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是表皮红色,内里黄白的那种山芋吗”

    “是呀”林檎本来纳闷为什么还有人不认识红山芋,可想到四郎君自幼吃的都是米饭羹菜,又从不关注农事,便又释然了。

    祁有望终于发现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了

    她并非真的不认识红山芋,毕竟只要到街上,就总能看见有人兜售红山芋的。可她在此之前,受各种因素的局限,她也从未思考过红山芋到底是什么,除了食用还有什么作用

    而融合了前世的记忆后,她才猛然发觉,原来“红山芋”便是红薯

    而除了“红山芋”,这个世上甚至还有许许多多在她前世那个世界,只有明清才会出现的物种,诸如“花生”、“土豆”、“辣椒”与“西红柿”等。

    若说她穿越到了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倒也说的过去,可根据她从前听到的一些传闻来看,这些物种先后出现在江南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五年,而且除了花生和玉米传闻是从海外引进之外,其余作物几乎都是抚州发现的。

    最早被人们发现有“红山芋”的地方也是抚州临川,因朝廷的大力推广,身为抚州邻居的信州自然很快就有人种上了。

    由于朝廷推广“红山芋”的目的在于解决饥荒难题,以及穷苦百姓家的温饱问题,故而在没有饥荒的年间,种的人就少了许多。

    富贵人家本就无需担心温饱问题,为了应对赋税,只会要求佃客们种高产的“清安稻”,而百姓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也更乐意种“清河稻”或者“清安稻”。

    这两种稻谷同样是出自抚州临川,“清河稻”是一条叫清河村的村子命名的,而“清安稻”则是以最初拿出高产量粮食稻谷的张鹤的字命名的。

    信州离抚州近,饶是没干过农活的祁有望也听过那张鹤的大名。

    她想“这大概是封建时代的袁隆平了。”

    只是稻谷再高产,也没到可以让她大量投入到喂养猪的地步,她很快便摒去这些杂念,转头让人去收红薯苗等。

    祁有望的养猪准备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李管事生怕祁家的猪会养在茶园附近,从而影响到茶园,便去打听了好几回。

    周纾得知后,对他道“不必打听了,只需知道那边的地方都是祁家的,便能猜出祁四郎会在哪里养猪。你且放心,离茶园还有一个山头,纵使祁家将猪散养,也不至于跑到这儿来。”

    李管事道“倒也不是担心祁家的猪再次跑来糟蹋茶树,而是怕那些猪粪会熏坏了茶树。”

    说好听点是熏坏茶树,实际上是他怕这臭气。

    周纾眺望不远处的别庄屋檐一角,问他“李管事觉得,是我们这边离猪圈近,还是祁家的别庄近些”

    李管事不假思索“那自然是祁家别庄”说完,他便反应过来了,既然要遭罪,那也肯定是祁家的人先受罪。

    “可”

    周纾知道他想说什么,道“我近些日在村子里走动,听闻祁四郎雇了三人养猪,其中每日都得清扫猪圈,将猪粪拉去堆肥。还有,那祁四郎已经将不少行囊搬到了别庄。”

    既然主人家都搬到了别庄住,那为了避免自己也被熏晕,理应会尤为注重这方面。

    李管事见周纾对这些事了如指掌,便拍起了马屁“小娘子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对祁四郎之事上心,方能这么快掌握祁家的动向”

    他还没说完,忽然察觉到一道死亡视线,于是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周纾,登时便被拿到锐利冰冷的视线给吓得心跳都停了一拍。

    “你说我对祁四郎之事上心”周纾不悦,她哪里对祁四郎上心了

    李管事“”

    对祁家之事上心,好以不变应万变不好吗难不成还不爱听

    “呃,不上心,一点儿都不上心。”

    周纾“”

    怎么越听越觉生气

章节目录

成为养殖大户后gl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方便面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方便面君并收藏成为养殖大户后gl最新章节