出朝堂,给儿子腾位置。
没等贾代化说完,贾敬已经回来了,家里这么大的事儿,贾敬就是再心大不拿事儿,也知道赶紧回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一下。
他虽然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但作为翰林院的人,起草诏书都是要经过翰林院的,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再加上,如今贾代善父子夺情,受皇命,父子手握军权,就算是再清高的人,也是不敢再把自己的不满往贾敬身上发泄,甚至因为之前的事情,怕以后被报复,还全部找各种机会讨好他。
因此,贾敬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立马就跟上司请假往家赶,上司是二话不说就批了假条,还很和蔼地嘱咐他,不是坏事,路上慢点儿,莫要着急,等安排好家里之后再来也行,反正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一般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若是有,也会立即叫人通知他的。
贾敬面上感激道谢,心里却很是不屑,前后的遭遇让他彻底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狗屁清高,不过是拿读书人的名头遮掩自己丑恶的嘴脸罢了。
先前那般排挤他,也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没本事,家里又到了老一辈儿,老的老,伤的伤,眼看着都不中用了,他们这代也没有能拿出手的人罢了。
如今怎么就没人再说什么他是两不靠,反倒两边儿的人都争抢着拉拢他,还不是利益驱使,有利可图,什么清高都能抛掉,甚至巴结起来,比其他人更麻利高明还不着痕迹。
不过,贾敬也不傻,这样总比被排挤好,他乐得过得自在,再说,他爹可是已经跟太子开始研究,等义学建立成功之后,给他安排出去单独负责一处。
所以,他现在生活的很顺心,根本不在意周边人的态度,他们怎么样讨好,他只要受着就是了,反正也不是坏事,比之前更是强了百倍不止。
贾代化看着行礼的贾敬,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别整那些没用的,赶紧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贾敬这才解释了原因,西南讨逆大军旗开得胜,还是完胜,自然引得龙颜大悦,百官跟着吹彩虹屁。
之后,皇帝同意贾代善的请求,并特命张氏以监军的身份前往西南军营支援,这真的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百官一听,自然全都不同意,那些自诩大儒之人,更是差点儿直接撞在龙柱上以死明志。
但是,皇帝同意,太子支持,太子一脉的人见太子表态之后,也跟着不再说话。
群臣们也是第一次看到,一项以温润君子之风示人的太子,强势的一面,太子表示你们既然有勇气以死明志,又不许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张氏去帮忙,那就上前线解决问题去吧。
若是害怕自己年老体弱,过去是给朝廷增加负担,那你们儿孙都正直年轻力壮的好年华,就让他们去吧。
于是,那些之前叫嚣着女子参军,成何体统的人全都闭嘴了,他们自己都这把岁数了,也将生死看淡,若是能因为死柬史书留名,文人注重的就是名声,他们自然是不介意的。
但是,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却不能让自己的儿孙就这么死在战场上,毕竟,就他们的子孙,各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旦去了,那就真的是九死一生。
再说,他们之所以愿意以死明志,就是打着死了之后,皇家为了安抚天下文人,势必会启用他们的儿孙,以免天下文人笔诛讨伐皇家昏庸。
但看着皇帝和未来皇帝的态度,很可能启用之后,就是直接将人派去送死,这绝户计狠毒啊,还是阳谋,他们敢说什么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皇帝觉得你的儿孙适合去战场为君分忧,你敢说不行那遭到天下文人唾骂的,就是他们而不是皇家了。
阴险,这是朝臣们对太子的新评价,甚至,此时他们都怀疑,以后这个太子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可能要不太好过。
可是,就算是他们再想把太子拉下马,看着可能也不太大了,皇上属意太子已成定数,而之前他们顾虑的太子身体,如今看着也是大好了,更何况,皇长孙现在都六岁入学了,他们还有什么借口
太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在朝臣们闭嘴之后,竟然还提出了更不可思议的提议,全国各省统一建立义学。
这个提议,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没有什么可反对的,顶多也就是在之后的筹建资金上,户部人员跟他扯皮,这跟他们没关系。
但是,太子之后的话,众人不淡定了,他提议,义学要同时开办男学和女学,而女子可学习医学、算学等谋生技能,成绩优异者,可同样工作。
例如,学习者,日后可为女医,为女子看诊,避免女子生病时,因男女有别等尴尬问题无法就医的问题。
而且,女子本就负责家中生计,若是专门学习了算学之后,于管家理事更加得心应手不算,女子心细,又多会算计,户部有些事情,交于女子处理,反倒更放心。
这就是触动了大部分人的底线,就算是太子一脉的人,也多是反对的,女子于男子眼中,不过是附属品,若是女子可工作,甚至入朝为官,那他们又能否继续掌控住女子
因为反对者众多,皇帝并没有说同意与否,只是押后再议,但也因为这事儿,反倒没有人去理会张氏去做不做监军的事情了。
太子也不失望,这事儿他本来也没打算立马能成功,本就是水磨工夫,而张氏,就是他投石无路的第一步。
贾代化这一脉,本就是继承了纵横之术的,对权利阳谋等非常敏感,几乎是立即就想通了里面七七八八的关窍。
不过对于太子大力支持张氏去做监军的事情,贾代化心中撇嘴,司徒家这是净出色令智昏的昏君啊他如今犯愁的是,后世的史书会不会写上,贾家出了两代妖妃
张氏去战场,圣旨已经下达,这是不能更改的事情了,张家自然也得到消息了,这边儿贾敬刚讲完朝廷发生的事情,那边儿下人就来禀报,张家几口人全来了,包括很少出门的张老太师。
贾代化一听,赶紧带着众人亲自迎了出去,互相寒暄之后,众人又回到了荣禧堂,张老夫人和张太太,就由张氏带回东大院儿自己去接待了。
张老太师对于张氏去做监军这事儿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要求让自己的三子张磊跟着过去,而贾家这边儿,是由贾珍跟着护送,双方都没有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只是,在张氏离开之后,瑚哥儿和琏哥儿的去处问题,两家都想带回去,张家是不放心贾家的教育能力,而贾家就只是单纯的因为这是贾家子孙。
最后还是张家学识占了上风,不仅贾瑚和贾琏去外家学习,贾代化还另外附赠了贾琅一起过去,随行的是作为临时武师父水鑫。
张老太师对此也不反对,这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他自然是不在乎多这一个,并同意每十天会将人送回宁国府休息一日。
这事儿也就陈氏心里有些不舍,但最后还是考虑到儿子的前程,没有去阻拦,至于张氏,自然是更愿意儿子在娘家教养。
解决完这事儿之后,张老太师这才与贾代化研究起义学的事情。
贾代化想了想问道“那老太师有什么想法”接着又表态道:“就贾某看来,无论是男学还是女学,这最终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并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张老太师很满意贾代化的态度,也直接表示“女子才华,未必逊于男儿,否则哪来的巾帼不让须眉之说”
“这些所谓的反对者,说白了,也不过是怕日后自己的无能被女子嫌弃,又没有能力手段压制之后的心虚表现罢了。”
一旁陪坐的贾敬有感而发道“什么大儒者,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